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德会  刘伟 《现代地质》1999,13(2):130-136
石板沟金矿是近年在豫西南发现的一个剪切带容矿的脉状金矿。根据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金的沉淀机制和矿床成因。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形成主要与热液蚀变作用有关,石英脉型金矿的形成,则可能主要与岩浆热液与变质热液的混合作用有关。矿质主要源自晋宁期岩浆岩,成矿流体和热能主要来自海西期花岗岩。矿床为剪切带容矿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切构造应变是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的关键和核心,中-深部层次韧性剪切应变,矿物晶体发生位错、应变溶解及压溶作用,岩石出现质量亏损,导致Au元素活化析出,形成含Au动力变质热液。上部层次脆性剪切应变,岩石碎裂变形,出现构造扩容,有利于形成容矿空间。剪切构造应变将驱动含Au热液由中-深部向中-浅部运移。当含矿流体进入构造应力场转换(构造扩容)部位,构造环境压力降低,流体发生沸腾,或与大气水混合,Au随着硫化物与石英等吸性矿物的晶出而沉淀聚集成矿。  相似文献   

3.
崔文亚  耿洪 《黄金地质》1998,4(4):44-49
通过对太行山中段区域地质,遥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总结出在本区寻找岩浆-热液型,剪切带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综合信息模式,以便为该区广泛地开展地质普查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西茅排金矿床含金韧性剪切带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绍陪  隆平 《西北地质》1997,18(3):53-58
茅排韧性剪切带是茅排金矿床主要控矿构造,属左行韧性平移剪切带,形成于加里东末期。带内剪切不协调褶皱,粘滞型石香肠,塑性流变组构、拉伸线理以及波状消光,拔丝构造等宏观及微观韧性变形组构十分发育。该剪切带控制了茅排金矿床的空间定位,金矿化局限于剪切带内,剪切热能是地层中金活化的重要动力源,剪切带为含金热液的运移和金的沉淀提供有利通道和空间,并为晚期脆性构造叠加形成富矿体创造了前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青海省乌兰县托莫尔日特金矿区韧-脆性剪切带变形特征、成矿物质与热液来源及运移条件分析,提出了该区构造控矿演化的四阶段模式。该模式认为,早期的韧性剪切变形导致了成矿物质的由深部向浅部、由韧性剪切带外部向韧性剪切带内部的活化迁移,成矿热液在韧性剪切带上部(即韧脆性转换带附近)得以大量聚集。韧性变形后期温压条件降低,韧性变形转化为脆性变形,地表大气降水沿贯通性较强的脆性破裂带大量下渗,到达韧-脆性转换带附近,与该处积聚的成矿热液充分混合,热液性质发生改变,在相对张性或较薄弱的构造有利部位大量沉淀。由于断裂带的周期性活动,成矿物质得到多次沉淀而不断富集,最终形成金矿体。矿体形成后的构造隆升及剥蚀作用,使韧-脆性剪切带出露地表,金矿床也随之出露到近地表处。因此在矿区石英脉型金矿体的下部,可能会存在糜棱岩型金矿体,但品位可能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就剪切带金矿床的成矿热液流体的组成、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而言,很难对成矿流体的来源下明确结论。成矿流体有四种可能来源:变质的、岩浆的、地幔排气的、下地壳麻粒岩化和深循环地下水的来源。前三种来源有地球化学证据,因而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性。第四种来源因为它与剪切带流体为低盐度、高压力这一特征相矛盾而尚未被大多数科学工作者所接受。同一矿床或同一地区的成矿流体的同位素均一化提供的证据说明均一化发生在成矿流体进入剪切带之前,也就是说,在剪切带之下存在均一的流体带。与剪切带动力作用最密切相关的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参数是温度、压力和相态。流体相分离是剪切带成矿流体的普遍特征,它能反映剪切带对金矿化的控制。流体是剪切带活动性和成矿作用的介质,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是对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的来源有较好认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研究剪切带和成矿之间的联系中认识成矿物质来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成矿物质来源,甚至在最有利的构造环境,如流体活动和矿质沉淀的化学环境,也不会发生成矿作用。剪切带流体记录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流体与围岩间相互反应形成的蚀变矿物组合;另一是蚀变矿物和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它们是剪切带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主  相似文献   

