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本文利用二维中尺度模式研究了寒潮爆发时,背景风场和下垫面特性对大陆东海岸海岸锋生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海岸锋生主要发生在夜间和地面附近.背景风场为东风时,它有利于海岸低层锋生,背景风场为西风时,它不利于海岸低层锋生,背景风的垂直切变对海岸锋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海气温差增加,夜间海岸低层锋生加强.海岸陆地斜坡角较小时,海岸斜坡地形对海岸锋生影响较小.锋生机制分析表明,影响海岸锋生的主要因子是速度水平变形场.  相似文献   

2.
许吟隆  陈陟 《海洋预报》1999,16(1):1-10
本文用PSU/NCAR中尺度模式MM4对冬季黑潮暖流海温场对台湾地区流场和降水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黑潮暖流海温场明显改变台湾地区的局地流场特征;台湾岛上的降水分布特征取决于台湾岛的地形特征,而黑潮暖流海温场的分布对台湾岛上降水量的大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东海海洋锋的波动及演变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利用近十年来获得的NOAA卫星红外影像,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东海海洋锋(黑潮锋、对马暖流锋和浙江沿岸锋)的波动谱特征以及形态的演变。同时还利用浮标测流结果分析了锋面动中的流态。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黑潮锋通常存在4-5个折叠波形,其波长平均约200km,波动随黑潮流向东北方向传播,速度约16cm/s。浙江沿岸锋的波动多呈锯齿形,其波长较短,波数多。在浙江沿岸锋波动发展过程中,其波长从开始的20-40k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近十年来获得的NOAA卫星红外影像,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东海海洋锋(黑潮锋、对马暖流锋和浙江沿岸锋)的波动谱特征以及形态的演变。同时还利用浮标测流结果分析了锋面波动中的流态。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黑潮锋通常存在4~5个折叠波形,其波长平均约200km,波动随黑潮流向东北方向传播,速度约16cm/s。浙江沿岸锋的波动多呈锯齿形,其波长较短,波数多。在浙江沿岸锋波动发展过程中,其波长从开始的20~40km发展成30~60km,它们约以18cm/s的速度向东北方向传播。东海海洋锋波动演变形态复杂,其中黑潮锋的波动可能演变成锋面涡旋、暖丝和暖环。  相似文献   

5.
东海东北部春季若干重要水文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主要基于韩国海洋研究所在东海沿岸海洋过程试验中收集的CTD资料,分析了1995年春季出现在东海东北部的一些重要水文结构。结果表明,一种锋涡状结构出现在黑潮向东转折点附近。它不仅使邻近海域的水文结构变得更复杂,而且诱发黑潮水与陆架水间活跃的交换。在陆架坡折处观测到若干孤立的陆架水块,可能是锋涡的卷挟作用所致;该海域存在4个水团,即黑潮水、对马暖流水、陆架水和混合水。对马暖流水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水为变性黑潮水,盐度比黑潮水约低0.1,底层对马暖流水仅位于冲绳海槽区,并有着与黑潮中层水相同的温、盐特性;一种双锋结构出现在邻近黑潮的陆架边缘附近。在内陆架形成的陆架锋,由北向南伸展时,愈来愈偏向陆架边缘。而黑潮锋沿九州以西深槽的陆架边缘向北伸展。在黑潮转折点附近,两锋几乎合并为一条锋。狭窄的锋带由黑潮水及其变性水和陆架水的混合水所占据。  相似文献   

6.
东海温度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汤毓祥 《海洋与湖沼》1996,27(4):436-444
根据1934-1988年东海水文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东海温度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异,并结合近期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成果,初步探讨温度锋季节变异和水团演变的关系,所得主要结论是:(1)东海不仅常年存在浙闽沿岸锋,东海北部陆架锋和黑潮锋,而且、春、夏两季,在东海南部还出现一条东海中部出架锋。(2)江海温度锋季节变化的特点是:冬季,锋的宽度和强度皆是表层最强,夏季,表层温度锋仅出现在浙江近岸小范围海域。  相似文献   

