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在对河南油田双河矿区油田污水进行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污水中Fe^2 ,S^2-,溶解氧(DO)及污水的pH值对有机交联体系聚丙烯酰胺(HPAM)-酚醛胶态分散凝胶(CDG)成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2 ,S^2-,DO及污水的pH值对HPAM-酚醛体系的成胶性能都有影响当ρ(Fe^2 )=1.6mg/L,ρ(S^2-)=0.1mg/L,ρ(DO)=1.6mg/L,HPAM-酚醛体系就不能成胶;随着污水pH值的增大,CDG强度变弱。  相似文献   

2.
提高威明顿大油田非胶高,高孔隙,高渗透砂岩重油采收率的工作,60年代初就开始,虽然该油田一次采油后已生产近40年,但由于油藏非均质及开采问题造成采收率低。特别蒸汽驱,由于(蒸)汽-一油比高,蒸汽突破早,设备过早损坏,开采效果很差。多学科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使原油采收率提高是美国能源部三级采油矿场试验项目开始的第一步。威明顿11A断块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1)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精确确定重要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砂岩油层采收率与注水速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用两个渗透率相差几倍,且互不连通的油模型评价注水速度对采收率的影响。采用了五种注水速度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砂岩储层中原油被驱替的程度取决于注水速度,油层渗透率的大小及其在层间的分布状况。高渗透层新占比例越小,层间渗透率比值越大,与最佳注水速度差值越大,进入低渗透层的水量就越少,在总产液量中,低渗透层的产量所占比例就越少,采收率就越低。  相似文献   

4.
储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导致水驱不均,不同大小孔隙(喉)之间形成优势渗流流动.在水驱开发中后期,剩余油高度分散在储层孔渗系统中难以启动,如何对孔隙尺度的水驱优势流动进行抑制的同时又确保不堵塞油流通道,使剩余油被高效采出,是当前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基础研究的主要方向.制作微观仿真储层孔隙结构与尺度的非均质性物理模型,开展了连续相驱替流体(聚合物溶液、交联聚合物凝胶)和微纳米柔性微凝胶颗粒水分散体系驱油机理的对比实验.实验表明,作为连续相的传统聚合物溶液依靠粘度无区分地增加大小孔隙中的流动阻力,从而赋予低渗层区小孔隙中的剩余油以驱动力,将这些剩余油携带采出,当粘度过大时,甚至难以启动剩余油;微凝胶颗粒分散液作为低粘水分散流体,其中的凝胶颗粒优先进入大孔隙,暂堵在喉道处并抑制相对大孔隙中的流动,同时注入水转向进入相对小的孔隙,将其中的剩余油活塞式推出,该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是不断重复的.本文从流度调整的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连续相驱替流体是依靠提升注入水的粘度实现流度的调整,而微凝胶颗粒水分散体系是通过降低注入水的相对渗透率,并相对提高油相渗透率,从而实现对流度的高效调整.   相似文献   

5.
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明  李小春  李洪  陈寒秋 《岩土力学》2010,31(10):3223-3229
气体驱替煤层气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温室气体减排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双赢效果的新兴技术,相关研究受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对于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发达国家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该技术在高渗透、不可采煤层中的应用,注入气体主要为CO2,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封存CO2,同时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国内煤层具有渗透率普遍较低、不开采煤层与要开采煤层难以界定的特点,注CO2气体驱替煤层气在这种煤层中的可行性值得商榷。针对国内煤层特点和煤矿瓦斯抽采率低的现状,建议采用富N2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技术,以提高煤层气产采收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实施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技术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技术适用于国内低渗透、可开采煤层,可以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和单产量。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调剖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芯试验和矿场应用发现,微生物可以在多孔介质中生长、运移和繁殖,代谢产生生物聚合物,并进一步形成生物膜.生物聚合物在地层中可以通过条件的改变而形成凝胶;生物膜由于其致密性也可以对高渗透层产生选择性的封堵,调整吸水剖面,提高原油采收率.对生物矿化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微生物调剖机理的完善和应用.微生物调剖技术以其设备简单、施工简便、经济环保而在提高油田采收率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JS-无机凝胶是江苏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矿物胶体原料。它主要由硅、镁、锂、铝等元素组成,其化学结构式为[(Mg_(2.67)Li_(0.21)Al_(0.05)Fe_(0.01))Si_(3.98)Al_(0.02))O_(10)(OH,F)_2]Na_(0.18)Li_(0.07)Ca_(0.04),它在水中具有极大的成胶性能,配制成1—5%的水分散液就能形成触变性凝胶。其外观和胶体性能优于美国范德比尔特公司的Veegum-F产品。JS-无机凝胶是具有可膨胀结构、带有一定过剩负层电荷的2∶1型层状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苏里格气田辫状河体系及储层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剖面储量集中度的概念,建立了厚层块状型、垂向叠置泛连通型、分散局部连通型、分散孤立型4种砂体分布模式,探讨了不同储层结构下的水平井采出程度,提出了水平井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沉积体系复合有效砂体由于“阻流带”的存在,直井动用不完善,水平井能克服“阻流带”的影响,提高层内储量动用程度;但由于砂体多层状分散分布,水平井开发会导致纵向含气层系储量动用不充分,影响层间采出程度。对于剖面储量集中度高的厚层块状型、垂向叠置泛连通型储层,采用水平井整体开发,Ⅰ+Ⅱ类井比例达70%以上,可显著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对于剖面储量集中度低的分散局部连通型储层,采用直井井网开发后进行甜点式优选水平井井位加密部署,可提高采收率10%以上。  相似文献   

