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地球上频频发生的严重旱灾和日益严重的水荒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关注和不安。70年代初期,西北非萨赫勒草原地区持续多年天旱少雨,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马里、上沃尔特、尼日尔、冈比亚和乍得等国广大地带遭受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  相似文献   

2.
1.美国——干旱 5月后半月的大雨缓和了美国东南部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田纳西州、佐治亚州等地的严重干旱.而且谷物得救、火灾减少.不过,若干地区还需要更多的降雨.弗吉尼亚北部是本世纪最干旱的春季. 2.伊朗——大雨从5月3日到6日的大雨造成伊朗中部洪  相似文献   

3.
2014年夏季(6-8月),我国旱情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的黄淮、江汉、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中东部、东北中南部以及内蒙古中东部区域,黄淮、西北地区东南部以及东北中南部的部分地区存在重到特旱,其余大部以轻到中旱为主。旱情给旱区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1978年长江中下游夏季大旱的天气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以平 《气象》1979,5(2):16-19
1978年6—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范围持续干旱,是解放后罕见的,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6月,长江中下游虽然大面积雨量偏少,但尚未出现大范围的明显干旱,到6月底则旱象露头。7月上半月又基本无雨,旱象发展,沪、苏、浙、皖、赣、鄂、湘、闽旱情严重。7月中旬后期,虽然部分地区降了雨,旱情有所缓和,但因前期长时间的高温少雨,大部地区旱情远未解除。从6月到7月中旬总降水量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暖季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丁青兰  王令  陈明轩  王迎春  陶祖钰 《气象》2007,33(10):37-44
对北京地区最近12年暖季(5—9月)雷暴、冰雹、暴雨和大风等各种对流天气进行了气候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暖季发生对流的概率很高,按日数统计的气候概率达47.77%,大风、暴雨和冰雹气候概率分别为27.29%、10.84%和6.29%。暴雨多发季节为7月中旬到8月上旬。冰雹集中于6月中、下旬。在对流天气的地理分布上,北京西北部、东北部山区及西南部山区多对流天气,中心区和东南部平原地区对流天气较少。暴雨呈西南—东北方向带状分布,东北部山区、中部和东南部平原地区多发生暴雨,而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区很少发生暴雨。山区冰雹明显多于平原。西北部和东北部山区大风偏多。暴雨有明显的夜发性。冰雹集中发生在午后到傍晚,占冰雹总站次的76.72%。  相似文献   

6.
用当前降水和蒸发因子以及前期降水因子定义了黔东南夏季旱涝指数,用此指数计算了黔东南1971~2000年的夏旱指数,同时对各年的夏季旱涝进行了定级,检验证明,此指标对黔东南夏季旱涝等级的划分比日常业务中使用的降水百分率对黔东南夏季旱涝的等级划分更符合实际情况。讨论了黔东南夏季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出结论:①夏季干旱主要出现在7~8月,6月干旱较轻,7月重旱出现的概率最大,8月次之;②20世纪70年代干旱主要出现在7月,80年代整个夏季均少雨干旱,以中等以上干旱为主,90年代降水较多,没有重旱出现;③黔东南州的夏季干旱,东南部出现的概率最大,西北部最小;但7月干旱多出现在东北部地区,8月的干旱西北部和东南部多于西南部和东北部。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干旱分析和有机旱作农业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干旱分析和有机旱作农业初探杨万昌王家琚(长治市气象局046011)1干旱分析所谓干旱就对农业生产而言,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由于久旱不雨或少雨,土壤中的有效水分消耗殆尽,致使农作物发生凋萎、枯死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山西省东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我们将1977—1986年7—8月的降水资料作为历史样本,1987年(少雨年)和1988年(多雨年)7—8月的降水资料作为检验样本。在搞清本地地形影响及大—暴雨的天气气候规律基础上,结合我们多年来在天气预报实践中对高原边坡地区天气规律的认识及预报经验,用天气尺度的高空环流、地面天气系统和次天气尺度流场、能量场以及中间尺度的物理量场等因子,由粗到细,进行逐步过滤和预报,制作出本方法。大—暴雨过程有无的预报及分片预报效果和检验效果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9.
1过程概况1997—09—11—20~12—20时,全省涉及四个地区,共17个站出现暴雨(R>50.0mm),32个站达到大-暴雨(R>38.0mm),暴雨中心位于宝鸡地区,中心最大值千阳县达88.6mm,全省降水量分布如图1所示。宝鸡全区过程降水总量达100mm以上,在9月出现这样大范围的区域性暴雨,历史上还是少见的。这次暴雨给我省久旱高温的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和缓解了长达4个月的严重干旱。2背景条件分析2.1气候背景1997年全省夏汛期异常干旱,暴雨出现前期5~9月上旬宝鸡地…  相似文献   

