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酸化条件对膨润土结构和脱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研究对不同酸度、不同时间条件下处理的膨润土进行了脱色力、比表面积、活性膨润土中硅铝比分析及扫描电镜测试,由此总结出控制获得高效活性膨润土的最佳条件应是使比表面积尽可能大,硅铝比尽量高。在适当控制酸度情况睛,可以通过调整活化处理时间来取得较理想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项研究对不同酸度、不同时间条件下处理的膨润土进行了脱色力、比表面积、活性膨润土中硅铝比分析及扫描电镜测试,由此,总结出控制获得高效活性膨润土的最佳条件应是使比表面积尽可能大,硅铝比尽量高。在适当控制酸度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活化处理时间来取得较理想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膨润土的酸化脱色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王世杰  陈丰 《矿物学报》1993,13(4):325-330
通过对广西田东钙基膨润土的酸化脱色实验研究,表明活性土的脱色能力是其表面积和酸化作用中浸取出的铝离子量的函数;在钙蒙脱石晶体结构处于彻底破坏前的临界点,膨润土具有最大的脱色能力和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添加量(1~4 mmol/g)的聚合羟基铝离子(Al13)柱撑改性膨润土,制得系列铝柱撑膨润土(Al13-Bent)。采用X射线衍射、热分析、N2吸脱附比表面积分析等表征分析了其结构特点,比较了不同添加量Al13-Bent对水中磷酸根与结晶紫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随着Al添加量增大,Al13-Bent的比表面积增大,柱撑产物的底面间距在添加量为2 mmol/g后达到最大,稳定于1.9 nm左右。Al13-Bent对水中磷酸根的吸附效果好于原始膨润土,且随着Al含量增加而提高。Al13-Bent在低Al添加量下对水中结晶紫虽有较好的吸附能力,但其吸附性能相比于膨润土原土却有所下降。就其吸附机理来看,层间域内Al13离子表面羟基与层间阴离子促进了对阴离子含氧酸根的吸附;由于Al13柱撑后,层间可交换阳离子减少,导致对阳离子型染料的吸附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膨润土基多孔材料在染液脱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子敬  戴劲草  叶玲 《矿物学报》2001,21(3):419-422
本文研制了成型化的膨润土基多孔粘土材料,应用于染液废水的脱色处理。初步探讨了该材料对染料阳离子红X-GRL、直接大红FαG和次甲基蓝的脱色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多孔材料对染液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用于染料阳离子红X-GRL的脱色可以多次再生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6.
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制备及其吸附Cr(Ⅵ)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辽宁黑山膨润土进行不同工艺的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制备,探讨了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对Cr(Ⅵ)的吸附机理,并利用正交实验分析了各实验因子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为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PRB提供一种新的反应介质和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阴-阳离子有机膨润土(Na-R-ACOMMT)吸附Cr(Ⅵ)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联合作用的结果;pH值和投加量是影响Na-R-ACOMMT对Cr(Ⅵ)吸附效果的2个最主要的因素,尤其是pH值;Na-R-ACOMMT吸附Cr(Ⅵ)的最佳条件是投加10g/l 60~80目的样品,在40℃、pH值等于2、150r/min的环境下振荡60min,Cr(Ⅵ)去除率高达93.55%,且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7.
综合多种测试方法,考察了研磨对茂名高岭石粒径、形貌与微结构等理化性质的影响。重点采用~(29)Si、~(27)Al MAS NMR光谱考察了研磨过程中结构脱羟、Si、Al配位环境变化、新活性位点形成等微结构演变等。结果表明:研磨初期,高岭石六方片层遭到破碎,颗粒粒径逐渐减小,比表面积在研磨1 h达到最大(43.8 m~2/g);此后,颗粒发生团聚,比表面积减小,样品脱羟量和表面吸附水含量均逐渐增加。核磁Si谱和Al谱分别在化学位移-100.5和14.8处出现新的信号,归属于四面体Si与八面体Al相连顶氧质子化作用而产生的Q~3 Si-OH~+-Al结构。研磨导致高岭石脱羟,Al配位状态从AlⅥ经由AlⅤ逐渐向AlⅣ转变。  相似文献   

