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地方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耕地变化必将对粮食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以贵州省普安县为例,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测度粮食安全状况,分析了普安县1997-2010年间粮食安全和变化特点,并运用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模型,对其未来10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以及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粮食安全预测,同时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Excel软件,在分析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运用预测理论对未来15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虽然河南省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持续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未来15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可见,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了贵州省1989~2005年的耕地、人口和粮食变化情况;利用粮食平衡系数进行测算分析,分析了1989~2005年贵州省9个地市的粮食盈缺情况和粮食安全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口预测模型和时间序列平滑预测方法,预测贵州省各地市未来10 a的粮食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4.
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浙江省、河南省和陕西省为例,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人均耕地面积自东向西依次增大,但耕地压力指数中部最小,粮食安全水平高于东、西部,原因在于东部地区主要是由于耕地资源流失严重,导致人均耕地面积过度降低;西部地带尽管人均占有较多的耕地资源,但因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耕地生产率水平较低且提高缓慢,人均所需耕地面积较大,致使耕地仍然承受了相当大压力,粮食安全状况形势严峻.由此可见,耕地资源数量的丰缺,并不能全面反映粮食安全水平,即使拥有数量充足的耕地资源,但由于耕地生产率水平低下也将使粮食处于不安全状态.这并不是否认耕地保护的作用,在保护耕地占补平衡的同时,更要保护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即保护耕地的质量.因此,在保持耕地面积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物质和技术的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是今后中国保证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谁来养活中国:耕地压力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及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与城镇化背景下耕地资源的减少有关。近年来,中外粮食价格"倒挂"引致的粮食进口量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未来中国可能发生粮食安全危机的担忧。与之相关的一个问题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中国人能否养活自己?借用广泛使用的耕地压力指数,并对其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从人均耕地压力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耕地资源的变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显示:修正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显著为负。不仅如此,这种影响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得比非粮食主产区更为明显。同时,通过对修正耕地压力指数的时空演变趋势考察后发现,2000-2012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的修正耕地压力指数始终处于安全压力区并呈下降趋势,表明现阶段耕地资源的减少并没有显著地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从长期看,城镇化与保障粮食安全不仅目标是兼容的,如果农地政策调整得当,中国人不但能够养活自己,还能够为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做贡献。为此主要建议:耕地保护要以发挥耕地生产力比较优势为原则;农地政策的调整以农业规模化经营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张慧  王洋 《地理研究》2017,(4):731-742
以342个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利用耕地压力指数、GDI指数、空间自相关、平均增长指数等方法分析2001-2013年中国耕地压力的时空分异格局与过程;在粮食生产因素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压力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年以来中国耕地压力状况逐渐减轻,但空间分异程度扩大、空间集聚趋势增强;(2)中国耕地压力格局总体稳定、局部变化,南北分化趋势显著;(3)耕地质量是决定中国耕地压力的基础性因素,农民收入、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压力变动有更为显著的影响,作用超过了粮食生产投入因素。  相似文献   

7.
粮食主产区河南省经济欠发达,粮食总产位居前列,以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安全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采用重心量算模型和空间变差函数对河南省粮食安全的空间格局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耕地压力指数小于1的县区主要位于河南省东部,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高值位于西北地区,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距逐步扩大,重心从东南平原区向西北山地区转移,迁移轨迹符合耕地变化情况.耕地压力指数的空间特征结构性上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粮食安全总体格局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而各向异性表现明显,其中以南北的差距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342个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利用耕地压力指数、GDI指数、空间自相关、平均增长指数等方法分析2001-2013年中国耕地压力的时空分异格局与过程;在粮食生产因素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压力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年以来中国耕地压力状况逐渐减轻,但空间分异程度扩大、空间集聚趋势增强;(2)中国耕地压力格局总体稳定、局部变化,南北分化趋势显著;(3)耕地质量是决定中国耕地压力的基础性因素,农民收入、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压力变动有更为显著的影响,作用超过了粮食生产投入因素。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北部互助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既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在国家安全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青藏高原是一个高海拔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区域粮食安全有其独特性。互助土族自治县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的农业县之一,同时,又是国家商品粮建设基地和青海省粮、油、肉、蛋、禽生产基地,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利用互助土族自治县1986年土地利用现状详查数据,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2008年TM数据,在ERDAS及ArcGIS软件支持下分析了其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并计算了该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对因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1)互助县耕地总量及人均粮食产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这与近几年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口增长相关联,而粮食单产呈现上升趋势,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起作用。(2)从粮食生产来看,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为300 kg,互助县当前粮食生产能满足其基本需求,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为400 kg时,互助县当前粮食生产不能满足其基本需求,表明需要从区外调入粮食。(3)从耕地压力指数来看,近20年来,互助县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耕地资源态势与粮食安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分析了湖南省耕地面积对粮食生产贡献率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以及耕地退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状况。研究表明,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粮食生产构成持久的约束作用,耕地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瓶颈。为了实现粮食安全,应采用的根本措施在于保持耕地数量平衡,防治土地资源退化,加强全民粮食安全意识,建立复合高效农田生态经济系统,合理开发后备耕地资源等。  相似文献   

