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完成中国水质站网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对下列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1)水质站网规划单元的划分;(2)聚类分析在水质站网规划中的应用;(3)站网密度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4)中国水质站网的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2.
肖益民  梅汇海 《水文》2006,26(1):67-68,62
水文站网规划是水文学中较为复杂的问题之一。它是为收集和提供水文要素资料而设立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站网布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水文资料的测验精度。并最终影响到水资源规划和工程设计及工程的运行。我国现行站网规划大都采用俄罗斯的卡拉谢夫法。该法则的推导基于两个假定,由于假定与现实不完全相符,使用中有一定局限。卡瓦连科利用基于径流形成的随机模型,得到Fokker—Plank—Kolmogrov方程,导出基于径流形成的随机模型的站网规划方法。该法更具一般性、应用更广泛。本文将这一原则应用于中国黑龙江松北地区,并与国内现行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流量站网规划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最荣 《水科学进展》1999,10(2):177-182
在简要回顾甘肃水文站网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运用直线原则与区域原则的理论与方法对洮河和陇南嘉陵江干流区进行了站网规划,取得了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成果,并就流量站网的规划与调整、流量站网如何更好地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服务等站网发展问题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文站网布设及水文测验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章民  谢志强  沈鸿金 《水文》2003,23(5):20-23,27
水系复杂的珠江三角洲河网地区具有独特的水文站网布设及水文测验方法。在分析研究目前站网及测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同时,对今后的站网建设及测验工作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将为研究该区的水文规律和特性,为防汛抗旱、治理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部水文局组织开展了《全国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编制。本文依据规划报告主要成果,明确了省际河流、省界站概念,总结了目前水文站网为水资源管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省界站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应用需求,着重对规划原则、布设原则、选取原则及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规划全国省界站共841处,其中利用现有测站359处,规划新建测站482处。对规划站网成果进行了初步分析评价,全国省级行政区界的平均入境水量监测控制率约为86%,出境水量监测控制率约为88%,基本满足水资源用水总量量化考核需要,其成果填补了我国水文水资源站网规划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刘秀林  李雨  陈金凤 《水文》2021,41(2):26-31
基于信息熵理论,研究金沙江下游流域站点信息熵对降雨信息量和时空变异性特征的反映程度,发现信息熵能够在降雨量级和时空分布上充分表达降雨信息,确定了熵理论运用于本流域雨量站网规划的合理性;采用与组内互信息量最小为原则对三个实验流域站点进行重要性排序,以组内站点信息量和与组外互信息量总和最大为目标函数进行末位淘汰优选站网,结果显示站点优先级顺序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其本身的信息量和在流域内的空间信息,优化后的站网比原站网数量减少15%~25%。  相似文献   

7.
冷荣梅 《水文》1998,(2):48-53
分析了四川省自然地理概况和水文气象特性,对四川省水文站网进行了水文分区,将全省划分为2个水文大区(一级区划)、7个水文亚区(二级区划)、15个水文分区(三级区划),提出了川西水文站网规划应采用模糊数学中贴近度方法,并给出了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构想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刘传正 《地质通报》2002,21(12):869-875
为了有效地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危害,保证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安全进行,实现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全面建立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体系已刻不容缓。本文提出了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原则和技术要求及监测指标体系;规划了监测预警站网的构成,即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体系由有资质的各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其管理的监测站点所组成,包括1个国家(一级)站,约40个省组(二级)站,700年县级(三级)站和约10000个乡镇级(四级)站以及若干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技术监测预警试验区(站);列出了站网运行必须开展的科学技术研究支撑项目和监测预警站网组织管理的总体要求、制度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李春红  王建平  陈建  谢小燕 《水文》2013,33(6):58-62
针对传统站网论证方法难以与降雨分布的影响因素相关的局限性,将数字流域引入站网论证方法中,阐述了数字流域建设和信息提取的相关技术,并将数字流域与站网密度、相关分析、雨量等值线、历史洪水预报分析4种站网论证技术进行集成和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流域与雨量站网论证技术的集成考虑了地形等因素影响,论证结果更合理,其基本思想可为类似的站网论证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站网布设成果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宇红  周政辉 《水文》2017,37(5):74-78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由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建设,建设监测站20 401个,其中,水利部建设监测站10 298个,国土资源部建设监测站10 103个,有效监控面积达350×10~4km~2。站网布设遵循"满足需求、继承发展、全面布设、突出重点、方便管理、避免重复"的原则,在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在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的平原、盆地等基本类型区进行全面布设;在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海咸水入侵区等特殊类型区进行加密布设。通过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全国监控区监测站平均布设密度达到5.8站/10~3km~2,站网布设基本满足现阶段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及地质环境保护等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多参数储层流动单元识别是深水浊积水道研究的发展方向,其中判别参数的选择是多参数流动单元识别的关键。以 西非尼日尔三角洲深水浊积水道储层为例,结合开发中的动态资料,优选了泥质含量、孔隙度和渗透率三个判别参数。运 用快速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储层划分为 A,B,C,D 四类流动单元,并通过判别分析建立了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最后根 据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单井解释,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深水浊积水道储层流动单元的剖面与平 面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A 类和 B 类流动单元储层质量最好,一般在水道体系的中部和浊积水道的主体较为发育。在水道 体系演化过程中,不同期次的浊积水道迁移与叠置样式以及发育规模的不同,导致内部流动单元分布样式和类型存在差 异,平面非均质性很强。  相似文献   

