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黔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与地球化学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在我国华北、华南及塔里木盆地等广泛发育,但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未有定论.本文对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及同时期地层)不同沉积相带典型剖面中的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上下层位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识别出寒武纪早期不同沉积相带氧化还原环境的明显差异.台内凹陷相主要岩性为黑色页岩,底部为不等厚的薄层...  相似文献   

2.
西南天山下石炭统图尤克阿秀组火山岩为爆发相火山角砾(集块)岩、喷溢相致密状玄武岩、枕状杏仁状玄武岩,与沉积相结晶灰岩或放射虫硅质互层组成,其沉积相岩性在走向上相变明显.火山岩主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微量元素特征与典型的大洋岛屿玄武岩相似.岩石组合特征、岩相特征、主量元素、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板内大洋岛屿(海山)环境,具板内裂谷特征.综合硅质岩中放射虫组合和玄武岩全岩40Ar/39Ar年龄测试结果,确定火山岩形成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3.
湘鄂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  陈孝红  彭中勤  陈林  刘安  罗胜元 《地质学报》2022,96(4):1421-1433
湘鄂西地区下寒武统发育一套有利的页岩气储层.选择不同沉积-构造单元内的典型页岩气井,通过有机地化测试、矿物X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及核磁共振等技术方法,对牛蹄塘组页岩气储层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页岩矿物组成受沉积相控制明显,浅水陆棚区页岩矿物组成表现出"低硅高钙"特征,盆地相区页岩矿物组成表现出"高硅低钙"特征;...  相似文献   

4.
当多沟地层剖面为秦巴地区泥盆系典型剖面之一。本文从沉积岩、沉积相的角度简述了上泥盆统擦阔合组的岩性特征,并将该组划分为四个岩性段,通过沉积构造、古生态、生物组合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确定其为潮坪及潮下浅水沉积相;本文还系统地总结了该组中独特的口袋状、工具模等典型构造和滞流沉积,证实其中存在有两期风暴事件,并形成一种近源的风暴沉积。这一发现对该区古地理环境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蓬莱坝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钻井岩心、测井数据及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岩相古地理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学科方法原理,对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蓬莱坝组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认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发育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斜坡相和盆地相.局限台地主要分布在塔中、塔东及塔西南大部分地区,开阔台地只在塔北局部地区发育.对钻井岩心、薄片资料、连井剖面、地震相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绘制出蓬莱坝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据该组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综合考虑该时期沉积演化及古地理背景,建立起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蓬莱坝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红山嘴地区三叠系克下组沉积相类型与特征,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粒度等资料,采用岩石学特征分析、岩心特征观察、岩相划分与垂向序列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克下组沉积环境和沉积序列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克下组以砾岩、粗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成熟度低,粒度范围大;识别出8种典型岩相,3类岩相组合;确定克下组为辫状河沉积,发育辫状河道、心滩、漫溢、泛滥平原4种沉积微相;最后,建立了该区克下组受洪流控制的近源间歇性强水动力辫状河沉积模式,为红山嘴地区克下组油气储层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沉积微相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岩心相、测井相分析,并结合分析化验等资料,认为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下组沉积相为山麓-洪积相.将本区划分为扇根内带、扇根外带、扇中和扇缘4个亚相.从下到上,克下组沉积相平面分布从以扇根砂砾岩为主,演化为以扇中砂砾岩与泥岩互层为主,最终转变为扇缘泥岩夹少量砂砾岩.划分了槽流砾石体、片流砂砾体、漫洪砂体、漫洪细粒沉积、辫流水道、径流水道、漫流砂体和漫流细粒共8个沉积微相,描述了各微相岩石学特征、结构特征、构造特征和电性特征,指出沉积相平面展布及垂向演化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8.
