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外天文概述 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其波长比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要长。但是在天文学上,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来确定红外线的波长范围。过去,在CCD出现之前,其下限一般界定在7000A,也就是0.7微米,这也是人眼所能感光的电磁波的波长上限。  相似文献   

2.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我们简要概述了紫外波段的天文卫星。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介绍可见光波段的空间天文设备。可见光波段也就是人眼看到的电磁波谱范围,由于地球大气在这一波段的透明度很高。所以从天文学诞生开始,人类都是通过眼睛、或是地面上的可见光天文设备直接进行星空观测的,这也是可见光波段天文卫p星的发展滞后于其他波段卫星的原因。人类在可见光波段的第一个天文卫星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才上天,这就是欧洲的“依巴谷”卫星。  相似文献   

3.
从远古直到1930年,天文学家获得天体信息的媒介基本只有一种:可见光。望远镜发明以后,人们拼命制造更大更好的望远镜,也依然是想收集到更多的可见光、看到更清晰的天体影像。19世纪,人们才知道可见光只是电磁波的一种。到20世纪,科学家才排出电磁波的波谱,发现它是极宽极宽的,频率从低到高,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可见光仅占极小极小的一段,在整个波谱中,频率的值翻了60番,其中可见光仅占1番。天体不一定只发射可见光,也可能发射其他电磁波,如果  相似文献   

4.
最近十几年来地学研究的新进展表明,各种地象(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简称)的成因与天文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地质学通常把与地质现象有关的环境概括为四个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对地质现象与宇宙环境的关系,在过去则研究得较少,而宇宙环境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到地球,并以各种方式反映在地质记录中。因此,要正确地阐明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和规律,必须要考虑到各种天文因素的作用。现代天文学的进展充分说明天文因素对地象的重要作用。这些影响不仅来自月球和太阳,而且来自行星、小行星、彗星、超新星等各种类型的天体;不仅来自地月系和太阳系,而且还来自银河系,甚至河外星系;不仅受到万有引力和可见光的作用,而且受到整个电磁波和高能粒子流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晓 《天文爱好者》2009,(12):28-31
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可见光仅仅是电磁波谱上很窄的一个区域。如果想尽可能多地掌握天体的信息,就不得不借助于其他波段的天文观测(图1)。二十世纪后半叶,射电、高能、紫外、红外等多个领域的天文观测相继兴起,人类也从此进入了全波段天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6.
光谱分析窥“天机”李良众所周知,天文学研究主要是以各种天体为对象,即观测研究来自天体的信息。可见光是人们最早、最容易接收到的天体信息。1829年法国人尼普瑟和达盖尔合作发明了照相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由于照相术的发展,人们基本上用不着仅靠眼睛来...  相似文献   

7.
X射线之眼     
如果你有一双能够看到×射线、甚至伽玛射线的眼睛,宇宙看起来会是什么样?你一定会为看到宇宙中不断发生的最最激烈的事件而惊叹不已!但事实上,要想探测到波长这样短的电磁波,我们必须要将望远镜发射到太空中去。虽然X射线与伽玛射线天文学的研究历史还很短,但也正因为此,在今后还会出现更加惊人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丰富的古天文史料。深入地研究这些史料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趣不断增长,我国天文工作者也正积极地向全世界介绍古代天文学的成就。但是,中国古天文学名词的英译法目前还相当混乱,缺乏统一的译名。因此,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提出,要整理一批已有英译名的中国古天文学名词,经征询意见后,作为《英汉天文学词汇》的补充;并且建议将来单独出版一本《汉英中国古天文学名词》。 按照以上要求,我们尽力开展了一些工作。鉴于当前需要的是对《英汉天文学词汇》的补充,因此  相似文献   

