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浮游动物评价水体自然净化的效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虽经处理厂治理后排放入江、湖、河、海等自然水体中,但仍有一定浓度的各种污染物进入这些水体。这些污染物经水体自然净化后,浓度显著降低。因此,从理化、生物方面研究水体自然净化的效能,从而阐明水体自净的机理、了解水体对污染物的负荷,以便制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这是水体污染生态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内已开展了河流自净以及寡毛类、藻类作为指示生物的研究。本文仅从浮游动物来评价两个地区的水体自然净化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天津水上公园东、西湖浮游动物的周年变动(1972年9月到1973年8月,东湖;1974年11月到1975年10月,西湖)。东湖采到浮游动物63种,西湖73种。浮游动物优势种类是汤匙华哲水蚤、广布中剑水蚤、萼花臂尾轮虫,大弹跳虫。测定两湖的水质,浮游动物数量及生物量,分析两个湖泊的富营养化及污染。  相似文献   

3.
污水排入湖泊后,受污染的水体,由于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水体自净,研究污水入湖自净规律是开展湖泊水质预报,合理制订入湖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含酚污水是世界上污染范围较广,危害程度较大的一种工业废水,但是,有关含酚污水入湖自净规律的研究资料,目前尚为不足。本文试图根据二年多现场观测和室内实验资料,对造成太湖局部水域污染的某造纸厂含酚污水入湖后的沿程变化规律,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2008—2010年天津近岸海域调查站位水质、沉积物各项污染物指标、海洋生物指标监测情况,对天津近岸海域的海洋环境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了近几年天津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氮、磷比例失衡,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标偏低的结论。分析各项污染物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人为过度的向海洋排放各类污水、废弃物,使得海洋环境遭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据此,提出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宣传力度,主管部门加强海洋环境监管,严格执法、加大生态保护力度,重点治理陆源排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渤海湾地区的水体样品进行了多项污染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呈弱碱性,主要污染物质为无机氮、锌、铅和汞.除无机氮外,其他指标基本符合二类水质标准.而无机氮浓度符合三类水质标准.研究区水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陆地河流输入是影响研究区水质的主要因素,而养殖活动、石油开采、工业和民用污水排放等对研究区水质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为渤海环境治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进一步参考依据,并建议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既有或者潜在的影响渤海湾水质的因素进行分别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6.
夏季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群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14年8月至9月于珠江口至南海中部断面(18°00'~22°00'N,114°00'~116°00'E)的南海北部海域进行采样调查,并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群落分析。共发现微型浮游动物142种,隶属于2门44属,其中砂壳纤毛虫28属78种,占所有发现物种数的54.93%;寡毛类纤毛虫14属59种,占所有发现物种数的41.55%。优势类群为:拟卡金斯急游虫(Strombidium paracalkinsi)、具沟急游虫(Strombidium sulcatum)、维尔伯特急游虫(Strombidium wilberti)和无节幼体(nauplii)。调查区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介于11.43~959.35 ind/L之间,平均值为264.99 ind/L。微型浮游动物垂直分布总体特点是密集区位于50 m水层,50 m水层之下丰度逐渐减少。表层微型浮游动物丰度高值区位于J5-I1站位之间。断面的香农-威纳指数范围在0.92~4.18之间,平均值为2.77;均匀度指数在0.63~1之间,平均值为0.87。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温度和盐度是影响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连续追踪站位的调查发现,上层水体微型浮游动物群落丰度随着时间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层水体相对较平缓。微型浮游动物昼夜的垂直丰度变化与叶绿素浓度昼夜变化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7.
南沙群岛渚碧礁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2002年5月的调查资料,对南沙群岛渚碧礁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平面分布、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等进行了研究分析。浮游动物鉴定有72种,其中挠足类种数最多,其次是浮游幼虫、毛颚类。浮游动物种类中多数是终生浮游生物,少数是阶段性浮游生物,个别是暂时性浮游生物。渚碧礁浮游动物群落的热带特征非常显著,多数种类属于热带外海生态类群,少数属于暖水沿岸生态类群。优势种相当突出,其中奥氏胸刺水蚤Centropagesorsinii占主导地位。渚碧礁浮游动物平均密度达840个·m-3,礁坪区与湖内的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差异很大,湖为礁坪的7倍多,两者的优势种也有明显差异。浮游动物垂直分布不均匀,主要密集于5—10m水层,因种类不同其垂直分布也有差异。礁坪的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昼夜变化显著,均呈白天减少、夜晚增加。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与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生态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2年6—9月和2003年7—8月逐月在浮山湾海域进行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和讨论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果表明:在浮山湾海域,2002年6—9月的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2种,隶属6门;在2003年7—8月的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4种,隶属5门;节肢动物门种类占所鉴定出的浮游动物种类的比例为76%~79%,节肢动物门占有所调查浮游动物种类的比例比较稳定。把浮山湾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种类结构与胶州湾、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种类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以上4个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共有种有16种,浮游动物不同种达71种;②浮山湾与胶州湾虽然都为近岸、近海海湾,但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调查发现有14种不同的浮游动物;③浮山湾和胶州湾与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调查发现的不同种类浮游动物达41种;④浮山湾海域调查发现的独有种浮游动物有17 种,与4 个海域调查发现的相同种浮游动物的数量(16种) 基本接近。沿着胶州湾、浮山湾、南黄海、东海的海域,研究随着区域的不同浮游动物种类结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于2004—2008年5—8月份对能效渔业状态下津市西湖水质状况进行了实时采样研究,并计算了浮游植物密度与透明度、水温、水深、溶解氧、pH、NH4-N、NO3-N、NO2-N、PO4-P、TP、TN、NH4-N/PO4-P、TN/TP和浮游动物共14个生态因子的关联度、关联序。结果表明,透明度、水温、水深、溶解氧、pH和浮游动物(毛里湖)或TN(西湖)是影响浮游植物增殖态势的最重要的环境变量。提取如上变量和浮游植物密度作为建模要素,构建了津市西湖生态因子与浮游植物密度的灰关联模型{GM(I,N)},经作图分析表明,模型值和实测值具有较好的对应峰,表明模型的有效性及在预测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P元素在西湖的营养限制性基本得到消除,水体N/P比被调控到了较好状态。  相似文献   

