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福建叶肢介动物群序列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诗经 《福建地质》1998,17(2):57-67
叶肢介化石在福建境内自早石炭世至晚白垩世的各时代地层中多有分布,根据叶肢介组合特征及地层我,划分为10个叶肢介动物群L(1)Monoleiolophus-Rostroleaia叶肢介群,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2)Palaeoimnadia-Paleolimnadipsis叶肢介群,时代为二纪;(3)Anyuanestheria-Eestheriaindiana叶介群,时代晚三叠世;(4)Auest  相似文献   

2.
对六号煤层近七千粒孢粉的系统分析,建立Gulisporites-Thymosporites-Cyclogranis-porites-Laevigatosporites-Florinites组合,并进一步建立了煤层上中下的分段亚组合:c.Gulisprites-Thymosporites亚组合b.Gulisporites-Thymosporites-Florinites-Cyclogranisporites亚组合a.Crassispora-Florinites-Lycospora-Laevigatosporites亚组合α亚组合指示时代为石炭世,c亚组合指示时代二叠纪,b亚组合属于过渡类型。据此对本区含煤地层进行时代划分并与区内外对比。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早石炭世早期孢子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中部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和下泥岩段产有丰富的孢子化石,Verrucosisporitesnitidus和Dibolisporitesdistinctus等国内外早石炭世早期分子在该组合的出现,说明巴楚组的时代应为早石炭世早期。结合相关门类化石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泥盆/石炭系界线应置于巴楚组底部,东河塘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4.
山西静乐县“静乐期”地层及大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晓峰 《第四纪研究》1994,14(4):339-353,385
最近在山西静乐县贺丰村的静乐组地层中的发掘,丰富了贺丰动物群的种属。新发现的大哺乳动物化石包括两种食肉类:Nyctereutessinensis和Metailuruscf.major。新的发掘也为以往发现过的种属增加了更多有价值的材料。根据动物群分析和古地磁资料,笔者认为,贺丰动物群的时代为晚上新世早期,年代为3.0MaB.P.前后。静乐组的时代应与榆社麻则沟组时代相当。  相似文献   

5.
刘陆军  王怿 《地层学杂志》1997,21(4):247-252
老爷庙组的命名者认为这套地层属于泥盆—石炭系过渡层,在地质图上标为早石炭世。新材料表明,植物大化石Leptophloeumrhombicum-Archaeopterisfisilis-Cyclostigmasp.组合的时代应属晚泥盆世晚期,孢子化石Retusotriletessimplex-Apiculitusisporahunanensis(SH)组合显示的时代也为晚泥盆世晚期,从而纠正了这一地层属于泥盆—石炭系过渡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新疆皮山杜瓦普司格组晚二叠世孢粉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怀诚 《地层学杂志》1997,21(3):219-223,T001
新疆皮山杜瓦剖面普司格组中、上部含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并以双气囊花粉数量占优势为特征。Lueckisporitesvirkkiae、Taeniaesporitesspp.和Gardenasporitesxinjiangensis等国内外晚二叠世典型分子在该组合内出现,表明普司格组的时代并非仅限于以往所普遍认为的早二叠世,亦应包括部分晚二叠世。结合对普司格组上覆和下伏地层的古生物群分析,普司格组的时代为早二叠世中期至晚二叠世中期。  相似文献   

7.
在西藏八宿怒江桥—邦达一带嘉玉桥群中发现较丰富的化石,其中腕足类有:Neospirifer,Syringothyris?Asyrinxia,Spirifer;牙形石:Palmatodeladelicutula,Palmatolepisgracilissigmoidalis,Spathognathoduscf.Stabilis,Polygnathuspurus;孢子:Leigatosporitisvulgaris,Crasisporatrychera,Sulcatisporitesovatus,Limitisporites,Leiotriletes等。据此对嘉玉桥群的划分和时代进行了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广西柳江洛满地区马平灰岩中珊瑚化石的研究,建立了两个珊瑚组合带,底部或下部称为Amygdalophylloides rareseptatus-Axolithophyllum viriicolumellatum组合带,时代属晚石炭世;上部称为Axolithophyllum liujiangense-Parawentzellophyllum组合带,其时代属于早二叠世,文中描述了四射珊瑚10个新种的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东南缘早二叠世牙形刺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俊辉  王志浩 《地层学杂志》1997,21(2):136-140,T001
首次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洛浦阿其克克孜里奇曼组发现牙形刺,其中重要的有Neostrep-tognathoduspequopensis和Swetognathusinornatus,根据化石组合面貌,属Neostreptognathoduspequopensis带,其时代为二叠纪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说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洛浦阿其克克孜里奇曼组应属早二叠世,而不是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10.
首次报道青海东昆仑中段早寒武世小壳动物化石,计有Anabaritestrisulcatus,Hylithelustenuis,Hylithelussp.,Conothecasp.,Palaeacmaeasp.以及Latouchelasp.。这些化石的发现丰富了该区早古生代古生物资料,对于万宝沟群和纳赤台群的定义、层序和时代归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黄土区第四纪脊椎动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黄土研究中,脊椎动物化石一直具有重要地位。二十至三十年代,杨钟健、德日进、裴文中等对黄土中脊推动物化石做了比较深人的研究,为黄土地层划分奠定了基础。1962年,刘东生、张宗祜根据山西隰县午城剖面的脊推动物化石及地层的不整合关系,划分了午城黄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而后,刘东生等在“黄河中游黄土”、“中国的黄土堆积”和“黄土的物质成分与结构”等著作中,对黄土区的脊椎动物化石做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辽西地区是世界重要的化石产地,中生界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是该地区重要的含化石层位,含有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化石。通过对辽西地区九佛堂组诸多剖面的综合研究及化石组合对比,将辽西地区九佛堂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并整理完善了辽西九佛堂组珍稀化石层序列。根据对辽西九佛堂组珍稀化石层进行的对比研究,建立了肖台子层、报马营子层、西营子层等3个珍稀化石层,并分析了珍稀化石层岩性特征,认为珍稀化石层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存在直接关系,首次提出辽西九佛堂期存在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13.
角质层微细构造特征是化石植物鉴定的重要依据,实验研究了云南腾冲新近系樟科润楠属薄叶润楠Machilus leptophylla和长梗润楠(近似种)Machilus cf. longipedicellata两个化石种的表皮微细构造特征,并与现存对应种类进行了表皮构造和叶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补充证实了两化石种均属于自然分类属性。丰富了我国樟科润楠属化石记录。鉴于大气CO2浓度与植物叶片气孔指数呈负相关关系,Machilus叶片可以作为大气CO2浓度的生物指示器。研究表明,利用该类化石叶片气孔参数可推测地史时期古大气CO2浓度,揭示了新近纪滇西地区为温暖湿润性气候。  相似文献   

