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振克 《海洋科学》1996,20(5):59-63
芝罘连岛沙坝北端泻湖是6000a B.P.以来海平面变化过程中的产物,其形成受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海岸古环境与近岸物质迁移的影响,泻湖附近地貌发育经历了水下沙嘴,砾石堤发育,封闭泻湖形成4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纪灵 《海洋信息》1994,(3):20-20
莱州湾西起东营市神仙沟口,东至龙口市屺(山母)岛,海湾总面积约6400平方公里。莱州湾的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回游的渔业种类有260余种,较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近80种。但由于近些年沿海工业的发展,排污量增加,海  相似文献   

3.
论芝罘连岛沙坝的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芝罘连岛沙坝是世界海岸的一个典型,为国内外地质、地理学界颇富盛名之地。早在解放前,就有人对芝罘连岛作过初步观察,并论述了其成因,本文试图通过对它的研究,来探讨山东半岛海岸升降问题、发展连岛沙坝形成的理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58年首次进行渤海综合调查时,曾初步观察了芝罘连岛及其附近的海岸,并编绘出了海岸地貌图和调查报告。1960年,为开展我国海岸调查研究,我们选择山东半岛北岸的芝罘连岛及其附近的海岸带为一典型海岸段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研究和近岸区波浪、流的观测工作。后来,水产和港口等地方各建设部门又提出了查明海岸冲汙规律、泥沙动态、护岸工程与采砂  相似文献   

4.
FVCOM 在龙口海域潮汐潮流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不规则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方法的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模式,建立了高分辨率的龙口海域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模式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根据计算水位和流速得到了精细的龙口海域M2,S2,K1,O1分潮的同潮图、潮汐潮流类型分布图和潮流椭圆分布图等。结果显示,龙口海域潮汐类型主要为不规则半日潮;屺姆岛以北海域多为往复流而龙口湾内同时存在旋转方向不同的旋转流;最大可能流速分布与岸线和等深线几乎平行,最大值出现在桑岛南侧的狭窄水道;该海域的潮汐余流极大值出现在屺姆岛的西侧,余流流速可达25 cm/s。该结论对于了解龙口海域的动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山东半岛西北部25条实测岸滩剖面及相关表层沉积物、波浪、潮流资料,通过计算浪潮作用指数K和波浪-沉积物参数Ω,确定研究区主控动力因素并对海滩动力地貌类型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应用Dean平衡剖面模型对实测剖面进行拟合,探讨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及其参数物理意义等问题。山东半岛西北部整体为浪控海岸,刁龙嘴-三山岛岸段、海北嘴-石虎嘴岸段和三山岛-海北嘴岸段均属过渡型海滩,屺坶岛-栾家口岸段属消散型海滩。研究区实测剖面与Dean模型的拟合结果整体较好,部分剖面(剖面1、剖面2、剖面3、剖面5、剖面8)由于发育离岸沙坝,使其形态与Dean模型预测的平滑上凹的形态特点存在一定差别。屺坶岛-栾家口岸段(剖面19~剖面24)受外海侧桑岛及沿岸龙口人工岛群影响,与Dean模型预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别,Dean模型对发育槽-坝体系的海滩的拟合仍具有局限性。Dean模型中m和A分别反映了海滩剖面反射性和泥沙沉速,与海滩动力地貌类型判别公式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屺姆岛-刁龙咀岸段为独具特色的沙坝-潟湖海岸,其近岸海域的动力沉积环境和泥沙输移直接影响了这一特色海岸形态的发育,在该区人类工程活动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加深对这一近岸浅水环境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12月在屺姆岛-刁龙咀沿岸海域(0~-12m)进行了表层沉积物取样,综合采用激光粒度仪和筛选法进行粒度分析,依据更具沉积动力学表征意义的Fork分类法进行沉积物分类命名和粒度参数计算。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空间分布主要受控于由岸向海的分带性、物源供给(主要为界河)和岸线走势,近岸沉积物以推移质组分为特征,离岸在71~63μm处粉砂粒组呈现的峰值揭示了波流联合作用的强动力环境。粒径趋势分析显示,该海域沉积物运移方向以SW向沿岸输沙为主,地形控制下在石虎咀南侧次级海湾存在一个逆时针的绕流。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沉积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褚岛连岛沙坝的形成与演变进行了动力机制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烟台芝罘岛连岛沙坝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地貌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已有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观测、地貌制图、钻探、取样、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对芝罘岛连岛沙坝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地貌和环境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芝罘岛沙坝地区可划分为北部芝罘岛、南部基岩岬角和中部海积—冲积—风积平原3个地貌单元,其中中部堆积平原又包括西部的河口沙坝—泻湖平原和东部的连岛沙坝平原,其界线为大沽夹河河口。