8.
<正>蒙脱石是一种2∶1型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其结构中存在Brnsted(B酸)和Lewis(L酸)型固体酸位。这些固体酸位的存在,使得蒙脱石在工业催化体系中广泛应用。而在许多地质过程中,蒙脱石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烃源岩中有机  相似文献   

9.
河南信阳上天梯膨润土制备高效活性白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天梯膨润土属于钙基膨润土,主要矿物成分是钙质蒙脱石。矿石的胶体分散性较差,阳离子交换总量较低,主要的可交换阳离子是钙、镁离子。蒙脱石的晶体化学结构研究表明,蒙脱石有较高的有序度和较大的层电荷,因此,上天梯膨润土适合于制备高效活性白土。试验讨论了酸性活化、固液比及活化时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对原矿进行捣浆提纯后,用16%~20%的硫酸溶液对膨润土进行活化,活化时间 6~8小时,固液比1∶2。制得的活性白土的脱色力达156~218,活性度大于222m.mol/100g ,其质量达到和超过了国家行业标准和同行业该产品的指标,脱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天然矿物承载TiO2制备光催化功能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天然沸石、膨润土作载体制备的TiO2/矿物复合体光催化材料,在阳光照射下对有机染料罗丹明-B具分解脱色性能。实验证实未经高温处理的样品光催化性能优于经高温处理的,沸石的脱色率6小时达100%,膨润土的脱色率达94%。晶相分析和热分析证实锐钛矿在有沸石、膨润土存在的水相体系中可直接在矿物表面生成,结合牢固,同时引起矿物 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金蕾  董冬  谭文清  孙春 《吉林地质》2004,23(4):38-43
矿山开采会引发地表移动与变形。应用概率积分法对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油页岩矿区进行在矿区服务期满43年内有关地表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的预测,以便在采矿过程中有所依据,以避免造成地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罗爱忠  邵生俊  陈昌禄  方娟 《岩土力学》2013,34(Z2):128-133
由于天然沉积的黄土具有显著地结构性,在湿度及荷载变化条件下,其宏观力学特性发生显著的变化。为了分析增湿和加载条件下黄土的结构性损伤演化特性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特性,引入上、下加载面的概念,在原有超固结及结构性参数的基础上,考虑了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定义了新的初始超固结及结构性参数;运用上、下加载面概念,通过引入构度及黄土结构屈服强度,推导了结构性黄土的一般应力-应变关系,并进行了参数的影响变化分析;最后,通过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黄土压缩及三轴试验数据与模型预测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南四湖水面蒸发量分析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柯鸿水  戴珍丽 《水文》1995,(4):13-16
根据二级湖闸站等四处蒸发站各类型蒸发器(皿)历年逐月水面蒸发观测资料和两处蒸发实验站分析的各类型蒸发器(皿)月蒸发量折算系数,推求出南四湖1953年1月至1990年12月逐月及全年水面蒸发量,根据五处水位站历年逐月平均水位观测资料推算出南四湖历年逐月平均和全年平均水面面积,从而求得南四湖历年逐月和全年水面蒸发水量,并对水面蒸发量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作了分析。同时根据七处雨量站历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了南四湖区面平均月、年降水量,并分析了水面蒸发量对水资源量的影响。其分析计算成果可供南四湖水平衡研究和水资源评价使用。  相似文献   

14.
面波是陆上地震资料的主要干扰噪声,目前主要采用基于十字交叉排列的FKK(频率-波数-波数)面波压制技术;但其效果不理想,会损害部分有效信号的低频能量。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面波模拟和曲波变换联合压制面波的技术。首先利用面波模拟逐级压制基阶、一阶和二阶面波;然后,再采用曲波变换方法压制残余面波。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与三维FKK滤波相比,本文所述方法在压制面波的同时,能够保持反射波的低频信息,提高了信噪比。该技术是一种相对保幅的压制面波方法。  相似文献   

