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地图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历代有过一些著名的地图学家和不少重要的地图作品,在世界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只是到了近代才比西方国家落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图学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建立了国家基本地形图系统,并完成全国1:5万和1:10万航测地形图,编制出版了一批全国和省、县普通地图.在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农业,环境、海洋等专题制图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编制了相当数量中小比例尺专题地图和全国与省区地图集.在地图投影、制图综合、专题制图、综合制图等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一批成果.近十年开展的计算机辅助制图与遥感制图迅速发展,已局部应用于专题地图编制.  相似文献   

2.
冯毓荪 《中国沙漠》1995,15(1):49-53
沙漠化专题系列地图是沙漠化环境信息系统图形数据库的主要信息内容, 目的在于为系统进行空间分析提供数据。沙漠化系列图的编制, 因制图工具是具有图形编辑软件的计算机系统, 地图载体已改变为磁性记录媒体, 制图程序与常规方法差别甚大。本文结合机助制图特点, 介绍了制图编辑中的有关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1)用于沙漠化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专题地图的设计; (2)专题系列地图的制图分类; (3)图形数据库中专题系列图的统一协调; (4)系统中沙漠化专题系列图的编辑特点; (5)沙漠化环境信息系统中系列图件的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3.
刘慧屏 《热带地理》1998,18(3):279-285
中国地图科学工作者在继承和发扬祖国地图科学光辉传统的同时,吸取地球科学,空间技术和信息工程等学科的现代成就,使当代地图科学技术取得长足的进展,几十年来,航空摄影与系列制图,航天遥感与动态制图,计算机制图与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与制印一体化等先进科学技术已取得瞩目成绩,专题地图集的编制与信息时代相呼应,出现一些新观念,新技术,随着地球信息科学新学科的兴起,地图科学将出现新机遇,新挑战。  相似文献   

4.
无论地形图和地理图,本来就包含着自然的(地形、水系、植被)和人文的(居民地、交通网和地名)两方面的要素,而且反映它们是在特定区域内有机结合的统一的地理综合体。随着18—19世纪自然科学的急剧分化和分工,部门地理学和专题地图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制图方法深入渗透到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动物、医疗、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等各个研究领域,形成一系列的专题地图分支学科。20世纪的地图学,一方面继承了丰富的历史传统,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飞跃。即向综合制图方向发展。这是经历过初级的复杂到  相似文献   

5.
MapInfo是由美国MapInfo公司推出的一个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它能够把大量信息直观地与地图有机联系起来,使枯燥无味的表格数据可视化。专题地图的编制是其特色之一。专题地图由地理底图和专题内容构成,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在教学中经常会用到人口分布图、年平均降水量图、人口年龄结构图等都属于专题地图。  相似文献   

6.
一、制图实验的现实意义 遥感资料的制图分析与处理,是当今地理制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科学信息的重要源泉。 早在三十年代中期,曾世英先生就已提出空中摄影测绘地图对地理研究的重要性。到六十年代初,我国地理学家提出了用航空象片编制专题地图的方向。虽然在五十年代我国已引进航空摄影技术,主要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对提高地形图的质量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在专题地图方面的利用,只在一些部门进行局部性试验。例如,地质调  相似文献   

7.
近三十多年来,地图事业在普通地图已趋完善的基础上,迅速地发展着各种各样的专题地图和地图集。这样的地图发展趋向标志着认识的深化和科学的进步,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制图事业的兴旺发达。1984年出版的《山西省自然地图集》,就是其中一本高质量的专题地图集,是值得祝贺和学习的优秀科学作品。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景观制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图方法是认识和揭示客观现象与过程的重要途径。生态景观制图作为专题制图学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建立分类体系,制定分类方法,编制专题图件,可以反映自然要素和人为作用的特点,揭示生态景观要素的耦合关系。生态景观制图中专题要素的表现方式,制图过程的数据采集,制图单元的划分,制图的模式选择,以及遥感、GIS与数字制图手段的应用,是十旱Ⅸ景观生态制图的关键问题。生态景观制图巾的地图信息理论、地图模式论、地图分析理论、地图要素综合理论、制冈工艺学等的发展,对于开拓资源环境制图学的新领域具有理论价值,并对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专题制图要素分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安荣 《地理学报》1998,53(B12):61-66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效果为目标,以制图信息理论为指导,根据专题地图分级表示方法的特点,在分级定量标准和分级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了GIS可视化专题制图要素的分级问题。文章首先确定以地图分级信息量来测度GIS可视化效果,在通用地图综台信息量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拟定了计算“制图要素分级信息量”的新公式;井针对现有数列、级数分级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分段数列、级数分级”方法。然后,以薪公式为分级定量标准和寻优目标,应用分段数列、级数分级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传统分级定量标准和分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获取的优化分级方案具有较好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任何国家的制图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为经济发展提供国家基本地形图,建设国家大地测量网。基本地形图是土壤、地质、森林、土地、土地利用等专题资源信息的表达形式。一张标准地图上所有的专题信息都基于统一的地理坐标系,因此以方便的形式通过叠加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与评价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赵艳玲 《中国地名》2013,(11):60-63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地图制图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和新理论的相继引进,使地图学的内容和地图的图型,不论其理论基础和工艺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1:100万地图、专题地图、遥感制图、机助制图等相继产生,并在理论研究方面开拓了许多科学分支的新领域。展示了地图学理论体系的新变革,展示了它的生产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前景,展示了地图新品种和新内容的迅速增多。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系列制图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廖克 《地理学报》2005,60(3):479-486
提出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系列制图方法, 采用GPS、RS、GIS相结合, 在野外综合考察与遥感影像综合判读的基础上, 利用GPS定位和GIS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技术, 在室内先生成综合性的生态环境单元轮廓界线图, 并列表记录其类型及其编码, 然后自动演绎派生出生态环境类型图及各要素专题地图。全文包括三个部分:1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系列制图的科学依据与基本方法;2生态环境遥感综合系列制图的具体方法和步骤;3结论。该方法不仅保证了生态环境综合系列地图的统一协调和科学质量, 而且大大加快了成图速度, 使系列地图更好地反映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便于各地图的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价, 尤其为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和其他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单元及其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庆祝《地域研究与开发》创刊 2 0周年 ,本刊举办了庆祝活动 ,其中 ,评选优秀论文是我们庆祝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从 1982~ 2 0 0 2年第 2期发表的 16 4 0篇文章中评选出 97篇优秀论文 ,并颁发荣誉证书。现将名单公布如下。从土地资源调查看地理学的几个问题 (1982年第 1卷第 1期 )朱友文现代专题地图图型的初步研究 (1982年第 1卷第 2期 )温长恩河南省经济区划方案及各区经济发展方向简析 (1983年第 2卷第 2期 )杜启铭宁陵县农村人口分布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984年第 3卷第 1期 )林富瑞河南自然资源特点及其优劣势分析 (1984年第 3…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传统的地图制图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和新理论的相继引进,使地图学的内容和地图的图型,不论其理论基础,还是工艺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1∶100万地图、专题地图、遥感制图、机助制图等相继产生,并在理论研究方面开拓了许多科学分支的新领域。展示了地图学理论体系的新变革,展示了它的生产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前景,展示出了地图新品种和新内容的迅速增多。  相似文献   