芝罘岛沙坝地区全新统包括5种沉积相、11种沉积亚相,它们构成海侵体系(TST)和高海面体系(HST)两种基本层序,前者形成于6000aBP前的全新世最大海侵时期,后者形成于6000aBP以来的相对海面波动时期。芝罘岛连岛沙坝北部形成于6000~5000aBP的相对海面稳定期及4000aBP以来的波动期,其下伏平台6000aBP前即己形成;沙坝南部开始形成于2300aBP前,最后成陆于300a以来,但其下伏平台在7700aBP前已形成。4000aBP以来相对海面的波动式升降及其河流、海岸地貌响应,在连岛沙坝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海洋能发电是解决海洋开发应用的重要途径,对海岛、边远地区的开发、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烟台属沿海城市,海岸线长,海岛众多,如能充分利用该海域所蕴藏的海洋能,将为烟台的经济腾飞起巨大的促进作用。从海洋学角度分析,烟台南海岸的海阳县、莱阳市沿岸海域平均潮差等于或大于2.0米,可以建立潮汐发电站;而北海岸的屺(山母)岛、长岛、芝罘岛等海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东山岛宫前连岛沙坝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宫前连岛沙坝位于著名的东山岛的南部,是由细-中砂组成的沙坝,其下复是潮坪,有2200多年风沙发展活动时期,风沙沙源来自北部海湾和连岛沙坝东南岸登岸的细砂。东北风在搬运中起了主要作用又在波浪的作用下,造成一条新的连接宫前和旗山的小连岛沙坝。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 GIs 技术对 1977—2017 年芝罘连岛沙坝的岸线变化和海湾冲淤动态进行分析, 发现了连岛沙坝的变化情 况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在此期间, 连岛沙坝东西两侧始终处于向海推进趋势;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下导致沙坝附近的岸 线总体长度增加, 形状趋于复杂, 自然海岸消失, 人工海岸建设不断向海延伸; 通过等深线反映附近海域冲淤变化, 主要体 现在芝罘湾侧以人为干预为主, 近岸海域的港口 、码头等地侵蚀剧烈, 海湾中心呈严重片状淤积。本研究对明确人类活动、 流域水沙及水动力环境变化等对芝罘连岛坝地貌演变的影响, 以及本地区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X波段雷达提取海浪信息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X波段雷达海浪信息提取系统,通过对龙口屺姆岛海域岸基试验数据分析,获得了有效波高、主波频率、主波波向等海况参数,并和该区域的浮标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X波段雷达系统能够有效地获得海况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连工学院模型试验标准为依据,结合本港观测资料与地形特点,推算出煤炭外运码头全年能作业的天数。龙口港位于莱州湾口东侧,地形特点是有东甄向长达10公里屺姆岛,使港内航道及泊位具有良好自然掩护,具体计算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半岛3处连岛沙坝-潟湖(朝阳港潟湖、镆铘岛潟湖和林家流潟湖)为研究对象,利用1979—2009年间4期TM/ETM+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了上述潟湖30 a间的变化信息,并应用分形方法讨论了潟湖岸线的复杂度。结果表明,总体上潟湖岸线趋于平直,其复杂度降低,稳定性增加,具体表现为:(1)朝阳港潟湖面积增加;青矶岛西沙嘴向东迅速淤积延伸,每年达30 m左右;东沙嘴随着口门不断东移而蚀退;沙坝长宽比增大;由于水产养殖的增加,导致淤积严重,水体变浅,潟湖逐渐走向衰亡。(2)镆铘岛潟湖面积变化不大;东沙嘴长度基本不变,宽度变窄,长宽比增大;潟湖南部被改造成水产养殖区,呈稳定状态;潟湖北部被开垦成盐田,流向潟湖北部的主流槽变窄、变浅,淤积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逐渐走向消亡,将演化成潟湖平原。(3)林家流潟湖面积增加;楮岛沙坝长宽比有所增大,岸线长度增加;潟湖西南部淤积;口门变窄,纳潮量聚减,趋势是发展为内陆湖泊。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变化对芝罘连岛沙坝附近海岸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RS,GIS技术支持下,经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研究区1979,1989,1997和2007年4个典型时期土地利用信息,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表明近30a来建设用地始终大幅增长,耕地一直大量减少,养殖池和河漫滩从无到有,其他地类呈波动式变化。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对芝罘连岛沙坝附近海岸带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一、概 况 龙口港位于莱州湾东岸,是山东省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客货运港口。沿海地形平坦,北部水深较浅,属不正规半日潮港。因莱州湾开口东北向,故每当渤海海面出现东北大风时龙口地区易出现增水。同时,由于港口北侧横一东西走向的臂状半岛——屺姆岛。使港湾开口向西,如遇东北大风急转偏西向风,亦易形成海水倒灌。因此,研究龙口港风暴潮生成机制及一般特征,给出预报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7.
