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30 年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在20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MSS 图像、90 年代初期TM 图像和2004 年TM/ETM 图像支 持下, 通过三期遥感影像的直接对比分析, 获得了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数据集, 并在此 基础上分析了70 年代以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三江源地区 草地退化是一个在空间格局上影响范围大, 在时间过程上持续时间长的连续变化过程。研究 发现, 三江源草地退化的格局在70 年代中后期已基本形成, 70 年代中后期至今, 草地的退 化过程一直在继续发生, 总体上不存在90 年代至今的草地退化急剧加强现象。草地退化的过 程在不同区域和地带有明显不同的表现, 如在湿润半湿润地带的草甸类草地上, 发生着草地 破碎化先导, 随后发生覆盖度持续降低, 最后形成黑土滩的退化过程; 在干旱、半干旱地带 的草原类草地上, 发生着覆盖度持续降低, 最后形成沙地和荒漠化草地的退化过程。三江源 地区草地退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草地退化可以分为7 个区, 各区草地退化在类型、程度、 范围与时间过程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利用1982-2000年的空间分辩率为8 km×8 km的NDVI数据(由NOAA-AVHRR提供)和地面气象资料,联合分析西北不同生态类型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得出中国西北地区NDVI的年平均值及其历年变化曲线、NDVI年平均值分布图和每隔10 a的差值变化图。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变化时空特点明显:20世纪80年代生态环境的变化波动不大,90年代以来波动变化明显,而且从1998年以后生态环境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生态类型区植被指数年际变化的驱动因子不同,黄土高原区植被指数年际变化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显著,而青藏高原高寒区与气温的相关性显著,其他分区与降水量和气温的相关性都不显著;生态环境变化的地域差异性明显,西北不同生态类型区中生态环境由好到差依次是陕南-陇南湿润半湿润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高寒区、干旱区。四个分区1990年比1982年生态环境有所提高,但干旱区退化面积较大,2000年与1990年相比,生态环境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陕南-陇南湿润半湿润区退化面积最大,其次是黄土高原区。整体生态环境状况不佳,而且近年的退化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亚热带丘陵山地土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卢金发 《地理研究》1998,17(4):346-351
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流水侵蚀所引起土地退化的形成,是由其生态环境自身的脆弱性决定的。土地退化不仅表现为土壤退化,还表现为植被退化和土地状况恶化,其发展过程是植被退化-土壤退化-地表状况恶化过程多重循环的结果。据此,提出了中国东部亚热带丘陵山地土地退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若尔盖高原生态环境恶化与沼泽退化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杨永兴 《山地学报》1999,17(4):318-323
根据1996-1998年野外考察与研究获得信息,结合前人研究的资料,论证了若尔盖高原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沼泽退化十分严重,其主要表现为:沼泽旱化,沼泽类型改变,沼泽逆向生态演替,沼泽区沙化,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沼泽水质变劣,草场退化和鼠害猖獗,剖析了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沼泽退化与人类活动干扰,自然因素作用的关系,进而阐明了人类活动干扰是沼泽区生态环境恶化,沼泽退化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西部沿海地区近70年来的生态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南西部沿海地区具有干旱、风大、高温、多灾害的自然地理特点,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近70年来本区生态环境变化很大,20世纪30年代呈典型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大面积的风沙化环境,生态环境恶化;此后,风沙化环境一直呈逆转趋势,1970年至2000年,人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建设,生态环境比较稳定。在本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其前提条件,而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则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经济建设和水利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本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起了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黑河流域环境退化特征分析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生态环境条件的好坏,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干旱区的内陆河流域。本文以黑河流域为例,根据最新的野外调查数据,结合该流域已有的研究文献资料,分析了黑河流域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和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流域生态环境退化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具体表现在土地的沙漠化、水资源的变化、土壤盐渍化和植被退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防止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阿勒泰地区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阿勒泰地区水环境质量、水生态、水资源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阿勒泰地区主要有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和吉木乃县诸河三大河流水系。地区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水资源总量位于新疆前列,但还存在流域生态流量不足、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未得到有效化解、水生态破坏问题仍然严重、水环境风险依然突出等问题。然后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流域水系分布,将阿勒泰地区划分为额尔齐斯河流域、乌伦古河流域、吉木乃县诸河流域和南部荒漠区共计4个区域,并将4个区域进一步划分为11个水生态环境控制单元。依据阿勒泰地区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水污染防治、强化水资源保障、加大水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等层面,提出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以期为改善阿勒泰地区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46 a气候变化对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9—2005年温度、降水和卫星遥感监测资料,研究呼伦湖区域气候变化特征,进而分析气候变化对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46 a来呼伦湖区域温度呈显著的升高态势;降水量波动性较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并存在11 a和22 a的周期性变化。从1999年至2005年降水量下降趋势加快。②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其气候变率都处于升高的时期,气候变率的增大是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高温酷热天气等增多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气候的变干、变暖,使得1999年以后呼伦湖区域生态呈现快速恶化的趋势。由此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呼伦湖水域面积的缩小、湿地萎缩、草场退化等。③近年来小雨事件呈减少趋势,但进入21世纪后小雨强度和干燥事件显著增强,致使干旱事件频发和强度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丘陵赤红壤开发中的问题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恬  朱照宇 《热带地理》2007,27(5):395-399,404
丘陵赤红壤是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土壤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的人为干扰和不合理利用使土壤性能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丘陵赤红壤的可持续利用。文中总结了丘陵赤红壤的基本特性及利用现状,探讨其生态环境重建及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认为丘陵赤红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养分贫瘠、表土砂质化、土壤结构退化、土壤水分性能退化、酸雨和重金属造成的污染等。指出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主要有: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培育土壤肥力,调节土壤水分;增加生物多样性,建立良好的生态结构;防治"三废"污染,使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农业与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10.
