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南昆山与其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媚珍 《热带地理》1997,17(1):36-40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有关资料的统计,对南昆山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作了比较分析,认为其与鼎湖山,黑石顶的联系较密切,与尖峰岭,武夷山的相似性较高,而与庐山的植物区系的相似性较小。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长江上游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活动强烈,为了长江上游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开展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区划工作。区划采用综合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区域总体研究与典型区研究相结合,因素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间接自然指标与直接自然指标相结合,以及自然危险度与经济发展程度相结合的方法,将长江上游划分为五级泥石流危险程度不同的类型区。  相似文献   

3.
川滇黔接壤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开发其意义和效益超过各省分割开发。着眼未来,接壤区有可能建设成大西南的经济中心区,成为长江产业带的组成部分,成为我国资源型产业发达区和少数民族区的示范区。当前,该区存在几大矛盾或反差:区位中心与边远山区,丰富资源与落后经济;大量投资需求与财政拮据;资源开发与环境退化,现代化进程与人才和意识贫困;对外开放与环境退化,现代化进程与人才和意识贫困;对外开放与内陆封闭背景等。制定该区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强化产品深加工,坚持对外开放,发展通讯、交通,优化开发项目和投资,对该区实行优惠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4.
徐颂军  卓正大 《热带地理》1994,14(3):225-234
本文对罗浮山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作了比较分析,通过相似性指标以及计算机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罗浮山与邻近地区的区系关系,统计分析表明,罗浮山与鼎湖山联系较密切,与峰岭的相似性也很高,而与庐山的植物区系关系较少。  相似文献   

5.
该文阐述遥感与地理数据编码后的图形与图像在数学上属于同一类问题,其数据编码的一面相当于训练抽象思维的代数学,图形图像的一面相当于训练形象思维的几何学,因此遥感与地理信息相当于训练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的解析几何学。人脑的信息处理功能有左右脑皮层的分工与合作,左脑皮层偏重抽象思维,右脑皮层偏重形象思维。当集中某一问题思考时,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组成临时网络,以不同的脑波组合(β,α,θ,δ),从兴奋、沉思、恍然大悟到积极证明的科学用脑过程,是脑能与创造性的源泉。笔者提出遥感与地理信息认知学的目的,是启发认识遥感与地理信息的本质,训练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的能力,触发深度知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素质,从而达到科学规律发现和技术工具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区域间技术和创新传播的理论分析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古典区域经济学有关区域间技术与创新传播的理论存在明显的缺陷,从理论上分析,等级传播与波浪式传播是区际技术与创新传播的两种主要方式,在这两种不同传播与扩散方式并不是朴素排斥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区域间技术与创新传播的样式有所不同,且其影响也不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针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工作实践,探讨县乡级旅游区总体规划中若干问题,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专项规划与系列图编制,景区划分与总体布局等。  相似文献   

8.
猎探奇秘神农架郭建国,裴长辉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与荆山相连,西与大巴山相接,南与西陵峡相望,北与武当山相邻。总面积达3253平方公里,主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被誉为“华中第一峰”。相传远古时代,华夏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曾在此遍尝百草,为民...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世界地理课程改革与发展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简要回顾与反思我国高校世界地理课程发展历程以及全球化,信息化形势下课程改革与发展态势。从教育理念创新,课程结构创新,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等不同维度,探讨世界地理课程改革策略与方法,以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以及自身丰富的科学。文化,生活内涵和个性化特色,推进课程教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七家子镇竭诚欢迎各界朋支党委书记:许霞镇长:刘荣昌七家子镇地处辽北的边陲,昌图的西北部,距县城50公里,东与双井子镇、宝力镇为邻,南与长发乡相连,西与内蒙古科左后旗隔河相望,北与榆树镇接壤。区域面积1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860公顷,规划面积...  相似文献   

11.
集聚与扩散是研究大都市空间演化的基本视角,该文以南京为实证,着重从人口与就业的密度分布以及办公与商务的空间分布等方面,运用大量第一手的调查资料,探讨了南京大都市空间演化过程中要素集散的现象,机制与有关问题,并提炼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79,自引:5,他引:79  
剖析土地利用方式与污染负荷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基本出发点,采用大区域调查分析与小区实测相结合,引入新技术,并进行模型化研究。今后应完善非点源污染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工作,开发非点源污染信息系统与专家系统,加强人工模拟实验研究,开展污染控制、管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微观社会学取径的经验研究,将行动者的集体行动意义与认同的建构,纳入创新氛围的理论框架中,以指出创新氛围的综效,乃是涉及认同建构的集体性的创新行动,与历史积累性,偶发性与矛盾的动态互动中,产生系统内部缝隙与外部技术的开放性接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高中地理新教材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庭 《地理教学》2001,(1):16-16
所谓人素质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素质教育,简单地说,即培养人精神教育。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通常人们把人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何而生”,即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沿海地区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持续发展”思想对于区域开发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据此,结合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本文就经济的持续适度快速增长,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重大建设项目的合理布局,城市化与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自然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等影响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广东省新兴县为例,从凉果资源分布与加工能力的匹配关系角度对华南地区凉果资源的分布,凉果加工业的分布与布局,凉果市场分布与竞争力,凉果加工业与资源的匹配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华南地区凉果加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开发区发展特点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省开发区靠近老城,与旧城联系较为密切,沿江,沿线且沿边分布,布局较合理,级别较低,国家级开发区较少,与国内外相比,省内现有大多工发区经济效益较低,因此,对于湖南省开发区的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并进一步制定与完善其建设规划,拓宽投资渠道,培育和提高其自我发展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可概括为坚持两种思想;即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动态协调的思想,实现三大目标;即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的目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改善相协调的目标,国家整体利益与西部地区自身发展相统一的目标;正确处理六大关系,即发挥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的关系,重点产业(地区)与非重点产业(地区)的关系,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投资结构与建设项目布局的关系,区域“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关系,西部地区与基本法部地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孙九霞  陈景  黄秀波 《地理科学》2020,40(9):1468-1475
以大理洱海环境治理事件为典型案例,基于半结构式访谈、观察法等质性方法,从环境正义视角切入分析洱海环境治理中的主体博弈与权益协商议题。研究发现,洱海的环境治理是一种以环境名义开展地社会治理与目的地管理过程,逐渐从治理水环境延伸至环境、民生、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洱海治理隐含权力张力与利益冲突,本地村民、旅游经营者及地方基层政府三方基于合情、合理与合法性原则,围绕“情、理、法”逻辑进行利益博弈与协商;乡村旅游中的环境治理应置于乡村与社会治理框架体系下进行,关照民生与发展。环境正义理论可解释乡村旅游中的环境治理与冲突现象,为揭示环境治理背后的利益冲突与社会问题提供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20.
在很多情况下,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发展处于矛盾之中。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滇西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社区发展的很大压力。综合保护与发展的思想对解决这样的矛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即要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就需要调和保护区管理与当地社区的社会与经济需求,在保护区外向当地社区提供可行的经济替换,减轻他们对保护区的依赖,从而使当地群众在自然资源管理中扮演积极的角色。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在加强依法管护的同时,运用综合保护与发展策略,将保护区管理与周边社区的发展联系起来,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为周边社区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促进社区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减缓了社区对保护区的压力,提高了社区群众对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有的村社还组织起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森林共管委员会等保护性组织,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