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援助柬埔寨乡村供水井项目概况,针对项目施工难点从水井结构、设备选型、施工工序等方面进行了项目水井施工工艺设计,就施工难点和前期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城地区水井的开凿,表明无棕结构的滤水管具有拦砂、滤水、增大出水量、提高成井率和延长水井寿命等优点。无棕滤水管的设计应当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如滤料的选择、滤水管的孔隙率、滤水管的井径和缠丝间距等。对无棕滤水管工艺施工的水井的观测,井龄已满20年、井深140米的水井,其单位涌水量仍达6.14吨/小时·米,比采用有棕滤水管工艺施工的水井水量增大了93%,而且水质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3.
李洪德 《地下水》1990,12(4):210-213
无管泵是指将潜水泵的井下部分输水管用井壁管来代替的一种新型的提水装置。其特点是在不改变电泵结构的情况下,用一个专门设计的自动充水胶囊将井壁管分为上、下两部分,电泵从下部分取水,上部分作水泵的输水管,这样,可节省大量钢材,降低造价,提高效率,从而为用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无管泵特别适合应用在农业水井灌溉、分层开采的深层水井、深水位水井、矿山疏干水井、排水井等。尤其是可以实现快速安装,在矿山排水、工程救险、快速给水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井失效的原因很多,经系统、全面、科学地分析,其主要原因有: 1、设计。由于对水文地质条件不太清楚,设计的水井结构与抽吸速度不合理。 2、施工。不能对含水层进行精确的判断和定位;井管安装不合理;在钻进过程中,泥浆对裂隙和孔隙过多的堵塞;井周围环境恶化。 3、洗井。洗井时不能有效地排掉在钻进时进入的泥浆;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剂。 4、钻孔的稳定性。井管失效;井孔祼段坍塌。 5、结垢。由于化学的反映、物理的堵塞、生物的繁殖及其共同作用使水井水量减  相似文献   

5.
单位涌水量与渗透系数关系的探讨试验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钻井生产实践中,对取水井和降水井如何正确设计,稳定流和非稳定流计算方法,都无法给予很满意的解决.通过对单位涌水量与渗透系数之间关系的探讨试验初步发现:井抽水单位涌水量除以所利用含水层厚度等于含水层渗透系数.这一结果用于生产实践,可以通过科学计算解决对取水井和降水井的正确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6.
根据拟建场地的地层结构及地下水条件,结合周边环境和基坑支护、降水要求,确定合理的降水模型及基本设计计算参数,进行降水井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管井方案,设计中最重要的是确定管井数量,先预设一个滤水管进水部分长度,计算出管井数量,然后进行反算、验算,遵循技术可行、节约费用的原则,最终确定出合理的井点数量。降水井投入使用后,基坑内侧的少量渗水,运用集水明排的方法排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管井与集水明排相结合进行降水的方法在宝鸡市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建勋 《陕西地质》2006,24(1):74-76,36
宝鸡市高速公路客运中心主楼基坑降水采用管井方案,原设计6个降水井,后又增加了2个降水井,但降水效果不甚理想,达不到降水设计要求,随进行了补充设计。根据场地地层情况及地下水条件,结合基坑开挖、降水现状和降水要求,依据现场抽水试验获得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水文地质计算,确定出合适的集水井数量,并合理布置集水井和排水沟。通过集水明排与管井相结合的方法,节省了费用,取得了良好的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志  彭儒金  朱慧  陈敏  邱华 《探矿工程》2019,46(7):83-88
本文介绍了CYS300型全液压地热水井钻机的性能参数、关键机械部件结构及液压系统的设计。钻机选用齿轮泵作为液压系统动力元件,配合液压多路阀实现对动力头双液压马达和给进油缸等执行元件液压油的合流,通过液控二速阀实现动力头双液压马达的串并联工作,输出4种转速和扭矩,在满足钻机性能参数设计要求的同时,简化液压系统的设计,减少液压系统能量损耗,降低维护和使用成本。钻机采用油缸三链条倍速机构实现动力头的给进提升,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抗冲击能力强、提升平稳等优点。现场工程施工应用表明:CYS300型全液压地热水井钻机性能稳定可靠,工艺和复杂地层适用能力强,操作安全舒适,钻进效率高。  相似文献   

