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景宁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表明,该地区变质宕系实为不同时代和不同成因的产物。既存在中下元古代变质基底,相当于下元古界八都群,中元古界龙泉群及吕梁期侵入岩;也存在浅变质岩即中生代地层遭受热动力变质而成。原“鹤溪群”应予摒弃。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了构造地层单位中“岩群 -岩组 -岩段”和“片麻岩套 -片麻岩”实质上就是正常的“群 -组 -段”或“超单元 -单元”与杂岩之间的过渡类型。以此认识为基础 ,根据变质岩系遭受改造和再造作用的主因、方式、强烈程度以及原岩类型等的不同 ,把构造地层单位划分为两大套 4种基本类型 ,并对其鉴别标志、等级体系划分等予以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浙江雁荡山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地层归属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雁荡山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的地层归属,存在磨石山群和永康群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本文在详细分析对比了该区与浙东南磨石山群和永康群的地层层序、岩相组合、接触关系,古生物组合,同位素地质年龄,Nd同位素体系特征以及火山构造类型等方面的资料,认为除原划为永康群盆地外,仅桥下地区有面积不大的永康群,其余均为早白垩世早期的磨石山群,而不是早白恶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的永康群.特别是在永嘉枫林村北,首次发现并证实了不整合覆于震旦系浅变质岩之上的大爽组地层,为浙东南沿海晚中生界火山-沉积岩系的划分对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骊山地区的前长城纪地层,实际上是沉积变质岩。它可分为太古界太华群片麻岩系和元古界石英岩、千枚岩系,两者为不整合接触,代表嵩阳期的产物。这套地层经褶皱叠加,到燕山晚期巳固化成刚性基底,在南北向挤压作用下,形成剪性的斜向X型断裂和南北向剪性断裂。至喜山期断裂运动加剧,形成骊山断块。  相似文献   

5.
秦岭群中解体出花岗质古深成岩体从所周知,很多中高级变质地体中都揭示出以片麻岩形式出现的中酸性侵入体,这已是世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一大进展.作为秦岭造山带核部中深变质岩系的秦岭群,一直认为是一套副变质岩系及少量的变质火山岩系,其内部是否也存在以片麻岩形...  相似文献   

6.
经近几年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发现:法库地区原辽河群变质岩系,实际上是由变质的安山岩、英安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及变形的花岗岩组成。岩石遭到强烈的再造作用,特别是糜棱岩化作用,并且大部分地层在花岗岩中呈捕虏体存在。经野外宏观、室内微观的综合研究以及邻区对比,认为该地区变质地层具有槽区古生界的普遍特征,尤其是在原辽河群大石桥组大理岩中采到海百合茎化石。已可确认:原辽河群这套变质岩系,除了变形的花岗岩之外,均属地槽型古生代地层。  相似文献   

7.
辽东广泛分布的下元古宇辽河群,是我国早前寒武纪晚期变质岩系发育最好、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层之一。正因为如此,它也是多年来地学界争论的问题较多的地区。客观上,这些早前寒武纪晚期地体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记录了多次变质作用叠加的信息:变质特点复杂、  相似文献   

8.
汉高山群自创名以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吕梁山区的晚前寒武系曾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在不同作者的论文、专著中表现了不同的认识。近几年来,尽管不同的认识依然存在,但汉高山群与其他几个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已基本明确。笔者参加了1∶5万方山测区区域地质调查,本次调查在充分利用前人区调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岩石地层单位填图,进一步查明了汉高山群的物质组成、展布形态及与相邻地层的接触关系,通过与之相似地层的对比,对其形成时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确定汉高山群时代为中元古界长城系。  相似文献   

9.
吕梁山区的前寒武纪地层研究开展较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王竹泉、孙建初等曾进行过调查,但未做系统划分。1958北京地质学院山西实习大队对吕梁山开展全面的1:20万填图,将该区下前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界河口群、吕梁山群、野鸡山群、岔上群、黑茶山群五个群,初步建立了该区前寒武纪地层格架,后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1:5万填图、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山西省岩石地层》(武铁山等)及本世纪初开展的1:25万填图,逐步建立起较为清晰的地层格架,即新太古界界河口岩群、古元古界吕梁群、滹沱系岚河群、野鸡山群、黑茶山群、中元古界汉高山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表明,发育于胶南造山带日照地区的变质岩系,为一套以变质变形的侵入体为主,其中含有不同地质年代地层包体的变质杂岩。笔者等通过区域对比,将这套变质岩系中的变质地层厘定为胶东芝群及荆山岩群。胶东岩群仅出露苗家岩组,岩性单一,分布零星。荆山岩群发育相对较齐全,有野头岩组及陡崖岩组,主要岩石组合为黑云变粒岩、透辉透间变粒岩、石墨透辉变粒岩、富黑云变粒岩、黑云(二云)片岩、线粒岩、大理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及石榴蓝晶片岩等,其原岩为一套浅海相泥砂质碎屑岩、泥岩夹火山岩、碳酸盐岩的沉积建造。日照地区荆山岩群与胶北地区的荆山群具有大致相同的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及大地构造环境。取自其陡崖岩组中变质岩石的错石U-Pb年龄为2146.8Ma和2279.2Ma,其时代应属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在胶北地区元古界变质岩中所取得的同位素测年的最新成果。根据这一成果,作者认为:荆山群与粉子山群应为同时异相的产物;芝罘组应从粉子山群中剔出,并升格为群级地层单位。与此同时,还对蓬莱群的时代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胶北隆起区的福山、蓬莱、莱州等地分布的粉子山群,是一套由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片岩、变粒岩、透闪岩、大理岩等中等变质程度的岩石所组合的区域变质岩系,覆于胶东群之上而被上元古界蓬莱群所覆盖。自上而下划分为岗嵛组、巨屯组、张格庄组、祝家夼组。三个地区的粉子山群,在地层层序、沉积旋回和建造、沉积环境、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特点、层位与岩性、含矿性诸方面都具有共性,彼此间完全可以对比。但在某些方面,三区又有不同,反映了三个地区成岩时的大地构造环境是相同的,而各自的小环境却有差异。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证明,粉子山群的时代划归为中元古代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一、胶北隆起区变质地层划分沿革胶北隆起区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广泛发育,很多地质工作者,曾在这里进行过研究工作。1958—1962年长春地质学院师生在该区进行一比二十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将该区变质地层命名为“胶东群”,并自下而上划分为化山、旌旗山两个组,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从而为该区地质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1968年,省局八○五队通过对该区一比二十万区调的修测,将该区(桃村断裂以西,沂沭断裂以东)胶东群自下而上划分为蓬夼、民山、富阳三个岩组,并将招平断裂以东,  相似文献   