10.
呼吸速率是动物代谢生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移、生物群落的功能和结构、环境对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等,都要进行耗氧量的测定。如浮游动物的呼吸速率与天然栖息处迁移的关系,浮游动物中桡足类(Copepoda)的呼吸速率与年龄以及区域和季节变异的关系,哲水溞(Diaptomus)在不同温度时的呼吸作用,原生动物的不同个体大小、重量和耗氧量的关系等等。此外,还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污染水体中有毒物质对微小水生动物致毒作用的研究,如重金属离子对原生动物半致死浓度的测定,其目的是用它作为指示生物。在污染水体和污水的生物处理过程中,都有原生  相似文献   

11.
高原湖泊溶解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要近年来,荧光光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天然水体中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物理化学特性。为了理解高原湖泊中DOM的组成、荧光光谱特性及其在湖泊水体中的垂直分布情况,作者利用荧光发射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云贵高原湖泊红枫湖和百花湖中的DOM。结果显示,高原湖泊DOM主要表现为类富里酸荧光,包括可见区和紫外区两种类型的荧光峰,各种天然水体中都有报道的类蛋白荧光在红枫湖DOM中并不明显,而在百花湖DOM中则有较强的类蛋白荧光。溶解有机质所含三种类型荧光峰(PeakA: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PeakB:可见区类富里酸荧光峰;PeakC:类蛋白荧光峰)的荧光强度与溶解有机碳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可能与高原湖泊水体pH值、DOM在湖泊不同深度由于受到光降解、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存在差异等因素有关。与有机质结构和成熟度有关的荧光峰比值r(A,C)在1.40—2.09范围内,红枫湖南湖、百花湖DOM样品的r(A,C)值随着水体深度有下降的趋势,而红枫湖北湖DOM的r(A,C)值则随着水体深度有较大起伏,揭示了高原湖泊水体中DOM的结构以及分布情况存在差异。另外,r(A,C)值与pH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红枫湖南湖DOM为0.95,百花湖两个采样点DOM分别为0.67、0.75,而红枫湖北湖DOM则显示出一定的负相关性(R2=0.45)。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2年6~9月和2003年7—8月逐月在浮山湾海域进行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和讨论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果表明:在浮山湾海域,2002年6—9月的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2种,隶属6门;在2003年7—8月的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4种,隶属5门;节肢动物门种类占所鉴定出的浮游动物种类的比例为76%~79%,节肢动物门占有所调查浮游动物种类的比例比较稳定。把浮山湾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种类结构与胶州湾、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种类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以上4个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共有种有16种,浮游动物不同种达71种;②浮山湾与胶州湾虽然都为近岸、近海海湾,但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调查发现有14种不同的浮游动物;③浮山湾和胶州湾与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调查发现的不同种类浮游动物达41种;④浮山湾海域调查发现的独有种浮游动物有17种,与4个海域调查发现的相同种浮游动物的数量(16种)基本接近。沿着胶州湾、浮山湾、南黄海、东海的海域,研究随着区域的不同浮游动物种类结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张鹰  谭勇桂 《海洋科学》2002,26(10):21-23
江苏海域污染物质的来源除少量来自海上 ,主要是来自陆地。来自陆地上的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 ,包括污水 ,包括以粉煤灰、炉渣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和以烟尘、二氧化硫为主的工业废气。由于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气对我省海域的污染影响不大 ,本文不作讨论 ,重点讨论陆源污染源及污染物质的迁移与消长过程。1污染源情况1.1陆域污染源陆域污染源的调查范围为沿海14个县 (含县级市 )、区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业废水污染、非农业人口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调查年份为1996年。以下数据都是以1996年为代表的年污染数据。1.1.1工…  相似文献   

