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2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南地区Pi2地磁脉动观测结果分析d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9月我们在河南信阳——汤阴布设了由6个测点组成的测线,对Pi2地磁脉动进行了同时观测,并对该南北测线上Pi2地磁脉动出现的同时性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指出,Pi2地磁脉动首先出现在测线最南端的信阳测点,越往北同一变化出现的时间越晚.该区域地表的南北向似传播速度约为140km/s.基于Pi2地磁脉动随时间变化的不稳定性,以及基子波的可延伸性与局部化特性,我们选择合适的基子波形式,利用子波变换分析了Pi2脉动所含主要的周期变化成分的周期和振幅随时间的变化,指出其周期和振幅都随时间有复杂的变化形式.   相似文献   
2.
地震预报探讨中的地磁学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磁手段地地震预测研究中的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地震前兆的探讨方面占有一席之地;在探测地下构造中有许多贡献。我们可以开展许多与地震预测基础研究有关的地磁研究,例如地磁模型研究、地磁脉动研究、地球深部研究,等等。对地磁场变化规律性的研究也是提取地震地磁前兆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地磁学与地球重力学中的球谐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球谐分析在地磁学与地球重力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地球磁场与地球引力场的不同,球谐表述有所不同.地磁场的高斯分析(球谐分析)的结果表明,地磁场没有单极子,而引力场有,地磁场有内外源场之分,而地球引力场只有内源场,地磁场的球谐级数收敛快,地磁场高斯级数所用的蒂合勒让德函数是Schmidt半标准化的,而地球引力场中用的是全标准化的,地磁场的高斯系数随时间变化快,每5年产生一个IGRF(国际地磁参考场), 而引力场的变化是与地质变化有关,相对于地磁场来说,是缓慢的. 地磁场的高斯分析还存在一个唯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震地磁前兆的物理判据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曾经在1997年探讨了地震地磁前兆的物理判据,指出地磁前兆应该符合地磁学本身的物理基础,必须与其他手段的结果基本一致,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此,我们用自己的某些最新研究结果,试着进一步阐明这些观点,认为在提取到某种异常时,应该首先分析导常的物理原因,判断其是否属于地震前兆,第二步还应该研究前兆的可能的物理机制,在许多地下条件还属未知的情况下,先作定性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1970年左右的地磁场急变(jerk)明显表现在欧洲和东亚地区。通过对欧洲Valentia台站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在欧洲和在中国急变发生的时间上明显差异,说明急变不来自外源。用一地磁场模型对全球分布的91个台站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以及对一组IGRF高斯系数的统计分析表明,急变有可能来自内源短波成份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昆仑山8.1级地震前地磁比值Rq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q为本作者在研究震磁关系时提出的一个新地震物理量,意为磁静日Z分量白天最低值与地方时夜间零点值的比值,在研究我国10个基本台站的资料之后。发现Rq的年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年相对形态基本不随时间和地理位置而变化。但其零频成份明显随所处纬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时间域,则较明显存在约11年太阳周期变化成份,利用Rq的这些规律性研究2001年11月14日在昆仑山发生的8.1级地震的地磁前兆,发现在地震前可能存在有地磁前兆。  相似文献   
7.
地震预报探讨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对地震预报的探讨,有必要大大加强有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地磁学来说,尤为如此。在此我们提出应加强地磁动的基础研究和区域地震地磁背景场的研究。另外,在地震地磁前兆的探讨中应采取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Honkura 和 Tanaka(1996)以及 Aceves 等(1996)的计算为阐明这一论点的主要问题,即是否 VAN 预报可以归因于偶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Honkura 和 Tanaka(1996)的计算表明,对半径为120km 的圆形区域和22天的时间窗,在希腊 M_s≥5.0地震(EQ)发生的概率 P 小于0.25,甚至对于11天的时间窗来说更小。对更大震级阈值,即 M_s≥5.5或 M_s≥5.8(及由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式来看),它们的 P 值更小。简单比较这些 P 值与 Mulargia 和 Gasperini(1992;1996a)的表格会立刻显示出 VAN 预报不能归因于偶然。记住,检查后者的表格会得到:1)VAN 成功率为40%~45%(当仅考虑与 M_s≥5.0地震相关时);2)VAN 警报率随地震震级闶值的提高而增加,对 M_(EQ)≥5.5和5.8,分别达到50%和60%。Honkura 和 Tanaka(1996)计算中出现的另一要点是“余震必须仔细处理。”这一点加强了我们在 Varotsos 等(1996a)的原则4和原则5中对 Mulargia 和 Gasperini(1992)对余震的不适当处理(基于泊松分布)的评论:①大大改变了显著性水平值;②预报与地震间的“正向时间相关”转变为“逆向时间相关”。这后一观点分别也被Honkura 和 Tanaka(1996)检查过,他们得出结论:“……考虑这种逆向时间相关的观点……,我们不能在目标区域里找到 M_s≥5.0的地震发生的高概率事件区。”在此答复中,我们还进行一些必要的阐述即在预报方法中,正如所料想的那样,在震级确定中存在试验误差时计算“成功率”和“警报率”有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地区的非偶极子磁场微弱是地磁场长期变化所致,这一现象可用本人曾提出的非偶极子磁场模型较好地进行解释,而不是所谓地幔深部的高导层屏敝的结果。在这一地区地壳磁异常亦很微弱。在地质构造上还有其他方面的特征。因而说明太平洋撞击成因的假说是有一定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非线性理论的一些主要方法:分形分维、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分析等。在地磁学科研究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本文是对“非线性方法在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综述和展望”一文的补充,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地磁学(包括空间物理)学者应用非线性方法的情况,提出了一些本人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