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森铭 《海洋学报》1992,14(2):130-134
近30年来,海洋围隔生态系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学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1984—1987年,中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在中国厦门和加拿大悉尼分别使用围隔装置进行了重金属和工业区沉积物、尾矿,石油和石油分散剂Corexil 9527对围隔系统中浮游生态系影响的研究.本文使用4个浮游围隔装置研究了分散剂BP-110OX及其分散了的石油对围隔系内的浮游植物种群的影响,并就浮游植物在污染压力下的动力学,种群结构和浮游动物的作用作  相似文献   

2.
海水实验围隔中放养罗非鱼的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隔实验和在围隔内进行的其他实验结果表明,台湾红罗非鱼(简称罗非鱼)对食物的选择性及其生态学效应与食物资源状况有关。放养罗非鱼的围隔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产力往往较高,但罗非鱼密度超过8000尾/hm2后可明显压制海洋原甲藻等大型鞭毛藻类。当罗非鱼食物丰富时其对围隔中桡足类的压制作用相对较弱,当其他食物资源缺乏时往往选择捕食个体较大的桡足类。放养罗非鱼对围隔水中氮浓度和COD的影响较小,但加快了磷的循环,罗非鱼密度超过8000尾/hm2的围隔中PO4-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围隔。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对海洋围隔生态系中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年4月,中国和加拿大科学家首次在厦门合作进行添加重金属(Cu,Hg,Zn,Pb,Cd)的围隔生态系实验,实验是在海边大水池内的塑料袋中进行,实验结果说明低水平(ppb)混合重金属对浮游植物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作用,以及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可能引起的种群演替现象,本文还阐述了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有机氮(PON)与初级生产力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现场围隔实验,模拟赤潮发生过程,研究了种群不同生长阶段中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营养盐能有效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东海原甲藻围隔(M1)和自然水体围隔(M2)中浮游植物分别于第7天和第4天出现生长高峰,叶绿素a最大值分别为112.79mg/m和235.60mg/m。微型浮游植物与微微型浮游植物存在竞争,微型对微微型生长的抑制作用:M2〉M1。在营养盐丰富时,硅藻的增殖速率比东海原甲藻快,达到高峰期时间短,消亡也快。硅的减少促进硅藻水华的消亡。  相似文献   

5.
为讨论和总结中加合作围隔式生态实验研究结果;估价与比较在中国和加拿大分别进行的生态系实验所采用的各种类型围隔式实验状况和今后的发展;讨论海洋污染过程和动力学研究以及污染生态模式;讨论实验研究成果在制订海洋环境保护政策过程中的应用;比较世界其他国家采用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并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同行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5个中尺度海洋围隔实验装置研究铜、镉、汞、铅和锌的混合液对厦门湾浮游生物生态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重金属混合溶液即使在几个ppb的浓度下,也能产生对浮游生物生产力的抑制作用,浮游动物对重金属污染非常敏感,特别是幼形类浮游动物.  相似文献   

