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维构造建模是三维地质建模的核心内容,主要揭示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和拓扑关系.三维地质建模在许多地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三维构造建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能解决更加复杂的地质问题,能够更精细地刻画地质构造.从三维构造建模的应用需求入手,回顾了领域现状,系统阐述了三维构造建模的基本要素、地质规则及构造模型表达方法,以促进三维构造建模理论向完善化发展.同时分析了传统三维构造建模流程中的难点,指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并对当前常用三维构造建模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剖析,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储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导致水驱不均,不同大小孔隙(喉)之间形成优势渗流流动.在水驱开发中后期,剩余油高度分散在储层孔渗系统中难以启动,如何对孔隙尺度的水驱优势流动进行抑制的同时又确保不堵塞油流通道,使剩余油被高效采出,是当前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基础研究的主要方向.制作微观仿真储层孔隙结构与尺度的非均质性物理模型,开展了连续相驱替流体(聚合物溶液、交联聚合物凝胶)和微纳米柔性微凝胶颗粒水分散体系驱油机理的对比实验.实验表明,作为连续相的传统聚合物溶液依靠粘度无区分地增加大小孔隙中的流动阻力,从而赋予低渗层区小孔隙中的剩余油以驱动力,将这些剩余油携带采出,当粘度过大时,甚至难以启动剩余油;微凝胶颗粒分散液作为低粘水分散流体,其中的凝胶颗粒优先进入大孔隙,暂堵在喉道处并抑制相对大孔隙中的流动,同时注入水转向进入相对小的孔隙,将其中的剩余油活塞式推出,该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是不断重复的.本文从流度调整的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的连续相驱替流体是依靠提升注入水的粘度实现流度的调整,而微凝胶颗粒水分散体系是通过降低注入水的相对渗透率,并相对提高油相渗透率,从而实现对流度的高效调整.   相似文献   
3.
地震岩石物理模型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发展,最近十多年岩石物理学已经成为一门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它有机地把岩石的物理特性和地震特性联系起来.理论模型是进行岩石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归纳总结了基于岩石弹性性质的各种模型,主要包括层状模型、球形孔隙模型、包含体模型和接触模型,以及它们的假设条件、适用范围、局限性和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最后预测了地震岩石物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解决油藏开发中的地层划分与对比问题在近几年得到广泛应用,河流相地层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划分及储层细分对比一直是该项研究的难点,主要源于各种自旋回的干扰。从分析河流相构成与基准面旋回的关系出发,探讨了依据河型与河道砂体叠置样式变化、相序与相组合、自旋回特征及冲积平原特征等河流相结构要素进行河流相基准面旋回识别的方法。在基准面旋回等时格架约束下的储层细分对比中,提出要依据自旋回特征识别基准面旋回变化趋势,将短期旋回(自旋回)纳入较长期高级别旋回(基准面旋回)中分层次逐级对比。根据基准面旋回过程中河道砂体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相对保存程度的规律性,归纳了不同可容空间条件下河道砂体的对比模式,用以指导河流相储层的细分对比。  相似文献   
5.
文中介绍了高阶神经网络的原理和方法,提出把高阶神经网络应用于储层分布参数的定量预测方法,并给出双河Ⅳ4(5-9)油组顶层孔隙度与深度的预测算例,并讨论了不同的储层分布参数的预测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