7.
利用卫星观测和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18 年 4 月 30 日东海黑潮海面温度锋(黑潮锋)影响低云突破边界层发展为对流云团,并导致强降水的过程。结果表明:(1)29 日 12 时东海 500 hPa 上受短波槽控制,低空处于高低压之间的偏南气流中;黑潮锋大气边界层稳定,有利于低云发展。 (2)黑潮锋的暖水侧向大气不断输送热量和水汽,稳定性减弱;而冷水侧对大气的冷却作用显著, 大气稳定性增加。(3)经过约12 h 的调整,黑潮锋通过垂直混合机制强迫表层风速发生变化,在黑潮锋上空形成风速辐合,叠加背景辐合场,导致辐合明显增强。(4)受平流效应影响,黑潮锋上空大气增湿增温,抬升凝结高度降低。(5)潜热释放与低空辐合之间形成正反馈,最终导致对流云团发展,降水强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冬季不同背景风场下黑潮锋影响边界层云的机理,采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和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冬季海面背景风为垂直(西北风)和平行(东北风)东海黑潮海表面温度锋(黑潮锋)条件下,边界层云对黑潮锋的响应。结果表明:背景风垂直黑潮锋情况下,黑潮锋强迫的边界层内次级环流明显,黑潮锋暖水侧海面冷平流强,海气温差增大,海气界面潜热感热通量增大,海气界面不稳定性增大,产生上升运动,云底高度抬升。上升运动在边界层底向南北两侧辐散,在冷水侧产生下沉运动与500 hPa高压下沉叠加,使局地云量明显减少,形成晴空少云区(云洞)。在暖水侧以南的下沉支叠加云顶上的下沉运动和边界层退耦效应共同作用,产生另一个云洞。气压调整机制为次级环流产生的主要原因。背景风平行黑潮锋情况下,海面空气温度平流作用小,暖水侧海气温差较小,虽然海洋仍然加热大气,但海气界面不稳定较弱,湍流增强使云底高度抬升,垂直混合机制为该湍流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7年(1993~1999)月平均的SST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域海洋表层温度锋在一年中的逐月变化特征,表明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存在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结合风场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东北季风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表明东北季风风速的增加有利于温度锋强度的增强。通过对黑潮南海流套入侵较强的1999年2月与流套入侵较弱的1998年2月的SST卫星遥感资料的对比分析,考察了黑潮南海流套的入侵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潮流套的较强入侵能够增加陆架温度锋的强度,对温度锋的走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东海环流的一个两层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用一个两层原始方程数值模式,对东海的环流现象进行了机制性的探讨。从整体上来看,海区的一些主要流态特征彼此密切相关,且在动力上都是比较稳定的。黑潮在台湾东北的入侵主要表现在下层。底斜联合效应(JEBAR)、惯性效应、摩擦效应都是这支入侵流态的发生机制,而底形与行星β效应则使它表现出向岛强化的特征。下层黑潮入侵后,大部分作反气旋回转,成为台湾暖流(TWC)下层的外海分支。TWC下层沿岸分支能否形成,则取决于黑潮入流上下流速比γ的大小,以及上层海峡入流是否北上。TWC上层流动的形成是海峡水入侵后在β效应作用下的结果,它在温州外海也将分出一支向外海流去。文章指出,台湾东北的冷水块不是“尾涡”所致,而是下层黑潮舌状入侵的具体表征;台湾北部的暖涡则是上层TWC北上时与冷水块相互作用的结果。此外,本文对钓鱼岛以北的锋涡与逆流现象也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南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硅藻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我国东南近岸海域18个站位78个表层沉积样品进行了硅藻鉴定分析,根据硅藻优势种和次优势种的分布特征,划分出3个组合和两个亚组合,其较好地对应分布于南海、台湾海峡和东海等3个近岸海域。统计数据表明,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硅藻的分布受大陆入海径流的影响微乎其微,随着水深的增加,我国东南近岸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减小,底栖种、潮间带种减少而浮游种增加;组合Ⅰ的分布表明南海东北部海域明显受黑潮流等外洋水团的影响,可应用组合Ⅱ1和组合Ⅱ2中优势种和特征种硅藻来指示水深,两亚组合面貌的差异是对冬夏两季海峡两侧受不同性质海流控制的响应;组合Ⅲ受沿岸流控制比较明显,而遭受黑潮等外洋水团的影响很弱。  相似文献   