7.
陕西周至马鞍桥金矿控矿构造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鞍桥金矿位于近EW向展布的脆-韧性剪切带内,该剪切带是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构造。在脆-韧性剪切带形成之后侵入早侏罗世的香沟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的热力来源,促进了泥盆系矿源层中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在成矿物质迁移过程中,由于受到泥盆系与石炭系地层平行不整合面附近脆-韧性剪切带顶部碳质片岩和大理岩的屏蔽,成矿物质开始在脆-韧性剪切带内的有利空间沉淀聚集,形成马鞍桥金矿体。  相似文献   

8.
冯守忠 《贵金属地质》2000,9(3):155-159
香炉碗子金矿区分布的次火山岩是由花岗质岩浆沿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上升到地壳浅部陷爆而成,隐爆角砾岩体上与霏细岩脉来自同一岩浆源,为同一岩浆活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隐爆角砾岩体(脉)、霏细岩脉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金矿形成关系密切。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与隐爆角砾岩、霏细岩同源,成岩与成矿是同一岩浆作用不同阶段的产物。东西向脆一韧性剪切带内隐爆角砾岩体(  相似文献   

9.
大型—超大型金矿密集区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床成矿偏在性(超群性和不均一性)是金矿床空间分布的重要特点。大型-超大型金矿密集区的形成是矿质来源、热液来源、搬运介质和赋矿空间等的有机统一;是富含成矿物质的初始地壳在长期的活化改造作用过程中,矿质发生活化、迁移,在合适的赋矿空间沉淀并被长期保存而形成的。初始地壳,尤其是前寒武纪的变质基底是金矿密集区形成的物质基础。长期的热液活动是成矿物质活化、迁移的动力,而长期的地壳活化作用,包括岩浆活动和活山活动,是热液活动的基础。韧性剪切带、拆离滑脱带、岩体的内外接触带等是大型-超大型金矿床赋存的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0.
五台山—恒山绿岩带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恒山绿岩带型金矿床可分为同构造晚期初生型和构造期后再生型金矿床二类。不同类型金矿床出的构造环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初生型金矿床空间2发布主要受NEE向的韧性剪切带控制,而构造期后再生型热液金矿床受控于NWW向的脆性断裂。金矿的成矿期有三期,新太古代末期,古元古代晚期和燕山期。  相似文献   

11.
以南天山中段萨恨托亥-大山口成矿带内控矿韧性剪切带为例,对韧性剪切带的金成矿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地质体的构造变形特点、变形演化过程的分析表明,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属性控制了金矿的产状及规模,金矿化阶段与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演化过程密切相关.矿化类型、矿化强度及矿化方式受韧性剪切带发展阶段制约,剪切带内物质组分迁移变化揭示出韧性剪切带与金在剪切带内的迁移富集、沉淀成矿的内在联系.韧性剪切带成矿作用是南天山成矿带中段重要的金矿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季峻峰  刘英俊 《地球化学》1994,23(3):226-234
金山剪切带型金矿床主要发育含金硅质糜棱岩和含金石英脉两类矿石,它们分别在矿化第一和第二阶段形成。含金硅质糜棱岩与围岩-双桥山群上亚群具有一致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相近的元素比值,后者为矿床第一阶段矿化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矿化第二阶段的成矿流体为源于大气降水的地下热水,引起自然金沉淀的因素主要是流体的相分离。  相似文献   

13.
老挝帕奔金矿区位于区域性奠边府—琅勃拉邦断裂带的旁侧,受NE-NNE向韧脆性剪切带的控制,在下二叠系灰岩中产有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和含金方解石型脉金矿,全区分为6个矿化带,总体呈NNE向展布。金的富集受脆韧性断裂多次叠加或不同方向断裂交汇点的控制,矿化围岩中出现碳酸盐化、铁白云石化、菱铁矿化、大理岩化、高岭土化等热液蚀变。研究认为,区域上的韧脆性剪切带的延长部位应列为找矿区段,在灰岩和砂岩的接触地带(如M6矿化带西侧)应注意找矿,各矿化带内强片理化带的边部和构造的叠加、交汇部位是勘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吉林六批叶沟含金剪切带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侯树桓 《矿产与地质》2003,17(5):589-593
六批叶沟含金剪切带位于吉林夹皮沟金矿以南的三道溜河一带,属夹皮沟金矿NW向控矿构造的南东延伸。通过对含金剪切带的空间展布、岩石组合、变形结构特征和金矿化特征等的初步研究,认为剪切带内的金矿(化)体是多次含矿热液活动叠加的结果,产于脆—韧性剪切带内的金矿床,具有大型规模远景。初步认为主要成矿期是中生代微晶闪长岩定位之后的晚印支期。  相似文献   

