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马暖流水起源的模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糊集的数量指标分析方法和模糊识别的择近原理,采用1987年夏、冬季和1988年春、秋季“向阳红09”号黑潮调查资料,定量地分析了对马暖流水的源区的模糊特性及其起源.结论是:(1)对马暖流表层水位于其源区的强混合区中,其水体具有混合水的特性.(2)对马暖流水的来源一年四季不尽相同,具有复杂的结构.春季在近表层主要来源于东海沿岸水(包括东海陆架水),而东海混合水与黑潮表层水次之(属沿岸型);夏季由于表层盐度锋的影响,在近表层主要来源于黑潮表层水,而东海混合水次之(属黑潮型);在秋季与冬季,因大陆径流影响减弱,海水的对流与涡动混合逐步加剧,对马暖流表层水的来源呈现出东海型与黑潮型交错的复杂状态.此外,对马暖流深层水一年四季均由黑潮次表层水演变而来. 本文将水的混合性质与水的来源区别开来,以利于对传统的看法和近几年流行的新观点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海洋学界为阐明黑潮与陆架水的混合机制,长年累月进行着现场调查与研究。本文在此提出应用卫星红外信息,能够直观、快速、大范围和同步获取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环节的表层水系配置。这至少对东海表层水来说,进一步认识对马暖流及其分支黄海暖流的主体是源于黑潮水系和陆架水的混合水,而不是日本九州西南海域分出来的黑潮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春季东海黑潮锋面涡旋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根据1992年春季东海黑潮锋面涡的专题调查资料,分析了黑潮锋面涡的基本形态以及它在陆架-黑潮水相互交换中的作用。其主要结果是:(1)在30°N以南黑潮锋面涡呈折叠波状,其倒卷暖水舌的厚度约50m,冷中心呈带状;(2)在锋面涡的卷挟下,陆架混合水被卷入黑潮中;(3)锋面涡经过的水域生物生产力明显增高。文中还比较了1988、1989和1992年三次春季观测到的屋久岛西侧海域的锋面涡旋形态,认为这里的锋面涡约以30cm/s;速度随黑潮东移,锋面涡舌已发展成暖丝结构。当暖丝西行抵陆架边缘后,它可能直接北上归入对马暖流,也可能在九州西侧海区演变成暖环。  相似文献   

4.
夏季对马暖流水来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根据韩国海洋研究所通过东海沿岸海洋过程试验(COPEX-ECS)收集的CTD和卫星跟踪表面漂流浮标观测结果,探讨了夏季对马暖流水的来源.所得主要结论为:(1)对马暖流水的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域性变化.在九州西侧的冲绳海槽北区,对马暖流水为3层结构;而在陆架和对马-朝鲜海峡,对马暖流水为两层结构.(2)对马暖流表层水以次高盐(33.50~34.10)为特征.它主要是由以长江冲淡水为主体的沿岸水、黑潮表层水和东海南部陆架水汇聚而成.(3)对马暖流中层水由两部分组成.温跃层以下,盐度大于34.50的高盐水,基本为爬升的黑潮水表层水.位于跃层中的对马暖流水则是黑潮水与陆架低盐水的混合水.(4)在对马-朝鲜海峡,由于与陆架低盐水和沿岸水不断混合,来自源区的海水明显变性.盐度大于34.50的高盐水,仅出现在50m以深的底层水中.  相似文献   

5.
前言 长期以来,海洋学界为阐明黑潮与陆架水的混合机制,长年累月进行着现场调查与研究。本文在此提出应用卫星红外信息,能够直观、快速、大范围和同步获取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环节的表层水系配置。这至少对东海表层水来说,进一步认识对马暖流及其分支黄海暖流的主体是源于黑潮水系和陆架水的混合水,而不是日本九州西南海域分出来的黑潮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海黑潮锋面涡旋在陆架水与黑潮水交换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NOAA卫星红外影像和水文、化学、生物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黑潮锋面涡旋中的黑潮水向陆架一侧倒卷,陆架混合水被卷入黑潮,以及深层富营养盐水被泵吸到上层海洋的基本形态。分析表明黑潮锋面涡旋在陆架水与黑潮水的交换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3个锋面涡中的水交换量进行计算得到:卷入到黑潮中的陆架混合水平均为0.44×105m3/s,而进入陆架的倒卷黑潮暖水仅为0.04×106m3/s.对于整个东海陆架边缘,锋面涡作用可使1.8×106m3/s的陆架混合水卷入黑潮。在锋面涡存在情况下,被泵吸到真光层并向陆架方向输运的NO3-N,其单宽输运量为974μmol/(m·s),而无锋面涡存在时仅为79μmol/(m·s).锋面涡造成的陆架方向的NO3-N输运量为1.7×105t/a.  相似文献   