南京附近宁镇山脉下石炭统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南京附近宁镇山脉的下石炭统中识别出7种沉积相,并在高骊山组中识别出5个底栖生态群落。据沉积相和群落生态分析,本文对该区早石炭世层序地层进行了分析,识别出5个沉积层序,并恢复了南京地区早石炭世海平面变化特征。这一时期该地区的海平面变化特征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并不完全一致,其原因在于该区当时特殊的古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西部红狮凹陷第三系下干柴沟组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红狮凹陷第三系下干柴沟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分析了下干柴沟组发育的冲积扇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湖底扇相等几种类型沉积相特征。并按识别出的 4个超层序,详细分析了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强调了这四个超层序中上升半旋回低水位期湖底扇、辫状河流相砂砾岩和下降半旋回高水位期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相砂砾岩是红狮凹陷下干柴沟组有利的储集岩相带。根据生油岩及储油岩叠置组合关系,指出阿拉尔以东方向的辫状河流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小红山-阿哈提南东方向的扇三角洲相、狮子沟-干柴沟一带的湖底扇相是红狮凹陷下干柴沟组有利油气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10.
沉积相是研究古环境、古气候及岩相古地理的基础与重要依据。本文报道西藏昂仁县扯假错剖面渐新统日贡拉组的岩性特征、基本层序、沉积相及垂向上沉积演化特征。该组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系,为砾岩、砂岩夹粉砂岩和泥质岩,具典型的河流环境沉积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该时期的沉积环境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1.
在白家海一五彩湾地区苍房沟群沉积相分析中建立了优势相的划分标准,同时得出上苍房沟群的优势相为冲积扇—辫状河和曲流河,下苍房沟群的优势相为扇三角洲、滨浅湖和曲流河等。综合优势相分析和地震资料进行了沉积相的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12.
依据钻井、露头及岩心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详细研究了川西前陆盆地下侏罗统白田坝组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特征。结果表明,川西前陆盆地下侏罗统白田坝组主要发育冲积扇相、曲流河相、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4种沉积相类型。冲积扇相主要发育扇中和扇端两个亚相,扇根不发育;曲流河相发育河道和洪泛平原两个亚相;湖泊三角洲相发育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两个亚相,前三角洲亚相不发育;湖泊相主要发育滨浅湖亚相和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不发育。龙门山前缘的邛崃、安县、江油、旺苍、南江等地冲积扇广泛发育,大小、形状不同的冲积扇连接叠覆构成冲积扇群。在安县地区发育的冲积扇往东砾石由粗变细,逐渐过渡到河流的砂岩相。在金堂、三台等地河流入湖形成三角洲相沉积,并由三角洲进入湖泊沉积区,构成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测井资料和岩心观察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庙含油气区的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盒八段识别出了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等4种沉积相类型。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盒八段划分5个三级沉积层序,建立了苏里格庙含油气区层序地层格架。编制了以体系域为单位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盒八段沉积期岩相古地理图,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盒八段沉积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规律。山西期古地理格局呈南北向相分异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盒八段沉积期冲积体系大范围向研究区南部迁移,形成了以辫状河沉积为主的河流-三角洲沉积。河道砂体是苏里格庙含油气区有利的砂质储集体类型,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实践表明,以体系域为单位编制的岩相古地理图,可以清楚地展示不同沉积时期的沉积微相展布与迁移变化,是有利储层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保德扒楼沟剖面及周缘上古生界的层序与体系域界面类型、层序结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依据区域性不整合面、下切谷冲刷面、海侵方向转换面和区域性海退面等层序界面将研究区上古生界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本溪组、太原组2段、太原组1段、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保德扒楼沟及周缘上古生界剖面发育16种岩石类型和8种岩石组合。区内上古生界发育障壁海岸相、碳酸盐岩台地相、辫状河相和曲流河相。SQ1-SQ3中低位体系域发育风化壳和潮道亚相,海侵体系域发育潮坪亚相和潟湖亚相,高位体系域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潟湖亚相和潮坪亚相;SQ4-SQ7中低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河床亚相,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曲流河泛滥平原亚相,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多期曲流河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泛滥平原亚相的演化序列。