15.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1200147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E composition of the carbonates of the auriferous quartz carbonate veins (QCVs) of the Neoarchean Ajjanahalli gold deposit, Chitradurga schist belt, Dharwar Craton, is characterized by U-shaped chondrite normalized REE patterns with both LREE and HREE enrichment and a distinct positive Eu anomaly. As positive Eu anomaly is associated with low oxygen fugacity, we propose that the auriferous fluids responsible for gold mineralization at Ajjanahalli could be from an oxygen depleted fluid. The observed positive Eu anomaly is interpreted to suggest the derivation of the auriferous fluids from a mantle reservoir. The location of Ajjanahalli gold deposit in a crustal scale shear zone is consistent with this 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   

16.
新疆青河科克萨依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构造演化模式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科克萨依金矿床为典型的韧性剪切带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它与克孜勒它乌推覆构造系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成因联系,其变形作用以韧性变形为主,具典型的深层次变形构造组合特点,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即早期的剪切片理化阶段、中期的变形分解阶段和晚期的液压致裂阶段,从而建立了该剪切带金矿床的构造演化模式。早期的剪切片理化阶段仅具微弱的金矿化;中期变形分解过程中,含金流体的渗流导致水热蚀变和金在递进缩短应变域的大规模沉淀,形成了主成矿期的金矿化;在晚期液压致裂阶段,含金流体涌入张裂隙,形成高品位、小规模的含金石英脉。  相似文献   

17.
豫西南许窑沟金矿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许窑沟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等几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提出了断裂,特别是韧性剪切带对成矿的主要控制作用;花岗岩与成矿有较大的时差,具有穿时,穿层的特点,它起着沟通深部与浅部的作用,并使深部的含Au流体沿断裂破碎带上升,沉淀而成矿。  相似文献   

18.
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带与丁家林-太阳坪脆-韧性剪切带同位分布、同能源作用、同步生成,是脆-韧性剪切变形形成的石英脉型金矿,总体走向NE,主要由丁家林和太阳坪2个金矿床组成,分石英单脉、单脉密集带、复脉带3个亚型。丁家林以含Au石英复脉为主,太阳坪以含Au石英单脉为主;成矿物质来源于富含Si质的志留系黄坪组,成矿流体主要是构造水;内生成矿作用分脆.韧性剪切变形-构造分异热液期和韧-脆性剪切变形-构造分异热液期,与2期脆-韧性剪切变形相对应,第2期为主成矿期。其成矿机理是脆-韧性剪切变形动力成岩成矿。  相似文献   

19.
山东牟乳金矿带成矿演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东牟乳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东缘活化区。区内荆山群和胶东群变质绿岩建造是金矿化的矿源层。区内主要控矿构造为北北东、北东向构造。金矿床主要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壳深部和后期大气降水的加入。对矿带成矿演化机理的研究表明,金矿形成经历了 3个阶段:①新太古至古、中元古代金初始矿源层形成阶段;②中元古代末期区域变质─混合岩化金再富集阶段和③燕山期构造─流体─金成矿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20.
江西金山剪切带型金矿床中含金石英脉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季峻峰  孙承辕 《地质论评》1994,40(4):361-367
本文通过对江西金山剪切带型金矿床中含金石英脉的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类型、成分和稳定同位素组成等特征的研究。认为金山剪切带型金矿床含金石英脉是由早期产生的不含金石英脉在遭受碎裂和靡棱岩化时被晚期自然金矿化叠加而形成,自然金矿化的叠加是通过地下热水作用而实现的,而引起自然金沉淀的因素主要是流体的相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