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宁镇山脉处于西太平洋外带,郯城—庐江断裂带之东侧。中生代,由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洲大陆的斜向俯冲和郯城—庐江断裂带的左行剪切活动,造成了沿江下扬子地区一系列的 NE 向剪切拉张盆地和剪切挤压褶皱山系。宁镇山脉正是在这种构造背景上形成的剪切挤压褶皱山系。  相似文献   

2.
郯城-庐江断裂基本特征及其控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郯城-庐江断裂是中国东部一条规模巨大的断裂构造带, 贯穿中国东部大陆, 向南延伸入南海, 向北抵达俄罗斯境内。郯城-庐江断裂成生于早白垩世晚期, 是一条巨型压扭性断裂带。研究认为, 郯城-庐江断裂不存在巨大平移, 它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 并控制K2-E断陷盆地带及其相伴的断隆带的发生、发展; 郯城-庐江断裂是一条活动性断裂构造带, 研究它的基本特征及其控盆作用, 有助于认识中国东部乃至东亚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3.
合肥—潢川盆地南缘中生代冲积沉积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潢川盆地南缘中生代地层被划分为4个年代体(Chronsome)。年代体Ⅰ包括早侏罗世防虎山组和中晚侏罗世圆筒山组下部,由辫状河、曲流河以及滨一浅湖沉积体系组成,局限于盆地东端;年代体Ⅱ包括中晚侏罗世三尖铺组、朱集组和圆筒山组上部,下部为冲积扇沉积,中、上部为辫状河沉积,早期属于横向水流系统(南北方向),晚期是纵向水流系统(东西方向),近EW向的信阳—金寨—舒城断裂是其南部边界;年代体Ⅲ包括早白垩世早期凤凰台组、段集组、周公山组,前两组为冲积扇沉积,后者为辫状河和越岸沉积,粗碎屑明显向盆进积达数公里,南部边缘发育横向水流,而往盆地方向发育纵向水流。年代体Ⅳ为早白垩世晚期黑石渡组和陈棚组,南部边界是磨子潭晓天断裂和桐柏-商城断裂,断裂以伸展走滑为主,东段早期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晚期为深湖浊积岩沉积。晚白垩世沉积仅发育在西段局部地区,其余处于隆升状态。平行于大别山造山带的近EW向纵向断裂控制着年代体的南部边界,NE向郯城庐江断裂和商城麻城断裂控制着年代体侧向相的变化。合肥潢川盆地南缘沉积从东往西逐渐超覆,揭示大别造山带折返具有自东而西的递进特征。郯城—庐江断裂和商城—麻城断裂对年代体的发育有明显影响,郯城—庐江断裂控制着早侏罗世沉积,表明构造活动至少始于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4.
郯庐断裂带为我国东部一条北北东向的巨型断裂带,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山东地质学会于1982年编著了“郯城断裂——庐江(山东区段)地质旅行指南”,不仅对已有资料作了系统综合整理,并选择了若干重点地段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测制了地质构造剖面,为  相似文献   

