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黄河流域地质构造活跃、地貌演化迅速、气候区域分异显著,流域重大灾害类型多、分布广、突发性强,且灾害往往链生成链、致灾后果严重,破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影响流域地质与生态安全.目前,大江大河流域地质地表过程与重大灾害效应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与热点.为此,文章详细梳理了与黄河流域地质地表过程、重大灾害效应、风险防范有关的...  相似文献   

2.
地震及其链生灾害除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直接影响外,还可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可造成土壤侵蚀、耕地退化、动物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退化等生态灾难。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部分造成环境与生态影响的地震案例,讨论了相关学者对相应影响机制和机理的研究及减少影响的可能措施和面临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开展地震及其链生灾害对环境与生态影响的研究、采取有效的震前设防和震后断链措施是切实防范重大风险、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3.
重大地震灾害链的时空有序性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大地震与地震灾害链预测是当今世界地学前缘课题.本文通过国内外具体实例,重点介绍了重大地震灾害链的时空有序性、地震灾害链网络结构及其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灾害链的概念的提出及概念进行了研究,对灾害链的两种学术概念进行了讨论,一个是"灾-灾"的灾害链概念,一个是"以灾报灾"的灾与灾共生、共发、及续发的概念,而后一个的价值可以对大灾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协天地生综合研究联络组、中国水利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地学史专业委员会和陕西省宝鸡市科协共同发起的“全国黄河流域重大灾害及其综合研究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全国地球表层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22—26日在宝鸡市召开。会前,筹备组作了大量工作,题为《黄河,黄河——黄河流域重大灾害及其综合研究》的论文集已由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题写了书名。  相似文献   

6.
第三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12—1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讨论会是由14个学会联合发起的,约有200名专家和科技人员参加,提交的论文为107篇。会上就全球变化、地球表层学、重大灾害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周易和现代自然科学关系等方面作了交流。本文主要就地震研究和灾害研究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研究震灾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从公众视角揭示风险潜在因素,为降低灾害风险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新疆的喀什、乌鲁木齐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用假设检验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影响公众的临震心理、风险估计、地震知识水平、防震意愿及行为等震灾风险认知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家庭结构、房屋结构、居住区危险性等;因素之间互相联系与风险认知因子形成正、负反馈链,其中收入水平影响了风险感知是否能转化为防减灾的积极行为.并在灾害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外火山减灾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光宇  皇甫岗 《地震研究》1998,21(4):397-405
概述了国外近期火山灾害减轻进展,内容包括:火山灾害分类,识别高危险性火山,灾害识别、评价和分带,火山监测和喷发预测。减轻火山灾害的工程措施以有火山应急管理等方面。并对几次重大火山喷发灾难实例作了介绍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基于CM4模型的中国大陆地区地磁场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第四代地磁场综合模型(Comprehensive Model 4,CM4),计算了1982-2001年中国大陆地区同一经度链和同一纬度链上地磁台站的磁层源磁场及其感应场、电离层源磁场及其感应场的地磁北向分量X、东向分量Y、垂直分量Z的模型值,分析了各场源磁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上,经度链和纬度链台站的磁层源磁场及其感应场均呈现出11年和27天周期性变化。电离层源磁场及其感应场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年份相同季节变化形态一致但幅度不同。在空间分布上,经度链和纬度链台站磁层源磁场及其感应场的年变化幅度呈现出不同变化特征,电离层源磁场及其感应场在经度链上变化特征不同,而纬度链台站的数值基本一致。日变化分析显示,磁静日和磁扰日期间,模型数据与台站实测数据变化一致性较好,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汶川和芦山地震后四川地震次生灾害频繁发生,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最为常见,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的深切河谷地区以及四川地区周围山地.这些次生灾害以活动断裂为地质构造基础,以地表大量松散固体为物质来源,以强烈频繁的余震、坡面流水和暴雨洪水为动力条件,由此形成巨大的灾害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严重后果甚至极大地影响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四川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治要加强监控,建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评估,因害设防,分层防御.  相似文献   

11.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地震部门的一项职责。科学、准确地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是震后抢险救灾、重建家园、争取国内国际援助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城震灾害评估队伍的建立、充分利用灾区掌握的灾情、应用多种评估技术和方法,开展震灾预测以及编制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标准图集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目前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景来 《地震研究》1995,18(3):301-305
本文研究了地震灾害的四大指标-频率、死亡、受灾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析了地震灾害在自然灾害中的比重,中国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地震灾害与国民收入的关系。估计了未来地震灾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中国城市地震灾害特点及城市地震灾害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工程的初步设想,并对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工程的特点、组成及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建立中国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工程是实现减轻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与社会效应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震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是我国减轻地震灾害的前提和极为有效的措施。本文试图通过论述为何要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及如何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来探讨达到良好的社会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害基本特点及防震减灾对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从地震灾害的源一地震和地震灾害的客体一震区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得出地震灾害的几个基本特点:瞬间突发性、破坏与损失的严重性、时空强不均匀性、次生灾害多样性等,并由此思考了防震减灾对策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灾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的灾害特点,分析了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地震灾害以对政治、社会、经济、科学研究的影响,总结了应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汶川地震总结了村镇灾害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比城市灾害,剖析了村镇灾害发生的原因,进一步指出研究村镇灾害评价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就国内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方法进行了概况总结,主要从层次分析法和基于GIS技术两个方面构建了村镇灾害研究框架详图,为研究村镇防灾减灾大纲和各种灾害防治标准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震地质灾害对广州市部分城区工程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震害预测研究,探明地震地质灾害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掌握地震地质灾害源空问分布情况,分析其对工程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有助于政府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和城市建设与改造。针对广州市部分城区的地震地质灾害源、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地震次生灾害源的分布情况,应用基于GIS平台的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分析了该区内地震地质灾害破坏对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和地震次生灾害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中的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和地震次生灾害源不同程度地受到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地震灾害特点与防震减灾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孟潭 《中国地震》2003,19(2):103-108
城市群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我国东部地区已经涌现了大量的城市群。城市群地震灾害比单个城市的地震灾害更为复杂、严重。地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更大。本文首次对城市群的地震灾害特点、防震减灾对策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并着重指出了城市群防震减灾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