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侧扫声纳系统在海底障碍物扫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海道测量中侧扫声纳位置精度低的问题,利用GPS定位数据、单波束水深数据和侧扫数据,研究侧扫声纳扫海测量中海底障碍物信息精化问题。海上试验数据表明:文中提出的多源水声测量信息联合扫测海底障碍物的方法,可改善单一侧扫系统目标探测的精度,对海底目标物扫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四波束扫海测深仪的应用及其精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日产PS-600四波束扫海测深仪在北仑港25万吨级码头水域进行全覆盖扫测的实际应用,并对其精度作了相应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天津港适航浮泥扫海测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辉 《海洋测绘》2004,24(5):27-28
为解决港池和航道浮泥层的适航水深利用,实施了四波束双频测深仪和机械扫海具相结合扫测,试验结果表明可有效进行适航浮泥层的全覆盖测量。同时介绍了专门研制的轮轴拖曳式浮泥着底扫海器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劼  唐力放 《海洋测绘》2004,24(2):37-40
阐述了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东海大桥轴线水下地形扫测的技术方法,采用GPS实时动态测量、多站位同步验潮、测深精度的有效控制等方法,使大桥轴线水下地形测量和扫海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明显地提高。扫测成果为东海大桥桥墩的打桩施工和主通航孔的方向确定提供了科学数据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港口及重要航道扫海测量,多用四波束洲深仪施测。与以往的软式扫海具扫测相比,前者的精度、效率和经济效益均高于后者。鉴于进口的四波束测深仪价格较贵,而国内还暂无厂家研制和生产,本人提出在国产SDH—13A型测深仪的基础上,研制单频四波束测深仪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侧扫声纳和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海洋调查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罗深荣 《海洋测绘》2003,23(1):22-24
介绍了利用多波束进行全覆盖水深测量和利用侧扫声纳进行海底、水体目标的探测技术。综合利用多波束水深数据和侧扫声纳声图,可有效增强不同观测数据的互补性和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多波束测深系统与GPS RTK技术集成的工作原理及优势,并以秦皇岛港航道疏浚前后多波束扫海测量为例,论述该作业模式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即在声速改正和参数校准的前提下,RTK三维水深测量省去传统水深测量中繁琐的水位测量,能够自动消除波浪起伏和动态吃水变化的误差影响。航道疏浚结果表明,在近海海域该方法可以取代有验潮的常规水深测量,既能指导疏浚施工,又能方便检查疏浚结果,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多波束条带测深仪研究发展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波束条带测深仪是一种近年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测量效率、高测量精度、高分辨率的海洋海底地形测量设备,特别适合于大面积的扫海测绘作业。本文较详细地总结了这种水声测量仪器目前在国内、外研究发展的概况,并分析了其未来研究发展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侧扫声纳相比,合成孔径声纳系统具有全覆盖无遗漏扫测,测量范围大、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等优点。本文介绍我国引进第一套SHADOWS合成孔径声纳系统的技术性能,分析SHADOWS合成孔径声纳系统性能测试情况及实际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的侧扫声纳相比,合成孔径声纳系统具有全覆盖无遗漏扫测,测量范围大、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等优点.本文介绍我国引进第一套SHAD)WS合成孔径声纳系统的技术性能,分析SHADOWS合成孔径声纳系统性能测试情况及实际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根据悬空海底管线治理后的水下结构特点,主要可分为非透空式和透空式两类,其在侧扫声呐探测图像上有着各自不同的反射特征,据此原理可采用侧扫声呐探测方法进行悬空海管治理效果的检测与评估。通过对实际工程中不同治理方式下悬空海管的声呐探测图谱进行总结与分析,揭示了采用侧扫声呐进行悬空海管治理检测的声学解译方法及应用效果。悬空海管在治理前,管线下方与海底面之间的空隙反映到声呐图谱上,表现为管线强反射与声学阴影区之间存在海底面透空反射。如果采用"拋填砂袋结合覆盖层"等非透空式方法治理,由于空隙被填充,声呐图谱上的透空反射会消失,且管线强反射图像会粗化,呈现颗粒状;如果采用"水下短桩支撑"等透空式方法治理,在声呐图谱上只是增加了水下短桩的反射特征,而声学透空反射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日益增长的水域开发需求,区域覆盖是无人艇面向应用的重要能力.然而,经典的平行线扫描路径规划在转弯处期望艏向角不连续,无人艇路径跟踪误差大,单位航程区域覆盖率低.为此,基于无人艇操纵性约束,提出平行线扫描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根据扫海宽度与无人艇定常回转直径大小关系,结合无人艇艏向角连续约束,着重对回转段进行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13.
