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地质概况铜川矿区位于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部,由南而北出露的地层有:奥陶系中、下统、石炭系上统、二迭系、三迭系、第三系及第四系。石炭系上统太原群及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为煤系地层,奥陶系中、下统为煤系地层基盘。   相似文献   

2.
<正> 奥陶系在内蒙古清水河地区及山西省出露甚广。除恒山、云中山、五台山、吕梁山和太行山及大同以北地区外,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广泛分布。寒武系与奥陶系为连续沉积,奥陶系与华北区其它地区一样,下统发育最为良好,是研究华北奥陶系和寒武—奥陶系分界的理想地区之一。 本区奥陶系和整个华北区一样,自下而上包括冶里组、亮甲山组、北庵庄组和马家沟  相似文献   

3.
《甘肃地质》1987,(Z1):94-97
陇东地区即甘肃平凉、庆阳地区,位于鄂尔多斯岔地西南部,地史上是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区内缺失下石炭统,中石炭统缺失下部与靖远组相当的地层。中统上部本溪组直接平行不整合于寒武系、奥陶系之上。本区石炭系仅在西部边缘零星出露,而且研究程度不高。袁复礼(1925)在奥陶系平凉页岩之上采到植物化石Sphenophyllum,认为时代为石炭纪,但依据不足。甘克文、郭勇岭(1958)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区内石炭系仅分布于环县石板沟以北一线,平凉一带石炭系缺失。后来的调查工作及区调都接受了这一观点。实际上,平凉地区可能存在陆相的上石炭统。  相似文献   

4.
安徽宿松、巢县一带寒武系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安徽宿松、巢县一带原划为奥陶纪,地层的下部是一套白云岩,厚度甚大,未发现化石,前人大都划归下奥陶统仑山组。1965年,在宿松县龙山这套地层发现了Kunmingaspis,Chittidilla等三叶虫,其时代与西南地区陡坡寺期相当,因出露不全,未能予以详细划分。1976年,在巢县汤山、高林桥和无为县龙骨山等地,又发现了Kunmingaspis,Redlichia等  相似文献   

5.
白沙地区位于龙永煤田的北部,区内地质条件复杂,东部大面积出露白垩系上统沙县组,西部出露二叠系中统童子岩组,北部出露奥陶系中上统罗峰溪组及泥盆系上统天瓦栋组。童子岩组含煤岩系含可采煤层5层,局部可采煤层3层,大部分隐伏于深部。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推覆构造发育,主要有印支期的滑脱断层,燕山期的逆冲推覆断层,推覆构造控制煤系的赋存厚度与形态。应用"红层下"与"老地层推覆体下"找煤理论,认为东部"红层"下、北部"老地层"下具有找煤潜力。  相似文献   

6.
中村地区银花河南的寒武系,在地层上属南秦岭分区,留坝一白河小区(据1980,1∶50万陕西省地质图)。这一带出露的寒武系呈近东西向窄条带状展布。向东连续出露,直到河南西峡、淅川、湖北郧西一带;向西断续出露至宁陕东江口一带。与下伏上震旦统灯影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下奥陶统水田河组连续沉积。本区寒武系的研究工作自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到一九八四年四月止,在下寒武统中发现了不少化石,计有:Redlichia noetling,Dedlichia sp.,Kootenia yui,Palaeolenus douvillei,Bergeroneillus houchouensis,Cobbolelis sp.,Obolus asiatica,  相似文献   

7.
苏北盆地西部下第三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苏北盆地的下第三系大多隐伏在上第三系和第四系之下,仅在盆地西部和西南部边缘地区有零星出露,主要是在江苏的六合、仪征、盱眙和安徽的来安、天长等县。出露较好的有三个地点:(一)仪征小河口—六合东沟砂矿一带;(二)来安张山集一带;(三)盱眙龙山公社刘营一带。  相似文献   

8.
广西志留系在桂南、桂东南一带发育完善,下、中、上三统均有出露,由一套厚达7000m的半深海、深海复理石、类复理石碎屑岩组成,富含笔石化石。随着区调工作的深入开展,钦州、玉林一带相继发现早泥盆世含笔石地层,并与上志留统整合接触;岑溪糯洞亦发现含曲靖鱼的下泥盆统与上志留统整合接触。该区不但是我国华南唯一海相志留—泥盆系连续出露的地区,也是我国研究中上志留统以及志留系与泥盆系界线比较理想的地  相似文献   

