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对格咱岛弧中部的地苏嘎成矿岩体中不合矿和含矿2类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不合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年龄为203.03Ma±0.54Ma,含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年龄分为2组217.25Ma±0.89Ma和208.5Ma±1.0Ma,限定了地苏嘎岩体的岩浆活动时限为217~203Ma,而与成矿作用相关的热液事件主要发生在208Ma.研究表明,地苏嘎成矿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均发生在印支晚期,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时代基本吻合,但岩浆作用的时限已接近燕山期,这对探讨格咱岛弧构造岩浆演化及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法对云南格咱岛弧中部的地苏嘎成矿斑岩体中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和含矿两类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DSG 1)的形成年龄为20303±054Ma,含矿石英闪长玢岩(DSG 2)的年龄分为两组21725±089Ma和2085±10Ma,限定了地苏嘎岩体的岩浆活动时限为217~203Ma,表明与成矿作用相关的热事件主要发生在208Ma。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具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岩石富钠(Na2O/K2O=091~291,平均为165),准铝质(A/CNK=0848~1244,平均0996),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LaN/YbN为944~260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Ba、Sr)和不相容元素(U、Th、Pb), 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Hf、P、Ti)。地苏嘎成矿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均发生在印支晚期,区域构造演化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岩体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其形成与格咱岛弧印支期洋壳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基本吻合,但岩浆作用的时限已接近燕山早期,说明云南格咱岛弧也存在燕山早期的岩浆活动,这对探讨格咱岛弧构造岩浆演化及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欠虽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地区义敦岛弧南段的格咱岛弧中南部,是近年来该区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目前该地区已发现若干印支期成矿事件中形成的中大型矿床,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欠虽铜矿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铜矿化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年龄为(220.3±0.66)Ma(MSWD=0.99)。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欠虽石英闪长玢岩具有富钠(K2O/Na2O为0.05~1.42,平均值为0.86)、准铝质(0.82~1.19,平均值为1.07)的特征,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N/YbN=19.6~28.8),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Th、U、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F,Ta、Nb、Ce、P、Ti),属于典型的I型花岗岩。欠虽铜矿成矿岩体成岩时代发生在印支晚期,含矿斑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构造背景及同位素特征反映欠虽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与格咱岛弧印支期洋壳的俯冲造山作用密切联系。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成矿年代的研究,表明欠虽多金属矿的形成年限与甘孜—理塘洋壳俯冲造山作用时限相近,且与普朗铜矿、红山铜矿是同期次同源构造-岩浆演化的产物,这对探讨格咱岛弧构造-岩浆演化及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岩体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朗斑岩型铜矿是格咱地区印支期斑岩型铜矿的典型代表,产于义敦构造-岩浆带南端的复式岩体。复式岩体为浅成-超浅成的中酸性斑(玢)岩体,可划分为3个侵入阶段,最早为石英闪长玢岩,中期为石英二长斑岩,晚期为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富集Ba、La、Rb、Sr、K和亲铜元素Cu、Pb,亲铁元素Mo、Ni,亏损Nb、Zr、Hf、Ti。斑(玢)岩与岛弧花岗岩的岩石系列相同,属钙碱性岩系,成因类型一致,属I型花岗岩。普朗斑岩型铜矿床主要产于印支期的中酸性斑(玢)岩体,成矿作用受岩浆岩、侵位地层、热液运移、热液蚀变作用和构造空间的控制,其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之间的耦合,共同形成了斑岩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5.