耦合海洋和溢油模型,建立起1个适用于长江口深水航道内溢油轨迹预报模型。海洋模型考虑了深水航道中导堤丁坝的影响,能够较好地模拟深水航道内流场,使物理场更加可信;溢油模型采用前国际上常用的随机游走和拉格朗日油粒子追踪法,预测油粒子的漂移扩散轨迹和扫海面积。研究表明:在深水航道中段发生的溢油事故,油粒子的漂移分布和扫海面积受导堤丁坝和流场的共同影响,涨急时刻溢油24h后油粒子的分布和扫海主要分布在导堤丁坝附近,落急时刻溢油的油粒子则大部分分布于导堤丁坝外,扫海面积也比涨急时刻大,对九段沙自然保护敏感区域产生一定程度的潜在生态影响。本文用数值实验的方法验证了海洋模型中考虑导堤丁坝与不考虑导堤丁坝相比,溢油轨迹预测是有差别的,考虑了导堤丁坝会对油粒子在导堤丁坝附近的漂移和扩散起阻挡约束和聚集的作用,没有考虑导堤丁坝的溢油扫海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14.
无人机航磁测量是现今海洋磁测的新技术新方法之一,可解决在海岛礁、海岸带以及冰面覆盖海域等复杂海区中实施高精度、高分辨率磁测的技术问题.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磁测最新科研成果,通过两次飞行测量试验,并对航磁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精度评估,得到如下结果:自主研发的航磁系统具有动态噪声小,噪声水平为31.46±22.11 ...  相似文献   

15.
扫海面积法因其操作简单、计算方便,被广泛应用于渔业生物量评估工作中。但该方法需假设资源均匀分布,若要提高生物量评估的准确性,则须增加站位数量,进而增加经费预算。本研究基于2006年8月和2007年1月、5月、11月在舟山渔场海域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多种经济蟹类数据资料,模拟分析扫海面积法与机器学习模型(随机森林(RF)、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GBRT)、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对舟山渔场海域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双斑鲟(Charybdisbimaculata)、日本鲟(Charybdisjaponica)、细点圆趾蟹(Ovalipespunctatus)4种主要经济蟹类生物量的对比评估效果。结果显示,随着投入站点数目的减少,在数据不集中、波动较大的秋、冬季节XGBoost方法对生物量的评估效果明显优于扫海面积法,误差降低7.49%~21.34%;而在较为均匀的春、夏两季,扫海面积法与机器学习方法两者结果的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以几种经济蟹类为例,探索使用机器学习方法评估其生物量,达到了提高评估准确性并节省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的单波束回声测深仪相比,多波束测深系统采用条带测量方式,可对海底进行全覆盖无遗漏扫测,在测量自动化、效率和精度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点。本文介绍了Simrad EM950浅水型多波束测深声纳系统及其在亚欧海底光缆路由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SeaBat 9001S多波束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传统的单波束回声测深仪相比,多波束测深系统采用条带测量方式,可对水底进行全覆盖无遗漏扫测,在测量自动化、效率和精度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点。本文介绍了SeaBat9001S浅水型多波束及前视声纳系统在长江某水下抛石护底工程监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海洋局印发的《海籍调查规范》,填海工程用海范围算至填海边坡水下坡脚线。在填海工程竣工验收中,水下坡脚线主要使用侧扫声纳获取。通过对侧扫声纳探测水下坡脚线位置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高侧扫声纳水下坡脚线位置探测精度的措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对侧扫声纳水下坡脚线位置探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侧扫声纳在填海工程水下坡脚线探测中的位置精度满足《海籍调查规范》中水下坡脚线平面位置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15,(3):2
<正>在《海洋世界》里,我们可以这样"听海、看海":当您看到篇题上方的二维码图标,拿出手机打开扫描二维码功能,对准二维码"扫一扫",在弹出的网站页面中即可收听该栏目的"有声版"。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使用陆域RTK测量和水上侧扫声纳测量综合确定填海海域使用界址线的技术方法,可以获得清晰准确、完整的实际填海区域内、外界址线.详细研究了使用侧扫声纳时的解析精度,结果表明侧扫声纳解析精度主要取决于资料后处理的技术手段,而不是设备性能本身.通过采用了精度更高的数字化处理流程,解决了拖鱼位置精度和目标物位置判定的问题,使陆域RTK测量和水上侧扫声纳测量都能获得优于0.1m的测量精度.文中详细阐述了测量数据综合解析的过程,报告编写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并给出了报告的主要目录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