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福建省晚侏罗世—白垩纪陆相火山岩地层划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兼海 《福建地质》1994,13(4):240-247
本文应用地层多重划分观点和方法,对福建省东、西部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岩系进行地层划分、对比,确立晚侏罗世─白垩纪岩石地层单位19个,其中群级4个,组级15个,并与年代地层单位进行对比,指出坂头组与小溪组属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火山岩地层从内地(西北)向沿海(东南)略具穿时特点。  相似文献   

2.
浙闽边界区晚中生代火山作用时序与过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浙闽边界区是东南沿海晚中生代火山岩带中研究较薄弱的地区.本文对该区代表性晚中生代火山岩地层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了它们的岩性岩相特征,在此基础上解剖了火山作用过程.该区火山活动起止时间为143~ 111Ma(高峰期143~ 126Ma),时代属早白垩世,其间存在较长的火山活动沉寂期(126~ 116Ma),火山作用过程可明显划分为5个阶段.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东南沿海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时空演化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李祥辉  张朝凯  王尹  刘玲 《地质学报》2018,92(6):1107-1130
华南晚中生代陆相岩石地层单元的精确时代和对比一直存在争议。通过总结新近发表火山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在本次工作补充基础上,修订并厘定了华南赣杭带晚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盆地中岩石地层单元的时代和关系,取得了5个方面的基本认识。(1)浙西磨石山群、建德群和永康群时代分别为早白垩世早-中期(~145~120 Ma、~140~115 Ma)和晚期(~125~105 Ma),显示形成有先后,有共存时段;建德群的劳村组、黄尖组、寿昌组之间,永康群的馆头组与朝川组之间存在同时异相的侧向叠加关系;中戴组下部年龄98 Ma指示衢江群始于晚白垩世初期;建德盆地经典寿昌剖面和丽水盆地经典老竹剖面均由两个相似的地层层序重复组成。(2)闽西永安盆地发育赣杭带晚中生代最老地层,兜岭群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62~125 Ma),石帽山群主体构建于早白垩世中晚期(~135~95 Ma),赤石群的沙县组时限为Aptian晚期-Cenomanian早期(~115~93 Ma),白牙山组存在时限甚短(~100~97 Ma),崇安组可能晚于~100 Ma;坂头组与下渡组之间,寨下组与黄坑组之间,沙县组、均口组、崇安组及白牙山组之间并非单一上下关系,大多存在侧向叠加的同时异相现象。(3)赣东武夷群建造于早白垩世早期(~145~125 Ma),火把山群沉积晚于Aptian早期(~122 Ma),赣州群初始沉积时间可能晚于Albian早期(~110 Ma),圭峰群可能始于晚白垩世初期(~100 Ma之后);打鼓顶组、鹅湖岭组、石溪组之间,河口组与塘边组之间主体为同时异相建造,侧向叠加可能性甚大;罗塘组、冷水坞组和周家店组,河口组与莲荷组分别可能为同物异名。(4)赣杭带晚中生代地层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Ⅰ-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地层阶段,Ⅱ-早白垩世晚期火山-沉积地层阶段,Ⅲ-晚白垩世沉积地层阶段,相应时期的地层记录或许可以各自用一个超群统名,这3个地层演化阶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3个构造演化阶段。(5)赣杭带火山-沉积盆地"组"岩石地层单元广泛的侧向叠加同时异相关系表明,有必要对华南晚中生代陆相地层上下和侧向关系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皖南屯溪地区位于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东段,发育少量中生代燕山期石岭组流纹岩、凝灰岩等火山岩。因一直缺乏精确的测年数据,以往研究者根据屯溪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获得的石岭组火山岩全岩K-Ar年龄值115~139 Ma,将其形成时代定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由于2004年前后国际地质年代表将侏罗纪与白垩纪界线由135 Ma提前到145 Ma,石岭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便由原来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更改为早白垩世。在屯溪东面尤溪村石岭组流纹岩中首次获得精确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154.7±2.5Ma,早于145Ma,表明屯溪地区石岭组火山岩形成于晚侏罗世而不是早白垩世。这一发现对构建皖南乃至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自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火山活动不断,晚侏罗世达到高潮,形成了几套代表各自特点的火山岩组合,划分出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等4 个火山喷发(沉积) 旋回。火山活动相伴随的侵入活动受伸展机制制约,构成了成对的火山侵入岩带。  相似文献   

6.
冀北张家口组和义县组火山岩锆石 U-Pb定年结果表明 ,张家口组的时代为 1 3 5~ 1 3 0 Ma,义县组的时代为 1 2 9~ 1 2 0 Ma,均属早白垩世。揭示出冀北—辽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沉积盆地的形成和火山活动的时代均具由西向东变新的特征 ,即滦平盆地火山活动始于 1 3 5Ma,承德盆地骆驼山一带始于 1 3 0 Ma,辽西始于 1 2 8Ma。根据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资料的对比表明 ,组成中国东部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兴安岭群时代主体为早白垩世早—中期 ,组成东南沿海火山岩带的建德群和石帽山群及其相当地层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 ,因此热河生物群和建德…  相似文献   