14.
四川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内含有丰富的二叠系化石遗迹。然而近年来在地质公园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化石遗迹遭受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因而景区化石遗迹保护工作思路和模式值得研究。通过对兴文石海化石遗迹的种类、丰度和当前保存现状的分析,认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导致兴文石海化石遗迹遭受破坏的两大原因,据此提出了保护兴文化石遗迹完整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首次发现产自辽西义县皮家沟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保存有解剖构造的木化石,利用木化石切片法对木化石解剖特征进行研究。当前木化石均为硅化保存,其中一块标本保存有髓、初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等解剖构造。其髓部主要由薄壁细胞构成,初生木质部为内始式,次生木质部为Protophyllocladoxylon型。部分木化石标本表面密布大小不一的孔洞,推测为昆虫幼虫的觅食痕迹。此外,木化石产出层位还发现有大量丝碳化石,表明义县地区早白垩世九佛堂组沉积时期存在野火事件,而频发的火山喷发活动可能是野火事件的诱因。  相似文献   

16.
硅化木,又称树化石、木化石,无论它的内在品质多么优良,依然是“化石”身份,不能把优质硅化木称为“树化玉”。因为按照所谓“化”的含义,“树化玉”就只能解释为“玉”变成了“树”,或解释为“玉”具有了“树”的一些性质和特征,这显然是不对的。再如,古生物化石也不能称为“古生物化玉”。所以将硅化木称“树化玉”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海底热液生物群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热液生物群研究的必要性也日益凸现。近年来古热液生物群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结合前人的工作,总结了所发现的古热液生物群的时空分布、产出地质背景、化石壳体保存特征、化石组合特征等内容。简述了开展古热液生物群研究工作的一般方法有:描述法、比较法与地球化学方法。最后,从现代热液生物群研究意义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古热液生物群研究在生物起源、热液活动和板块构造、环境治理以及生物成矿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当前古热液生物群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王军  李小强  张海峰  郭兵  任文秀  彭措  冯备战  王玉玺  胡振波 《地质论评》2021,67(2):67030005-67030005
古植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各类植物实体或遗迹的残留。对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区划研究是开展古生物化石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在资料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甘肃省24处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和区划研究。甘肃省古植物化石产地可划分为北山地区、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鄂尔多斯和秦岭地区4个古生物化石大区以及6个古植物化石产地集中区。根据古植物化石产地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具体从科学性、稀有性、完整性、保存程度、可保护性5个单因素分别对24处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在单因素评价基础上进行了综合鉴评,共鉴评出世界级化石产地1处,国家级化石产地7处,省级化石产地16处。根据产地自然区划、行政区划等要素划分了古植物化石产地集中保护区6个。根据保护区内古植物化石产地级别及重要程度,划分出特级保护区2个,重点保护区2个和一般保护区2个。提出对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实行化石标本保护加原产地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新化石地点的发现及对过去分类的各地点、各层位化石的整理研究及广泛对比,对河南西部红层盆地化石层位提出了较为理想的时代顺序,并在此基础上对垣曲盆地渐新统存在与否及中国东部早第三纪生物古地理的划分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0.
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科学依据.辽宁建昌国家级化石集中产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化石产地,化石种类和化石数量丰富,是受到中外古生物学者关注的热点研究区域.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建昌中生代生物化石的地理分布、赋存层位和化石属种等进行归纳介绍,并对古生物化石产地进行保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