14.
怎样利用轮虫及枝角类评价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监测在环境污染已广泛应用。沈嘉端等1964论述了北京市污水的枝角类;李明德1978论述枝角类于严重污染水体种群消失,形成休眠卵,不成连续分布,稍好转枝角类才出现,并记述天津市污染水域四种枝角类。现将笔者1977年7月于内蒙白音察干及1973—1980年于天津不同污染水域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一、污水的类型为了便于认识,现将不同水域主要污染源分成八类。Ⅰ.强碱性水域:内蒙白音察干某湖泊。总碱度100毫克/升以上,鱼类不能生存,pH  相似文献   

15.
杭州西溪湿地春季浮游轮虫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春,根据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一期工程地理位置和水域环境的特点,筛选周家村入口处、西溪人家、深潭口上船码头和虾龙滩生态保护区4个采样站,这4个采样站采集到的水样中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西溪湿地的水质状况.4个采样站鉴定出浮游轮虫为9个科15个属共计23个种,平均密度为253个/L,生物量为0.881 mg/L,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2.228.有明显的密度和生物量的优势种为晶囊浮游轮虫Asplanchna和针簇多肢浮游轮虫Polyarthra trigla;浮游轮虫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值偏低,说明西溪湿地生态环境中浮游轮虫的多样性较低,处于中轻度污染状态.周家村入口处水体周围采用水泥驳坎,游船多,有机质污染严重,水面常常漂浮一层油污,CODMn值高,β-α中污带类型多,晶囊轮虫的密度和生物量大.西溪人家水体周围有柳树桩护堤;深潭口上船码头水体周围采用石块垒壁,石壁和壁缝长满青苔和杂草;虾龙滩生态保护区是湿地公园中最大的一块自然生态保护区;这后3个采样站寡污-β中污带类型针簇多肢轮虫的密度较大,而β-α中污带类型晶囊轮虫的密度相对较少.说明水体周围的堤岸处理对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明显的影响.水质理化参数与浮游轮虫的群落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水质的CODMn值与浮游轮虫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水体透明度与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西溪湿地水体的CODMn和BOD值两者的差值很大,说明污染有机物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被微生物分解消化的,它将长期留在水体中影响水生生物.水体的低透明度可能是先影响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进而破坏浮游动物、鱼类等的食物链的.因此,适当控制西溪湿地机动游船用量,以及增加水体深度的措施应是湿地管理部门必须考虑的事宜.另外,浮游轮虫生物量随着水质电导率的升高而明显下降,可能预示着水体受某种离子或盐类的污染,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冬季菲律宾海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西太平洋菲律宾海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特征,于2012年11月26日至2012年12月12日对菲律宾海上层海洋(0—200m)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站位分别位于受赤道逆流(NECC)、棉兰老流(MC)、北赤道流(NEC)和黑潮(KC)影响的海域。通过比较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别用干重,灰分,无灰干重和含能量等指标表示),探讨不同海流中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桡足类、毛颚类和水母类是菲律宾海浮游动物的三大主要类群。调查海域浮游动物丰度为11—116ind./m3,NECC区平均丰度最高((96±28)ind./m3),然后依次是MC区和KC区,NEC区最小((26±9)ind./m3)。在浮游动物生物量(干重)方面,同样NECC区最高((3.25±1.11)mg/m3),其次为MC区,但是平均丰度最小的NEC区生物量超过KC区。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KC区的浮游动物具有更高的含水量以及较小个体所占比例较高。不同水团之间浮游动物灰分、无灰干重和含能量的分布特征与干重相一致。