1∶20万地质图和早期的研究认为胶北西北部的屺坶岛出露的是震旦纪或早古生代的蓬莱群。本文对此处地层中的石英粉砂岩和位于其下的火山凝灰岩开展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工作。火山凝灰岩中12个点的U-Pb分析给出了124.2±2.3Ma的结晶年龄,表明出露在屺坶岛的这套地层属于下白垩统,而不是地质图上标注的震旦系。石英粉砂岩的碎屑锆石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其沉积时代为早白垩世:通过对石英粉砂岩50个点的分析,获得了430Ma、1.1Ga、1.6Ga、1.8Ga和2.45Ga共5个峰值,其中430Ma的峰值由两个岩浆锆石给出,可能来源于鲁西下常庄三叠纪磁铁角闪岩岩体中的继承锆石。石英粉砂岩的碎屑锆石的其他峰值年龄和长岛石英岩的碎屑锆石的峰值吻合,暗示其碎屑主要来源于周边蓬莱群。此外,屺坶岛的石英砂岩和胶莱盆地下白垩统莱阳群的碎屑锆石年龄图谱明显不同,暗示它们来源于不同的源区。结合区域正断层活动历史,推测在胶北地区屺坶岛可能存在一个早白垩世伸展盆地,与胶莱盆地之间由玲珑和郭家岭岩体构成的隆起分隔。  相似文献   

18.
朝阳港潟湖湿地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分析朝阳港潟湖湿地发育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全新世以来朝阳港潟湖湿地的演变过程.朝阳港潟湖湿地演变可以划分为:古海岸线形成、水下沙坝发育、青矶岛连岛坝发育和现代潟湖湿地发育四个阶段.青矶岛连岛坝是泥沙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青矶岛连岛坝的形成促使朝阳港由原生构造湾逐渐演变为潟湖型次生湾.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时期的水深对比对龙口湾拦江沙坝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从其形成过程和现代泥沙运动的角度对拦江沙坝冲淤变化的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该沙坝范围和轮廓稳定,但坝体泥沙在波浪作用下发生沿坝输移和横向输移,在人工开口情况下有较为明显的冲淤响应。  相似文献   

20.
灰砂岛沉积能记录碳酸盐台地上地表的沉积过程,了解这些过程对于古灰砂岛沉积的资源勘探和现代岛屿的工程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最新的岛上钻孔数据和近期野外地质考察结果对西沙群岛宣德环礁晚第四纪灰砂岛沉积地层的平面分布特征和纵向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南岛的灰砂岛沉积的百年尺度沉积过程复杂,不同期次沉积相互混杂,不利于开展百年尺度的灰砂岛沉积研究。永兴岛18.39m可能为更新统和全新统的分界面,其下为珊瑚礁灰岩硬底,为灰砂岛的淹没期,其上为灰砂岛沉积时期的初始期、扩张期和稳定期,发育珊瑚、贝壳生物碎屑的松散沉积物。宣德环礁的灰砂岛沉积最早是更新世晚期暴露时(MIS4)开始形成,且主要分布在石岛,从全新世中期开始,宣德环礁其他岛屿上快速发育灰砂岛沉积。灰砂岛的形状受到季风和海岸地貌的影响显著,其主要是通过控制海滩岩的发育来影响灰砂岛形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