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七个热带海洋环流模式的比较T.Stockdale等著。一、引言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的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项目(TOGA)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发展适用于热带的海洋环流模式(OCCM)。1990年在TOGA数值试验组的主持下,对七个OGCM作了比较。其...  相似文献   

2.
INMARSAT-C在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中应用若干问题的分析和试验(二)孙仲汉,孔杰(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天津)3 INMARsAT-C在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中应用若干问题的分析和试验3.1关于通信路径的选择在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中应用INMARSAT-C...  相似文献   

3.
第三届亚洲海洋地质国际会议在济州岛召开第三届亚洲海洋地质国际会议(3rdICAMG)于1995年10月17-22日在韩国济州岛西归铺市召开,主办单位为韩国海洋研究所(KORDI).大会的主题是:“亚洲海的演化及其动力学”.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在NCAR气候模式CCM1(R15L12)基础上改变为用于长期数值预报的CCM1(R15L7),以1991年5月2日12时(GMT)国家气象中心客观分析资料为初始场,分别以巴伦支海附近海域不同的海冰边界作为下垫面极冰条件,进行了相应相应的月长期数值预报试验。以研究该海区海冰对大气环流特别是东亚天气的影响。试验〈A〉以接近于91年5月平均冰边界作为极冰边界条件,试验〈B〉和试验〈C〉分别对应  相似文献   

5.
许吟隆 《海洋预报》1997,14(3):8-17
本文用PSU/UCAR中尺度模式MMR对黑潮暖流海域海洋边界层大气的斜压性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局地环流及天气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风场向岸东风的作用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夜间可以有海岸锋生成,黑潮暖流影响锋生强度,并使沿海岸一带区域夜间降水增大。  相似文献   

6.
全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会议在京举行THENATIONALCONFERENCEON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RESEARCHOFMARINEGEOLOGYWASHELDINBEIJING地矿部首次组织的“全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7.
用QSAR法研究有机磷农药对海洋扁藻的构效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邹立  李永祺 《海洋与湖沼》1999,30(2):206-211
1997年3月,利用QSAR构效关系分析方法和计算模拟手段,对中国洞海地区常用的11种有机磷农药对海洋五心形扁藻拦数抑制浓度进行研究。建立有机磷农药对海洋扁藻致毒效应的QSAR模型;lg(1/EC50)=0.193lgP-0.08(lgP)^2+1.10σ3+0.292^1X-0.164(n=11,S=20,R=0.9696);lg(1/EC50_=0.191lgP-0.09(lgP)^2+1.0  相似文献   

8.
缺少密度或孔隙度测定数据的块体堆积速率的计算T.J.S.Sykes等块体堆积速率(MAR)计算已被应用于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岩心,以研究大洋盆地的沉积物演化,或把MAR数据分离成岩石学成分以决定方解石补偿深度(CCD)的历...  相似文献   

9.
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海平面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莱斯利·里卡兹;萨利·道尔;不列颠海洋数据中心,英国伯肯黑德,比德斯通观测站)英国不列颠海洋数据中心(BODC)受委托和夏威夷大学一起为WOCE联合负责海平面数据汇编中心(DAC)的工作。BODC...  相似文献   

10.
崔茂常 《海洋科学》1995,19(5):15-18
70年代初,全球气候问题开始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而且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海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性。因此,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形成及演变作用的研究获得了巨大发展。如,70年代末美国开始的“赤道东太平洋环流研究”(EPOCS:1978年至今)、“太平洋赤道动力学”(PEQUAD)、“热带热量”(Tropi-calHeat)、“第一次全球大气实验”(FGGE)以及现在还在进行的国际计划“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TOGA;1985~1994)、“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1990~2000)和世界各国或…  相似文献   