9.
黄原胶作为油田驱替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俊  梁会珍 《矿物岩石》2003,23(2):103-107
以KJDX公司生产的黄原胶MKD发酵液为研究对象,结合HJM油田的储层特征,研究了黄原胶溶液作为油田提高石油采收率驱替剂的性能。实验研究表明:由于黄原胶溶液具有良好的增粘性、流变性、水溶性、化学稳定性,并具有较强的机械抗降解能力,因此可作为油田开采的驱替剂。物理模拟实验进一步说明它具有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作用,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油田开采驱替剂。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国内外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分类、资源量、分布状况、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低渗透油气层的识别和改造技术、钻采工艺技术是当前国际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的热点。当前和未来国际低渗透油气资源研究将主要关注:低渗透储集层优质储集体预测技术、压裂技术、水平井和多分支井技术、小井眼钻井技术、超前注水技术、层内爆炸增产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等技术领域。我国今后需要进一步发展超深井钻井、沙漠山地等复杂地表条件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和解释技术、复杂岩性油气层测井技术、低渗透含油区带优选技术、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技术、低渗透储层裂缝先期预测技术、开发压裂优化注采系统技术、水平井、复杂结构井压裂技术、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小井眼钻井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深部找矿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进入21世纪以来,深部矿已成为我国矿产勘查的重要对象,从而标志着矿产勘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深部矿相对浅部矿具有埋深大、矿化信息弱、综合地质研究程度低的特点,使传统成矿理论的指导作用和勘查技术方法应用的有效性受到较大的影响,造成深部矿勘查的难度加大.为了减少深部矿勘查的盲目性和风险性,人们重视和加强了深部找矿地质成矿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资料表明,成矿系统、第二矿化富集带、矿床成矿深度厘定、矿床深部成矿特征、矿田深部构造以及深部找矿前景的定量评价等研究内容已成为当前我国深部找矿工作中地质成矿理论研究的热点,大深度物探技术和深穿透的化探新方法、高分辨率航卫遥感技术以及大深度的钻探技术等方法的研制和应用已成为深部找矿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松潘-阿坝地区深部电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高  吴健生  于鹏 《地球科学》2006,31(6):857-860,878
针对青藏高原东部特殊的“三角形”区域——松潘-阿坝地区,通过两条测线的MT资料分析和反演,对其深部电性特征进行了揭示,发现松潘-阿坝区中深层构造较为稳定,层状特点明显,地下电性横向变化小,具有稳定地块的特点.这里存在壳内低阻层,厚度近10~20km;深部(岩石圈地幔内部)的电性结构也有两种类型:高阻异常区和具有幔内低阻层的次高阻异常区,全区岩石圈厚度在120km左右,其四周由深断裂与邻区接触.该区深部电性特征不同于龙门山隆起的电性结构,也不同于西秦岭构造带,后者具有高阻基底,岩石圈厚度或更薄或加厚.  相似文献   

13.
以颗粒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为研究对象,采用改造的GDS全自动环境岩土渗透仪开展渗透试验,研究温度和压力对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低围压下膨润土防水毯的渗透系数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温度较高时趋于平缓或略有增大;围压增为100 kPa时,渗透系数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固有渗透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低围压下固有渗透率减小更显著,仅考虑流体物理性质变化的渗透系数估算值与实测值有很大差异。膨润土吸附结合水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能解释膨润土防水毯渗透系数和固有渗透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当温度升高时,粒间孔隙减小且颗粒状膨润土分解成凝胶态蒙脱石颗粒,在低围压下凝胶态蒙脱石颗粒层间距离减小,是渗透系数和固有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赵文辉 《地质与勘探》2024,60(3):601-609
高原铁路横穿藏东南缘,区域岩性复杂多变、岩体强度以及完整程度差异极大,致使线路勘察异常艰难。在开展的超深水平定向孔钻探勘察中,孔内漏失、掉块严重,严重影响钻探进度。分析认为,漏失通道大,水泥浆、PAM+SZ803高分子堵漏剂等传统堵漏材料径向渗透力弱、凝结性差和提下钻时的抽汲作用等多因素,共同导致掉块卡钻、坍塌埋钻、漏失、钻孔弯曲等井下复杂现象发生。为解决水平孔超深部裂缝性漏失问题,利用聚合物凝胶自由交联作用机理,合成一种新型聚合物凝胶堵漏剂。通过实验测试配方中交联剂、延缓剂(GH-8)、羧甲基纤维素的含量以及温度对成胶黏度、成胶时间影响,当聚乙烯醇3%、硼砂2%,羧甲基纤维素0.3%、GH-8 0.6%,交联温度30~45 ℃,成胶时间74~91 min,成胶黏度247400~254400 mPa·s,符合生产需求。承压封堵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加入3%木屑后承压能力还可提高47%,漏失量减少30%以上。生产试验表明,本凝胶堵漏剂配方可有效解决裂隙性漏失问题,护壁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胶西北金矿集中区之深部控矿构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西北不足全国国土面积0.25%的成矿集中区却占有接近全国25%的黄金储量.该区不仅黄金储量巨大,而且成矿时间集中(115±5Ma),并具有矿脉延深远大于延长的特点,因此备受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研究认为,胶西北金矿集中区与深部控矿构造有关.华北东部地区在经历了古生代漫长的稳定地台演化阶段后,于燕山运动时期进入地...  相似文献   