区内上古生界经历了由障壁海岸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向河流相的演化过程,沉积演化主要受物源供给、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南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南阳凹陷东部核桃园组核二段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核桃园组发育两套沉积相,北部为一套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支水道、河口坝、远砂坝、支流间湾4个微相;南部为冲积扇相,发育辫状沟道和辫状沟道间微相。其中水下分支水道、河口坝和辫状沟道砂体为储集层骨架砂体。认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支水道和辫状沟道的储集性能最好,河口坝次之,远砂坝较差,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博格达山东北缘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上二叠统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详细分析了地层特征与沉积相特征,建立了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博格达山东北缘上二叠统自下而上发育泉子街组、梧桐沟组与锅底坑组;泉子街组沉积期,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分别发育冲积扇、曲流河,冲积扇砂砾岩体内有大量的砂岩砾石与油页岩砾石,为博格达山周缘地区中二叠统红雁池组与芦草沟组被剥蚀后在山前沉积的产物;梧桐沟组沉积期,博格达山隆升为物源区,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分别发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砂砾岩体内火山岩砾石较多;锅底坑组沉积期,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主要发育曲流河泛滥平原,以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  相似文献   

17.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在层序格架内,研究了不同时期的古地理背景、物源、沉积类型和沉积相展布,明确了上三叠统存在龙门山古陆、米仓山-大巴山古陆、康滇古陆、江南古陆4个物源,识别出上三叠统海湾、冲积扇、曲流河、辫状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8种沉积相类型。层序Ⅰ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海陆交互相向陆相转变的时期,整体具有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发育海湾等沉积;层序Ⅱ沉积时期,川西前陆盆地成为统一的内陆湖盆,其湖侵期为须家河期最大的湖侵期,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和湖相沉积;层序Ⅲ沉积时期,米仓山-大巴山古陆提供充足的物源,在米仓山-大巴山两逆冲推覆带前缘广泛发育大型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层序Ⅳ沉积时期,主要受江南古陆的影响,发育三角洲沉积和湖泊沉积。整体上,川西前陆盆地沉积相带的展布格局受构造控制,具有平行构造带展布的特点。盆地西北部陡坡带发育粗粒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西南部陡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北部-东北部陡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而在东南部缓坡带则发育远源的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18.
实测了云南西部兰坪盆地云龙县城南沘江西岸下白垩统南新组剖面。通过野外实测资料以及岩石薄片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南新组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剖面结构等特征,认为南新组自下而上主要为曲流河相和湖泊相,厚度较薄的土壤相常作为夹层与前两者交互出现。河流相可进一步识别划分出河道、边滩、河漫滩、天然堤等亚相;湖泊相则可分辨滨湖、浅湖、半深湖三种亚相;古土壤相可分为钙质土和潜育土两种类型。相序结构指示研究区在早白垩世南新组沉积期为一个由构造运动相对活跃到较为稳定的过程,岩相组合结合土壤相分析显示气候以亚热带干旱-半干旱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北部孙吴——嘉荫盆地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孙吴-嘉荫盆地淘淇河组、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鱼亮子组、乌云组和孙吴组露头剖面详细的沉积学研究,查明该盆地从淘淇河组到孙吴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冲积扇及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淘淇河组和孙吴组;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于鱼亮子组和乌云组;曲流河及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永安村组和太平林场组,各组均有湖泊相沉积发育。孙吴-嘉荫盆地从淘淇河组到乌云组,具有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的沉积演化规律,反映晚白垩-古新世构造活动性减弱,中-上新世孙吴组沉积时重又趋于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济阳坳陷埕东油田北坡馆陶组河流相砂岩为例,详细阐述了河流相砂体的沉积微相研究方法,将研究区的河流相砂体划分为曲流河、网状河和辫状河三种沉积相,并进一步划分为七类主要的沉积微相。通过单井剖面和井间剖面对比分析,研究沉积微相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编制了研究区内不同砂层组沉积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