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6—29日在广西桂林举行,来自国内外的200多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110多篇。  相似文献   

2.
后记     
1985年美国《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杂志出版了一期专辑(Vol.122 N0.2—41984/85),刊载了一些多震国家有关地震水文学和地震化学方面的研究论文计32篇。这些论文一部份选自1983年12月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秋季会议上有关地震水文学和地震化学专门会议上提出的论文;一部份选自1984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的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提出的论文;还有一些文章是作者专门为专辑撰写的。该专辑的文章主要有三方面内容:有20篇文章是关于苏联、日本、中国和美国现场  相似文献   

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五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 1 1月 6~ 9日在北京成功举行 ,本专辑刊载的是会议上交流的一部分论文。这些论文基本上反映了近些年来 ,尤其是自第四届大地电磁学术讨论会以后 3年来 ,中国在地球电磁法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其中也刊载了与会国外专家的部分论文。本专辑的 2 8篇论文和 2篇简讯 ,包括大地电磁、瞬变电磁、地磁测深、电磁法测井、直流电法、自然电位法等方面的内容 ,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大地电磁网 (Network -MT)、电磁阵列剖面法 (EMAP、CEMP)和参考道方法研究和应用的新成果。由我国最近自主研制完成的海底大地电磁测深仪器和技术、分布式被动源电磁系统的成果也在本专辑中发表。各种电磁法数据处理、反演和成像的新技术、新方法近年来有了较快发展 ,有关研究成果体现在本专辑中 ,如用于大地电磁数据处理的小波分析技术、用于成像的曲线对比反演技术、偏移成像技术、用共轭梯度法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和电阻率成像的新技术等。瞬变电磁法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新技术的发展 ,如关于关断电流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瞬变场响应滞后现象的研究、瞬变电磁资料和大地电磁资料联合反演的研究及其在矿床勘探和地质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 1 1月 6— 9日在北京召开 ,来自国内各大学、企业、事业和学术团体等36个研究机构的代表 94人与日、美、俄、德、英、捷、意、加、乌克兰和马来西亚等国外代表 1 4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分别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光鼎院士、中国地震局岳明生副局长等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会议收到论文或摘要近 70篇 ,其中来自国外的 1 8篇 .会前出版了中、英文论文摘要集 .大部分论文在会上做了…  相似文献   

5.
1 研讨会概况 地球电磁法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它是通过观测自然的和人工产生的电场、磁场或电磁场研究自地表到地幔深处的电性结构和空间环境. 由IAGA I-2 工作组主办的两年一届的"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研讨会"的目的是展示和交流各种电磁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研究课题.每次研讨会的举办地点经过竞争和选举确定,1972年在Edinburgh, U.K.举行了第1届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第二届国际地球岩石圈活动的地球物理监测研讨会的情况。会议于2005年9月12~16日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鄂毕河畔的科学城举行,来自6个国家的9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国际会议。会议的报告丰富多彩,科学家就地球岩石圈的地球物理活动监测研究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出版了6个专题的89篇研究论文。俄罗斯、中国、蒙古和哈萨克四国交界区的代表还就研究2003年9月27日发生的7.9级地震草拟了国际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7.
汤吉  王立凤 《地震地质》2006,28(1):157-157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成都理工大学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11月10—12日在成都举行。来自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法国、苏丹等国的代表11名,来自国内60多个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的24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电磁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来第1次举办的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刘光鼎、刘宝、徐世浙和何继善4位院士专门为本次会议发来贺信。会议主席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家铎教授首先致欢迎词,电磁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国泽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讲话并宣读了国际电磁会议主席A.Junge教授的贺信,白登海研究员代表国际电磁委员会工作组讲话,日本友人M.Uyeshima也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会议围绕“21世纪电磁勘探方法的进展与应用”主题,针对各类电法、磁法和电磁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进行了展示与经验交流,内容包括MT,CSAMT,TEM,GDS,DC,IP,GPR,NMR,GMS和AEM等方法领域。会议共收到论文73篇,35名代表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30余篇论文进行了展示交流。论文涉及提高观测资料质量的新技术,电磁方法在深部结构探测、油气勘探、矿产资源勘探、工程与环境探测和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届深部构造与地球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2月20—2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与计算地球物理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联合举行的,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0余人,学会名誉理事长顾功叙到会讲了话。 会议收到论文70余篇,内容涉及:人工地震测深资料的新成果;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的研究;重磁探测的新技术和新仪器;大地电磁测深的新进展;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手段研究深部动力学过程以及地震活动的深部条件等。从这些论文看出,近两年来深部构造的探测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并引起人们的更大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0月16日)2016年10月15—18日,"2016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16日晚7∶30在会议中心会议室举行.受刘光鼎主编委托,陈颙副主编主持了会议.黄清华、郝天珧、汪毓明副主编和20余位编委参加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和科学出版社彭斌总经理出席了会议.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11~13日,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办、长江大学承办的“第8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讨论会”在古城湖北荆州召开.参会代表共158名,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冰岛和国内的54个单位.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长江大学副校长胡文宝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许厚泽院士、长江大学校长张昌民教授、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国泽研究员分别致词和讲话.会议汇集研究论文73篇,内容涉及地球电磁法理论、仪器、新技术、新方法及在浅部构造和深部结构研究等各个方面.讨论会展示了地球电磁法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0月12日)2015年10月11—14日,第二届"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暨"第三十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2日晚8点在会议中心会议室召开了每年一次的《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常务副主编刘洪主持了会议,陈颙、黄清华、汪毓明、杨元喜、朱日祥副主编和20余位编委参加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出席了会议.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刘光鼎主编因身体原因未出席会议,但给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国际第三届地球深部会议(SEDI Symposium)于1992年秋天在日本的Mizusawa举行.来自16个国家的150多名科学家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包括澳大利亚的F.D.Steacy教授和日本的T.Yukutake教授.大家认为,本次学术会议的水平比以往两届的都高.并决定下次会议于1994年举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于2011年10月17日至2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本次大会实际与会人员96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9人.年刊《中国地球物理-2011》收录了930篇论文摘要.来自内地、台湾的学者和美国、日本等专家共570多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其中大会报告14篇.10月18日上午举行了大会开幕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颙院士致开幕词,并主持了第一阶段的大会报告.大会报告有:何继善院士的"广域电磁法研究";秦大河院士的"气候变化科学新进展";贾承造院士  相似文献   