滇西北中甸松诺含矿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中广泛发育印支期斑岩及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矿床。松诺(或称松诺力赞)复式岩体位于东斑岩带中部,由石英闪长玢岩、黑云石英二长斑岩、闪长玢岩和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组成,其南部为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北部为地苏嘎铜矿点。本文对含矿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岩相学和锆石SHRIMP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锆石颗粒自形较好且均发育规则的韵律环带,Th含量为180~854μg/g,U含量为270~709μg/g,Th/U比值为0.77~1.24,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获得了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的侵位年龄为220.9±3.5Ma(n=9,MSWD=1.6),这与中甸岛弧洋壳俯冲造山作用的时限(210~235Ma)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滇西北中甸松诺含旷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中广泛发育印支期斑岩及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矿床.松诺(或称松诺力赞)复式岩体位于东斑岩带中部,由石英闪长玢岩、黑云石英二长斑岩、闪长玢岩和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组成,其南部为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北部为地苏嘎铜矿点.本文对含矿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岩相学和锆石SHRIMP U-Pb 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锆石颗粒自形较好且均发育规则的韵律环带,Th 含量为 180~854 μg/g,U 含量为270~709μg/g,Th/U 比值为 0.77~1.24,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获得了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的侵位年龄为220.9±3.5Ma(n=9,MSWD= 1.6),这与中甸岛弧洋壳俯冲造山作用的时限(210~235 Ma)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滇西北中旬松诺含矿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中广泛发育印支期斑岩及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矿床.松诺(或称松诺力赞)复式岩体位于东斑岩带中部,由石英闪长玢岩、黑云石英二长斑岩、闪长玢岩和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组成,其南部为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北部为地苏嘎铜矿点.本文对含矿石英二长斑岩进行了岩相学和锆石SHRIMP U-Pb 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锆石颗粒自形较好且均发育规则的韵律环带,Th 含量为 180~854 μg/g,U 含量为270~709μg/g,Th/U 比值为 0.77~1.24,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获得了含矿石英二长斑岩的侵位年龄为220.9±3.5Ma(n=9,MSWD= 1.6),这与中甸岛弧洋壳俯冲造山作用的时限(210~235 Ma)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云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朗斑岩铜矿位于义敦岛弧带南段,产于印支-燕山早期普朗复式斑(玢)岩中.主要岩性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碱性岩石系列Ⅰ型花岗岩.成矿流体具高盐度和成矿温度150~300℃变化.硫同位素834CDT丌为-2.23‰~3.75‰,采源于深源岩浆.矿床的构造作用、液压致裂作用和蚀变脉体形成等成矿机理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成岩和成矿作用的时间大致为235~206 Ma,具多阶段性,其中石英-辉钼成矿阶段为(213±3.8)Ma,成岩和成矿时代主体为印支期.矿床蚀变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成因类型属岛孤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9.
1矿床基本特征概述普朗铜矿位于义敦岛弧南段的格咱火山-岩浆弧,其东部和南部为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西部是近NS向展布的格咱断裂带,铜矿产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受系列NW向构造和印支期普朗复式中酸性岩体控制。含矿岩体为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等,而且主矿  相似文献   

10.
德兴斑岩铜矿是我国东部最大的斑岩型铜矿,但其成矿时限的研究较为薄弱。为进一步确定德兴斑岩铜矿成矿的持续时间,系统采集了矿田内朱砂红矿区成矿期后石英闪长玢岩脉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朱砂红石英闪长玢岩具有高场强元素亏损的弧岩浆特征,指示其岩浆源区可能有俯冲改造的岩石圈地幔物质的加入。前人研究获得的德兴斑岩铜矿成矿岩体的年龄为170 Ma,本次研究获得的1个样品中锆石的25个分析点的~(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66±1)Ma(MSWD=0.13),两者共同限制了德兴斑岩铜矿的成矿时限不超过4 Ma。中侏罗世,伊泽纳崎板块开始向华南大陆俯冲,在华南内陆产生一系列伸展型岩浆作用,朱砂红石英闪长玢岩脉应形成于陆内的局部拉伸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1.