7.
东海和南黄海夏季环流的斜压模式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王辉 《海洋与湖沼》1996,27(1):73-78
基于拉格朗日余流及其输运过程的一种三维空间弱非线性理论,引进了黑潮边界力及长江径流,给出了东海和南黄海的夏季环流及上升流区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黑潮西侧存在着台湾-对马暖流系统;进入朝鲜海峡的对马暖流来自台湾暖流、黑潮、东海混合水和西朝鲜沿岸流;黄海暖流主要来源于东海混合水,表面有部分来自对马暖流;闽浙沿岸存在上升流区且构成一带状区域;在长江口外、东海东北部和陆坡上也存在在上升流式;陆坡处上升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水文和海流观测资料,从水团相互作用去研究东海高密水及其环流的演变。获得如下一些结果:东海高密水冬季形成于东海中部陆架混合水中,入春以后水团挤压,高密水显得更为突出,入秋后高密水变性,东海中部陆架混合水重新形成;东海高密水核心区可形成气旋环流,从冬到秋经历了一个弱—强—弱的演变过程。海流观测结果证实这个环流是存在的;在东海高密水南侧存在较明显的密度锋,从冬到秋它也经历了一个弱—强—弱的演变过程;水团分析发现,各种与主体分离的混合水从春到夏可在高密水核心周围组合成一个环,从而进一步印证了这个高密水环流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模糊目标函数聚类算法及其在东海黑潮水团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卢中发 《海洋学报》1989,11(3):265-274
由于受陆架海区气候、海底地形等影响,使东海黑潮及其邻近海域的水团划分与分析较为困难,本文应用模糊目标函数的聚类算法对这个海区的水团进行了划分与分析,文中详细地叙述了这种算法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步骤,包括对原始样本资料进行加权处理,利用Fuzzy伪F统计比率选择子模式样本确定水团个数和利用隶属度公式确定水团边界以及逐步修正模糊协方差矩阵和聚类中心的过程,由于采用这种方法,该海域的水团得到了一种最佳的划分.本文采用1986年5、6月中日合作黑潮调查资料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本海区存在属于两种基本类型的8个水团和一个混合区,它们是:一、黑潮水:1.黑潮表层水(Kf);2.黑潮次表层水(Ks);3.黑潮中层水(Kc).二、混合水:1.东海混合水(E);2.福建东北部海域混合水(Fem);3.黄海上层混合水(Yf);4.对马暖流表层水(Tsuf);5.屋久岛南部海域表层水(Uf),此外,有一个混合区(Mk).  相似文献   

10.
东海高密水环流的演变及其对长江口外混合水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依据多年的东海水文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东海高密水核心及其上层环流的形成、演变特点和它对长江口外混合水扩散的影响。获得如下结果:1.东海高密水的形成是具有高温、高盐特性的台湾暖流水北上降温的必然结果。增密方程可以反映这一特点。2.东海高密水核心及其上层环流的形成与由台湾暖流发展引起的水团挤压有关。3.在春、夏季,东海高密水核心区上层环流的发展可对长江口外混合水(盐度为23~33)的扩散产生很大影响。这个环流可导致近岸盐度锋松弛,长江口外混合水沿具有低密特性的台湾暖流水和东海高密水之间的密度锋向外扩展。密度锋是长江口外混合水扩散的通道  相似文献   

11.
OntheoriginoftheTsushimaWarmCurrentWater¥TangYuxiangandHeung-JaeLie(FirstinstituteOfOceanography,StateOceanicAdministration,Q...  相似文献   

