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要扮演好导演角色,就得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学有所得,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迁移规律,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索时,教师应注意巡回指导,细心了解学生探索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2.
“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让学生获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地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对生活有用。当然,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教学,也为学生发现、探索地理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增强学习乐趣。学生感受到地理有用而有趣,就可以极大地激发深人探究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励和鼓舞学生,就像是点石成金的魔棒一样,往往会让你眼前一亮,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为学生建立综合的、动态的成长记录袋,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我们把学生的日常听课、发言、作业情况都作为考核评定的一部分,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降水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教学,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组织了小组讨论,体验不同角色(农民、学生、军人、建筑工人……)在不同天气(或相同天气)下的感受和相应的行为,并进行全班交流。以六人小组为单位确定扮演内容,每组派代表参赛,代表的得分即为小组每个人的得分,并计人课堂表现成绩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各组都认真准备,效果特别好,还不乏深刻和独特的见解。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教师必须把自己个性化的东西转变为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才能把学生的个性充分挖掘出来,实现课堂评价的价值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乡土地理能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要重视对“问题情景”的创设。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决的疑问。所谓“情景”是指。问题”提出后学生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愿望的景象。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开路,设法“制造”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具体课题的问题情景。要使学生对地理课发生兴趣,只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思考任务”,使学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唤起学生自行探究的激情,才能激发其兴趣。创设问题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讲授“经纬网”这一课题时,我用语言为学生“描绘”了这样一幅“情景”:茫茫的大海中,有艘遇难的海轮,无法自救,欲向邻近国家发出“呼救”请求快速救护。  相似文献   

6.
乡情是国情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来自手学生的身边,耳闻目染,实实在在,能使较为抽象的国情知识形象化、通俗化、具体化;另一方面通过乡情知国情,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运用熟知的乡情材料旁证国情,理透情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注重对地理问题的质疑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与研究能力,尤其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求异质疑,并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宏 《地理教学》2005,(2):42-43
传统的教学是我教你学,不注重学生主体的独立思考。学生一味死记硬背、纸上谈兵,这样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书呆子型的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是脱离生活实际,不能灵活运用,从理论到理论的东西。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复制知识,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切入进行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教学对地理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只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加强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才能使学生学到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在快乐课堂里,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学”的主体是学生,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是愉快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初一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都十分旺盛的时期,如果能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很多适合学生参与的小活动。  相似文献   

11.
臧凤平 《地理教学》2006,(11):28-29
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理念以来众多教师关注的焦点。然而,笔者在一些公开课中发现,一些教师仍然扮演着“知识中转站”的角色,“穿新鞋、走老路”,忽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首要任务,提供提问技巧和进行提问训练是关键环节,将课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强化问题意识,是由学会提问到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的必由之路。要使学生会问、善问,必须“授之以渔”,即交给学生必要的提问技巧,同时还需加强训练,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2.
赵东宇 《地理教学》2005,(12):38-39
有人认为:地理是小学科,受中考没有列入考试科目的影响,学生不重视,特别是高一起始年级的学生更是不愿意学。笔者认为上述现象的原因不能只怪学生,更多是老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和谐的、有趣的情境。在“陆地自然环境一土壤”一节教学时,本人事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并布置预习的题目:本节内容的理想上课场所在哪里?学生几乎都想到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之所以优越于应试教育,在于它重视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注重学生潜在的个性能力,最终实现以人为中心全方位的发展。因此,个性化教育正逐渐成为一种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怎样开发学生潜在的个性能力,怎样引导其个性向着科学方向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主见、有明显兴趣倾向的、人格健全的个体,成了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对自己有一种解读,即解读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心智等。要经常思考:自己的信息储量是否充足;知识结构是否合理;自己所传授的信息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服务学生的同时,自己是不是也有所提高和发展。首先,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确定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即学生的服务者;在与学生合作时应选择平等协商的方式;指导学生的认知冲突;师生共同发展,即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师生互动发展。其次,教师应学会换位解读,甚至是远距离的解读,即自己职业的生存力,自己专业的发展,自己能力的更新。要用创造的思维方式,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15.
杨军 《地理教学》2005,(11):43-44
学习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外部刺激做出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兴趣决定了对事物的情感,促进学生去实践、去探索与思考,好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学生精彩的回答是激发其他学生兴趣的助推器。所以,教师应该注意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人手,结合实际生活,提出趣味性较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侧重于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往往忽视对学生能力、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因而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发现,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在一些新教材的课堂教学中,仍或多或少地带有过分注重知识目标而对学生的体验、感悟及创造性思维关注不够的习惯性倾向。这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目标培养上的缺失,有悖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改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实施,让我们意识到学生不是老师的“自留地”,任老师来耕种与收获。学生自己是种田人,辛勤耕耘、获取知识、铸就能力、自由成长。因此,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自主发展的空间,让自主探究式学习进人课堂,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下面以“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一章为例,选择几则学生反映较好的教学案例,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传统地理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略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新课程提出了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课程理念,从而开创了一种新型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感到自己被解放、教材被解放、区域地理教学被解放,最重要的是学生被解放。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理教学中,对于某些难点内容,教师在授课时,若按一般的方法讲授,学生一时很难理解、接受,如果换个角度,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一想,以学生的观点观察、思考,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每节课的开始,由于翻书、取笔、课间嬉闹余兴等因素,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这时用小黑板出示一、两道小练习,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即使还有个别学生仍在做其他事情,教师在巡视中也可以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