11.
由美华海洋大气协会(Chinese-AmericanOceanicAtmosphericAssociation,简称COAA)和海下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华人海洋及大气会议”于2000年7月10日至12日在台湾台北市举行,有150多位科技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设海洋和气象两个会场,除联合议题外,两个会场分别进行报告。海洋部分有海洋生地化、东海与南海、海洋遥测、波浪测报、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近海预报、海洋技术、海洋工程、近海持续发展共9个专题。有力余篇论文在会上报告。气象部分有大气观测与分析、数值模拟、大气物理与化学、热带气象、气候、防灾共6个专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海脉冲营养素“HMC”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口服HMC300mg/kg·d,连续7~10d,可增加小鼠免疫器官的重量(P<0.05);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P<0.01);促进PHA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反应(P<0.01)和提高ANAE+淋巴细胞百分率(P<0.05);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和PFC数目的生成无显著影响(P>0.05),对HPA和CTX引起的免疫抑制有拮抗作用。提示:HMC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3.
螺旋藻多糖对CD3AK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螺旋藻多糖(PS)对CD3McAb激活的杀伤细胞(CD3McAb Activated Killer Cells,CD3AK Cells)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S浓度为2.5μg·ml^-1培养体系条件下,对CD3AK细胞具有明显的刺激细胞增殖作用(P〈0.02);对培养长达23d的CD3A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K562细胞)的活性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46.5% ̄50%)。提示PS对辐射  相似文献   

14.
在滤过海水中以4×10(-4)mol·L(-1)6-甲氨基C嘌呤(6-DMAP)处理贻贝Mytilusedulis受精卵或胚胎,受精激活后50或120min处理20—30min,分别抑制第一或第二次有丝分裂,以诱导四倍体胚胎。顶荧光显微观察表明,6-DMAP有效地抑制了第一和第二次卵裂。它使细胞核染色质分散,抑制了原核的移动和染色体的分离,并防碍卵裂沟和极叶的形成,从而诱导出四倍体胚胎。对第一次卵裂的抑制产生82.8%的四倍体胚胎;第二次卵裂抑制产生58.6%的四倍体胚胎。由于6-DMAP如此有效,而且价格便宜以及对人体无害,与沿用的化学诱导剂细胞松弛素C.B.相比,它应该可以成为双壳类软体动物染色体操作研究的理想化学诱导剂之一。  相似文献   

15.
国际太平洋海洋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在美国召开国际太平洋海洋科学技术学会(PACON)第七届年会于1996年6月17至22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来自美国等17个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海洋科学家出席了会议,中国PACON分会的20位海洋科学家组...  相似文献   

16.
CCOP资源评价与规划(REP)项目简介CCOP的资源管理工作组(WGRA)和油气资源管理(OGRM)项目的工作已经圆满结束了,其成果包括地质系列图、勘探层图集、(资源评价)软件,其次还有CCOP成员国之间、CCOP成员国与赞助国挪威之间的技术转让,...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利用SAR 图像监测海上石油污染的理论依据和环境条件,并根据RADARSAT 卫星装载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对渤海CB-6A 井组发生的原油(气)泄漏事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乳化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化学发光强度,研究了在50℃乳化鱼油中,低分子甲壳胺(LMCHS)和低分子羧甲基甲壳胺硫酸酯(CCS)对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保护作用。测定结果,第6d CCS对C22:5、C22:6氧化抑制率达96.03% 、92.50% ,在第20d LMCHS对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氧化抑制率为61.06% 、60.09% ,对C18:3、C20:5和C22:6氧化抑制率分别为50.36% 、47.57% 、43.70% 。研究表明:LMCHS和CCS对不饱脂肪酸都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效果优于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两工业区土壤环境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贤赞  颜文 《热带海洋》1998,17(4):21-28
对珠江三角洲东莞石龙,顺德容奇-桂洲两工业区的土壤磁性进行初步研究,获得两地区6个柱样及48个表层样品的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NRM)的结果,石龙地区的χNRM的垂直平均值分别为10.86×10^-6SI和6.73×10^-6Am^-1。顺德容桂地区χ,NRM的垂直变化平均值分别为96.84×10^-6SI和31.49×10^-6A.m^-1,表层样容桂地区χ和NMR值大于石龙地区,表明两地区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育苗池和养成池11项水质参数(温度、盐度、pH、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磷酸盐及硅酸盐浓度)对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附着性纤毛虫附着量变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与虾池化学需氧量(COD)之间存在着直线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内,R1=0.002+0.260COD(r=0.711,p<0.05),在养成池,R2=0.553+0.098COD(r=0.668,p<0.05)。R与水质其他因子之间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对虾体表纤毛虫的附着量(M)与虾池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之间存在着指数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M=0.512e4.01R(r=0.692,p<0.05);在养成池,M=0.409e8.21R(r=0.671,p<0.05)。说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纤毛虫附着量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虾池COD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