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滑坡堵江是滑坡诱发的次生灾害之一,常导致堰塞湖、洪水等次生的灾害链,其根本原因在于滑坡与河流的空间区域小于滑坡运动的距离。如果滑坡的运动未受河流的显著阻止,滑坡的水平运动距离主要受控于滑坡的诱发机制、滑坡体积和滑坡的垂直运动距离。因此,根据未受河流明显阻止的地震和降雨滑坡的水平运动距离与滑坡体积和垂直运动距离的相关性以及预测模型,可对滑坡堵江的危险性进行判别。由此,根据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和汶川地震诱发的无明显受阻的滑坡数据,在分析了滑坡等效摩擦系数与体积关系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地震和降雨滑坡水平运动距离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体积等级滑坡水平运动距离的预测分布图上,地震和降雨诱发的堵江滑坡都明显的偏离其对应的体积曲线,根据建立的经验关系可对滑坡堵江的危险性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2.
基于滑坡区地质环境,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平面图测绘,滑坡微地貌和变形破坏特征测量籍调查,室内岩土体试验等手段,对康县十字坡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表明,该滑坡为小型碎石堆积土滑坡,降雨、不合理的人工活动及滑坡区高陡的地形是诱发滑坡变形的主要因素。在认识滑坡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极限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评价该滑坡在天然、降雨、地震及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为该滑坡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该滑坡为土质小型滑坡,为治理滑坡提供依据,在讨论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滑坡稳定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自重条件下滑坡处于稳定状态;自重和暴雨条件下滑坡处于稳定、欠稳定和不稳定多种状态。  相似文献   

4.
滑坡风险评估的难点和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菊松  石玲  吴树仁 《地质论评》2007,53(6):797-806
近年来,国内外滑坡研究日益重视滑坡风险评估和管理技术方法的研究,但滑坡风险评估依然是存在很多问题和难点,尤其是在中等—大比例尺区域滑坡风险定量评估方面,主要表现在滑坡编录数据库建设、滑坡影响因素的识别和建模、滑坡时间、空间预测的不确定性,滑坡诱发因素动态变化的定量刻画,承灾体识别和易损性定量评价等方面。在阐述滑坡风险评估流程的基础上,围绕滑坡风险评估与制图中滑坡编录和基础数据获取与更新,危险性分析中的滑坡空间、时间概率和滑坡特征预测、损失评估中的易损性分析与定量和承灾体定量化制图等技术方法中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概述针对这些问题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滑坡风险研究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百昆成品油管道建水站MJ053滑坡为分析对象,在结合滑坡野外调查和室内外试验工作的情况下,结合非饱和土的渗流理论,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降雨作用下的滑坡形成机理和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滑坡在连续3 d强降雨作用下的稳定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滑坡受强降雨影响明显,滑坡在极端强降雨条件下,滑坡土体位移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稳定性则下降至不稳定状态,该滑坡必须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6.
黄土滑坡发育类型及其空间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场调查了黄土地区的大量滑坡,按运动方式将其分成错落式滑坡、高速远程滑坡、低速缓动滑坡和滑坡泥流四种类型,并以4个典型滑坡为例,分析了各类滑坡的形成条件和运动学特征。提出了在各类运动方式下黄土滑坡的空间预测指标、影响因子和建模思想。为黄土地区的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提供了整体思路,为滑坡的预测理论建模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位涨落作用下藕塘滑坡响应特征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藕塘滑坡是三峡库区结构复杂的巨型古滑坡之一,由多个次级滑体和滑面组成,大坝蓄水运行以来,滑坡出现复活迹象,对周边数千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为明确藕塘滑坡在库水位涨落作用下的响应特征、变形破坏模式和机制,以物理模型试验为手段,通过制配滑坡模型试验材料,精确控制试验中库水位涨落条件,实现了藕塘滑坡变形失稳过程试验模拟,并从试验角度探讨了藕塘滑坡响应特征和力学机制。得到以下结论:库水涨落速度越快组成滑坡的3个次级滑坡产生的变形越大,库水位下降造成的滑坡变形明显大于库水位上涨和稳定状态;库水位涨落影响主要集中于第一期次滑坡区域,当库水位快速下降时第一期次滑坡坡脚局部发生牵引式崩滑的风险大;第一期次滑坡变形造成其后的第二期和第三期次滑坡稳定性下降,随之发生变形;藕塘滑坡为动水压力型滑坡,滑坡在库水位涨落作用下发生整体沿基岩面滑移破坏的可能性不大,变形失稳模式表现为第一期次滑坡前缘的局部崩滑。试验揭示了该类滑坡在库水位涨落作用下的响应特征和变形破坏机制,可为类似滑坡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震与非地震诱发滑坡的运动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晓一 《岩土力学》2010,31(Z2):31-37
针对不同诱发机制的滑坡运动特征差异,以滑坡的总斜率和阻止系数为评价指标,分析滑坡的总斜率、阻止系数与滑坡规模、总能量的关系,对比研究了地震和非地震滑坡的总斜率、地形阻止系数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与非地震滑坡的规模越大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止作用越小;地震滑坡和非地震滑坡的总斜率都随滑坡规模和总能量增加而减小,但地震滑坡减小的速率大于非地震滑坡;地震滑坡的平均阻止系数约为0.4~0.5,而非地震滑坡的平均阻止系数约为同规模地震滑坡的40%~50%。因此,滑坡的运动特征不仅受滑坡规模及总能量控制,还显著地受滑坡的诱发机制和地形阻止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吕梁机场黄土滑坡特征及其三维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天峰  王家鼎  王念秦 《岩土力学》2013,34(7):2009-2016