9.
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的大柴旦、石灰沟和欧龙布鲁克一带,断续有地台型寒武、奥陶纪地层出露。石灰沟地区的层序,穆恩之等自下而上划分为下欧龙布鲁克统、上欧龙布鲁克统、多泉山组和石灰沟组,他们认为:下欧龙布鲁克统和上欧龙布鲁克统分别属中和上寒武统;多泉山组和石灰沟组分别属阿伦尼格期和兰维恩期;早寒武世和特马豆克期地层在该区缺失;而下欧龙布鲁克统与震旦系全吉群之间,上欧龙布鲁克统与多泉山组之间的关系是假整合接触。1976年  相似文献   

10.
娘子关泉域群泉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泉域汇水面积达7 436 km2,前人认为:泉域内岩溶水由北、西、南3面向娘子关一带径流汇集,由于娘子关一带下奥陶系燧石团块或条带白云岩相对隔水层隆起,并被桃河侵蚀出露,使岩溶地下水溢出地表成泉群,其主要含水层为中奥陶系含石膏碳酸盐岩。但各泉的水化学、同位素特征有差异,娘子关泉群并不是出自统一源。文章通过水化学、同位素、水文地质剖面等方法研究得出: 娘子关泉域存在两个含水层、三个子系统:中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和中上寒武系白云岩含水层;西部奥陶系岩溶水系统、东部奥陶系岩溶水系统和东部中上寒武系岩溶水系统。泉域内城西泉与程家泉出露于中奥陶系下马家沟组泥灰岩之上,含水层为中奥陶系灰岩裂隙、溶隙水,由于区域下马家沟组泥灰岩隆起隔水出露地表成泉,属于东部奥陶系岩溶水系统;坡底泉、五龙泉、河北泉、水帘洞泉、苇泽关泉其补给主要来源于中上寒武系含水岩组,为承压上升泉,属于东部中上寒武系岩溶水系统。   相似文献   

11.
从层序地层学研究试论华北地区寒武系与奥陶系分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季强  章雨旭 《地质论评》1997,43(3):241-248
华北地区寒武系-奥陶系过渡沉积可划分为三个层序:凤山层序、两河口-红花园层序和大湾层序,凤山层序与两河口-红花园层序之间的界面为Ⅱ型层序界面(SB2),而两河口-红花园层序与大湾层序之间的界面为I型层序界面(SB1)。华北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应置于两河口-红花园层序的海侵体系域的下界面,在徐州地区为三山子组(狭义)与韩家组之间,在北京西山为韭园组微晶丘与冶里组之间。  相似文献   

12.
黔东北-渝东南一带分布有大量的萤石矿床(点),这些矿床(点)主要分布在北东向区域性断裂两盘的奥陶系下统桐梓组和红花园组灰岩中NW、NNW向张性断裂内,矿体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深部至奥陶系下统桐梓组逐渐尖灭,关于该区萤石矿成因及物质来源长期存在较大争议。金亮萤石矿床是黔东北沿河地区代表性小型萤石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中萤石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萤石ΣREE为67.4×10-6~90.55×10-6,LREE/HREE值为43.98~78.78,δEu值为77.07~94.71,δCe值为0.39~0.42。矿床萤石稀土分布模式呈明显右倾曲线,为轻稀土相对富集型,以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明显为特征。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萤石矿床为热液成因的产物,萤石为同源同期热液流体在氧化环境成矿。萤石成矿作用与沉积岩关系密切,其中成矿物质Ca主要来源于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灰岩,可能部分来源于深部碳酸盐岩,而成矿物质F主要来源于深部上震旦统陡山沱组至下寒武统明心寺组高氟地层。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北部下中泥盆统层序及其界线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北部是中国北方下中泥盆统出露最全地区之一,1977年曾作为中国北方槽区典型剖面.笔者根据最新资料研究,重新选定了下中泥盆统标准层序(自下而上):下泥盆统:乌吐布拉克组、曼格尔组.芒克鲁组;中泥盆统:乌鲁苏巴斯套组、纸房组.并根据岩性变化及床板珊瑚化石资料,对乌吐布拉克组进行了重新审定,将原沙尔布尔提山剖面乌吐布拉克组下2层归入上志留统.重点讨论了下泥盆统的底界及下与中泥盆统间的界线.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地矿局四一八队的地质人员,最近在湘中龙山地区发现了一条有找矿远景的含金剪切带。该剪切带位于湘中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的龙山穹状隆起的北西部位。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前泥盆系,属一套冒地槽沉积。其中以震旦系地层出露最为广泛,构成龙山穹状隆起的核心,含金剪切带即产于下震旦统江口组含砾板岩中。含金剪切带的北端约1.5km处有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锆石同位素地质年龄为  相似文献   