5.
郯城——庐江断裂带(以下简称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纵贯我国东部地区的大断裂构造带。它的演化过程对我国东部及其近侧地区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成岩成矿作用等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它的深入研究,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中部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伊通—舒兰断裂带和东缘断裂(属郯城—庐江断裂北延部分)纵贯全区,该区历史地震和近几年小震活动与其关系密切。根据我们对该区地震地质背景的研究,对该区区域稳定性和长春、吉林、四平等主要城镇的抗震特点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合肥—潢川盆地南缘中生代地层被划分为4个年代体(Chronsome)。年代体包括早侏罗世防虎山组和中晚侏罗世圆筒山组下部,由辫状河、曲流河以及滨-浅湖沉积体系组成,局限于盆地东端;年代体包括中—晚侏罗世三尖铺组、朱集组和圆筒山组上部,下部为冲积扇沉积,中、上部为辫状河沉积,早期属于横向水流系统(南北方向),晚期是纵向水流系统(东西方向),近EW向的信阳—金寨—舒城断裂是其南部边界;年代体包括早白垩世早期凤凰台组、段集组、周公山组,前两组为冲积扇沉积,后者为辫状河和越岸沉积,粗碎屑明显向盆进积达数公里,南部边缘发育横向水流,而往盆地方向发育纵向水流。年代体为早白垩世晚期黑石渡组和陈棚组,南部边界是磨子潭—晓天断裂和桐柏—商城断裂,断裂以伸展—走滑为主,东段早期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晚期为深湖浊积岩沉积。晚白垩世沉积仅发育在西段局部地区,其余处于隆升状态。平行于大别山造山带的近EW向纵向断裂控制着年代体的南部边界,NE向郯城—庐江断裂和商城—麻城断裂控制着年代体侧向相的变化。合肥—潢川盆地南缘沉积从东往西逐渐超覆,揭示大别造山带折返具有自东而西的递进特征。郯城—庐江断裂和商城—麻城断裂对年代体的发育有明显影响,郯城—庐江断裂控制着早侏罗世沉积,表明构造活动至少始于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8.
沿郯城-庐江断裂带两侧各约500 km内发育的中生代以来白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和A型花岗岩,五大连池、科洛和二克山火山岩带的强碱性富钾火山岩,高87Sr/86Sr值、低εNd值的中新生代玄武岩,沿郯庐断裂带两侧盆地广泛发育的磨拉石建造,稀土元素∑REE,∑LREE,∑LREE/∑HREE从老到新均逐渐增高;郯庐断裂带莫霍面深度明显大于两侧盆地;郯庐断裂带两侧地块的不连续与差异;沿郯城-庐江断裂带展布的华北地台北缘及东缘的高压麻粒岩、NNE向展布的日照、莒南、东海榴辉岩超高压带和安徽张八岭高压蓝片岩带;郯庐断裂带内表现的强烈挤压构造;郯庐断裂带东侧胶辽-苏北黄海负磁异常区不同于周围地质体(正磁异常区)等,所有证据都指示着南起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黑龙江佳木斯,北至俄罗斯尚塔尔群岛的断裂带及其两侧构造带为-构造碰撞带:郯庐-尚塔尔碰撞带,郯庐-尚塔尔断裂带为碰撞带的缝合线.松辽盆地、华北盆地、苏北盆地等成煤、成油气等矿产的盆地是碰撞的结果.碰撞带的(突出)应力集中区鲁西-胶东超高压带碰撞区、燕山-辽东碰撞区是中国东部地震的高发区.碰撞的主要动力机制为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的张开及菲律宾板块的俯冲.  相似文献   

9.
郯庐断裂带北段构造样式解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郯庐断裂带(郯城—庐江断裂带)北段在中—新生代发生多期不同性质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样式.各种构造样式和地层间切割或覆盖关系的匹配研究,为限定断裂带活动期次及时代,建立郯庐断裂带北段变形序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不同构造样式反映了断裂带由老至新经历了以下5个重要的变形事件:①密山县知—镇韧性剪切带黑云母40 Ar/39 ...  相似文献   

10.
密山—抚顺深断裂带及其牵引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密山——扰顺深断裂带南起沈阳,向东北经抚顺、海龙、桦甸、敦化至密山以远。基本上循浑河、辉发河、牡丹江上游及穆棱河呈北东方向延伸。1959年黄汲清教授最早启用密山——敦化大断裂和抚顺——海龙大断裂,分别代表本断裂带的南北两段;翌年合称为密山——敦化深断裂;1974年黄汲清教授进而将该断裂作为郯城——庐江断裂北延的主体部分。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徐嘉炜1978;崔克英1978;吴良士1978;彭玉鲸1879)都对本断裂的性质及成因作过研究,有的认为属郯庐  相似文献   

11.
考察郯城-庐江深断裂带中段的断裂新活动情况,对开展该区地震地质、矿产勘测和水工建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百多年前,1668年7月25日,鲁中南的临沂-郯城地区发生了8.5级强震。这样强烈的地震为什么发生在这一地带?发震的地质条件有什么特征?未来百年内有再发震的可能吗?为寻找问题的答案,近两年来我们沿郯庐带中段进行了地质考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外对爆发角砾岩成矿越来越重视.研究爆发角砾岩,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岩浆活动与矿化作用的认识,而且对找矿也有现实意义.区域地质简介望宝山区位于辽东半岛南部,地处新华夏带二隆起带庐江—郯城深大断裂的东部,复州凹陷区的隆起部位.本区出露地层,最底部为鞍山群城子疃组老片麻岩系.盖层为广泛分布的震旦系地层.寒武-奥陶系及石  相似文献   

13.
郯庐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航磁、重力以及地学断面等地球物理资料入手,对郯庐断裂(即郯城—庐江断裂)带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郯庐断裂带的各段的运动学性质,并对郯庐分段差异性的成因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各段的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华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造山过程主要影响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而西太平洋俯冲的弧后扩张作用及由此产生的地幔底辟则是沈阳—渤海段活动的主控因素。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多期地质事件造成区域构造动力多次改变,使郯庐断裂带经历了多期的构造体制转换,并造成了各段活动特征的巨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试论焦家式金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家式金矿,又称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是近几年在胶东半岛发现的一个新类型金矿床.由于它的规模大,矿化稳定、集中,探采条件好,引起地质工作者的普遍重视.作者就焦家式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作一初步分析,旨在促使这方面的讨论. 地质环境焦家式金矿位于郯城-庐江断裂(山东境内称沂沭断裂)的东侧(图1),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胶东隆起区.区内最老地层为太古代胶东群,自下而上分为:①蓬夼组,岩石以黑云  相似文献   