吕梁机场滑坡是机场建设前期发现的一处大型黄土滑坡,由于滑坡的东北侧为机场主跑道,因此,该滑坡对机场建设以及建成后的运营存在较大的影响。在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和测试分析工作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而评价了滑坡的稳定性;其次,通过勘察认为该滑坡为黄土层内发育的多层滑坡,在地貌上呈3级台阶,主滑坡滑动面位于离石黄土的古土壤层内;最后,利用GIS建立了滑坡的三维地质模型,并采用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分析,分别评价了吕梁机场滑坡不同滑体的稳定性。三维极限平衡结果表明:该滑坡大多数分级、分块滑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强度折减分析得到的整个滑坡的安全系数为1.26,最危险区域出现在 II级滑坡后缘以及I-3滑坡,在上部加载或降雨情况下有可能再次发生滑动。总之,三维稳定性分析可以更真实地反映滑坡的真实状态,尤其是对于条件复杂的滑坡。  相似文献   

10.
本书选取自20世纪以来发生在我国的19个灾难性滑坡为典型实例,通过现场调查和深入系统研究,针对每个滑坡的具体特点,着重从滑坡过程实录、滑坡基本特征、滑坡成因机制以及滑坡稳定性和整治处理措施等方面,对各滑坡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物探方法在研究三峡库区滑坡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滑坡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指出了滑坡中的物性参数分布和滑坡产生的地球物理异常都和稳定边坡有明显的不同,为用物探方法研究滑坡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地球物理前提;对物探方法在滑坡时的应用进行了介绍,用实例说明了物探方法可以成功地用来研究滑坡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和预测滑直过程;对三峡为哎应用物探方法研究滑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The mineral assemblage and content and surface microtextures of slipping zone soil of several landslid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have been analyzed using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All the mineral assemblages are similar in these landslides. The main minerals are montmorillonite, illite, kaolinite, chlorite, quartz and feldspar. There are two kinds of surface microtexture in the slipping zone soil, i.e., linear scratches and arcuate scratches. Based on analyses of the changes of the microtextures, one can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number, directions and stages of landslide movements. The authors have also studied the mechanism of landslide formation, evaluated the stability of landslides and revival possibility of ancient landslides and forecasted the activity of similar landslides in different districts. The surface microtexture features of stable landslides and mobile landslides are summariz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istence of filam  相似文献   

13.
姚智  况顺达  刘沛 《贵州地质》2002,19(3):184-187
首次通过实例对贵州的高速滑坡进行了讨论,肯定了高速滑坡在贵州的存在,说明了高速滑坡的识别方法。印江岩口等高速滑坡是人类活动引起的;赫章洞头上、盘县水、大方安家寨、大方化露寨等高速滑坡是自然产生的,并由此可初步分析出贵州高速滑坡发育地质、地貌背景。对高速滑坡的认识,因其直接涉及滑体的移动路径和破坏区域而在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中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黄土高原的1920年12月16日的海原MS8.5级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滑坡,这些滑坡直接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关于本次地震触发滑坡的专题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多是基于局部震区或者个别单体滑坡进行,极少有关于该地震触发滑坡详细全面的成果出现。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了深入理解海原地震触发滑坡的规模与程度、发育规律等的障碍。本研究拟基于谷歌地球平台,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以海原地震高烈度区(Ⅸ~Ⅺ)为研究区,开展地震滑坡解译工作,并分析这些滑坡的分布规律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在Ⅸ~Ⅺ度区内触发了至少5384处滑坡,滑坡总面积为218.78 km2。滑坡密度最高的区域为Ⅸ烈度圈的北西部分。通过分析这些滑坡与地形、地震、地质等因子的关系发现,高程1700~2000 m为滑坡的高发与高易发区间;大多数滑坡集中发育在坡度15°~25°范围内,滑坡密度随着坡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坡位越低,也就是距离河流越近,滑坡密度越大;新生代地层、尤其是第四系黄土覆盖地区是海原地震滑坡发生的主要区域,也是高易发区域。本文为探索黄土地区地震滑坡发育规律、减轻黄土地震滑坡灾害等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13年7月22日,中国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地区发生MS6.6级地震。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滑坡,主要类型为小型的黄土崖崩、滑、倾,还有一些深层连贯型滑坡、大型土质流滑、侧向滑移等地震滑坡类型。本文主要基于地震滑坡野外考察与高分辨卫星影像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开展本次地震触发滑坡的编录图制作工作,并基于编录成果开展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工作。滑坡编录结果表明此次地震至少触发了2330处滑坡。