15.
陕西平利县朱家院鹰嘴岩铌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明  方景玲  樊莉  王军 《地质论评》2016,62(S1):413-414
陕西平利县朱家院鹰嘴岩铌矿矿区位于平利县东南方向,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相多变,岩浆活动频繁。区内地层属秦岭区岚皋—竹溪分区的紫阳—平利小区,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主要出露地层为元古界郧西群、耀岭河群以及下古生界寒武—志留系的一套深—浅变质的火山碎屑岩、泥质碎屑岩建造。矿区主体属于平利复背斜。褶皱轴呈NW-SE向,背斜核部在轿顶山一带,核部地层为震旦系下统郧西群下亚群,两翼依次出露震旦系下统郧西群上亚群、震旦系下统耀岭河群、寒武-奥陶系洞河群、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及中志留统竹溪群。翼部地层较陡,倾角42°~70°,并发育次级倒转背向斜。区内断裂较为发育,以近东西向区域性断裂及其旁侧众多的北西-南东向次级断裂构成了区内构造的基本格架。岩浆岩主要分布于红春坝—曾家坝断裂两侧及南部广大地区,以早古生代的超基性、基性及酸性岩为主,次为碱性岩浆岩。区内基性次火山岩—辉石玢岩和碱性次火山—碱性粗面岩广泛出露,沿碱性粗面岩中的断裂带及碱性粗面岩和辉石玢岩接触带常见硅化蚀变和黄铁矿化,辉石玢岩和碱性粗面岩接触部位常出现碳酸岩脉和煌斑岩脉。  相似文献   

16.
宁强组时代的再认识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正> 陕西宁强一带的志留系出露整齐,既有产笔石和其它浮游生物的页岩或泥岩层,又有富产珊瑚、层孔虫、海百合、腕足动物等底栖固着生物的碳酸盐岩。两种相型地层呈指状交叉或互成夹层,是扬子地台上富有沉积特色的志留系出露地区。1967年,陈旭、刘第墉,李蔚秾、王俊庚与俞昌民以及四川石油管理局南充地质调查处的同志,将本区的志留系划分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崔家沟组、王家湾组、中志留统杨坡湾组及宁强组。龙马溪组的下伏地层为晚奥陶世五峰页岩。宁强组与上覆地层早二叠世梁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  相似文献   

17.
朱玉磷 《地层学杂志》1991,15(3):181-188
<正> 福建境内魏坊地区的奥陶系出露最完整、研究也最详细,1931年王绍文于魏坊之西十余公里的罗峰溪村一带创立“罗峰溪千枚岩”,罗峰溪群一名系指整合于震旦系之上、不整合于晚泥盆世粗碎屑岩之下的一套厚度巨大的浅变质砂、泥、硅质复理石建造。时代统归下古生界。福建省区调队将本套地层划分成四个群五个岩性段,创建东坑口群、魏坊群  相似文献   

18.
石灰岩是贵州分布最广的一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其布露面积占各类岩石总面积的60%以上;从寒武纪至侏罗纪的各时代地层中皆有产出。符合工业要求的石灰岩主要产于下奥陶统桐梓组、红花园组,下石炭统摆佐组,中石炭统黄龙群,上石炭统马平群,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下三叠统夜郎组、大冶组、永宁镇组、安顺组等11个层位;其余层位,一般规模小、质量差,工业意义不大。全省共探明大、中、小型矿床56处,工作程度详略不一的矿点59处。其中水泥石灰岩矿床41处,矿点30处,探明工业储量约11亿吨,远景储量约2.6亿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奥陶系顶、底界线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与系间的界线目前仅志留系和泥盆系界线初步标定外,其它界线还在进行工作。至于奥陶系和志留系界线与寒武系和奥陶系界线在各个国家的划法都不一样:大多数国家以特马豆克统底界作寒武系和奥陶系界线;英国有的学者仍然以阿伦尼革统底界作为两系的界线;还有少数学者主张以上、下特马豆克统之间的界线作寒武系和奥陶系界线的;同样是把界线划在阿伦尼革统底界上,其含义亦不尽相同。奥陶系和志留系界线,苏联是  相似文献   

20.
奥陶系铁矿     
我队在本区工作中,曾发现了在奥陶系地层中有一层铁矿。分布也较广,现把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总结归纳,以便今后工作研究中参考。 在我队工作地区中,在公坪市、界牌垭、百城老关庙、郑家坪附近一带。在灰黑色的含矽质成份的中厚层灰岩中(下奥陶系的红花园地层中或在扬子贝层下部)夹有一层铁矿,位于层面间或节理中的土和黄土中间,成团块状和鸡窝状出现在地表,它的上层面是扬子贝层成中奥陶系的瘤状灰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