15.
矿山覆岩移动特征与安全开采深度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采矿引起的矿山覆岩移动特征研究成果及工程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此为基础,就受众多因素制约的重要问题-矿山安全开采深度问题形成了几点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冻土层的变化与地-气交接面的能量交换过程有直接的联系,地-气交接面的能量交换过程包含了辐射、对流、热传导三种最基本的热物理过程,利用以此为基础建立的青藏铁路沿线地表和路基表面热力学数值模式(RSTM),将安多站的实测资料作为模式输入,针对梯形路基与边坡朝向和坡度有关的坡面温度变化及两侧坡面温差变化的问题,对无云大气条件下不同坡度和坡向的表面温度变化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就地取土修筑的路基而言,安多段路基上表面温度在各季节都高于气温。在夏季具有明显的高表面温度值,尽管在夏季任何坡度和坡向的路基坡面都具有冷却效应,但路基仍处于高温状态;冬季路基上表面温度虽略低于0℃,但路基偏南方向坡面的强烈增温效应,使南坡表面温度远远超过冻土融化温度的临界状态,而路基两侧坡面热效应的相反作用,通过影响冻土层的冻融过程,可能引起路基纵向裂缝的发生。因此,对冻土路基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用实测资料进行的检验表明,RSTM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对不同防护措施下青藏铁路路基热状况的预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钱骅  乔世范  许文龙  刘宝琛 《岩土力学》2014,35(7):2103-2108
近几年,建立水利水电三维地质模型成为地质工作者分析工程地质现象和掌握岩土体结构规律的一种新的有用手段。在CATIA软件的基础上,利用Visual Basic.net编程开发了适用于水利水电行业的三维地质建模平台,系统介绍了该三维地质建模平台,该平台包括覆盖层、地质层、水文层、模型分析、模型剖切、有限元分析等基本模块,结合三维地质建模软件提出了地质模型的覆盖层建模流程;针对建模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如原始数据处理、曲面分割、曲面缝合等。同时,该软件可实现对已建好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质量检测与修复,以保证地质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利用该建模平台建立了某水电站的三维地质模型,利用平台的切割功能实现模型的任意位置、任意角度的二维剖切,以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New fiel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are allowing research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surficial properties affec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dust emission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dust emission process and present new field measurements that examine how three surface properties: roughness, crust strength,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surface properties affect dust emissions. These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three unique measurement systems developed by our team. Roughness exerts considerable control on the entrainment threshold and emissions of dust from a surface. We have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designed to quantify roughness effects on aeolian sediment entrainment and transport in a shear stress partitioning framework.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of Raupach et al. (1993) provides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available data to predict the amount of shearing stress on the intervening surface among roughness element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of their size and distribution. However, element size affects the aeolian sediment transport process beyond that attributable only to the reduction of surface shear stress caused by the roughness. Additional interactions of the elements with the saltation cloud appear to reduce the transport efficiency and potentially dust emissions as well. The effect of crust strength on dust emissions was assessed using a newly-developed pin penetrometer, which can measure crust strength in-situ. Previous researchers suggested that variation in crust strength even within a small area could lead to considerable spatial variability in dust emissions. Our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crust strength is highly variable over a scale of centimeters. This variability may help to explain some of the observed scatter in field measurements of dust emissions for what appear to be homogeneous surfaces. Variability of dust emissions in time and space was also evaluated using a new instrument, the Portable In-Situ Wind Erosion Lab (PI-SWERL) developed to measure dust emissions from soil surfaces.  相似文献   

19.
矿物粉尘表面活性位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通过酸碱蚀,强机械力和极性分子等表面作用,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手段分析了7放物粉尘的表面基团裸露,转化过程,总结了矿物粉尘表面存在的基团类型及其表面活性位的分布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转化,对讨论粉尘生物活性及矿物表面/细胞物理化学作用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城市下垫面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不透水面是引发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但目前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仍不明确,不同研究的结论也不尽相同。选取了上海、广州、北京、长沙、兰州、福州等6个代表我国不同区域的城市作为研究区来进一步研究城市不透水面与城市热环境的定量关系。采用Landsat ETM+影像和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法提取出各个研究区的不透水面,利用热红外波段反演出各研究区的地表温度,采用多种回归模型和大样本量对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透水面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且以指数函数为最佳拟合模型,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为0.750以上,最高可达0.954 1;高不透水面盖度地区的升温幅度更大,比低不透水面盖度地区高出0.600~1.700 ℃,其原因主要是高不透水面盖度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低,蒸腾蒸发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