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宁夏旅游资源体现出自然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地文旅游资源的典型性,生物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历史人文资源的垄断性和珍稀性,生态旅游资源的兼备性,民俗旅游资源的突出性等七大特征。呈现出“一带、一轴、一点”的格局,可划分为八个大区。  相似文献   

2.
新疆喀什地区旅游景观多尺度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旅游资源多尺度和多样性的分析是科学判定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发品味和空间组合的基础,引入景观地理学的视角与方法,对喀什的旅游景观通过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对其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原因进行了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分析;根据旅游资源线状集中和等级集中度的分析,结合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和潜力,将喀什旅游资源从民俗风情景观、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和沙漠高山景观四个方面进行了空间组合并指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有利于地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展示、传承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民俗风情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却陷入了展示真实文化与文化保护的"两难境地"."文化生态"的概念阐释对于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生态: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阐述了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有利于地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展示、传承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民俗风情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却陷入了展示真实文化与文化保护的“两难境地”。“文化生态”的概念阐释对于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四川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关于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从四川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四川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四川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对多年来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略的综述。从古镇旅游、民族地区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地震旅游等7个方面对四川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与评估,并针对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应用性研究居多,其广泛性和理论创造的深入性方面有较大欠缺,也较少从市场需求、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区域协作开发方面展开研究。未来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应加强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RMP分析理论、文化生态理论等相关旅游理论与四川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结合,提高研究的系统性、深入性;从可持续发展、市场需求、管理机制构建、区域协作开发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论民俗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原则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陈烈  黄海 《热带地理》1995,15(3):272-277
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旅游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旅游项目。民俗旅游资源具有世界性、地域性、集体性、增智性和封闭性等基本特征。开发利用民俗旅游资源要严格掌握和妥善运用有关的民族政策,保护民族利益;要注重发挥民俗资源特色和保护当地社会文化环境,避免盲目仿效、随意移樾和粗制滥造;要区分主次,重点开发,切忌一拥而上;要注意把当地民俗资源优势与其它景观优势结合配置,增强吸引力,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7.
世博园旅游深度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博园的存在为云南省旅游业建立了继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之后的又一个支柱性品牌项目,其健康、持续发展将对全省旅游新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总结世博园的经营成功经验入手,分析了世博园开发旅游面临的几大转变,进而提出了世博园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对策,以期为世博园的旅游深度开发问题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区域旅游开发与贫困缓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区域。但它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旅游业有着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将旅游开发与扶贫有机结合应该成为缓解贫困的有效的途径。但旅游扶贫功效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旅游形式都具有同等的扶贫功效。为此文章论述了有利于贫困缓解的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宋春玲  全晓虎 《湿地科学》2007,5(2):174-180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湿地类型丰富多样,拥有典型的湿地生态旅游景观和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且大多数湿地主要分布在银川市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宁夏沿黄城市带,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景,但目前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湿地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科学地和可持续地开发宁夏丰富的湿地旅游资源显得尤其紧迫。在调查评价宁夏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该区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SWOT分析,提出开发的对策和建议,着重保持生态平衡,改变当地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既是防止宁夏现有湿地资源进一步破坏,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又是加快宁夏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董瑞杰  董治宝 《中国沙漠》2014,34(3):911-918
跨区域沙漠旅游已成为沙漠旅游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宁夏、内蒙古、陕西、甘肃跨区域沙漠旅游合作开发为研究对象,在剖析了4省(区)毗邻地区沙漠旅游资源总体特征、沙漠旅游开发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跨区域合作开发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跨区域合作开发可行性的理论依据是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区域经济联系理论,现实分析是良好的合作基础、区位和交通优势突出、旅游资源互补性较强、沙漠旅游资源集聚程度很高。最后提出4省(区)跨区域沙漠旅游合作开发措施及旅游线路设计,并指出跨区域沙漠旅游合作开发实施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类型体系分类评价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陶伟 《干旱区地理》2001,24(2):141-145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增长的潜力所在,是一国家一地区进行资源保护、开发和管理,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依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资源全面普查的工作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评价研究,提供一典型的省级区域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案例研究,并论证了宁夏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南疆铁路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南疆铁路沿线地州具有干旱地区旅游资源奇观和美景,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丝绸之路最富传奇色彩的路段之一,自然景观和名胜迷类比重较大,文章着重分析了地州旅游资源特点和优势,拟设了重点建设的旅游区及旅游线路,提出了开发方向,目标,开发机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宁夏特色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陈忠祥 《干旱区地理》2002,25(4):360-363
发展特色旅游是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区域特色分析入手,对其境内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和定位。提出了开发利用特色旅游资源的构思与设计,即:创立少湖为生态旅游的典范,打造沙坡头为大漠风光的缩景,构建西夏王陵为文化旅游的胜地,开发回族风清为中华民族风清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4.
伊犁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伊犁地区列入旅游资源的景点134个,其中一、二级景点共38个。生物景观类和古迹与建筑类在一、二组景点中所占比生最大。以资源为基顾,以现有及预测客源市场为导向,拟议分期开发果子沟--赛里木湖高山湖泊、森林、草原区,那拉提草原区,霍尔果斯口岩观光、购物区,唐布拉温泉疗养、草原度假区等八个旅游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东南亚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指出东南亚旅游资源具有独特区域特色,尤其是热带风光、海滨景色、火山美景、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十分突出。作者还分析了东南亚独特景观的形成背景,认为地跨赤道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质构造,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是形成该区域旅游资源特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文化景观差异明显,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区。按农业文化景观的差异性,山东省可以划分为胶东海洋渔作文化区、鲁南旱作—水作—渔作文化区、鲁中旱作文化区和鲁西旱作—牧业文化区;按民俗、宗教文化景观的差异性,山东省可以划分为半岛民俗宗教文化区、孔孟之乡民俗宗教文化区、运河沿岸民俗宗教文化区、泰山民俗宗教文化区和淄潍民俗宗教文化区。详细探讨每个文化区的共性特征及其形成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7.
梅州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江金波 《热带地理》1998,18(1):66-71
从六大方面分析梅州民俗旅游资源的“客”性,指出其目前开发经营中存在的管理粗放、重点不显等问题。据此,结合山区经济现实,提出了应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塑造梅州“世界客都新形象;遵循流动表演--定点展示--建村观赏次序开发等进一步开发利用梅州民俗旅游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探讨了过去开发迟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加快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南地区具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一定的旅游基础,民族文化颇具吸收力。因此,旅游业可以作为西南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先导。为此,在分析西南地区旅游经济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型基础上,提出西南地区旅游业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