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福建省上杭县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承涛  周美进 《福建地质》1994,13(3):151-158
罗卜岭异常区处于成矿有利部位,本文通过对该区的热液蚀变分带、岩石化学特征、包裹体特征等的初步研究以及对化探异常进行深部验证,认为罗卜岭异常区存在着斑岩型铜(钼)矿床,是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2.
安徽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铜陵矿集区以发育大型和为数众多的矽卡岩型矿床而闻名于世,而近年来作为该区找矿的重要成果和突破则是斑岩型矿床和矿化的陆续发现。本文以铜陵矿集区3个代表性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阐述了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确定了含矿侵入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矿床蚀变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探讨了成岩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并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通常发育于含矿岩体的围岩或盖层为砂岩、砂页岩或硅质岩的条件下,含矿岩体为富碱低镁高钾准铝质钙碱性系列中浅成侵入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含矿岩体对比,岩体侵位较深,有些矿区多期多相特征不明显;含矿岩体发育钾硅酸盐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热液蚀变且有一定的分带性,但各矿床蚀变特征略有不同;矿床矿石矿物中富气相、富液相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共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演化特征显示具有岩浆作用控制的高温热液型矿床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作者确定铜陵矿集区斑岩型矿床属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陆内造山作用由挤压向拉张转化的动力学背景之下,斑岩型矿床与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脉状矿床共同构成受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矿床系列。  相似文献   

3.
我国斑岩型铜矿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岩铜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认识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近年来我国斑岩铜矿研究的最新成果,总结了斑岩铜矿在我国的时空分布特征、含矿岩体及围岩特征、元素组合、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张忠光  朴英姬  姜福平 《吉林地质》2011,30(4):29-30,43
本文叙述了吉林省汪清县夹皮沟钼矿床地质特征,并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矿床产状及蚀变矿化特征初步认为夹皮沟钼矿成因类型为斑岩型。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新兴县都斛铜矿床处于吴川—四会深大断裂的中部边缘带,其铜成矿活动主要受本区燕山期斑岩体和NE向断裂构造双重控制,已发现的脉状铜矿体产状各异,在空间上整体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环状,单个矿体呈细脉分布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并具有浸染状矿化分布在花岗闪长斑岩等斑岩型矿床的矿化特征。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对比粤西地区及国内类似斑岩型矿床的找矿经验,认为都斛铜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地质特征,处于斑岩矿床外围或顶部的脉状矿体带,具有寻找斑岩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龙江县后六九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胜 《矿产与地质》2003,17(Z1):354-357
后六九铜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坡矿带与西乌旗矿带的交汇处,矿带交汇处的成矿作用强烈而集中,特别是燕山晚期的成矿作用.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于燕山晚期的小侵入体中,赋矿围岩为蚀变的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围岩蚀变发育,硅化、绢云母化、伊利石-水白云母化、钾长石化与矿化关系密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矿床是与燕山晚期侵入岩有关的中高温斑岩型矿床,具有中-大型远景规模.  相似文献   