12.
聚类分析在秦淮河水质指标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振  周密 《水文》2018,38(1):77-80
随着水质监测尺度和监测网络的扩大,传统的水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于庞大的水质数据。而采用聚类分析法,在对水质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的同时,可以筛选出水质相关项。利用SPSS软件计算水质指标相关系数矩阵,并绘制聚类分析树形图,对已知水质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秦淮河东山站水体总有机碳和高锰酸钾指数、总氮和氨氮具有较强相关性。结合线性回归方程的验证,证明R型聚类分析在庞大数据背景下的水质指标相关性研究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在水污染治理、水质监测评价中发挥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神经网络的聚类分析在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苏里格气田盒8段为研究对象,在细分层和精细沉积学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关键井详细研究,以流动层段指标为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标准,将目的层分为3类流动单元。通过相关性分析结合专家经验,从诸多电性、物性、岩性等参数中优选出表征流动单元的10个特征变量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应用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储层流动单元非线性识别模型。通过对其他关键井的回判预测表明,建立的流动单元预测模型可以更全面地考虑各类地质因素与流动单元之间的结构性复杂映射关系,气井产能与流动单元具有较高的对应关系,为气田精细描述与开发井网的优化部署提供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电气石具有自发电极属性,对改变水团的缔合度具有一定作用。笔者研究了朝鲜多个地区电气石的成分、结构和理化性能,并以其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不同类型的电气石陶瓷,同时研发了一种间接测量水团缔合度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水溶液的电容和介电损耗值来间接评价水团缔合度,可以反映水团缔合度的相对大小。研究表明,以高钙电气石为原料、适当添加活性剂并经700℃烧结工艺制备的电气石陶瓷,对降低水团缔合度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西龙河峄山断层带水源地岩溶水系统为例,着重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进行了岩溶水化学分类,并且与舒卡列夫分类法得到的结果作了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模糊聚类分析法分类更合理,更能系统地、全面地反映地下水各种属性、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地下水的补排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神经网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的不足,应用神经网络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B-P网络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某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作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运用简便、精确可靠、可判性强。   相似文献   

17.
用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评价地质环境质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讨论了应用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进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并将其应用于陕西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根据陕西省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受多因素制约的特征,将全省剖分成350 个样品单元,选取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水质、土地资源、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植被、气候、地震、滑坡、泥石流、地方病、水土流失、沙漠化、地面沉降、地裂缝、盐碱化、沼泽化等15 个变量作为评价因子,采用Q 型聚类分析方法,将全省分成37 个地质环境质量分区,并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将其划分成7 个地质环境质量等级,客观地反映了陕西省地质环境质量的宏观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周亚醒 《山东地质》2014,(12):66-68
该文给出了 Q 型聚类分析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并结合清凉泉水源地的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长系列的水质监测资料,查明了清凉泉水源地水质动态变化特征,并对特征污染因子进行了聚类分析,基本查明了清凉泉水源地的污染途径,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矿产预测中应用类比方法 ,不仅应比较不同地段地质标志数量的大小 ,也应比较各种地质标志的空间分布 ,为此提出了“单元簇”的概念 .单元簇是以一个具一定含矿性类型的单元为中心、有确定空间关系的一组单元 ,它反映一个地段的地质结构 .论述了单元簇建模和预测方法 ,以新疆东部铁矿预测的实例说明了其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