15.
郯庐断裂带中段新生代玄武质岩石中的深源包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带中段系指山东省境内的沂沭断裂带,南起郯城,北入渤海,长达300余公里,NE10—25°方向延伸。 其新生代的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碱性基性和超基性岩浆的喷发和侵入。主要分布于临朐——昌乐、沂水北部、蓬莱、栖霞、无棣大山以及莒南等地(图1)。除莒南所见为  相似文献   

16.
九江(瑞昌)地处华南地震区中北部,毗邻华北地震区郯城—庐江地震带南段,属于长江中下游地震带中段。其大地构造单元为下杨子准地台的台坳。中新生代时期为沉降带,具有大陆地壳三层速度结构,厚度在31-34公里之间变化,平均速度6.29公里/秒。该地区处在湖口—南昌重力梯度带西北侧,上地幔斜坡带,和九江—瑞昌负磁场异常带。本文通过对本地区新构造运动分区,断裂构造活动性,史今地震活动基本特点和5.7级地震震前地震活动条带(空区)、地震序列精确定位、地震烈度分布、震源动力学参数反演、地表变形现象、建筑物破坏特征等综合研究,认为这次5.7级地震是发生在九江—靖安地震断裂带西侧的铜鼓—武宁断裂北段破裂空区。其发震断层呈NNE向,倾向SE,倾角60°,断层破裂长度11-13公里,震源深度约10公里,为倾滑正断层。这是受华北地区郯城—庐江断块向南挤压、碰撞,导致地壳产生拉分伸长张扭性破裂,应属于新生性地震断层活动产物。它表明在华南板内少震、弱震地区在华北块体向南滑动和菲律宾海板块向北西挤压应力场交迭作用下能够导致华南块体内部产生断块差异升降运动加剧,从而使第四纪断层伸展破裂而孕育新生性中—强地震,尤其往往在台湾岛弧板缘活动带相对平静期阶段,板内块断则处于活动状态,存在由内陆向海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郯庐断裂与金矿成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规模巨大的北东向断裂构造系,长约2500km。南起庐江至郯城,经渤海向北,分成伊兰-舒兰断裂和敦化-密山断裂。不同区域、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特征。郯庐断裂控制了许多大型、中型和小型金矿分布,是中国最大的金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18.
吴根耀 《地质学报》2005,79(4):530-530
郯城—庐江断裂曾是古特提斯洋域中的转换断层,其西是分开了扬子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的秦岭—大别洋,其东是分开了苏皖地块与胶辽克拉通的苏鲁洋。秦岭—大别洋于印支运动时闭合,使中国-东南亚次大陆出现,郯庐断裂成为新形成的拼合次大陆的边缘剪切带。苏鲁洋在印支运动时部分地消减过,但并未闭合。侏罗纪—早白垩世时,苏皖地块随苏鲁洋的消减向北漂移,并因北东东向断层的左行剪切作用而向西运移即向中国东南亚次大陆汇聚。  相似文献   

19.
正沉积岩中同沉积或准同沉积变形构造,即"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野外地质研究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地质现象,也是地质调查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乔秀夫先生等从1980年代末开始,以观察大连金石滩剖面新元古界—寒武系软沉积变形为起点,近30年来又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燕山、太行山、吕梁山、龙门山、郯城—庐江带、秦岭、天山南北、鄂尔多斯、广西、豫西、台湾等地,对元古宙—新生代地层的同沉积变形构造,坚持不懈地进行了广泛的观察研究,并陆续发表了多篇论文。与一般研究软沉积变形构造的学者不同的是,乔先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地震地质工作提供地质背景资料,我们对渤海周边地区构成结晶基底的前震旦纪变质岩系、地质构造及各时代的岩浆活动做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一、本区构造单元的划分本文所涉及的范围大致在北纬36°至42°、东经114°至123°之间。位于中朝地块的中部。区内较著的深断裂有:1.康保-围场-赤峰深断裂,2.赤城-隆化-建平深断裂,3.昌平-遵化-迁西深断裂,4.太行山东侧深断裂,5.沈阳-郯城-庐江深断裂。其中有的已被查明为航磁异常带和重力梯度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