7.
浙江建德群的时代归属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建德寿昌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地层建德群进行了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该岩群下限年龄为130Ma;上限年龄为117Ma。其时代相当于早白垩世,而不是晚侏罗世。所属各地层组年龄自下而上分别为:劳村组130Ma;黄尖组128Ma;寿昌组122Ma;横山组117Ma。较北方热河群相对年轻些。本岩群火山活动可分为130-128Ma和122-117Ma两个喷发旋回。本区建立的建德群同位素年代学系统剖面,可作为研究中国东南乃至东部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地层时代的时标。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的中生代地层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利用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和野外地质资料绘制了侏罗纪与白垩纪的地层残余分布图和断裂分布图;利用平衡剖面对地震剖面进行了平衡恢复.恢复了侏罗纪与自垩纪的原始与剥蚀后形态.通过对中生代各期(主要是侏罗纪和白垩纪)残余地层、断裂的分布和地震剖面构造演化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中生代经历了三个不同性质的盆地演化阶段:早侏罗世为伸展环境下的(箕状)断陷盆地,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小型断陷盆地群;中侏罗世-早自垩世为伸展型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末盆地受挤压整体隆升,形成古隆起.  相似文献   

9.
根据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以及综合研究资料,吉林省中部早中生代火山事件地层可初步作如下划分:晚三叠大酱缸组沉积期自早而晚有:星星哨火山事件(229.5~227.5 Ma),官马火山事件(222±10)Ma,西土山火山事件(210±19)Ma;早侏罗世板石顶子组沉积期有:双丫子东山火山事件(195.04±5.01)Ma,官马金矿火山事件(193.6 Ma);早侏罗世太阳岭组沉积期有:未命名火山事件1(188.0±19.0)Ma,未命名火山事件2(184.0±1.1)Ma,北大湖火山事件(179.4±1.1)Ma,二道沟火山事件(174.0±34)Ma。  相似文献   

10.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晚侏罗世多重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玛纳斯河红沟侏罗系剖面开展了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地层学、旋回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等的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头屯河组的时代为中侏罗世中晚期到晚侏罗世早期,包括巴通阶的最顶部、卡洛维阶和牛津阶的中下部;其底界年龄约为166.2 Ma,顶界线年龄约为160.8 Ma,沉积时间约5.4 Ma。齐古组顶部年龄值为155.3 Ma,沉积时间约5.5 Ma,包括了牛津阶的上部和基默里奇阶的中下部,其顶部与东部冀北、辽西地区髫髻山组顶部大体相当,比土城子组层位低。喀拉扎组的时代为晚侏罗世基默里奇期晚期,而其上覆地层吐谷鲁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相当大的不整合,缺失了晚侏罗世提塘期以及可能包括早白垩世最早期的地层,有超过了7 Ma的地层缺失量。侏罗系与白垩系的界线为此不整合面,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地层未保存。  相似文献   

11.
论福建坂头组的时代及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其Shi 《地层学杂志》1991,15(4):278-284,T001
<正> 坂头组系陈恺(1943)命名,未指定建组剖面,以永安城北坂头村一带的岩性为标准。当时称坂头系,时代为早白垩世。坂头组分布在崇安、永安和泰宁举岚等盆地,宁化、安溪、仙游、古田和霞浦等地亦有零星出露。对坂头组的时代归属存在二种意见:福建省区调队(1976—1985)、原福建石油地质队(1978)、顾知微(1980、1982)、王思恩等(1985)归于  相似文献   