12.
海洋锋是重要的海洋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尽管台湾以东与黑潮之间表层无明显的锋区,但在水下却常年存在较强的海洋锋,这一现象的研究至今尚少见,本研究采用再分析手段,系统分析了温度锋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形成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东海和南黄海夏季环流的斜压模式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王辉 《海洋与湖沼》1996,27(1):73-78
基于拉格朗日余流及其输运过程的一种三维空间弱非线性理论,引进了黑潮边界力及长江径流,给出了东海和南黄海的夏季环流及上升流区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黑潮西侧存在着台湾-对马暖流系统;进入朝鲜海峡的对马暖流来自台湾暖流、黑潮、东海混合水和西朝鲜沿岸流;黄海暖流主要来源于东海混合水,表面有部分来自对马暖流;闽浙沿岸存在上升流区且构成一带状区域;在长江口外、东海东北部和陆坡上也存在在上升流式;陆坡处上升流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分析黑潮、南海暖流、黄海冷水团、对马暖流、闽浙沿岸流、粤东沿岸流、季风和径流对中国近海影响的季节性差异,从而导致中国近海浮游介形类的群落生境地理位置随之进行季节性的变迁。本文选择差异甚大的夏、冬两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Numericaltestofcoastalfrontogenesis¥ShenShaohuaandZhouMingyu(ReceivedFebruary8,1993;acceptedMarch30,1993)Abstract:──Atwo-dime...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二维数值模拟对1986年6月~1988年12月东海对马暖流水的来源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得出东海对马暖流水的来源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1)东海对马暖流水主要为东海黑潮水继续北上部分构成;(2)东海对马暖流水由东海黑潮水、东海陆架水以及东海北部黄海大陆沿岸水几部分混合而成;(3)东海对马暖流水几乎全部由东海北部的黄海大陆沿岸水构成。模拟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依据黄、东海环流的的动力学模型 ,运用“流速分解法”对黄、东海正压环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冬季黄海正压环流主要受风应力影响 ,基本形态为黄海暖流由济州岛西南进入南黄海中部 ,其东西两侧分别为两支向南流动的沿岸流 ;夏季主要受到潮致体力的影响 ,为一逆时针涡旋。东海环流主要是边界力作用驱动的结果 ,东海黑潮、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较稳定。冬季风应力对东海环流表层流场有消弱作用 ,在夏季则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8.
Current Nature of the Kuroshio in the Vicinity of the Kii Peninsul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Kuroshio flows very close to Cape Shionomisaki when it takes a straight path. The detailed observations of the Kuroshio were made both on board the R/V Seisui-maru of Mie University and on board the R/V Wakayama of the Wakayama Prefectural Fisheries Experimental Station on June 11–14, 1996.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current zone of the Kuroshio touches the coast and bottom slope just off Cape Shionomiaki, and that the coastal water to the east of the cape was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that to the west. The relatively high sea level difference between Kushimoto and Uragami could be caused by this separation of the coastal waters when the Kuroshio takes a straight path. This flow is rather curious, as the geostrophic flow, which has a barotropic nature and touches the bottom, would be constrained to follow bottom contours due to the vorticity conservation law. The reason why the Kuroshio leaves the bottom slope to the east of Cape Shionomisaki is attributed to the high curvature of the bottom contours there: if the current were to follow the contours, the centrifugal term in the equation of motion would become large and comparablee to the Coriolis (or pressure gradient) term, and the geostrophic balance would be destroyed. This creates a current-shadow zone just to the east of the cape. As the reason why the current zone of the Kuroshio intrudes into the coastal region to the west of the cap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Kii Bifurcation Current off the southwest coast of the Kii Peninsula, which is usually found when the Kuroshio takes the straight path, has the effect of drawing the Kuroshio water into the coastal region. The sea level difference between Kushimoto and Uragami is often used to monitor the flow pattern of the Kuroshio near the Kii Peninsula.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Uragami is located in the current shadow zone, while Kushimoto lies in the region where the offshore Kuroshio water intrudes into the coastal region. The resulting large sea level difference indicates that the Kuroshio is flowing along the straight path.  相似文献   

19.
渤、黄、东海夏季环流的三维斜压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拉格朗日时均观点描述环流,建立起潮流与准定常流共同占优势系统中的陆浅海环流模型,并诊断计算了夏季渤、黄、东海的三维环流图。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渤、黄、东海主要流系的特征。对照冬季结果,对渤、黄、东海环流的季节变化做了阐述。从环流垂向分量的分布图上,可发现渐闽近海、长江口外存在较明显的上升流区。另外,对夏季渤、黄、东海的热盐环流和潮致余流分别进行了模拟,发现它们均能在黄海构成一逆时针向的五流系统,这对形成和维持夏季黄海冷水团的存在有重要作用。热盐环流的模拟结果表明,黄海冷水团环流含有“热成流”的成分;通过Lagrange余流的计算发现环绕黄河冷水团的环流还含有“潮成流”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In winter, ,at the coast of China, the direction of swells is general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winds, but we could not find the generation area of these coastal swells on the weather map. In this pap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astal swells' and the other swells are studied, and we realize that the 'coastal swells' are developed from the wind waves after refraction near the shore or developed from the coastvvard component of the wind wa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