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走进地理课堂的第一天起,有两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中学地理教学该教什么?怎么教?”  相似文献   

2.
徐兆兰 《地理教学》2010,(18):55-58,41
在地理新课程改革和“五严”规定的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如何减负增效、争取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优化已成为中学地理教师共同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什么是“减负增效”的地理课堂?从融合了“特性说”与“程度说”的全面发展质量观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3.
本刊新增辟了一个栏目“名师之路”。本期在该栏目中刊登了陈胜庆老师的“追求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一文。我们希望全国各地中学地理名师、高校地理教育专家来稿,让全国中学地理教师分享名师成果,并以名师为榜样,不断提升中学地理教学水平,为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古人常形容一个人的才学,总是夸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足以显示地理知识对古人的重要性,那么当今的地理对一个人的生活、综合素质等又有什么影响呢?记得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次青年歌手大赛总决赛中,主持人向选手出示了一道地理题:“中国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那位选手回答“南半球”。这个答案让电视机前看节目的孩子都笑得喷饭!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理常识依然是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2006年修订的《国际地理教育宪章》中,第一个陈述就是:地理教育对培养现在和未来世界中负责任(responsible)且活跃(active)的公民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常被地理教育工作者引用,但是是否学了地理就能变得更加“活跃”?这与地理教学是否让学生学到“活”的地理有关。  相似文献   

6.
明春 《地理教学》2011,(13):39+41-39,41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让地理走进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探究、解决地理问题,体验地理知识,培养地理观念,感晤地理之美,这是我们地理教师的目标与追求。那么,我们地理教师怎样才能贯彻新课标理念,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感悟地理的魅力,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呢?  相似文献   

7.
张家辉 《地理教学》2010,(18):24-26,18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地理教科书是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它用简明、准确的语言,科学系统地阐明了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要点和各项要求,它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学生和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基本依据。地理教科书是地理教材的主体。那么,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地理教科书的研究现状如何?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研究存在哪些问题?后续研究应侧重哪些方面?本文基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视角,尝试对如上问题进行回答,为今后的中学地理教科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缪同梅 《地理教学》2010,(24):45-46,37
一、活动设计背景和意义 今年适逢世博年,我和许多人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世博园。当游人在澳大利亚馆前排了很长时间终于进入馆内,一睹馆内风采时,馆内工作人员和游客进行了互动,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问题是: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哪个城市,很多人踊跃回答是悉尼。这一幕,让我这个从事地理教学的老师汗颜。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我在不断地反思,中学地理教学应该教什么?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状况究竟如何?本文作者对其所在县进行的调查表明,问题是严重的,困难是大的。特别是初级中学地理教育的情况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希望各地从事地理教育的同志、特别是县地理教研员.对本地地理教育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分析,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地理是中学教育的必修课,对于培养“四有”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地理学科更有其独特的优势。让我们共同为振兴地理教育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以“三个面向”教育的战略思想深化地理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发行,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现在,举国上下已经掀起了学习“邓选”的热潮。本刊在今年第一期发表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陈尔寿先生寄来的关于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专稿,作为献给广大读者和中学地理教师的新年礼物。我们相信,改革,能使我国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改革,也能使中学地理教育走出低谷,在人材培养和经济建设中占据它应该占有的地位。让我们共同为振兴中学地理教育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1.
朱懿 《地理教学》2014,(16):41-42
正导入:展示图片和素材:前总理温家宝于2014年5月28日来到河北六道河中学给初中生做"与中学生谈地理"的讲座,在2个小时的讲座和答问中,温家宝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线,阐释了学好地理这门综合学科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古今中外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故事,向学生们传递了不畏艰苦、探索真知的精神。为了这次地理讲座,这位七旬老人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亲自写讲义,七易其稿,他除了观摩地理课外,还专门向一些地理老师试讲、请教。思考:通过这个新鲜案例让学生体会国家领导人对地理  相似文献   

12.
江晔 《地理教学》2005,(11):14-17
上海中学地理课程起始年级设置在六年级。在以往,六年级的地理人门学习是从有关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开始的,涉及到经纬网、半球的划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时区和日界线、地图比例尺的换算、地图的阅读等。这些地理概念、原理的集中学习,实际并不适合初次接触地理、对地理充满好奇的六年级学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景观”作为课程内容设置在开题篇章中。在“初中阶段内容与要求”中的“内容”栏里规定了“她理景观丰富多样”、“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和“地理景观的发展变化”三部分内容。同时,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景观”不仅作为课程内容被编人到教科书中,还“同步编写《地理景观》光盘教材。……”以此丰富“地理景观”的课程教学内容,并期盼“地理景观”带来地理学习的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期。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全球化推进过程的不易,让我们发现在线教育势如破竹冲击着传统教育。高考改革的推进,让我们欢喜又忧愁。喜的是在实施新高考方案的省份,高中地理已经从不被重视的“小学科”跃升为选修人数众多的“大学科”,地理学科的地位空前提升;忧的是我们应对新高考的准备还不充分,当下高中地理师资严重紧缺,许多教师被繁重的地理教学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但不可否认,现在正是地理教育改革的大好时期,地理教育的春天真正来临了。  相似文献   

14.
实施新课程的地理课堂教学倡导“合作、交流”,课堂讨论是“合作、交流”的主要途径,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学生个性和发展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讨论,确实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然而,有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或操作不当等原因,使课堂讨论在对传统的反叛中走人误区,其实效性往往不尽如人意,导致一些地理老师对课堂讨论的必要性产生了疑问。在开展新课程教学今天,课堂讨论究竟存在什么误区?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实效性?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曾于八十年代后期归纳了地理课堂教学的“五性”即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地理原理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并作为本区中学地理教学的常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陈红 《地理教学》2006,(10):36-38
美国中学地理教材《Geography:The World and Its People》注重让学生在做中学。教材中最引人注目、使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地理实验室”活动。“地理实验室”活动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背景知识;信不信由你;实验材料;操作步骤;实验活动报告;进一步探究。下面选取了教材中的四个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总结和交流中学地理教学的经验,推动全国地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地理教学研究会定于1996年上半年举办“第一届全国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8.
孙继虎  沈涛 《地理教学》2012,(14):58-59
地理的趣味点之一是地理思维,如何建构一个“思辨的课堂”,一个思想的课堂,让地理课堂成为一个“思维场”.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高智慧的形成与发展。但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课堂中常常会出现短思维的现象,即学生新授课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不是完整地思考、或者被动接受没有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既是中学地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动力。本文从区域地理视角出发解读分析“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形成背景及其精神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整体性的情境创设,将其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机结合,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又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论地理思维     
谷晓红 《地理教学》2011,(24):4-5,15
地理思维是中学地理界的一个常用词汇,《普通高中地理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在地理学界也专有论及。虽然有人可能对此概念是否存在存有疑义,认为思维有其共同的特征,没有隶属于某一学科领域的“某某思维”,但是,在中学地理界和地理学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