9.
李斌  郭增玉  夏旺民 《地下水》2005,27(6):452-453,502
根据三原西郊水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情况,设计了现场单井抽水试验的抽水量测设备、抽水井与现测井的布置、井的结构和成井工艺,确定了抽水试验要求,建立了降水数学模型并确定了水文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深层水井钻机的能力及可靠性,着重从动力配置、辅助刹车、气动控制3个方面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对深层水井钻机的设计及研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乐马厂银矿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云满 《矿床地质》2001,20(3):271-278
乐马厂大型独立银矿床的总体构造格架为逆冲推覆的构造体系,文章在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矿床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论述了矿区逆冲推覆构造为燕山晚期形成的褶皱式逆冲推覆构造类型,其推覆运动形式为自NE向SW的右旋剪切运动,扩展方式为后展式,逆冲推覆构造为本区银矿床的形成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极为有利的成矿构造环境,并控制了银矿体的形成,定位和空间分布规律,强调了以逆冲推覆断裂系统控矿为主,推覆体系统和掩复体系统次之的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从系统理论看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结合大量的研究实践,对现代水文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作了剖析,提出了新的看法,概括出三个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即“水文地质系统”、“水文地质结构系统”、“地下水系统”。还重点强调了水文地质结构系统理论的意义。另外,建立一个统一的,适用于生产实践的理论体系亦是本篇探讨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3.
华南多层推滑构造系的物理模拟实验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利用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华南多层推滑构造系的变形特征、变形过程和力学机制.在实验室条件下,根据实际地质条件,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多层推滑构造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论证了岩石能干性差异和岩系能干性结构对变形产生的影响.在挤压应力背景下,岩石发生逆冲推覆,能干性层在非能干性层上滑脱、变形,形成断坪-断坡逆冲推覆变形构造.由于非...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巫山古滑坡系统构造形变场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分析了三峡库区巫山古滑坡系统的地质结构, 并且重点探讨了古滑坡构造形变场的基本特征。作者指出, 滑坡构造形变场在古滑坡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特征, 且与区域构造形变场有明显的差异, 据此, 可以作为古滑坡前、后缘的界定, 以及用于探索古滑坡的多期演化过程。滑坡构造形变场的研究, 对于鉴定识别古滑坡系统和三峡移民选址,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太平洋底存在一个以环状洋脊、海沟及辐射状断裂组成的蜘网状断裂网。通过弹性理论应力场分析及模型实验,探讨了该断裂网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建立起以中西太平洋达尔文隆起为中心的太平洋环圈构造体系。所谓转换断层、海沟,其前身应分别属于辐射状和环状张断裂系,只在太平洋扩张洋中脊形成之后,才由张性分别转化为剪性和压(剪)性;所谓大平洋的各大小板块则是蜘网状断块构造的离散体。  相似文献   

16.
地球化学异常结构三维综合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为了满足地球化学多维异常体系的研究而逐步展开的。应用于深部找矿预测的多维异常结构方法,从钻孔岩芯直接采样,获得了具有真三维属性的地球化学数据,研究者迫切需要在三维场景下对所获三维地球化学数据进行解读和表达。异常结构三维综合系统(3D-MDAS)是利用三维可视化和地质体三维建模技术,在MapGIS K9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获得的。本系统实现了地上、地下数据模型的一体化显示,实现了实体模型与属性模型的耦合一体化显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异常结构进行空间分析,建立三维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笔者详细阐述了三维异常结构3D综合系统的三维建模思路和技术,并用安徽马头矿区的实际应用成果给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将点权核度与点权核的概念引入水资源系统。通过对节点根据功能的大小来赋权,以便从功能和结构两方面出发,对系统内各元素的重要性进行测度,从而找出系统的核心工程。并利用该定义,研究了系统的层次结构的确定方法,给出了建立系统层次结构的算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及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系统的耐久性直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运营年限。锚杆主体属于钢构件,极易遭受侵蚀。从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结构特点可知,对于一定形式的锚杆,所遭受的侵蚀作用主要取决于锚杆与来自围岩的侵蚀性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本文探讨了含硫化物围岩中影响锚杆侵蚀的主要因素,描述了侵蚀性地下水的形成,以及锚杆侵蚀作用的物理化学机理,并提出了基于此机理的含硫化物围岩中锚杆使用年限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E UPWARPING AND DOWNWARPING STRUCTURAL SYSTEM OF MOHO—SURFACE IN CHINESE AND NEAR REGION AND THE GENETIC MECHANIC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TECTONIC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夹皮沟金矿区南段遥感地质构造解译,提出该区段金矿产出受中生代形成的"帚状"压扭性断裂构造和"扇形"张性断裂构造体系的联合控制。"扇形"断裂构造体系发育在兴安屯—云峰村环形构造的东半部,主要为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侵入作用形成,为金等成矿元素的有利赋存空间。根据构造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作用的关系,探讨了区内金矿的成因。该研究结论为夹皮沟金矿区南段开展地表及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