14.
1992年7月6日至10日在日本水(氵尺)市(Mizusawa)举行了第3届地球深部研究(SEDI)国际学术讨论会。有16个国家共158位科学家出席,其中我国有4位. 地球深部研究委员会是IUGG下属的一个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7年。其宗旨是促进、协调世界各国对地球深部(地幔和地核)的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每两年召开一次,第1届和第2届会议分别于1988、1990年在西班牙和美国举行。  相似文献   

15.
2000年国际CT和三维断面成像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 论文出版:会议的论文集将在会议举行前出版.截稿日期为2000年4月15日评选的重要论文将列 在大会和分会场作主题发言,会后以国际期刊专辑的形式出版. 论文格式:论文全文(英文)包括图表不超过5页.欢迎将论文以Word的形式存入软盘寄给大 会秘书处,或以电子邮件发往: glcan@a-l.net cn或guo luc@yahoo.com.cn或 glucan@eq-igp.ac.cn 论文编排要求和顺序如下:论文题目: 作者:作者所在单位及通讯地址:电子邮件地址摘要 (是上级要求的) 不多于5篇请务必在本年4月15日以前寄来题目和正文本研究资助单立  相似文献   

16.
地球动力学专题学术报告会是在1980年巴黎召开的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于7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会议由黑尔斯(L.Hales)和鲁塞尔(R.D.Russel)主持。共宣读论文23篇,其中13篇主要讨论地球动力学问题,10篇讨论世界各主要造山带的演化问题。欧美学者多强调岩石圈的水平运动,而苏联学者则强调垂直运动。主要内容包括大陆开裂、地幔物质重力  相似文献   

17.
第九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于1988年8月2日到9日在日本东京和京都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约600人左右,向大会提交了1300多篇论文。这次大会的主要学术专题是:1.地震灾害;2.地震活动性与地震危害性;3.地面运动与局部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于1990年10月13—17日在武汉召开。代表来自全国130多个单位,共607人。其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达231人,占与会代表的38%,给会议增添了活力。会议共收到论文720余篇,其中441篇刊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1990)》;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还为会议专门编辑印刷了论文集。  相似文献   

19.
1991年12月2日至6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桂林地球物理学会在桂林举行了第2届全国岩溶物探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18个省市、54个单位的77名代表和3位苏联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6篇。自第1届全国岩溶物探学术会议以来9年中的进展,主要为:1.单一方法发展到综合物探,当时只用直流电法和少量地震方法,目前,无线电波透视法、多频地面地磁法、地质雷达、地震反射波法、瑞利面波法、高精度重力法、核物探、遥感等方法技术已成功地用于岩溶物  相似文献   

20.
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第51届国际会议与展览于1981年10月12日至15日在美国洛杉矶的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席菲利波恩(Walter R.Fllippone)的开幕辞中继续提出“地球物理学家:探索地球与空间的新领域”为年会的口号。会议中提交的论文共计314篇。会前举办了有关海洋和地震勘探偏移技术的专题讲座。会议期间举办了称之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勘探仪器展览会”,309家石油公司和厂商展销了各种地球物理勘探仪器。以刘光鼎为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