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三大主要运河各有特色,如果说苏伊士运河的特色是沙海行舟的话,那么巴拿马运河可是比苏伊士运河要浪漫得多。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总长82千米,最宽处达304米。该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  相似文献   

2.
巴拿马运河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运河了,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开凿竟与一张小小的邮票有关。1878年法国首先取得了在巴拿马的运河开凿权。1880年,一家法国公司承包了巴拿马运河工程,规划了路线后便开始挖掘。但是,不久就发生了著名的“巴拿马丑闻”,公司的负责人贿赂政府工作人员搞股票投机的事被披露出来,引发了法国的政治风暴,法国人不得不放弃这项巨大的工程。参加过路线规划的26岁的法国工程师菲力普·比洛·瓦列拉,不甘心巴拿马运河开凿就这样夭折。他认为富有的美国人如能接过法国的筑河权,并建成巴拿马运…  相似文献   

3.
说到巴拿马运河,众所周知,这是一条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上通道。它为人类的海上运输做出巨大的贡献,然而,在古代船只要通过这条运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它的水面高低不平,船在运河航行时,时常有搁浅或被海潮掀翻的危险。现在,人们在河上建造了三道专用控制潮水的闸门,定时开启或关闭,分级铺平巴拿马运河的水路,以保证船只的航行安全。是什么原因能引起巴拿马运河的水面高低不平呢?是潮汐的作用。人们知道,巴拿马运河全长只有80公里左右,但是,运河两端的潮汐类型和潮差却差异很大。在运河的大西洋一端,是著名的科伦  相似文献   

4.
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主要运河之一,其扩建对全球航运市场影响巨大。文章建立竞争博弈模型,以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和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为博弈主体,对巴拿马运河扩建后双方运河通行费的调整策略进行博弈模型分析和赋值仿真。研究表明:巴拿马运河扩建后,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应采取通行费小幅降价的策略,以吸引更多船舶通货量,尽快收回扩建成本;苏伊士运河的航运市场份额将有所缩减,但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仍应维持现有通行费水平;双方以长远利益为目标选择策略,才能获得更高收益。  相似文献   

5.
世界集装箱海运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集装箱货船的技术进步,即丰富了巴拿马型船舶的内涵,又扩充了它的范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往,经典的巴拿马型船舶系指那些可通行于巴拿马运河船闸的大型船舶,其通常总长为274.4米,船宽32.3米,满载吃水不超过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倡议下,1959年12月1日,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挪威、比利时、日本、阿根廷、智利和南非12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南极条约》。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抑制了南极领土争端引发的国际冲突,《南极条约》因此被称为冷战时代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美国在《南极条约》出台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南极中立化与美国的南极政策实现了契合。但人们也许疑虑,在现实主义政治大行其道的时代,是否有其他外在因素牵制着美国,使美国的南极政策最终走向倡导中立化?回望南极中立化路程,人们会发现,南极中立化是美苏两国争斗和妥协的结果。在南极问题上,两极格局发挥了独特作用,它排斥了一国独霸南极处理权的可能性,使全人类得以保留一份珍贵的共同遗产。  相似文献   

7.
2009年是《南极条约》签署50周年。从上世纪80年代起,条约体系屡遭非缔约国挑战。挑战国家中,马来西亚可谓一个旗手。20多年间。马来西亚与南极条约体系在“南极问题”上数度交锋,并未取得多少进展,却最终接受《南极条约》的原则,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加入《南极条约》。从激烈批判到认同妥协,马来西亚的南极之路成为体系外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选择。可以想象,一旦马来西亚加入《南极条约》俱乐部之后,其捍卫南极条约体系的“诚心”会同样坚决。  相似文献   

8.
2000年4月,俄罗斯批准了美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使陷入停顿的核裁军进程重新启动。该条约规定美俄双办应完全销毁各自的陆基多弹头核导弹。这样,在“三位一体”的核力量中,  相似文献   

9.
埃斯库德罗首提南极“中立化”《南极条约》是南极洲的“基本法”,它规定了南极洲的中立化地位。根据1959年12月由美、英、法、苏等12国签署的《南极条约》,  相似文献   