7.
郭百创 《地质与勘探》2013,49(1):185-200
喇嘛朝鲁图铜钼矿床是近几年在蒙古国东部发现的一处中型斑岩型矿床.该矿床的形成与华力西晚期、燕山期的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具有较明显的叠加成矿特征.通过对矿床成因、地球化学特征、蚀变带分带特征及矿化特征等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将该斑岩型矿床与南部的查布浅成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归纳为一个统一的矿床成矿系列,初步建立了斑岩型-浅成中低温热液脉型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矿区及其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8.
江西城门山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江西城门山铜矿床的形成与长山-城门湖背斜和NEE向、NW向、NNE向三组断裂有关,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与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部分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深源性.矿床为似层状、豆荚状、透镜状、带状及席状.通过对矿体形态、矿石组成、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等矿床特征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矿床的成因.其结果认为,城门山铜矿床为燕山早期晚阶段及晚期早阶段中酸性钙碱系列岩浆的多次上侵作用形成的矽卡岩型、块状硫化物型、斑岩型“三位一体”的铜矿床,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
斑岩型矿床是云南省重要矿床类型之一,文章结合近年采相关的研究成果资料,对宁蒗-祥云地区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了论述,对在云南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找矿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玛雷克斑岩铜矿包括了两个超大型矿床、一个大型矿床和一个中型矿床。矿田内4条主断裂切割成5个构造断块,矿床产于西部和东部上升断块中,含矿岩体为海西中晚期中本乡性复式岩体,成矿与晚期富碱高钾浅成花岗闪长斑岩有关,具有成矿元素高含量和低Li、Rb、Cs含量的特点。矿床具有良好的蚀变-矿化分带特征,矿石中高钾钠比值说明矿化 富集与钾质交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西南三江北段是青海省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成矿带,纳日贡玛铜钼矿是近年来在三江北段发现的与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利用锆石U-Pb方法测得纳日贡玛黑云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为41.53Ma±0.24Ma,属于喜马拉雅早期。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时代主要在40.86~40.80Ma之间。在多期热液叠加、多期成矿作用中,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的热液应是纳日贡玛黑云花岗斑岩(41.53Ma±0.24Ma)和纳日贡玛斜长花岗斑岩(41.00Ma±0.18Ma)共同提供的。由于该区有较多的中酸性岩体存在,因而确定这些侵入体的形成年龄,对于在该区寻找同时代的斑岩型铜钼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南三江北段是青海省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成矿带,纳日贡玛铜钼矿是近年来在三江北段发现的与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利用锆石U-Pb方法测得纳日贡玛黑云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为41.53Ma ±0.24Ma,属于喜马拉雅早期。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时代主要在40.86~40.80Ma之间。在多期热液叠加、多期成矿作用中,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的热液应是纳日贡玛黑云花岗斑岩(41.53Ma ±0.24Ma)和纳日贡玛斜长花岗斑岩(41.00Ma ±0.18Ma)共同提供的。由于该区有较多的中酸性岩体存在,因而确定这些侵入体的形成年龄,对于在该区寻找同时代的斑岩型铜钼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好力宝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沈光银 《地质与资源》2008,17(4):273-277
好力宝铜钼矿床属与燕山期隐伏的隐爆角砾状斜长花岗斑岩和碎裂次石英斑岩有关的热液脉状和斑岩型矿床.铜钼矿体受隐爆角砾岩筒和岩体控制,矿化产在蚀变隐爆角砾岩和硅化带中.今后的找矿方向应侧重于对斜长花岗斑岩与围岩接触带和碎裂次石英斑岩中化探异常和低阻高极化异常地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铜钼矿床主要与古生代和中生代浅成侵入岩和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矿床形成于陆缘岩浆岩带、造山带和深大断裂带中.成矿期主要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燕山期.矿化围岩为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安山玢岩、流纹斑岩和火山碎屑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水白云母化、伊利石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矿石中主要工业元素为Cu和Mo,伴生有益组分为Ag、Au、Re等.成矿类型有:①斑岩型铜钼矿床;②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铜钼矿床.大兴安岭铜钼矿床主要由陆缘岩浆岩带、造山带、深大断裂带的火山-次火山作用及小型侵入作用形成,成矿流体沿着火山机构、岩浆侵入构造、区域构造等运移,热动力、压力、扩散力等使成矿流体产生上升运动和局部循环运动,成矿流体的迁移、萃取、扩散、交代作用等使成矿物质产生富集.  相似文献   

