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水库水位变化与土石坝表面位移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模型,该文收集了茜坑水库主坝体上下游多个监测点近半年的GNSS监测数据,通过解算短基线获取了各测站毫米级精度水平位移序列。结合坝体结构和水库水位监测结果,分析了库水位变化产生的面板水压荷载变化与监测站水平位移变化序列之间的关系。基于两者正相关特征,推导了水压载荷与监测点水平位移变化间简化的线性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和最小二乘方法估计了模型参数。拟合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水库调水期间,监测点水平位移的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大坝受时效、温度及水位变化影响产生非线性位移,提出了统计-支持向量机模型,实现了对土石坝的位移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有限元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大坝有限元建模、网格划分、荷载及边界条件施加等大坝变形分析的方法,在用有限元法获得水位位移分量及温度位移分量后建立大坝位移确定性模型,从而对大坝的变形监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大坝变形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子,利用奇异谱分析(SSA)提取大坝变形时间序列的趋势和周期分量,并分析各分量与时效、温度和水位因子的关联性。通过分析某大坝实测数据,发现大坝存在徐变和周期性弹性形变。其中,徐变即趋势项,主要与时效因子有关;弹性形变对应的周期项主要与温度和水位的周期变化有关,且温度因子与弹性形变的相关性明显大于水位因子。利用提取的趋势和周期项对大坝变形时间序列进行拟合并预测,其拟合和预测误差分别为0.52和0.24 mm;若采用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和预测,其误差则分别为0.81和0.57 mm。这表明奇异谱方法的拟合和预测精度均优于多元回归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大坝变形。  相似文献   

5.
EEMD-ICA算法具有良好的单通道分离性能,但其使用的Fast ICA是一类离线批处理算法,没有时变处理能力。因此,本文研究了在线盲源分离的单通道独立分量分析(ICA)算法——EASI算法,该算法可用于识别混合矩阵缓慢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EEMD的单通道时变ICA算法,即基于EEMD的单通道EASI算法(EEMD-EASI),并将其应用于五强溪大坝位移监测数据的单通道时变ICA分离中。模拟试验表明,EEMD-EASI算法在单通道时不变和时变混合情况下都具有良好分离效果;而大坝变形分析实例进一步表明EEMD-ICA算法能够分离出温度效应位移分量及时效分量,从时变混合矩阵可以看出大坝蓄水几年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滑坡位移综合预测研究中,常因滑坡随机位移分量无法准确提取、最优训练数据集及时效性无法确定等,造成多源监测数据利用不充分、位移预测结果不稳定。鉴于此,引入变分模态分解,在滑坡位移时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门控循环单元递归神经网络,提出一种新型滑坡位移综合预测模型。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例,选取2003-07—2012-12的位移监测数据和同时期库水位及降雨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综合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9.715 mm,判定系数为0.967。对比实验分析表明,该模型在保证高预测精度的同时,在有效预测时长和时效性上同样优势明显,在库岸滑坡位移预测研究中具有很强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长江新生洲洲头坝体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变形监测方法。通过对坝体的变形观测网多次资料的平差计算,对坝体的稳定性进行稳定性分析。监测测量结果分析说明:坝体在水平方向位移相对稳定,垂直位移是因现场施工造成沉降引起的。提出了新生洲洲头坝体安全运营建议。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对逐步回归分析模型的原理和基本步骤,结合大坝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引入了库水位、时效和温度三个因子建立逐步回归模型。得出了运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大坝变形的合理性,可以达到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地表垂直位移呈现显著的季节性波动。为探究其驱动源信号,利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对全球导航定位系统20个基准站的垂直位移时间序列进行时空分解,获取前6个独立分量,并与环境负载造成的垂直位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个独立分量呈现显著周年变化和相对均匀的空间响应,与大气负载位移时间序列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60,两者吻合良好。第二和第三个独立分量均是周年和年内信号的组合,其空间响应反映出局部集聚特征,与华北地区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相类似,合并这两个独立分量后与水文负载位移时间序列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50。由此表明大气和水文负载是驱动华北地区季节性垂直位移的主要源信号。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挖掘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位移监测数据中包含的变形信息,提升数据使用质效,更好地服务于预警工作。本文以GNSS实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点—线—面逐级分析,累计量—速率—加速度渐进刻画的方法。结合某滑坡监测实例,重点探究了粗差剔除、三维分量分析、位移矢量分析方法;指出来不利方向投影分析、顶底改正的重要性;论述了监测剖面分析及区域分析的重点内容。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挖掘和甄别形变特征,其实用性较强,可为GNSS位移监测预警参数选择及其判据设定提供依据,亦可为同类位移监测数据分析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像元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融合TM和航片数字化影像的HIS变换、主分量分析和高通滤波三种方法,并定性和定量地比较了三种方法融合的影像。结果表明:HIS方法导致影像数据的光谱特性变化最大;主分量分析法居中;高通滤波法导致光谱特性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   