14.
招掖地区斑状花岗岩,即所谓郭家岭斑状花岗闪长岩的组成部分。自东向西有郭家岭体岩、南围岩体、北截岩体、上庄岩体、三山岛岩体,裸露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以岩基、岩株、岩枝等产于玲珑花岗岩的北部。班状花岗岩与金矿关系密切,许多金矿,尤其是玲珑、焦家式大型、特大型金矿直接产于其中或近接触带内。因而受到国内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关注,先后做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和研究工作,但长期以来对其成因、时代等认识不一,分歧较大。本文试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并荟萃各方资料予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5.
辽宁北部地区凡河群源于斋藤林次的凡河系,其时代归属尚有争议。目前多数人将凡河群与蓟县地区的中、上元古界对比;殷屯组的时代则以暂置震且纪居主导地位。笔者稂据凡河群地史演化、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变质作用、含海相火山岩夹层、同位素年龄资料等综合因素分析;认为凡河群的时代以归属长城纪为宜,殷屯组时代归属蓟县纪较合适。  相似文献   

16.
由胶东地区粉子山群中大理岩及蓬莱群岩石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得到两条全岩Pb—Pb等时线,代表年龄分别是2625.03Ma和1165.85Ma。作者认为以上两个数据很可能代表粉子山群及蓬莱群的沉积年龄。由此,结合Pb在沉积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性质,指出碳酸盐岩及粘土质岩石在其沉积成岩过程中,其Pb同位素经过一定的均一化,在某些情况下,均一化程度相当高。利用全岩Pb—Pb等时线法可以测出其成岩年龄。这对于那些目前尚无其他方法求得精确年龄的地层而言,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成矿带内主要赋矿层位为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和荆山群变质地层,铁矿成因可归纳3种成因类型,即层控沉积变质型、受断裂构造控制的高中温热液型和岩浆熔离型。沉积变质铁矿层控特征明显,其赋存层位为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小宋组;热液型铁矿严格受断裂构造、层间构造所控制,不论在垂向或水平方向上与蛇纹岩或磁铁蛇纹岩均呈过渡关系,矿体多呈形态复杂的透镜状产于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小宋组和荆山群野头组祥山段;岩浆熔离型铁矿位于昌邑大店断裂与平度断裂相接部位,成矿母岩为古元古代莱州岩套西水夼细粒变辉长岩,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荆山群野头组中。  相似文献   

18.
辽吉地区早前寒武纪基底过去一直作为胶辽隆起的一部分,后者又是统一的华北地台二级构造单元。“七五”期间的研究表明,它们可能由许多古构造地体组成。在辽吉地区,本溪—浑江大断裂实际上是一个古地体的拼贴构造带,断裂两侧太古宙—早元古宙时期地史发展截然不同。鞍本地区的BIF亦是一个独立的构造地体,它们都是在早元古宙末期拼贴完成的,一系列地质事实可以作证。中生代以来的所谓地台活化作用实质上正是由于原先的地体拼贴构造带成为后来的构造薄弱带,从而导致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9.
摩天岭褶皱带位于扬子地台西北缘,主要由中、晚元古宇“碧口群”火山、沉积杂岩系组成。笔者认为:该套杂岩系在刘家坪—铜钱韧性剪切带以南,是一套构造混杂岩,属中晚元古宙“碧口”古洋盆消减、关闭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在该剪切带以北,碧口杂岩系则主要由一套弧前盆地杂砂岩系和一套钙碱性火山岩系组成,后者属喷发在以鱼洞子群为基底的南秦岭古陆南缘之上的岛弧火山岩系。晚元古宙末,由于介于南秦岭古陆与扬子古陆之间的碧口古洋盆关闭,最终形成了扬子古陆北缘晚元古宙碰撞型造山带。摩天岭褶皱带则属该碰撞造山带的超迭壳楔和碰撞混杂岩单元部分。  相似文献   

20.
陶湾群分布于洛南—栾川一带,分三个自然段出露。本文描述了各地段陶湾群代表性剖面,论述了层序划分和区域对比。文中依据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资料以及同位素地质年龄,确定陶湾群的时代为奥陶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