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云南中甸地区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普朗复式岩体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对普朗复式岩体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以及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和磷灰石原位主量元素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锆石Ce/Ce~*值、Ce~(4+)/Ce~(3+)比值和Ce/Nd比值指示,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与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的岩浆相对氧化状态大致相当,且明显高于成矿的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磷灰石Cl、OH和SO3成分指示,普朗复式岩体3期斑岩具有相似的岩浆含水量,但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较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具有更高的岩浆挥发分Cl含量和硫逸度。岩浆的高氧逸度和硫逸度、富水和富挥发分Cl均是形成斑岩铜矿床的关键因素,普朗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与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均具有富水和高氧逸度特征,但第3期闪长玢岩较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具有明显更低的岩浆挥发分Cl含量和硫逸度,这很可能是导致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成矿,而第3期闪长玢岩不成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徐淮地区是安徽北部重要的铁多金属矿成矿区,区内晋宁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众多基性、中性和酸性岩体,其中早白垩世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分析该区侵入岩岩石组合和分布特点,晋宁—燕山期可以划分出3个阶段3个岩石组合:晋宁期辉绿岩-石英正长斑岩-闪斜煌斑岩系列,成岩年龄为距今890.0~913.0 Ma;燕山期早侏罗世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岩系列,成岩年龄为距今180.0~191.3 Ma;燕山期早白垩世闪长斑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组合系列,成岩年龄为距今102.1~132.2 Ma。燕山期早白垩世形成的岩体最多,活动最为强烈,与该区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形成于中国东部构造应力由挤压转变为伸展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13.
地苏嘎印支期斑岩体位于中甸岛弧东斑岩带的北端,岩性为石英闪长玢岩,与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岩体同属于甘孜—理塘洋壳俯冲作用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具有中等的SiO2含量,较高的Al2O3及全碱(K2O+Na2O)含量。全岩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典型的右倾状,显示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特点。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成矿指示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普朗38个与成矿有关的石英闪长玢岩的全岩数据相比,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和Y含量、较高的∑REE和(La/Yb)N比值,但二者的Al2O3/(CaO+Na2O+K2O)比值及MnO含量差别不大。在成矿与非成矿斑岩的SiO2- Al2O3/(CaO+Na2O+K2O)和Y-MnO图解中,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与普朗石英闪长玢岩数据投图结果类似。此外,地苏嘎斑岩体在物探异常、化探异常及遥感影像特征上具有明显的矿化标志,同时岩体的剥蚀深度小于侵位深度,有利于矿床的保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地苏嘎斑岩体具有成为斑岩型铜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铁格隆地区含矿岩石以闪长玢石及石英闪长玢岩为主,属钙碱性岩系和高钾钙碱性岩系,显示I型花岗岩的特点。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盆俯冲消减构造环境,成岩岩浆属氧化型岩浆,来源于壳幔结合部,并受到壳源物质的强烈混染。与玉龙、冈底斯斑岩矿带含矿岩石进行对比,该含矿玢岩在岩石类型、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成岩构造环境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指示其成矿动力学背景、成矿机理与"碰撞"及"碰撞后"的斑岩型矿床不同,属形成于"岛弧"环境的斑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刘学龙  李文昌  尹光侯 《中国地质》2012,39(4):1007-1022
格咱岛弧带是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中一个主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它始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的向西俯冲,燕山期经历了陆内汇聚和造山后伸展作用阶段,区内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强烈,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根据区内岩浆岩和矿床的时空分布,同位素年代学证据,构造环境及成矿作用,将格咱岛弧成矿系统划分为印支期成矿亚系统和燕山期成矿亚系统。印支期主要发育了与安山岩同源的壳幔型中酸性岩浆作用,形成斑岩型Cu矿成矿系统,燕山期伴随着同碰撞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斑岩型Mo(Cu)及热液型W(Mo)成矿系统。