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云清 《安徽地质》2013,(2):129-131
水溶法是井矿盐开采的主要方法,建井在井矿盐开采中起着关键作用;根据本矿区的地质条件、钻采方式、井身结构、技术措施等因素,我单位已形成了较合理有效的卤(井)井钻井施工工艺,现介绍卤(盐)井钻井施工中一些关健工艺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2.
蔡希斯坦盆地二叠纪钾盐成矿条件和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德国几个在产钾盐矿山实地考,察以及与德国钾盐研究机构的技术交流,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对德国钾盐地质条件、开发现状以及开采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为国内找钾和钾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德国钾盐产于上二叠纪蔡希斯坦盆地(Zechstein Basin),位于相对稳定的陆块浅海陆架区,主要通过浅陆棚阶段和次深陆棚阶段形成。蔡希斯坦盆地已识别出8个盐沉积旋回(Z1-Z8),每个旋回的沉积方式大致相同,沉积层序自下而上通常为:碎屑岩→碳酸盐→硬石膏→岩盐→钾盐层→硬石膏顶板。德国二叠纪超大型钾盐盆地的发现,表明海相沉积盆地是地球的可溶性钾盐主要储存库,印证了海相钾盐常形成于次盆地中。同时,通过对钾盐层顶底板和钾盐样品的化学分析,研究特定元素(Br、Rb)的变化,作为国内找钾的指标。钾盐的开采主要分为旱采法和水采法2种,传统上以旱采法为主,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水采法相对旱采法有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3.
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是将油页岩资源转化为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的关键参数。由于我国油页岩井下开采少,且规模小,无经验借鉴。油页岩开采技术与煤炭开采技术相类似,通过分析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的影响因素,参照煤炭规范中所规定的煤炭地下及露天开采回采率标准,建立了不同条件(开采方式、厚度、倾角和地质类型)、不同资源类型的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的取值标准。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影响因素确定为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厚度(薄层、中厚层和厚层)、倾角(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和地质类型(简单、中等和复杂);不同资源类型(13种)确定技术可采系数时,选取了不同的可信度系数(1.0~0.5)。油页岩露天开采技术可采系数确定为95.0%~42.5%,地下开采油页岩技术可采系数确定为75%~22.5%。并以吉林省汪清罗子沟盆地油页岩资源评价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下沉规律及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加深,地表呆动程度(开采宽度D与开采深度H之比DIH)不断降低,并逐渐趋向于极不充分采动,同样长度的工作面对地表的影响程度极不同于浅部开采。因此,需要重新认识深部开采时的地表下沉规律。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下沉规律具有特殊性。经过对国内外大量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当开采宽度小于地表下沉起动距时(极不充分采动),地表的下沉或地表下沉率(q′/q)为零。当开采宽度达到地表移动起动距时,地表下沉缓慢增长;达到临界采动距时,地表下沉急剧增大。地表下沉率(q′/q)与开采宽、深比D/H之间为负指数函数关系。在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进行地表下沉预计时必须对概率积分法的下沉系数进行修正。算例证明了本文给出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但这种修正方法如何与概率积分法相统一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钻孔内小自由面条件下对岩矿石局部进行准确地爆破破碎并非易事,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便捷地通过钻孔获取大量的矿物岩石,提高水溶法采盐、地浸采铀的作业效率,同时使得通过钻孔开采某些具有重大潜在价值的难采矿产成为可能,这无论对钻孔取样还是钻孔采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论述了钻孔内岩石爆破破碎涉及的技术问题,并对钻孔内岩石爆破破碎若干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充分考虑各种岩矿赋存条件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加载形式获得钻孔局部岩层较好的爆破破碎效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诱发了煤矿区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开展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结构–地下水环境–生态环境动态演化的耦合机制研究,发展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理论和技术,对于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煤炭开采技术,分析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体系”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1)开采前煤炭赋存综合地质条件勘查、评价,开采区生态环境类型划分:通过三维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性质和生态环境等系统调查分析,阐明煤炭开采区损害类型及其主控因素。(2)煤炭采动作用下地质条件变化与地质结构功能系统演化:阐明煤炭开采条件下覆岩变形特征及地质条件响应模式和损害机理,揭示开采过程中应力场、变形场、渗流场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损害规律。(3)采后煤炭绿色地质保障技术与生态环境功能重建:研究采后覆岩结构、地质结构功能、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采空区与遗留资源的利用途径,恢复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功能。基于精准勘查与监测,创建含地层结构、水文地质结构和岩体力学性质等信息的数据库,建立煤炭开采地质结构演化动态模型,构建生态脆弱区煤炭...  相似文献   

7.