12.
义县阶中孔子鸟类、中华龙鸟类、翼龙类、叶肢介、昆虫、双壳类和植物(包括木化石)时代确定为晚侏罗世晚期或提塘晚期;哺乳类、鸟臀类恐龙和孢粉为早白垩世早期或贝里阿斯期;介形类、鱼类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过渡期或提塘晚期-贝里阿斯期。考虑到义县期生物群与德国索伦霍芬(Solnhofen)生物群、英国普尔贝克(Purbeck)生物群,日本晚侏罗世手取(Tetori)型、领石(Ryoseki)型植物群可以比较、对比以及与中侏罗世约克郡(Yorkshire)植物群、大河口(Great EstLiarine)叶肢介群的联系分析,综合时代可确定为提塘晚期至贝里阿斯期;尖山沟层时代倾向于提塘晚期,大康堡层时代倾向于贝里阿斯期。由于可与义县组对比的英国普尔贝克(Purbeck)群(组或层)的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仍未确定;同时因缺乏实测数据,国际地层表推荐的144Ma、145Ma、135Ma等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年龄,不能作为可靠的依据标准;因此应据中国义县阶标准地层剖面的综合生物年代及实测同位素年代确定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界线倾向于义县阶下部尖山沟层与上部大康堡层之间,同位素年龄以124Ma为界线年龄符合目前综合生物年代,是较优选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福建紫金山矿田中生代岩浆岩演化序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紫金山矿田中生代岩浆活动分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二幕,第一幕为晚侏罗世(154~149 Ma)挤压环境下的岩浆活动,表现为壳源S型花岗岩紫金山复式岩体与才溪岩体的侵位,复式岩体具有154 Ma、150 Ma及149 Ma三次脉动;才溪岩体侵位时代约150 Ma。第二幕发生于早白垩世(125~93 Ma)构造拉张、地幔上涌的环境,岩浆活动共4期,形成一套 I 型花岗岩及共源异相的火山岩、次火山岩,为成矿提供了物源和热源。其中第1期为早白垩世火山喷发与岩浆超浅层就位,形成石帽山群下段的英安岩及紫金山次火山岩(125~118 Ma);第2期表现为石帽山群下段安山岩喷发与四方岩体的侵位以及英安玢岩的形成(109~103 Ma);第3期表现为石帽山群下段英安岩的喷发和罗卜岭—紫金山似斑状花岗闪长(斑)岩的侵位以及龙江亭、二庙沟附近的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103~100 Ma);第4期表现为晚期罗卜岭斑岩的侵位、石帽山群上段流纹岩的喷发和大岩里花岗斑岩岩脉、金铜矿的石英斑岩脉等成矿后期无矿脉岩的形成(100~93 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两个岩浆系统各自形成共源岩浆异地异相分异演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代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修泉  李佩贤 《地球学报》1997,18(3):242-247
本文采用界线层型标定地层界线的方法,以河北滦平县井上-大店子和大北沟两界线层型剖面的生物地层研究结果,确定我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在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对滦平县热河群下部及其下伏岩层中的火山岩层进行40Ar/39Ar法年代学研究,并推定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为140±1Ma。  相似文献   

15.
鄂西崆岭杂岩的组成,时代及地质演化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崆岭杂岩包括下部基底片麻岩和上部表壳岩两部分。作者采自下部的13个斜长角闪岩样品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3290±170Ma(2σ),加入4个伴生灰色片麻岩样品后等时线年龄变为3150±79Ma(2σ)。采自上部的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分别获得锆石U_Pb一致曲线年龄为2427±42Ma(2σ)和2031±4Ma(2σ)。基于这些新的数据和前人的工作成果,探讨了崆岭杂岩的形成和地质演化。  相似文献   

16.
安徽南部侏罗至白垩纪屯溪盆地位于NE向中下扬子火山岩带和NNE向中国东南部火山岩带的交接部位,其火山岩的年代学和成因研究可以提供华南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信息。4个火山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指示屯溪盆地发育两期火山岩:早期火山岩形成于156~152 Ma,为中、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铕负异常不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晚期火山岩形成于136~130 Ma,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其酸性组分属中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右倾斜的"V"型,铕负异常明显,同样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及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的特征。皖南屯溪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类似于中国东南部火山岩带。结合前人资料,认为屯溪盆地晚侏罗世火山岩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而早白垩世火山岩形成于伸展环境,其成因与晚侏罗至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变化和俯冲板片后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赣南—粤北余田群的再认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赣南—粤北中生代晚期存在上、中、下3个不同时代的火山岩系,其中下火山岩系称为余田群,可进一步划分为水头迳组和菖蒲组。水头迳组以沉积岩为主、夹火山碎屑岩,代表火山活动初始期的产物;菖蒲组为玄武岩、流纹岩和流纹质凝灰岩,有时夹砂岩,代表火山活动喷发期的产物。同位素年龄数据显示,余田群菖蒲组的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水头迳组是否包含早侏罗世沉积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层分布、岩石组合、古生物特征,对近几年在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完成的区域地质调查图幅中存在的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火山岩地层划分混乱的问题进行了整理、提出了新的划分意见:将光华组修订为大兴安岭北部含Eosestheria动物群的大套酸性火山岩,时代为早白垩世;含有Nestoria动物群的大套酸性火山岩为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两大套酸性火山岩之间超覆于其他老地层之上的含Eosestheria动物群的中酸性火山岩为下白垩统龙江组;龙江组底部的不整合是该区侏罗系与白垩系的界线。  相似文献   

19.
赣南—粤北晚中生代火山岩系划分和时代讨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巫建华  周维勋 《地质论评》2000,46(4):362-370
根据不整合和岩石组合特征,赣南-粤北晚中生代火岩系自上而下划分为余田群、莲花寨群和版石群,再根据岩性岩相特征,结合火山旋回分析,余田群、莲花寨群和版石群均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组:余田群下部称水头迳组、上部称菖薄组,莲花塞群下部称上丁组、上部称鸡笼嶂组,版石群下部称合水组,上部称优胜组,菖薄组的同位素年龄为176~147.6Ma,峰值为170~160Ma,属中我世;鸡笼嶂组同位素年龄为154~13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