15.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属斑岩型铜矿,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金沙江缝合带以南的羌北-昌都地块,与玉龙斑岩铜矿床同属一个成矿带。早中二叠世尕笛考组为主要赋矿地层,铜矿体主要产于靠近斑岩体上部的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和接触带部位的蚀变玄武岩中,形态复杂,矿石类型较简单。钼矿主要产于斑岩体内具弱蚀变的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浅色花岗闪长斑岩和强蚀变的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斑岩中,少量分布于黄铁矿青磐岩化玄武岩中,沿走向及倾斜方向延伸比较稳定。矿石类型以细脉浸染型铜钼矿为主,其来源于陆内碰撞而加厚的下地壳。复合断裂是控制本区斑岩成矿带的主要因素,铜钼矿床即产于大断裂交汇部位。中酸性侵入体是内在控矿因素,裂隙构造系统也具有重要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玉龙铜钼矿床是金沙江—红河斑岩铜矿带北部的一个超大型铜钼矿,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几个铜矿之一。玉龙铜矿曾经作为我国新生代最典型的斑岩铜矿,在西南三江及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地质找矿工作中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但与其成矿作用有关的科学问题还尚待进行深入研究,精确的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演化历史就是其中主要课题之一。文章对采自矿区钻孔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铼-锇同位素定年,得到的等时线年龄为(41.6±1.4)Ma。5件样品的模式年龄表明,玉龙超大型铜钼矿床成矿作用的时间跨度约为1.5Ma,说明成矿作用是在较短时期内完成,反映了独特的成矿背景和成矿机制;成矿时代也表明玉龙铜钼矿形成于早喜马拉雅阶段变形变质造山高峰期与中喜马拉雅阶段变形变质造山高峰期之间,反映了独特的成矿背景和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疆温泉县北达巴特斑岩铜钼矿的蚀变带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达巴特铜钼矿赋存于酸性次火山.浅成斑岩体中,其矿化作用呈上铜下钼的双层矿化结构模式。蚀变作用可划分为二期:早期蚀变作用发生在主成矿期之前,表现为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晚期蚀变作用与铜钼矿化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硅化、绢云母化、水白云母化、伊利石化、萤石化、电气石化及绿帘石化等,其成因类型可确认为斑岩型铜钼矿.  相似文献   

18.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与玉龙斑岩铜矿成矿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床是西南三江地区继玉龙特大型斑岩铜矿之后发现的又一大型矿床。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两处矿床的含矿斑岩体——花岗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成矿时代等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认为纳日贡玛和玉龙斑岩铜矿的成矿特征、成矿时代和成矿环境相似。  相似文献   

19.
Don Javier铜矿床位于秘鲁南部著名的古近纪铜钼矿床成矿带的北端,是该成矿带新发现的一个斑岩型铜钼矿床。初步探明其铜金属量为129.18万吨,平均品位0.43%;伴生钼金属量为5.23万吨,平均品位0.017%;伴生银金属量为800.56 t,平均品位2.64 g/t。文章重点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明确矿床周边的找矿方向,以期增加资源量满足后续评价开发的需求。通过研究Don Javier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蚀变特征及其三维空间分布规律,认为其主要矿体发育于绢英岩化英安斑岩内。另外,通过建立矿床地质、蚀变三维模型,结合前人的地表物探、化探成果,认为矿体北东侧及南东方向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岗讲铜-钼矿床位于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之中,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储量在大型以上的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含矿岩体为复式岩体,其中铜、钼矿化主要产于黑云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斑岩和流纹-英安斑岩之中。热液蚀变类型有钾化、硅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和局部泥化,从岩体中心向外主要发育钾化带和绢英岩化带。矿体主要分布在钾化带与绢英岩化带叠加部位,矿区次生氧化富集带也比较发育。文中利用二次离子探针质谱(SIMS)对主要含矿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研究,获得黑云石英二长岩和流纹-英安斑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4.73±0.13)Ma(MSWD=1.3,N=16)和(12.01±0.29)Ma(MSWD=2.3,N=8),与尼木矿田其他斑岩铜(钼)矿床含矿斑岩体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表明岗讲铜-钼矿床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后的伸展阶段。鉴于矿区缺失青磐岩化带,且钾化带主体已出露地表,因此该区的剥蚀深度至少应该在2~3 km,这与结合青藏高原的剥蚀速率(0.13~0.23mm/a)估算的剥蚀深度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