15.
地图制图自动化是地图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采用Representation技术,以昆明市入滇河道(管线)专题地图制图项目为例,研究探讨基于规则化数据驱动的计算机地图制图表达,部分解决了传统上必须通过大量人工编辑才能够完成的制图任务,特别是实现了传统上需要以破坏数据的GIS属性为代价才能够实现的地图制图效果,结果表明:基于规则驱动的计算机地图制图表达技术能够兼顾GIS和地图制图对数据的不同要求,可快速完成地图制作,并达到传统地图制图效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土地类型研究的意义、功能与学科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申元村 《地理研究》2010,29(4):575-583
土地类型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反映的是中小尺度地段分异规律和综合整体的环境特征。对土地类型研究的学术意义、功能和对未来学科发展方向进行界定,对促进土地类型学的发展和应用功能的发挥有重要作用。文章总结了土地类型研究的学术意义与功能,认为土地类型研究是自下而上论证综合自然区划、确立区域土地结构、进行生态研究和生态建设设计、进行农林牧合理用地布局和用地结构调整、灾害成因和防灾减灾研究的基础性学科;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该学科存在的关键学术问题是土地类型划分的基本分级体系不确定,各级土地类型划分指标体系未建立,遥感与多元数据计算机制图与分类指标体系未实现技术连接;从学科发展方向着眼,当前应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野外考察相结合,通过典型区解剖方法,确立土地类型基本分级体系,建立各级类型划分指标,以及遥感与多元数据计算机制图与分类指标体系的技术连接,并对未来需要研究的课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专题地图是应某一方面的专门需要,以特殊的表现手法,突出地表示某一种或数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或某一现象的多方面指标的地图。人类对复杂多样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认识程度的不断深化,以及相关学科的渗透,促进了专题地图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专题地图的内容,为专题地图新品种的大量涌现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依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理学者服务于中国外交的途径之一,是提供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地图。跨界民族分布图就是展现国家地缘关系的一种专题地图。目前的跨界民族地图表达方式不能呈现出国界的影响,无法服务于跨界民族的地区管理,为此,探索接近现实、易于理解的国界两侧跨界民族文化亲缘关系的专题地图十分必要。为弥补常见跨界民族分布地图的不足,从四个角度探索了地缘文化制图形式:跨界民族地区图斑空间单元尺度、多民族构成、两侧行政区边界不完全对位和语言亲缘度,设计了刻画地缘语言的亲缘度系数,而后绘制出专题地图。研究的结论为:第一,从数据的可获得性上看,跨界民族文化亲缘度地图的图斑空间单元以相当于中国县级区域的空间单元较为合适;第二,与传统的跨界民族分布图相比,跨界民族地缘语言亲缘度公式包含更多的因素,所作地图可呈现出更为精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地貌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貌学是现代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本文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以来在地貌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河流地貌、黄土高原与坡地地貌、青藏高原及南极地貌与第四纪、喀斯特与旅游地貌、地貌实验与模拟、地貌制图共六个方面,对地理资源所地貌研究团队目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并就提高地理资源所地貌研究在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土地利用实践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是目前情况下亟待开展的工作.随着遥感平台的多样化和图像分辨率的提高,遥感技术已成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其中遥感数字制图的应用领域较广,其中数字分类专题制图是遥感制图的重要领域.利用2005年坤兑滩乡SPOT5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作了坤兑滩乡土地利用现状专题图并进行了专题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