9.
如今,天文学已经进入全波段时代。地面和空间的天文望远镜等观测设备从射电、红外、光学、紫外、X射线,一直到伽玛射线,在整个电磁波段上全面地审视着天空。各种望远镜和观测设备积累的观测数据已经达到数百TB(1TB等于1000GB),很快便会超过PB(1PB等于1000TB)。如何访问和使用这些海量的信息成为了全世界天文学家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X射线与黑洞     
X射线的光子能量是其光学对应体的千倍,能量范围比可见光宽几千倍,它还同宇宙中一些激变事件例如在极端引力压迫下的恒星爆发,或物质以接近光速的急速回旋有关,因此在现代天文学中,X射线是认识宇宙现象的有力工具,在探测黑洞方面更具有其他辐射无可比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主持召开的天文学名词审定会议于1984年7月22日至27日在昆明云南天文台召开。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接受委托承担审定工作。 会议根据我国历年出版的各种天文学辞书,选取一批现代中国天文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天文学基本名词,编成了一份《中国天文学基本名词》(初稿)。此稿将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给有关单位和专家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再召开会议审定,并报请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 《中国天文学基本名词》(初稿)共分为正编和副编两部分。正编共收汉语天文学基本名词1600个,并附有其对应的英名或国际通用的其它文种词名.为了便于审阅,把名词按学科分支或天体层次共分为天文学,天体力学,天体测量学,天体物理学,天文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30年代接收到银河中心方向的无线电波以来,迅速发展起来一门崭新的学科——射电天文学。迄今射电天文学已经成为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并且获得了许多激动人心的重要天文发现。射电天文学开创了研究天体物理、天体测量、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的新途径,它正在现代天文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文学会在1983年9月重新组建了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自那时起,委员会就一直把收集、整理新的天文学名词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工作。为了广泛搜集新出现的天文学名词,于1984年在天文界散发过《天文学名词译名建议表》,向天文同行们征集在文献中见到的新天文学名词及关于译名的建议,同时征求对现有译名的修改意见。结果得到了热烈的反响,总计收到近500词条。经初步整理,分四批油印发给了有关单位和个人。考虑到南京大学天文系主编的《英汉天文学词汇》(第二版)迟迟未能问世,收集到的词条实际上  相似文献   

14.
张威  朱进 《天文学进展》2002,20(4):379-383
对1995年至2001年《Natue》和《Science》上发表的天文学论文的统计表明,行星天文学领域的论文数量明显超过天文学的其它分支学科,占天文学总论文数的1/3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行星天文学是天文学最活跃和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对这些论文具体内容的分析可以给出当前行星天文学领域的若干热点问题。相比之下,我国对这一重要领域的关注和投入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5.
引力波天空     
引力波天空陈壮叔译近30年来,借助于科技的发展,使天文观察摆脱了局限于可见光波段的长期历史。天文学家已开通了整个电磁波谱,他们拥有从y射线到射电波的观测手段,从而使我们看到了中于星、类星体、射电垦系以及最神秘的黑洞(其吸积盘)所发出的。射线闪光。即使...  相似文献   

16.
建立天然卫星和小行星的汉文名称的先驱者李竞在望远镜发明之前,我国早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汉语天文学名词和术语体系。包括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在内的天文学传入之后,外国的天文学名词大多都可以在中国找到与之对应的汉语名词。望远镜发明之后,发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天体和...  相似文献   

17.
今天 ,在这里举行“天文学与中国天文学的现实与未来”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大多是来自海内外的中国青年天文学者 ,这样热烈的场面表现出你们对天文学尤其是对中国天文学发展的关心。在这里 ,我对由国外回来参加这一盛会的青年天文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会议组织者请我讲几句话 ,那么我就讲三点个人的意见。众所周知 ,中国是个泱泱的天文古国 ,天文学又是一门古老而悠久的学科。在天文学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 ,它对社会的进步、对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对其他科学的发展都起了不容替代的特殊的推动作用。历史上 ,有很多位天文学家 ,他们是敢于向…  相似文献   

18.
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学科,顾炎武《日知录》有云:“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数、理、化、天、地、生,这是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其中数、理、化、地、生在中小学都有开设,只有天文没有。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赵峥教授在谈到我国基础教育中天文学的现状时说,世界各国的中学教育,都包含着一些天文学的内容,国外的初中,大都采用中学理科(《科学》课)教学,其中天文学知识占有相当比重。美国的《2061计划》等国家政府纲要中天文学的素质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也含有天文学内容,有些国家甚至将天文学作为中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来开。但是,我国中学教育中天文学知识教授得很少,只在地理课程中出现一点点。  相似文献   

19.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名词委)曾于1987年1989年相继公布了《天文学名词》(1987)第一版和海外版。其中共载科研、教学、生产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使用的天文学规范名词1956条。《天文学名词》(1987)是已公布出版的44个学科的规范名词中最早的一部。公布之后,全国天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随即着手修订和对增补名词的审定,历时九年,于1998年完成了第二版的编辑。对入载的汉英对照的天文学基本名词和新词共2290条全部加上了定义性的注释。《天文学名词》(…  相似文献   

20.
夜空中,一颗颗星好像一只只遥远的眼睛,从宇宙深处看着地球。天文学是最为古老而又最有活力的自然科学之一,天文学曾为人类科技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日心地动说、万有引力定律、天体光谱学和天体演化学说等,不仅大大扩展了人类的知识视野,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模式,天文学不仅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而且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