12.
建立在大江大河上的水坝,对航运、灌溉、发电及防洪均起着重要作用。在坝体建成蓄水后,对坝体受水压力后的应力、位移和沉陷进行测量,确保运行安全,这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水工结构设计有很多资料是依靠模型试验取得的,对真实坝体进行观测,可以为今后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是水坝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平均间隙法和单点位移分量法在沉降监测基准网稳定性分析中的具体应用,并根据分析结果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融合TM和航片数字化影像的HIS变换、主分量分析和高通滤波三种方法,并定性和定量地比较了三种方法融合的影像。结果表明:HIS方法导致影像数据的光谱特性变化最大;主分量分析法居中;高通滤波法导致光谱特性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   

15.
精密导线网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测量的依据与基准,其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车站主体的施工、隧道的联系测量及贯通误差的大小.本文首先对控制网的平差基准的选择及适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对用于控制网稳定性分析的平均间隙法、分块间隙法、单点位移分量法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无锡地铁1号线工程精密导线网两期复测的部分数据,对精密导线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及时发现有位移的控制点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了车站主体的正确施工与隧道的安全贯通.  相似文献   

16.
以某水库大坝为背景,在溃口宽度和水库水位多种工况组合下,计算了溃坝的水力参数和流量变化过程线,利用HEC-RAS软件模拟了主坝溃决后洪水在下游的演进过程,结合ArcGIS软件进行淹没范围分析,得到的淹没生命和经济损失数可为水库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TCFM导风技术介绍及其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平  王振会  许建明 《遥感学报》2007,11(4):538-544
本文提出新的导风技术TCFM,将最大相关法和傅里叶相位分析法相结合,从而在最大相关法整数倍像素位移的基础上有效地计算出亚像素尺度位移分量,提高示踪云追踪精度。本文介绍了TCFM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分别利用模拟资料和实际云图进行了导风试验,结果表明,TCFM技术是有效的,用TCFM技术导风要优于最大相关法,并且对于高时间分辨率云图导风,TCFM技术与傅里叶相位分析法的作用相当。因此,在云迹风场计算中TCFM技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引言大坝外部变形观测,最初采用传统的大地测量方法,也即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坝体的沉降,用三角测量方法测定坝体的水平位移。对于直线型大坝,位移观测较多采用视准线观测方法(测小角法与活动觇牌法)。坝体挠度采用垂线观测。后来,在水平位移观测上采用引张线观测方法。在垂线观测中也采用倒垂线,并在很多情况下,将倒垂锚块当作基准点。在垂直位移观测中采用流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随着激光技术的应用,激光准直也成为观测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越南海防市沿海地区HONDAU验潮站52a的潮汐观测资料,采用基本统计方法和潮汐调和分析法研究该地区海洋水位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地区海平面、潮差均呈现上升趋势,年变化率分别是1.89mm/a、3.07mm/a;对采样间隔为1h的潮位连续观测数据作调和分析,得到调和常数的时间序列,分析显示各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均为时变量,且与周期性(3~5a)ElNino和LaNina现象相关;余水位年上升率是1.76mm/a,平均增、减水位分别是12.48cm和-13.36cm。增、减水位持续时间小于24h的累积频率分别是95.5%和93.3%,增减水位持续时间大于48h的只占1%~2%。绝对余水位值小于50cm的占大多数,大约99%,增减水位绝对值大于100cm的只占0.1%左右。  相似文献   

20.
某水电站大坝5#坝段水平位移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大坝5#坝段基础水平位移建立逐步回归方程,并据此分析了5#坝段基础的变形规律和相关分量对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