10.
《气象与环境学报》2017,(辽宁省汛)
利用1960—2014年辽宁省54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近55 a辽宁省汛期(6—9月)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4年辽宁省暴雨集中出现在汛期(6—9月),其中尤以7—8月暴雨出现最多,7—8月暴雨总量占年暴雨总量的72%。近55 a辽宁省汛期暴雨日数呈由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减少的分布,暴雨强度则自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减小;辽宁省汛期持续性暴雨主要为连续2 d的暴雨过程,暴雨发生次数不同区域差异较大。1960—2014年辽宁省汛期平均暴雨日数、暴雨强度和暴雨范围均无明显变化趋势,汛期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序列主要变化周期均为12 a,在20世纪90年代二者还存在显著的2 a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0—2014年辽宁省54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近55 a辽宁省汛期(6—9月)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4年辽宁省暴雨集中出现在汛期(6—9月),其中尤以7—8月暴雨出现最多,7—8月暴雨总量占年暴雨总量的72%。近55 a辽宁省汛期暴雨日数呈由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减少的分布,暴雨强度则自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减小;辽宁省汛期持续性暴雨主要为连续2 d的暴雨过程,暴雨发生次数不同区域差异较大。1960—2014年辽宁省汛期平均暴雨日数、暴雨强度和暴雨范围均无明显变化趋势,汛期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序列主要变化周期均为12 a,在20世纪90年代二者还存在显著的2 a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2.
贾秀娥 《气象》1991,17(10):58-61
月内,江淮及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连降暴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东北大部地区气温偏低,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江南大部地区干旱少雨。月内有4个台风生成,其中3个登陆华南沿海。 天气概况 本月长江中下游及沿淮地区、贵州大部、湖南北部降水量一般有300—500mm,  相似文献   

13.
赵鲁强 《气象》1997,23(7):58-61
南方上中旬阴雨寡照北方中下旬少雨干旱—1997年4月—赵鲁强(中央气象台,北京100081)4月,我国东北地区大部以及内蒙古东部、新疆的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西南地区大部偏低,全国其余地区接近常年。月内的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且多局地暴雨、...  相似文献   

14.
焦佩金 《气象》1991,17(11):58-61
8月,我国中部和东部的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华北、东北地区南部和西北地区东部汛期少雨;华北、东北等地气温偏高。 天气概况 上旬,江淮等地有一次大范围强暴雨过程;中旬,仅浙江及华南等地有暴雨;下旬,全国无暴雨过程。北方全月无暴雨过程。 本月的降水量,除江淮地区西部(180—250mm)、云南的部分地区(300mm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我区地处甘肃东南部,陇东和陇南的交界处,秦岭山脉北侧。境内沟壑纵横,气候比较复杂。旱、涝、雹及暴雨等自然灾害均有发生,但危害最重,范围最广的还是干旱。因此,干旱是我区农、林、牧业生产中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从历年逐旬平均降水曲线(图1)分析,我区在季节分布上,有三个明显少雨时  相似文献   

16.
1988年后汛期(7—9月),影响我区的热带系统少,没有一个台风进入影响区,除8月后期雨水偏多外,其余均偏少,干旱严重;两次大范围的暴雨过程均系西风带系统影响下的锋面低涡产生的;8月26—31日的暴雨过程,降水集中,强度大,柳江、红水河出现了建国以来最大洪峰,桂北桂中发生严重洪涝。 一、天气概况 7—9月雨量与常年相比:七月份大部偏少2—8成;8月除百色地区西南部,南宁地区东部,玉林地区南部偏少1—4成外,其它地区正常到偏多2—9成,其中桂  相似文献   

17.
1981年8月13—24日汉中、宝鸡地区连阴特大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1981年8月汉中地区和宝鸡地区南部秦岭山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连阴特大暴雨.整个连阴雨过程从8月8日到9月13日历时36天。这期间除了8月25—27日有短暂停歇外,基本阴雨连绵。汉中地区、安康地区西部、宝鸡秦岭山地各县阴雨日数都在30天以上,最多的达35天,此间全省共有13个暴雨日。8月13—24日的连阴特大暴雨过程,是81.8特长连阴雨中降水量最大,暴雨最多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四川省15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1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暴雨过程综合识别方法及评价指标,探讨四川省区域性暴雨过程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61—2021年四川省共出现87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过程次数逐年变化整体呈弱增长趋势,综合强度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持续偏弱,21世纪以后呈现较明显增强趋势。四川区域性暴雨过程主要发生在6月下旬到9月上旬,大多持续1~2 d,区域性暴雨日数大值中心主要分布在盆地西部和东北部,阿坝州中部和东部、甘孜州东南部及攀西地区东北部,6—8月区域性暴雨日数大值中心从盆地东部逐渐向西部变化,9月则在盆地北部;盆地各月平均过程雨量以西部和东北部最强,攀西地区6、9月区域性暴雨日数偏少,但中部和东北部过程雨量强度未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9.
今年8月,天气气候异常。常年应是晴热少雨的长江流域,却气温异常偏低、暴雨频繁,出现了解放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特大洪水;北方的雨季却没有出现一次暴雨过程,中下旬虽多雷阵雨天气,但因一般雨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大部地区干旱仍然持续;台风活动盛季,台风反而偏少,致使台湾等省干旱异常。  相似文献   

20.
1998年7~10月其间.我省天气与常年不同.7月中旬后期至8月1日,赣北出现了连续性暴雨过程.暴雨达112县(市)次,大暴雨24县(市)次;7月20日婺源出现了特大暴雨,日雨量达205mm;与此同时赣中以南地区长时间高温少雨,中西部地区干旱明显。8月份全省气温偏高,为27.7-30.8℃,较常年同期偏高1-2℃。9月、10月平均气温为18.7~26.3℃,同常年;降水量39-240mm,大部地区偏少5成以上,日照285—457h(小时).除赣南南部少于常年外,其余各站比常年偏多5-87h(小时),两月中以晴好天气为主。9月下旬后山现的秋季低温只对迟栽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