7.
营养盐对浒苔生长影响的围隔生态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6月在青岛近海围隔实验研究了营养盐对浒苔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营养盐的围隔浒苔湿重生物量明显高于未添加营养盐的对照组和海区实验组。一次性添加f/2配方的营养盐和一次性添加N的2组浒苔日均相对增长率分别达10%和9%,围隔外海区对照只达4%。浒苔可在短期内快速大量地吸收营养盐,一次性添加f/2配方的营养盐储备液(水体浓度约f/8)的围隔中,浒苔24 h内对N和P的吸收速率分别为9.25μmol.g-1.h-1、0.63μmol.g-1.h-1。丰富的营养盐能够促进浒苔的迅速生长,营养盐的种类和浓度对浒苔的生长影响显著,种类多、浓度高的营养盐环境有利于浒苔生长。相对于NH4-N和PO4-P,充足的N源是浒苔快速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应用PRIMER软件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青岛近海进行的一次添加营养盐的围隔实验数据,采用专业软件PRIMER中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由于本实验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Si的限制,硅藻类群不占明显的优势,使得优势种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没有出现明显的群落演替,但用PRIMER软件的聚类分析(Clustering)和多维尺度转换排序(MDS)分析表明,添加营养盐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较明显的变化,同时,PRIMER软件的相异系数(ANOSIM)分析也表明,在同时添加N、P的围隔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较只添加P的围隔中的变化显著。这显示了PRIMER软件在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评价水域富营养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河口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与迁移的围隔生态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围隔式生态实验装置研究了加拿大False河口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Pb、Zn、Cd、Cu在海水环境中的行为。实验模拟了 4种环境条件 :( 1)高生产力 ;( 2 )低生产力 ;( 3 )高悬浮物含量 ;( 4 )还原环境。结果表明 ,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在海水环境中的行为既取决于元素自身性质 ,亦受外界环境条件制约。还原环境能抑制重金属的释放 ,有助于体系中原有的重金属清除出水柱。低生产力条件下 ,Pb、Zn表现出释放行为 ,而高生产力和高悬浮物含量条件下 ,Pb、Zn表现出先释放后迁移 ,而Cd、Cu则呈现出相反的图象。研究了实验期间 4种重金属释放与迁移的净通量 ,表明氧化条件下Cu、Zn净释放通量比Cd、Pb高 1~ 2个量级。研究表明 ,添加粘土及向还原环境倾倒均有助于减轻污染沉积物倾倒后重金属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0.
河口污染沉积物中生金属释放与迁移的围隔生态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卫东 Wong  CS 《台湾海峡》2000,19(3):276-283
利用围隔式生态实验装置研究了加拿大False河口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Pb、Zn、Cd、Cu在海水环境中的行为。实验模拟了4种环境条件:(1)高生产力;(2)低生产力;(3)高悬浮物含量;(4)还原环境,结果表明,污染沉积中重金属在海水环境中的行为既取决于元素自身性质,亦受外界环境条件制约,还原环境能抑制重金属的释放,有助于体系中原有的重金属清降出水柱,低生产力条件下,Pd、Zn表现出释放行为,而高生产力和高悬浮物含量条件下,Pd、Zn表现出先释放后迁移,而Cd、Cu则呈现出相反的图象。研究了实验期间4种重金属释放与迁移的净通量,表明氧化条件下Cu、Zn净释放通量比Cd、Pb高1~2个量级。研究表明,添加粘土及向还原环境倾倒均有助于减轻污染沉积物倾倒后重金属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1.
实验在3个60m3的围隔水体中进行,除对照袋外,矿渣污染浓度分别为20ppm和130ppm(干重),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分别用吖啶橙染色荧光计数法和氚化胸腺嘧啶核苷示踪DNA合成法进行:在16天的实验中,高浓度污染袋内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出现两个明显的高峰值,第一个高峰值主要是由于细菌的捕食者微型鞭毛虫受到矿渣的抑制而引起的,而第二个高峰值则是浮游植物水华后释放出可溶性有机物及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引起的,与对照袋相比,污染袋由于矿渣在水中的消光作用,使袋内浮游植物水华期推迟两天,从而使细菌的水华也推迟两天,污染袋内总的细菌生产力比对照袋要大得多,本文对这些现象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化学分散原油在海洋围隔生态系中迁移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Corexit-9527分散剂分散、初始浓度为15mg/dm3的胜利原油在海洋围隔生态系中的迁移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原油的扩散混合,到第4天在围隔水体中呈均匀分布状态,实验前期细菌快速降解石油烃、悬浮颗粒物吸附石油烃逐渐沉降到沉积物中以及包括特定的围隔袋壁大量吸附石油烃是化学分散原油在围隔体中重要迁移过程.围隔体受到剧烈扰动和沉降物的再悬浮现象明显影响石油烃的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3.
引言 由于生物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相互渗透,一些数学家和生态学家对采用数学模式来描述生物种群的生态规律愈来愈感兴趣。[1]中讨论了三个种群可解模式的生态系统,即一个被捕食种群N_1(即被捕食的成员数为N_1,或被捕食的种群密度为N_1,其它情况类似,不另作说明)和二个捕食种群N_2、N_3;二个被捕食种群N_1、N_2和一个捕食种群N_3;三步捕食者—食饵系统的食物链N_1、N_2、N_3。略去了年龄差异,同时  相似文献   

