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压力式水位计在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很难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泥沙对传感器的影响,泥沙不但会使传感器测量精度达不到测验要求,而且由于泥沙淤积还会给水位计的日常维护带来很大不便。目前进口传感器测量精度高、稳定性能好,但仍避免不了泥沙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压力式水位计———液压传感间接测量水位计,该水位计解决了泥沙对压力式水位计的影响,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水位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2.
压力式水位计在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很难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泥沙对传感器的影响,泥沙不但会使传感器测量精度达不到测验要求,而且由于泥沙淤积还会给水位计的日常维护带来很大不便。目前进口传感器测量精度高、稳定性能好,但仍避免不了泥沙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压力式水位计——液压传感间接测量水位计,该水位计解决了泥沙对压力式水位计的影响,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水位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3.
关于水位计“浮子”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益祺  周迎 《水文》1999,(2):57-59
浮子式水位计已有百年的历史,在当前的国内外水位计中仍占多数。浮子是感应和传动水位变化的部件,虽然貌不惊人,既不是精密机械,又没有电子电路,且往往不被人重视,但它对水位计的驱动力矩、精度、可靠性却起着主导作用。在国内外关于浮子式水位计的标准中,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4.
用超声波精确测量混凝土灌注面高程,将有助于有效地控制钻孔灌注桩工程中普遍存在的"混凝土超灌过多"现象,能否及时有效地识别出混凝土灌注面回波将关系到超声波测量混凝土灌注面高程的实现。在对混凝土灌注面回波识别难点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用Daubechies小波识别混凝土灌注面回波,并对其识别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套基于Daubechies小波的混凝土灌注面回波识别方法;基于此方法,初步开发出一套超声波测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灌注面高程仪。  相似文献   

5.
针对准东水源地地下水位埋深较大,井内结构复杂,人工监测水位困难,为改善地下水位监测条件,特引进一体化压力式地下水位计监测系统在准东水源地使用,通过对3年的监测数据和仪器故障分析,认为该地下水位计测量精度满足规范要求,能够在准东这种冬季严寒的环境下使用,如果在耐腐蚀方面有所提高,那么该一体化压力式地下水位计在准东地区的应用是可以大力推广的。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0,(2)
为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获取水文数据,采用现代化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针对大庙站引用SEBA雷达水位计测量代替人工测量,探讨SEBA雷达水位计的实用性和准确性。通过用人工观测数据与SEBA雷达水位计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人工测量相比,SEBA雷达水位计测量误差在±3 cm的出现机率为7. 35%;误差在±2 cm的出现机率为10. 29%;误差在±1 cm的出现机率为49. 01%;没有误差的出现机率为33. 33%。低水时系统误差为0. 3 cm,置信度水平95%的综合不确定度为2 cm;中水时系统误差为-0. 2 cm,置信度水平95%的综合不确定度为2 cm。根据《水位观测标准》GBT50138-2010的有关规定,SEBA雷达水位计水位资料观测精度符合规定要求,可在大庙站水文测量中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水位自记仪器,大体上有四种类型:一是浮子式水位仪,二是水压式水位仪,三是接触式水位仪,四是超声波水位仪。我国水文测站多采用浮子式水位仪,使用这种仪器需要专门建设直立式测井,在岸边河床淤积严重的测站,往往因泥沙淤积而使测并不能应用。为了较好地解决水位自记化的问题,我站试制了JC-1型接触式水位计,本仪器使用时不需要建设测井,并具有打印定时水位的功能,经过长时间的比测试用,证明 JC-1型接触式水位计工作性能良好,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入,钻孔岩壁上特殊区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克服传统超声波钻孔成像技术分辨率低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波合成孔径技术的钻孔成像方法,提高钻孔图像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采用高分辨率的合成孔径SAFT成像技术综合处理大量的断面扫描回波信号,达到增强反射信号和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使对应的岩壁特征区域回波更加突显,在该基础上提取出扫描断面回波信号的声幅和声时参数。综合声幅和声速参数的特征,提出了基于相关性的超声波钻孔图像重建原则,选择合适的成像数据点,在叠加不同深度的探测数据后形成了关注区域更加明显的钻孔重建图像。将该方法应用到了实际工程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采样频率及样本容量对明渠紊流统计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采样频率和样本容量对明渠紊流统计特征值的影响,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明渠恒定均匀水流的二维流速分布进行测量,获得了包含340535个样本的流场时间序列.对该大容量时间序列进行抽样,得到不同采样频率和容量条件下的一系列子序列.对比分析各子序列的时均流速、紊动强度及雷诺应力的变化特点,发现存在临界的采样频率和样本容量,紊动统计特征参数在临界值以下波动较大,而在临界值以上基本趋于稳定;要满足同一测量精度,时均流速对采样频率和样本容量的要求最低,紊动强度次之,雷诺应力最高.  相似文献   