10.
浅析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工作机制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61年6月23日《南极条约》生效后,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的正式会议,定期召开。自1961年第1次会议开始起至2003年,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已召开了26届,其间还召开了12届特别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本文试图对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工作机制进行探讨,希望抛砖引玉,能有助于对国际南极问题进行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上安全已近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4月27日,日本众议院通过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3个相关法案:《周边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案》、《日美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修正案》:5月24日,日本国会正式通过“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强调只要日本认为周边“事态”对“日本的和平安全构成重要影响”。日本就全力与美国合作:7月27日,日本防卫厅年度报告强调日本的自卫权,甚至包括先发  相似文献   

12.
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产生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美国积极参与并主导了该《公约》的整个谈判过程,对《公约》大部分条款持支持态度,但最终却没有签署《公约》,其原因主要在于它反对《公约》第十一部分关于深海采矿的规定。1994年《执行(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对《公约》中与深海采矿有关的部分进行了实质性修改,满足了美国的利益和要求,但美国国内对《公约》还存在其他一些反对意见。目前美国国内各界支持加入《公约》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国正在积极考虑加入《公约》。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8月8日,《海洋测绘》编辑部接到美国《斯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文献库通知,《海洋测绘》通过美国EBSCO业务部门的遴选和评审,被全文收录于EBSCO大型文献库系统,并将在短时间内通过该系统发行至世界各国。这是《海洋测绘》继被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收录之后,再一次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标志着《海洋测绘》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南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已经成为各国间综合国力比拼、政治博弈、进行国家战略扩张、展现科研能力的重要"舞台"。以《南极条约》为核心的南极条约体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重要的国际法体系,受到缔约国的尊重和认可。各缔约国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国内法来执行与南极有关的条约的规定。中国作为《南极条约》的缔约国以及南极条约体系下各类条约的重要成员国,在南极条约地区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简要概述了国际条约在我国国内适用的方式,结合我国对加入的相关南极条约的国内立法现状,分析目前南极条约适用的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完善国际条约适用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通过了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对原法作出重大修改,由原来的8章48条增加到10章98条。新法与原法相比,在内容上主要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16.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总面积为1092平方千米,现有人口642万。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986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际,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国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巴拿马的海岸带与海洋管理状况,文章在梳理巴拿马资源环境现状和国家管理框架的基础上,以海事、环境、水产、港口、运河和旅游等重要涉海领域为切入点,分析巴拿马海洋领域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调整过程,并将其海洋管理发展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巴拿马的海洋管理发展过程体现“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的特点。一方面,海洋管理权在3个主要管理部门之间不断转移,根据管理实践而不断调整,其实质是实现海洋管理效率的最优化;另一方面,海岸带和海洋管理体系不断简化,具体的管理职能从混乱和破碎的状态逐渐转变为有机整体,使得政府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以及工作分工更清晰。巴拿马海洋管理的整体特征在宏观上与我国有相似之处,海洋管理是世界沿海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各国的经验或许存在差异,但实现海洋管理高效性、协调性和综合性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1999年5月21日凌晨1点21分,马六甲海峡发生了一起与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沉没相似的海难:新加坡太阳邮轮公司的豪华邮轮“新日景”号沉没了。“新日景”号邮轮,1963年在意大利建造,在巴拿马注册。邮轮全长214米,排水量30440吨,最高航速为每小时24.5海里。1997年,新加坡太阳邮轮公司买下“新日景”号,耗资1.2亿新加坡元对它进行了改装翻修。改装后的“新日景”号的客舱共分8层,可容纳乘员1200人。船  相似文献   

19.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三)——等距离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划界实践中早就有采用等距离的先例,如1783年和1819年美英划界条约、1809年瑞典和芬兰的条约等。1930年海牙国际法编纂会议曾提出采用等距离划分海洋区域的建议,但未取得任何结果。至今仅1958年的《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和《大陆架公约》规定,在无协议和特殊情况时,可用等距离划界,从而产生了片面强调等距离作用的观点,将其视为海上划界的基本原则,是习惯国际法准则,对所有国家都具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20.
《七子之歌》是1925年3月,闻一多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1999年12月20日,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曲被选作迎接澳门回归的经典歌曲,通过荧屏在亿万国人耳边唱响,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