12.
The possible origin and cause of the less saline shelf water detected in the Kuroshio subsurface layer around the shelf edge of the East China Sea are investigated using observational results obtained in May 1998–2001 in conjunction with a dataset archived by Japan Oceanographic Data Center and a numerical model. The observations show that subsurface intrusions of less saline water are always detected in May in layers above 24.5σθ isopycnal surface, and that salinity inversions (i.e., areas in which the less saline water lies beneath the saline water) are detected around the trough of the Kuroshio frontal eddy (or wave). Analyses of the archived dataset reveal that the isopycnal surface of 24.5σθ is the deepest layer of the Kuroshio pycnocline outcropping to the sea surface on the shallow shelf in early spring. Outcropping isopycnals above 24.5σθ encounter a less saline water plume originating from the Changjiang, especially in the western East China Sea. Thereafter, the less saline water moves along isopycnal layers and reaches the Kuroshio front around the shelf edge. Numerical models demonstrate that, when the frontal wave captures the less saline water, the shelf water takes the form of a salinity inversion in the trough because isohalines in the frontal wave have a phase lag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in consequence of the baroclinic 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13.
黑潮与邻近东海生源要素的交换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金明  袁华茂 《海洋与湖沼》2017,48(6):1169-1177
黑潮与东海生源要素的交换对东海的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交换主要是经台湾东北部海域输送至东海陆架和通过日本九州西南海域由东海陆架向外海的黑潮输出两个通道。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对黑潮与邻近东海生源要素的交换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1)在台湾东北部区域,碳主要以表层水-次表层水为载体输入,秋季的输入量高于夏季;黑潮溶解态营养盐的输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且以黑潮次表层热带水-中层水的输入为主,输入通量春季高于夏、秋季,可为东海春季水华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但输入到东海的黑潮水其氮磷比与Redfield比值(16:1)接近,这些"正常水"——黑潮的输入显然对调和东海异常高的氮磷比有重要的作用,从而对东海的生态环境起到"稳定和缓冲"作用。所以,黑潮水对东海的输入不仅维持补充了东海生态系统运转所需的生源要素,更为重要的是缓冲了受人为影响强烈的东海海水的高氮磷比,使东海本已失常的营养盐结构向合适的氮磷比方向转变。因此,黑潮与东海生源要素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稳定和缓和东海生态环境的作用。(2)通过构建的海水Ba-盐度新指标体系,定量细致刻画了黑潮对东海生源物质在台湾东北部区域的输入范围和程度,黑潮次表层水从台湾东北陆架坡折处沿底部向北偏西方向入侵东海,其近岸分支可以入侵到浙江近岸,其黑潮次表层水占比仍可达到65%左右。垂直方向上,陆架外侧站位受黑潮次表层水的影响范围更大,黑潮水占50%比例位置可延伸至外侧TW0-1站位(122.59°E,25.49°N)表层,而内侧靠近大陆的站位则只限于陆架中部位置底层。  相似文献   

14.
The optimum multiparameter(OMP) method was oft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percentages of water masses based on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other parameters, like nutrient or dissolved oxygen(DO). There are a number of water masses in the East China Sea(ECS), a marginal sea of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clarify the proportion of water masses using traditional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salinity, nutrient or DO because of the occurring of intensive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near shore and shelf areas. Here, we reported the use of ~(234)U/~(238)Uactivity ratio embedded in the OMP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awater in the northern ECS mainly consisted of the estuarine water of Changjiang River(CEW), Kuroshio water(KW), and Yellow Sea Coastal Current(YSCC). In March 2017, the CEW only influenced the offshore waters shallower than30 m; the KW affected the east edge and the YSCC contributed more than 75% in the northern ECS.  相似文献   

15.
台湾海峡南部的海洋锋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李立  郭小钢  吴日升 《台湾海峡》2000,19(2):147-156
通过近期水文观测,结合卫星遥感和历史水文资料,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海洋锋现象进行了整体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多种水系在此交汇,台湾海峡南部冬、夏季匀有明显锋面发育。受季风气候影响,锋面发育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影响本海区的水系主要有韩江冲淡水、上升流、南海水、和黑潮水等。它们的交汇形成了韩江冲淡水羽状锋、台湾浅滩上升流锋、黑潮锋、以及陆架/陆坡锋等的三维锋结构。韩江冲淡水和上升汉对夏季海崃南部浅海峰  相似文献   