11.
张鹏岩  庞博  何坚坚  郭依  朱连奇 《地理科学》2017,37(9):1392-1402
粮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运用耕地、粮食安全测度模型对2005~2014年河南省粮食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5~2014年,农民种粮积极性上升10%,耕地压力指数下降71%,农民经济收益上升 13%,耕地重心向西南移动。 不同指标对耕地生产力的贡献率具有差异性。2005~2009年粮种比对耕地生产力的贡献率最大,2010~2014年贡献率发生转移,粮食播种面积单位产量对耕地生产力的贡献率最大;10 a间,粮种比的贡献(69.77%)相对粮食单产的贡献(39.28%)更能促进河南省耕地生产力的提高。 耕地压力受到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各指标间相关关系较强,种粮积极性与农民耕地保护能力的二者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贺祥 《地理科学》2021,41(11):2021-2030
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供给安全阈值与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研究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结果表明,2005—2018年:① 贵州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7875.38亿元增加到18 072.89亿元,年均增长6.60%,集聚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黔南州和黔西南州等。② 贵阳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价值低于供给安全阈值,生态系统提供服务无法满足人们最低生存保障需求;其余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仅比供给安全阈值略高,且呈减少变化。③ 贵阳市生态安全指数小于1,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其余地市生态安全指数与生态安全度均呈降低变化。④ 各地市人类活动强度指数与生态安全指数、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陕西省9个流域为评价单元,基于宏观指标和综合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分析经济压力、人口压力、承载压力及协调指数,进而对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陕西各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差异较为明显,其中陕南最大,陕北次之,汉中最小。陕南地区的汉江和嘉陵江两个流域水资源丰富且降水充足, WI<0.6处于承载适宜阶段,但该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HI<0.6,流域人均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以及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陕北地区的河口—龙门、内流区以及北洛河三个流域水资源紧缺且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处于轻度超载阶段;而关中地区的渭河、泾河、龙门三门峡及伊洛河四个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进一步加剧,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值WI >1.5,处于严重超载阶段。(2) 从承载压力指数分析可以看出,流域调水对缺水地区或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从丰水流域跨流域调水能解决地区性缺水问题,进而解决水资源危机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3) 基于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以流域为评价单元,其研究结果更符合自然规律,有利于实现流域间水资源的合理均衡和分配。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粮食供需安全状况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云南省近18年来粮食生产与需求进行对比,定量分析了当前云南省粮食供需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2010~2030年粮食产量,同时参照云南省的权威人口预测数据,对未来云南省粮食供需趋势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在未来20多年内,云南省土地提供的粮食能基本满足全省居民温饱型的粮食消费水平,距小康型粮食消费水平有一定差距,达到富裕型粮食消费水平的可能性很小。根据研究结论和目前云南省粮食供需状况,提出了相关解决云南省粮食产能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 Ecological security is defined as the goal of stakeholders to create a condition where the physical surroundings of a community provide for the needs of its inhabitants without diminishing its natural stock (Chen, 2002; Wachernagel et al.,…  相似文献   

16.
Us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combining the changes of regional land use, resource environment, population, society and economy, 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ecological surplus/loss in 1986-2002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What is more, this paper ha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pressure index, set up ecological pressure index models,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grading systems, and the prediction models of different ecological footprints,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cological surplus and ecological safety change, and also has assessed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demands of 10,000 yuan GDP.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northern Shaanxi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the difference of reducing range is the fastest; (2)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ppears an increasing trend; (3) ecological pressure index rose to 0.91 from 0.44 during 1986-2002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northern Shaanxi with an increase of 47%; and (4)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study area is in a critical state, and the ecological pressure index has been increasing rapidly.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重点区域陕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对比其前后两个10年的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并进一步分析耕地变化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论文基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经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并结合实地验证,生成陕北地区1990、2000和2010年耕地现状以及前后两个10年耕地变化时空监测数据集。进而运用光能利用率遥感模型,结合中分辨率、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估算陕北地区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分析耕地变化对农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耕地面积及其生产力在研究期前10年小幅增长,后10年明显减少。耕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为满足当地人口的粮食需求以及弥补城市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大面积草地和未利用地被开垦。耕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城市化也是耕地减少的原因之一。总体而言,20年来陕北地区耕地资源总面积净减少42.56%;受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同期农田净初级生产力下降了41.90%。研究对于评估陕北地区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指导区域土地利用科学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社会经济数据,并通过标准化及冷热点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所有县级行政单位ES供需的数量匹配和空间匹配特征,并以匹配结果为依据,划分生态建设类型,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措施。结果表明:陕西省各县市ES供给和需求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且各评价单元匹配关系较差,其中空间关系表现出明显的供需冷热点空间错位特征,数量匹配一致性也较差。基于评估结果,将陕西省划分五类生态建设区域,并针对各区域供需特征及匹配关系,从生态、产业、人口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建设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