16.
沥青煤的成因与特征所谓沥青煤,是一种非正常沉积的脉状煤。在古地质年代里,地球上生长着大量生物,它们死后,经过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胶质沥青,分散在岩石颗粒间。这些深部地层中的胶质沥青成分,受构造应力作用,经挤压迁移集中,首先进入层间裂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储层具有孔喉细小、孔隙结构复杂、比表面积大,黏土矿物类型丰富等特点,这些特点致使流体在低渗透储层中流动会产生强烈的微流动效应。微流动效应主要包括稀薄效应和不连续效应、表面优势效应、低雷诺数多流态效应、多尺度多相态效应等,这些特殊效应将影响描述流体流动的微分方程及边界状态。孔隙结构特征、黏土矿物产状、润湿性、岩石矿物荷电性等是低渗透储层微流动的影响因素,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改变流体在低渗透储层中的流动特征,从而控制油、气、水产量。目前已经形成了界面修饰技术、电化学驱油等采油新技术。以微流动机理为基础,结合孔隙结构特征,找出影响低渗透储层流体流动的主控因素,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开采技术将成为高效开发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向地下水注入化学药剂进行修复时,药剂迁移主要集中在渗透性相对较高的区域,致使低渗透区内的污染物无法有效去除。通过注入聚合物(黄原胶)对地下水进行黏度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修复药剂在低渗透区的迁移能力,从而提高修复效果。黏性流体在地层中的迁移特性是该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因此本研究运用一维模拟柱实验分析了含水层介质对黄原胶流体的阻滞作用,黄原胶注入前后介质的压力及渗透系数的变化以及黄原胶与修复药剂KMnO4迁移同步性。实验结果表明:当黄原胶溶液注入到介质后,介质对黄原胶的阻滞导致其有效孔隙度减小,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后续注入溶液溶质的运移,且介质渗透系数越小,对黄原胶阻滞作用越明显;黄原胶注入导致含水层渗透性降低,流体运移阻力增加,特别是在细砂和粉砂介质中,渗透系数都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虽然黄原胶和KMnO4在迁移锋面存在一定差异,但经过2 h后迁移速率基本相同,具有较好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9.
透镜状水驱气藏是一种不同于中深层构造气藏的零散气藏。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实施了不同开发阶段的综合油藏管理。在开发初期实施了以地质综合研究为基础、“亮点”、“AVO”等为核心的气藏地震勘探描述、以气藏工程研究为主要手段的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以提高钻井成功率。在开发中期,为了延长气田稳产期则主要是加强气藏动态分析,适时进行开发调整。而进入开发后期,则应实行气井的分类管理,以提高采收率为目的,以研究剩余气的分布规律为突破点,充分利用地质及动态资料实行精细气藏描述。在开发过程中,始终从气层保护出发,探索研究配套工艺措施,目的是提高气井产能,延长气田无水采气期。综合油藏管理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透镜状水驱气藏的最终采收率,大大提高了气藏的开发效益。同时,对其它类型气藏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透镜状水驱气藏是一种不同于中深层构造气藏的零散气藏。为了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实施了不同开发阶段的综合油藏管理。在开发初期实施了以地质综合研究为基础、"亮点"、"AVO"等为核心的气藏地震勘探描述、以气藏工程研究为主要手段的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以提高钻井成功率。在开发中期,为了延长气田稳产期则主要是加强气藏动态分析,适时进行开发调整。而进入开发后期,则应实行气井的分类管理,以提高采收率为目的,以研究剩余气的分布规律为突破点,充分利用地质及动态资料实行精细气藏描述。在开发过程中,始终从气层保护出发,探索究配套工艺措施,目的是提高气井产能,延长气田无水采气期。综合油藏管理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透镜状水驱气藏的最终采收率,大大提高了气藏的开发效益。同时,对其它类型气藏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