基于GIS平台下开展了地震滑坡与地形控制因子、地质控制因子与地震控制因子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岷县漳县地震滑坡受地形因子的控制作用较小; 受地层岩性的控制作用较大。其中1401处滑坡(占总滑坡的60.13%)分布在下伏基岩为古近系下统地层(Eb)砾岩与砂岩的区域内,其中滑坡密度是所有地层分类中最高的,达到22.78个km-2。地震滑坡与PGA的统计关系并不明显。地震滑坡主要集中在一个与发震断层走向一致的长条形区域内,长约14km,宽约5km。该区域内滑坡数量为1864个,占所有滑坡数量的80%,表明了岷县漳县地震滑坡空间分布的密集特征。文章获得的基于地震事件的区域滑坡编录成果是后续地震滑坡相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与核心数据; 空间分布规律分析成果可为地震区滑坡与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 对天水市麦积区幅范围内438处体积大于1×104 m3的黄土滑坡进行了分类统计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麦积区幅内黄土滑坡具有空间上发育不均衡, 时间上多期活动的特点, 表现为区域上黄土滑坡分布不均匀, 各区域滑坡体平均厚度差异大, 滑坡多沿沟谷呈不对称带状分布, 滑坡多发育在坡度为15°—30°斜坡上等。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环境地质条件控制, 幅内滑坡主要是因地震和降雨诱发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白衣庵滑坡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衣庵滑坡是一个由古滑坡、老滑坡和新滑坡组成的滑坡群,是川、峡二江在奉节东西贯通形成统一的长江后,三叠系巴东组(T2b)地层在江水强烈下切侵蚀事件的持续作用下导致江岸斜坡逐渐卸荷、倾倒、崩塌和表层滑坡等多期作用形成的古崩滑体。  相似文献   

18.
Landslides are a major category of natural disasters, causing loss of lives, livelihoods and property. The critical roles played by triggering (such as extreme rainfall and earthquakes), and intrinsic factors (such as slope steepness, soil properties and lithology) have previously successfully been recognized and quantified using a variety of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hybrid methods in a wide range of study sites. However, available data typically do not allow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that earlier landslides have on intrinsic factors and hence on follow-up landslides. Therefore, existing methods cannot account for the potentially complex susceptibility changes caused by landslide events. In this study, we used a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shed light on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earlier landslides using a multi-temporal dataset of landslide occurrence containing 17 time slices. Spatial overlap and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landslides play key roles in our work. We quantified the degree to which landslides preferentially occur in locations where landslides occurred previously, how long such an effect is noticeable, and how landslides are spatially associated over time. We also investigated whether overlap with previous landslides causes differences in landslide geometric properties. We found that overlap among landslides demonstrates a clear legacy effect (path dependency) that has influence on the landslide affected area. Landslides appear to cause greater susceptibility for follow-up landslides over a period of about 10  years. Follow-up landslides are on average larger and rounder than landslides that do not follow earlier slides. The effect of earlier landslides on follow-up landslides has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dslides evolution and the assessment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白龙江流域大型滑坡的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共调查大型滑坡259处,对流域内大型滑坡的发育分布有了总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大型滑坡的分布与距断裂距离、高程、岩性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认为:(1)流域内大型滑坡分布在区域上表现出沿河流水系呈线状分布和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的特点;(2)流域内90%以上的大型滑坡分布在距断层距离小于5.0 km的范围内,距断层越远,大型滑坡发育数量越少;同时,集中分布在断裂交叉、错列及交汇部位;(3)流域内大型滑坡表现出与高程和微地貌很好的对应关系,大部分大型滑坡分布在1200~2600 m(上游2200~2600 m、中游1600~2200 m、下游1200~1600 m)以下的河谷峡谷段,尤其是宽谷向峡谷转折部位;(4)流域内软硬相间层状岩岩组最有利于大型滑坡发育,93%以上的大型滑坡与千枚岩、板岩等浅变质岩相关;(5)流域内大型滑坡主滑方向以NE向、W向为主,但是武都区两水镇至舟曲县腊子口乡一带表现出与断层走向基本一致的特征,即SE向和NW向为主;(6)流域内大型滑坡的滑移距离与滑坡体积有关,随着滑坡体积的增大,大型滑坡的运动性摩擦系数呈指数降低,部分大型滑坡表现出强碎屑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