10.
周冬生  宗军  张恒 《水文》2017,37(1):68-71
分析了雷达水位计在大量程大变率条件下的分辨力、精度和稳定性等问题,基于调频连续波,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Chip-Z算法、快速自动增益控制方法、专用DSP数字信号处理平台和FPGA大规模可编程逻辑芯片等优化设计,满足了大量程、大变率、高精度水位测量对精度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真空排水预压工程中真空度的现场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分析真空和负压基本物理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真空排水预压工程中真空度现场测试技术和应用现状。通过室内试验及工程实践证明,真空排水预压情况下,地下水位以上的软粘土仍是饱和的,因此,对地下水位以上真空度测点,真空表读数实际反映的是该处的孔隙水压力;而对地下水位以下的真空度测点,真空表读数无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明确西风带和南亚季风对三江源流域的水汽输送作用及对流域降水的影响,利用ERA-20C再分析数据集对三江源流域1948-2010年雨季水汽通量场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解,得到可表征西风带和南亚季风水汽输送在三江源流域强弱关系的经验正交函数模态及指标,揭示当西风带和南亚季风分别控制流域时的水汽输送和降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西风带控制流域水汽输送时,流域内部水汽输送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西风带和南亚季风在流域南边界附近汇集,流域东部及南部(澜沧江源区大部,黄河源区东部)降水显著增加;南亚季风控制流域水汽输送时,流域内部水汽输送方向为由南向北,两支水汽输送路径在流域以北汇集,流域北部(长江源区大部,黄河源区偏北部)降水显著增加。西风带和南亚季风的水汽输送均对三江源流域具有重要作用,两支水汽输送路径分别控制流域时可引起流域内部不同区域降水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Information on river stages can be transmitted to relevant management offices over a network by using an automatic stage gauge so that management offices can effectively evaluate whether a river stage is exceeding the warning line and take action if necessary. However, current river stage measurement methods can present this information only in data form because the methods cannot simultaneously obtain images such as the rising or overflow of the river stage. In addition, the stage gauge can fail or be washed away when the river stage is high.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research evaluates a novel measurement method involving a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that exhibits features such as easy installation, low maintenance cost, and low failure possibility. Through on-site image recording, this measurement method involves using image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to read water level figures automatically. This method offers instant river stage figures and on-site video so that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can be implemented accordingly. The results of a dynamic water flow test conducted in an indoor experimental channel indicated that all of the average absolute error levels of river stage identification were less than ±1.2 %, meaning that the image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uld achiev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at any flow level. By contrast, the findings of a rainfall simulation experiment suggest that the average absolute error of river stage identification was less than ±2.5 %, meaning that th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method used in this research are useful and feasible at various rainfall intensities.  相似文献   

14.
何伟  周清锋  杨礼平  赵成 《江苏地质》2008,32(3):206-209
基于D—InSAR技术,对西安市因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表缓慢沉降做了深入的应用研究,利用已有的西安地区SAR图像做了差分干涉测量的试验分析。结果显示,D-InSAR技术已经能够很好的应用于城市地区厘米级地面沉降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杨忠彦  贾志  朱挺  张芬娜 《探矿工程》2015,42(11):15-19
地热井水位的监测是地热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为了加强资源管理,合理平衡利用地热资源,使得监测工作日趋常态化。目前水位测量的工作主要在地热井的套管内来实现,或直接下入测线、或以并列安装在泵管上的测管作为通道来完成测量工作,其中前者由于潜水泵的泵管和电缆易与测线发生缠绕,影响测量精度,后者由于系统不完善经常无法测量,无法达到监测测量工作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研制了一套基于连通器原理的套管外水位测管系统,并通过在试验井的安装测试证明其可行性及实用性。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安装测试过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真空预压中地下水位测试技术探讨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地下水位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大气压状态和真空状态下地下水位的特征,认为地下水位就是重力水面,即重力水与毛细水的分界面。在大气压状态下,零压线就是地下水位;在真空状态下,零压线不是地下水位。根据受力平衡方程和气体状态方程,分析了传统测试技术存在的问题,认为传统水位测试管无法测得真实的地下水位,当水位管敞口时,所测得水位高度是零压线高度,水位变化实质上反映水位管滤管段的孔隙水压力平均消散情况;当水位管口密封时,也因无法保证水位管与加固区内膜下具有相同的真空度,导致测试结果具有较大的误差,且随着测试次数增多而增大。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水位管内孔压计和真空表的读数计算得到真实地下水位变化值的测试技术,该技术能连续测试地下水位而不影响其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刘媛  马祥华  刘洋  肖飞  陈玉海 《岩土力学》2020,41(4):1455-1464
目前岩石力学参数测定,受限于探头及数据采集设备,多在实验室环境完成,同时,传统超声收发探头对接触面平整度要求较高,需要对岩石表面打磨处理,且需要涂抹导声糊。这些都极大限制了超声测量系统的应用范围。为实现对岩石钻孔内的长效监测,对声波发射、接收机制及岩石内超声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分析,通过AIC算法拾取波前初至,利用小波去噪和改进AIC法(NAIC)求波初至到达精确时间,研究了基于干耦合岩石内部参数测量系统,在岩石内部实现了超声信号的发射接收、信号瞬态触发、高速采集,并将最终结果通过无线方式传输至数据记录仪。分别对Φ50 mm×100 mm花岗岩及砂岩岩样进行了超声波传输参数测量,Φ114 mm×280 mm花岗岩岩样测量距离分别为150、200 mm,利用NAIC、STA/LTA、MER、ETA 4种算法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与第三方仪器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干耦合声波测速采集系统,对不同工作接触面适应性较好,数据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小波降噪适用于背景干扰少、频率范围集中的超声接收信号,在到时拾取方面,除STA/LTA外其余3种算法在去噪后的到时拾取精度均得到有效提高,其中尤以NAIC法最为明显,到时平均误差由1.21 ?s锐减至0.19 ?s。  相似文献   

18.
谷懿  胥建华  胥姝 《探矿工程》2006,33(6):49-52
介绍了大峡谷地热井的地质概况、施工工艺;分析了灰岩地质条件下该井出水量较小的原因;提出了增水技术措施并运用于实践,同时对两种技术措施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以后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地热井增水处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