研究表明,格咱岛弧深部找矿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其中燕山期Mo多金属成矿已显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浪力克铜矿床是北祁连造山带中段冷龙岭火山岩带内的一个中型铜矿床,铜矿体主要赋存于火山通道内的石英闪长玢岩及其邻近的安山岩中,文章在对矿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得到含矿岩体石英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为(461.5士7.3) Ma,通过含辉钼矿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其模式年龄为(467.1士6.3) Ma~(471.3±6.7) Ma,等时线年龄为(470.5±3.4) Ma,表明矿床形成于中奥陶世,成矿与石英闪长玢岩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综合分析表明,浪力克成岩成矿作用发生在北祁连洋俯冲形成的岛弧环境,矿床具有斑岩(次火山岩)型矿床的特征,这对浪力克铜矿床成因类型的进一步查明和指导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藏雄村矿区是南冈底斯带上的一个以铜为主、伴生金(银)的超大型矿集区,成矿时代为中侏罗世,侏罗纪玢岩体是矿区勘查的首选目标,因此,开展玢岩体地质年代学研究对矿区的找矿工作部署意义重大。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之上,首次对矿区出露较多的含粗粒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简称南部玢岩)开展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期为矿区找矿工作部署、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提供有益的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南部玢岩形成于中侏罗世,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74.4±1.6 Ma,侵位于II号矿体形成之后、I号矿体形成之前;(2)南部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岛弧岩浆的亲和性,表明其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可能是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产物;(3)南部玢岩由亏损地幔源区来源的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4)南部玢岩在II、III号矿体中是不含矿的成矿后玢岩,但在其他地段的含矿性则有待进一步的地质勘查工作确认。  相似文献   

18.
宁芜盆地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及对成矿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40,自引:24,他引:16  
范裕  周涛发  袁峰  张乐骏  钱兵  马良 《岩石学报》2010,26(9):2715-2728
宁芜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玢岩型铁矿床的主要产地,盆地内广泛产出闪长玢岩,这类岩体与铁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但其精确的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形成构造背景的研究仍十分薄弱。本次工作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盆地内与铁矿床有关的7个闪长玢岩体的年代学研究,通过对闪长玢岩锆石LA-ICP-MS同位素定年方法,确定了盆地内主要闪长玢岩体,凹山岩体、陶村岩体、和尚桥岩体、东山岩体、白象山岩体、和睦山岩体和姑山岩体的成岩时代分别为130.2±2.0Ma、130.7±1.8Ma、131.1±1.5Ma、131.1±3.1Ma、130.0±1.4Ma、131.1±1.9Ma和129.2±1.7Ma。定年结果表明盆地内闪长玢岩成岩年龄均为130Ma左右,其成岩年龄可以近似代表铁矿床的成矿年龄。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145~136Ma、135~127Ma、126~123Ma三期成岩(成矿)作用,宁芜盆地内闪长玢岩是第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形成时代明显晚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断隆区内与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铁)、金矿床有关的高钾钙碱性岩体。宁芜盆地内闪长玢岩及玢岩型铁矿床形成于区域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孙建东 《地质与勘探》2016,52(3):506-517
分析了船坑铜矿成矿岩体石英闪长玢岩主微量、稀土元素特征及锆石U-Pb测年数据,表明岩石具高钾偏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及岛弧成因岩浆特点;锆石稀土元素表明有地壳物质的加入,属壳幔混源。锆石U-Pb年龄162.9±3.6Ma,大致代表含矿岩体成岩年龄。该矿床形成于钦杭成矿带铜矿主成矿期,处于岩石圈拆沉或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受太平洋板块往欧亚大陆的俯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普朗和红山-红牛等大型-超大型铜矿的投产,滇西北格咱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铜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在该区寻找类似“普朗-红山式”斑岩-矽卡岩型大型-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是本区找矿勘查的热点。本次在开展松诺地区铜资源远景调查的基础上,对松诺含矿石英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石英闪长玢岩体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29.7±1.1Ma和222.3±0.7Ma,早于矿区石英二长斑岩体,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准铝-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弱的负Eu异常,富集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Ti等高场强元素。综合岩相学、岩石化学、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Sr-Pb同位素等特征,认为松诺含矿斑岩体形成于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的岩浆弧环境,岩浆源区为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富集地幔,岩浆上升过程经历了壳源沉积物质混染。矿区具备弧环境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且蚀变矿化强烈,找矿前景良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展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