大石桥市官屯镇大岭西山菱镁矿区属小圣水寺菱镁矿床的一部分,由于分散开采,现状矿 山地质灾害严重,已经致使矿区停采,在矿区的复采中又可能诱发和遭受新的地质灾害,形成复采 中的安全隐患。研究认为,复采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有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岩石崩塌, 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类型有采空区塌陷、地裂缝、滑坡、矿坑突水、崩塌(冒顶垮帮)。开采方式可 采取露采为一期、坑采为二期的方式进行,并根据相应的地质灾害类型指出了在复采中应采取的安 全技术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十红滩铀矿床地浸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原地浸出采铀技术的基本要求,论述了适合于地浸开采的铀矿资源评价条件。在论述十红滩铀矿床矿体、矿石及水地质和水地球化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将其与美国和前苏联满足铀矿床地浸开采的资源评价条件进行对比,认为十红滩铀矿床的地浸地质条件不是十分理想,但属于地浸开采范围,需要在地浸地质工艺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樊娟  汪玉松  许芳  刘英峰 《地下水》2009,31(3):104-106
以赵固一矿首采面二1煤顶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公式法和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 (F-RFPA2D) 确定在分层开采条件下首采面敷岩破坏的高度.并结合顶板破裂的模拟演化过程,为以后留设防水煤柱提供有效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深层地下卤水的基本特征与资源量分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层地下卤水(包括富钾卤水)是宝贵的液体矿产资源.深层地下卤水在沉积盆地内处于深埋、封闭和高压状态,多呈层状储集和构造富集;无补给资源,不具有可恢复性和可更新性;具有较大的储存资源,不具有调节性.深层地下卤水的开采资源由储存资源转化而来,在开采条件下储存资源逐渐减少趋于衰竭.深层地下卤水的储存资源量可以称为天然(储存)资源量(或远景资源量、潜在资源量),其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开采出来的部分称为可采(资源)量,其余为非可采量.可采量可以分为已采(资源)量和尚未开采的剩余可采(资源)量.天然(储存)资源量又可以分为弹性储存资源量和非弹性储存资源量.深层地下卤水资源量还可以分为盆地(区域)的、储卤构造(局部)的和单井的资源量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1.
应用煤田地质和瓦斯地质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剖析了黔西县新田井田煤层瓦斯地质特征及含煤地层特征,认为该区在聚煤环境、沉积史、热演化及生烃史、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已具备了形成气藏的有利条件。由于贵州省煤层气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议在条件具备时,对黔西煤层气作进一步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12.
沈杨  杨春红  史军超 《新疆地质》2003,21(2):233-236
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三维地震资料与层系对比技术,重建地质模型,解决了储层发育与构造间的矛盾利用动态分析法、油藏数值模拟法、地质综合分析法,研究了油藏水淹规律、剩余油分布,为特高含水期的老油田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及其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环境地质问题形成机制入手 ,研究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的形成及结构 ,进而探讨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时空特征以及环境地质链的控制思想和原则。最后以平顶山矿区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控制为实例 ,阐述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的控制方法和模型 ,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利用环境地质链控制的新方法和新思想解决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实现矿业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是一项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其目的是查明工作区地下水开采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既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又是氯碱基础化工原料。本文以地质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观点,通过对四川岩盐资源优势、开发利用现状、技术经济条件、川盐需求预测及开发利用前景等的分析,提出了四川岩盐开发的战略对策和建议,对促进四川岩盐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四川地矿、盐业、化工等部门制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关兆德 《地质与资源》2015,24(3):264-270
近年来,因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不清而盲目开采,导致淹井矿难、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万硐山矿段也不例外.通过资料收集、水工环测绘、工程编录、动态观测、样品测试等手段,查明了万硐山矿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了依据,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建议所有矿山企业充分认识到加强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勘查评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同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论贵州煤层气地质特点与勘探开发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煤层气地质条件具有“一弱、两多、三高、四大”的特点,即龙潭组富水性弱,控气构造类型多和煤层层数多,煤层含气量高、资源丰度高、储层压力及地应力高,以及煤层气资源量大、煤级变化大、煤层渗透性变化大和地质条件垂向变化大。贵州煤层气的赋存特点,一方面体现出其煤层气资源富集程度高、储层能量大、开发潜力巨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存在影响煤层渗透性及储层改造的不利因素,因此煤层气勘探开发需要寻找新的思路与方法。针对贵州省目前煤层气地质研究程度,提出近期应加大对煤层气勘探开发投入,准确摸清全省煤层气资源潜力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类煤层气开发技术对煤层气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进而合理制定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战略与规划。根据贵州省煤层气的开发现状建议将织纳煤田作为现阶段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的主攻区域,借鉴煤层气开发晋城模式,尽快在未采动区实施以地面直井和丛式井组为主的上部煤层群煤层气开发先导性示范工程;对六盘水及其他煤田则可借鉴淮南模式,通过远距离保护层大面积采动卸压,综合利用采前、采中、采后矿井和地面煤层气抽采技术,实施采动区煤层气开采,继而建设与之配套的分布式煤层气小型化利用、储运技术与装置。  相似文献   

18.
郭富赟 《地下水》2011,33(5):44-46
在阐述陇东能源基地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陇东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方向和保护对策.指出必须坚持地下水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的基本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开发,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地质地下水合理利用的分阶段目标,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如资源储量划分、勘查区境界的依据、资源分类与勘查程度的关系、回采率问题、共伴生矿床的勘查、煤层气勘查与瓦斯抽放、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勘查、采矿废弃物资源化、基础性地质工作的管理等。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煤炭资源勘查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长期的超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储量资源大量亏损,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引水入京为地下水资源蓄养提供了条件,地下水超采困境将逐步得以改善。由于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非饱和地下空间受人类干扰明显,恢复地下水位必须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北京平原区(不合延庆)建[构]筑物地下基础与固体废弃物的填埋场对于地下水位上升的制约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地下水限制恢复水位,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出限制曲面。在此基础上,从历史上曾经存在的、由实际地下水开采结构控制的水位流场中,寻找最接近的限制水位作为地下水回升的控高目标,并计算了地下水库中能够用于水资源储存的可恢复调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