王鹏飞 《地理研究》2005,24(3):453-463
运用政治生态学(politicalecology)的基本观点,以北京市农村地区为对象,在对平原、丘陵、山区4个不同类型村庄多年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在政治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影响下北京郊区农村的组织形态、产业结构、土地利用、耕地质量、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研究揭示,1979以来北京农村政治改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与其他的农村地区不同,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变化使北京农村生态环境在不同时期呈现出恶化-改善的波动性过程;根据长期研究,政体改革、政策变化在总体上起到了抑制生态恶化、改善农村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宁市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西宁市现代工业迅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详细论述了西宁市目前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了其成因,指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西宁市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与必然选择,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空尺度下,生态承载力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会作出不同程度的响应。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测度模型和生态承载力响应模型,对洞庭湖区2001-2010 年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2001 年以来洞庭湖区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一直呈上升趋势;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向良性转变;环境可持续度则呈波动性下降态势。② 洞庭湖区17 个县域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可持续性呈现差异性地向弱可持续转变;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高于其他14 个县域,环境可持续度则下降最明显。③ 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的响应状态分为强超载、超载、弱低载和低载4 类,不同时段县域生态承载力的响应状态差异明显;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其生态承载力响应状态则处于强超载,在区域发展水平上反映出湖区县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的协调性较差。④ 环境可持续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提高生态承载力的重要基础,现行的“掠夺式”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提高生态承载力的阻碍因子,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开发以及生态环境干扰,使得环境可持续度对于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影响相对较弱,其实质往往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相似文献   

13.
何丽  刘小鹏 《干旱区地理》2008,31(1):129-134
选取银川市城市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借鉴了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利用状态-压力-响应(P-S-R)模型,从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人文环境响应三个方面,建立了其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尺度上(1997-2004)对银川市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估和趋势分析,认为:银川市生态安全指数从1997年的0.472增加至2004年的0.666,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中还存在一些不安全因子造成生态压力不断增大及生态安全水平仍处于中度安全水平,最后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和提高银川市生态安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经济与环境关系的辩证关系的认识主要是基于二者倒“U”关系基础的协调 ,对此问题研究的领域涉及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 ,影响经济与环境协调的因素包括市场与政策、技术和经济结构等因素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建立指标体系 ,以承载力作为重要标准 ,对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driving mechanism analysis of vegetation dynamics are essential for promot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ltay Prefecture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due to global warming. Meanwhile, with increasing human activities,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and driving forces of vegetation variation in the area are uncertain and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assess. Hence, we quantified the vegetation growth by using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on the Google Earth Engine (GEE). Then,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vegetation from 2000 to 2019 were analyzed at the pixel scale. Finally, significance threshold segment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meteorological data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o vegetation variation were quantifi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in Altay Prefecture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 The vegetation areas representing significant restoration and degradation from 2000 to 2019 accounted for 24.08% and 1.24% of Altay Prefecture, respectively. Moreover,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reas with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NDVI and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unlight hours accounted for 3.3%, 6.9% and 20.3% of Altay Prefecture, respectively. In the significant restoration area, 18.94% was dominated by multiple factors, while 3.4% was dominated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1.74% was dominated by climate change. Within the significant degradation area, abnormal degrad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controlled 1.07% and 0.17%,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vegetation and their driving mechanisms in Altay Prefecture, and can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life community mechanism theory and key remediation technology of mountain-water-forest-farmland-lake-grass in Altay Prefecture.  相似文献   

16.
西北干旱区生态重建与人地系统优化的宏观背景及理论基础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本文在系统分析全球干旱区生态重建与人地系统优化宏观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化形势和面临的生态重建机遇及挑战。认为生态威胁已上升为全球最大的安全威胁,生物多样性退化速度惊人,许多物种频频告急,诸多脆弱生态区域先后沦为生态灾难区,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跨国生态掠夺仍在继续,惊人的生态破坏加剧着生态贫困与经济贫困,生态重建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生态安全战略成为全球战略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把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社会生态学与地生态学理论作为西北干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乌伦古河流域水资源及其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乌伦古河流域各水文站1956~1998年的水文资料及近几年来水文调查成果,从径流特征、降水、蒸发、泥沙、水质、气候、水资源等多个方面分析其多年来来的水文水资源变化规律,初步查清各支流干流的水资源量的收支情况以及乌伦古湖入湖水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谢大伟 《干旱区地理》2017,40(3):692-699
在工作实践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乌鲁木齐县为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乌鲁木齐县通过挖掘自然和文化资源,实施“两居”工程为主导的生态移民工程,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以及开展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生态产业的发展,改善了乌鲁木齐县的生态环境,加快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就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提出要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规划控制为引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三大区域经济差异现状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韩延玲 《干旱区地理》2004,27(2):273-278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收入差异两方面对新疆三大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和启示:(1)北疆和东疆基本处于同一一发展水平.而南疆与它们则有较大的差距;(2)在三大区域之间,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差异要远大于城镇居民货币工资收入差异;从全部居民人均消费较大的相对差异中可以透视出.居民人均实际收入的相对差异也较大;(3)北疆、东疆与南疆之间的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4)北疆、东疆与南疆之间居民收入的绝对和相对差异在20世纪90年代后基本呈扩大态势:(5)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及其过大,会对经济、社会、政治、民族等各方面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阿勒泰地区旅游区划及开发战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在简要介绍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和主要景区,景点后讨论了该区旅游区划的任务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依据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社会经济,交通状况等基础条件,将其划分为布尔津-哈巴河旅游小区,福海旅游小区,阿勒泰市旅游小区,青河-富蕴旅游小区,并提出了全区旅游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