14.
蔡子平  吴晋平 《海洋学报》1992,14(5):107-111
本文介绍了在加拿大Saanich内湾进行的小型海洋生态系围隔实验中,观测了在低光照下Enersperse 700分散剂分散中国胜利原油的微生物降解及其与营养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分散原油作为微生物的基质有利于微生物生长,油浓度与菌数有正的相关性;氮和磷在微生物降解原油污染物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营养盐实验桶菌数高,分散原油降解速度也较快;在添加原油的实验桶原油降解过程,营养盐同时被消耗,而未添加原油的对照桶,营养盐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生物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相互渗透,一些数学家和生态学家对采用数学模式来描述生物种群的生态规律愈来愈感兴趣。[1]中讨论了三个种群可解模式的生态系统,即一个被捕食种群N1(即被捕食的成员数为N1,或被捕食的种群密度为N1,其它情况类似,不另作说明)和二个捕食种群N2、N3;二个被捕食种群N1、N2和一个捕食种群N3;三步捕食者一食饵系统的食物链N1、N2、N3。  相似文献   

16.
可溶性铁对某些硅藻赤潮生物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林昱  唐森铭 《海洋通报》1994,13(5):14-18
评述了在厦门进行的一次围隔实验结果。在同等富营养的各围隔桶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铁,研究可溶性铁对浮游植物的增殖效应。对结果回归分析表明:水体中可溶性铁的浓度与相应的叶绿素含量存在着明显的相关,且添加可溶性铁的围隔体内的细胞净增长速率快于同等富营养的天然海水。实验结果证明提高海水中可溶性铁浓度会促进某些硅藻(尤其是中肋骨条藻)的增殖。进而改变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引发硅藻赤潮并增大赤潮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陈孝麟  林昱 《台湾海峡》1993,12(2):160-163
作者首次应用3个中尺度海洋实验生态系围隔装置研究可溶性Fe 对浮游生物群落数量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和50μg/dm~3的可溶性Fe,均大大促进了浮游植物,特别是硅藻类中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生长。但浮游植物的过量繁殖并没有导致生态系中滤食性桡足类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制作生态系围隔实验装置,采用模拟围隔实验的方法,测定N、P营养盐的降解系数.基于夏秋两季杭州湾北岸近岸海域的现场水样采集,测出杭州湾北岸近岸海域无机氮的生物降解系数在0.121~0.269 d-1范围内,均值为0.225 d-1,测得活性磷酸盐的降解系数在0.031~0.179 d-1,均值为0.08 d-1.考虑到实验室静态模拟环境与真实海区状况的差异,采用保守估计法和 Bosko 公式进行处理,最终计算得出的0.21 d-1和0.05 d-1可分别作为杭州湾北岸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实际降解系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不同浓度的沙柴油污染海洋底栖围隔生态系后,在各相中的分布及其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柴油添加后20h,底质油含量与水体油污染含量成正相关;菲律宾蛤行(Ruditapesphilippinarum)对柴油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柴油中短链正构烷烃(C8~C15)较易消失。柴油对底栖生态系的影响周期较长。  相似文献   

20.
海洋围隔生态系中营养盐和重金属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庄栋法  林昱 《海洋学报》1990,12(5):661-665
多年来北美、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海洋生态学家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家广泛应用海洋围隔生态系研究营养盐浓度和通量的变化与有关的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之间的关系.例如,H.S.Peter(1982)系统综述了营养盐的地球化学循环[1].Isao Koike和AkihikoHattori等人(1982)利用CEPEX详尽探讨沿岸水氮的动力学[2].K.Kremling等人(1978)论述了在围隔实验生态系中营养盐的变化和用镉处理的生态系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3].还有W.H.Thomas用等人(1977)评价了1976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萨阿尼奇湾的受控生态系污染实验中汞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