结合环境因子分析显示,上升流、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海流和温度等因素对浮游动物的分布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水生生物评价麻大湖环境质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前言麻大湖位于山东惠民地区桓台、博兴两县接壤处,东临张东铁路,北频小清河,是一个面积约为三万余亩的多沟濠浅水湖泊。七十年代前乌河为该湖的主要水源,河水清澈,湖内鱼类资源丰富,水生生物种类繁多,为我区“鱼米之乡”。但近年来上游工业用水急增,乌河干枯,致使湖内水源短缺,水位下降,湖面不断缩小,逐渐变为间歇性湖泊。而每日受纳十余万吨淄陆工业污水的朱龙河代之为现今湖水的唯一来源,造成全湖严重污染,不仅给农、副、渔业带来重大损失,而已危及人民身体健康。为综合评价麻大湖环境质量和迅速治理该湖污染,继一九七七年初步调查(设置六个测站)之后,于一九七九年五、十一月份两次对麻大湖计四十二个测站进行了水文、水化学和水生生物监测调查工作。本文将获得资料从污染生态、污染因子与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和多样性指数等诸方面评价了该湖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水域浮游生态系统中磷的循环及其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工作, 计算珠江口水域浮游植物有效光合作用水体体积, 同时研究浮游动物摄食行为对磷再生的补偿作用, 进而对该水域磷的生物利用状况进行初步评估。分析珠江口2002—2003年的数据发现, 珠江口水域浮游植物有效进行光合作用水体的体积存在季节性变化, 枯水期约为9.7×104m3, 而丰水期约为6.6×104m3。该水域总初级生产量在枯水期约为36kg.d-1, 在丰水期约为31kg.d-1, 呈现枯水期大于丰水期的特点。浮游动物的摄食作用可促进水体中磷的再生, 这部分磷可满足浮游植物生长对磷需求的1.5%—15.6%, 并呈现丰水期大于枯水期的特点。浮游动物摄食作用直接释放的量远大于其自身生理周转释放的量。  相似文献   

19.
象山港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涛  王云龙  廖勇 《海洋科学》2014,38(7):41-46
2011年和2012年期间两个夏季(7月)在象山港人工鱼礁区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浮游动物及主要环境因子调查,根据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鉴定及其他环境因子测试结果,对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人工鱼礁区及其邻近海域有浮游动物6大类36种,优势种为短尾类幼体(Brachyura larvae)、汤氏长足水蚤(Calanopia thompsoni)、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等。两个航次鱼礁区浮游动物生物量无显著差异性,与对照区相比,2012年鱼礁区明显较高;浮游动物丰度则出现明显的差异(2011年较大),与对照区相比,鱼礁区无明显差异性;多样性和均匀性变化一致,且出现显著差异(投礁后,多样性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区)。通过对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群落聚类分析发现,鱼礁区浮游动物的类群与对照区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分为两个类群,以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典型两个区域。  相似文献   

20.
西湖水域初级生产力和富营养化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年2月至1986年2月,对杭州西湖水域微生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逐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用细胞数和叶绿素a所表征的浮游藻类的生物量,用ATP所表征的活生物碳量及用测氧法和~(14)C同位素示踪法所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均为岳湖>西里湖>小南湖>外西湖>北里湖>>三潭内湖。文章评价了近几年对西湖治理的效果,即富营养化的发展得到一定控制,但目前仍属于重富养化生态系统。文章还提出了导致富营养化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磷与光合作用速率、透明度等的定量关系,并通过西湖的年初级生产量(5334.2吨有机碳)换算出年潜在鱼产最(约50万公斤)。文章指出,放养摄食浮游藻类的鱼类是减轻湖泊营养负荷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