16.
综述东海和琉球群岛以东海域若干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的研究.对东海陆架、200m以浅海域,主要讨论了东海西南部反气旋涡、济州岛西南气旋式涡和长江口东北气旋式冷涡.东海两侧和陆坡附近出现了各种不同尺度的涡旋,其动力原因之一是与东海黑潮弯曲现象有很大关系,其次也与地形、琉球群岛存在等有关.东海黑潮有两种类型弯曲:黑潮锋弯曲和黑潮路径弯曲.黑潮第一种弯曲出现了锋面涡旋,评述了锋面涡旋的存在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和结构等;也指出了黑潮第二种弯曲,即路径弯曲时在其两侧出现了中尺度气旋式和反气旋涡,讨论了它们的变化的特性.特别讨论了冲绳北段黑潮弯曲路径和中尺度涡的相互作用,着重指出,当气旋式涡在冲绳海槽北段成长,并充分地发展,其周期约在1~3个月时,它的空间尺度成长到约为200km(此尺度相当于冲绳海槽的纬向尺度)时,黑潮路径从北段转移到南段.也分析了东海黑潮流量和其附近中尺度涡的相互作用.最后指出在琉球群岛以东、以南海域,经常出现各种不同的中尺度反气旋式和气旋式涡,讨论了它们在时间与空间尺度上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The optimum multiparameter (OMP) method was oft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percentages of water masses based on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other parameters, like nutrient or dissolved oxygen (DO). There are a number of water masses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a marginal sea of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clarify the proportion of water masses using traditional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salinity, nutrient or DO because of the occurring of intensive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near shore and shelf areas. Here, we reported the use of 234U/238U activity ratio embedded in the OMP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awater in the northern ECS mainly consisted of the estuarine water of Changjiang River (CEW), Kuroshio water (KW), and Yellow Sea Coastal Current (YSCC). In March 2017, the CEW only influenced the offshore waters shallower than 30 m; the KW affected the east edge and the YSCC contributed more than 75% in the northern ECS.  相似文献   

18.
PN断面东海黑潮的地转经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东海PN断面近50年的历史水文数据,本文中作者应用一种斜压流函数空间投影的方法分析冲绳海槽北部黑潮水团的季节性和年代际变异.诊断生成的地转经验模态(GEM)显示黑潮中层水的盐度在夏季相对较低,春季达到最高.通过比较1987年之后CTD数据生成的GEM场与1987年之前BOttle数据生成的GEM场,得以证实黑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黑潮表层水近20年来温度升高而盐度减小,同时发现黑潮热带水具有盐度增加而中层水具有盐度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东海北部气旋涡区冬半年水文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东海北部气旋涡区夏半年水文结构及其逐月变化,作者已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本文是上述工作的继续。鉴于冬半年海水的温、盐度等要素垂直分布均匀,其结构简单,而夏半年几个突出的水文现象大多没有出现,因此,本文叙述的方式和内容同前文是不同的。 迄今,只有毛汉礼等(1964)曾对研究海区冬季的水文特征以及海水类型作过分析,但对这一海区的水文特征在冬半年的变化规律尚未见报道。历史资料表明,该海区在冬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合2000~2003年期间9个航次的研究结果,讨论了总溶解态无机砷(TDIAs,[TDIAs]=[As^5+]+[As^3+])和亚砷酸盐(As^3+)在黄、东海的分布和季节性变化。调查海区覆盖了黄、东海不同水文和化学性质的区域,研究重点放在自长江口向东南琉球群岛沿伸的PN断面以讨论陆源输送的物质对中国陆架边缘海的影响。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分析砷的不同形态(TDIAs,As^3+)。TDIAs受河流陆源输送的影响在近岸区域含量较高,并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含量逐步下降。在东海陆架坡折带的近底层水中也存在TDIAs的高值中心,此区域具有低温、高盐、低悬浮颗粒物含量的特征,显示出入侵陆架的黑潮水是陆架区TDIAs另一个主要的源。TDIAs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受到长江冲淡水水量及黑潮入侵陆架强度的季节及年际变化共同影响。研究区域中As^3+的分布特征与TDIAs相反,其含量、分布及季节性变化受到浮游植物活动的影响,表现出与叶绿索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夏季东海陆架PN断面中As/P的化学计量比值约为2×10^3。黄、东海溶解态砷的含量与世界其它海区相近,表明其未受到明显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