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雷波马湖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波马湖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发育典型、分布集中,主要包括马湖湖泊景观、湿地景观、地质灾害遗迹景观、岩溶景观等类型。本文对马湖地区主要遗迹资源进行了阐述,并对其突出价值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评价,得出马湖地区有建立国家级地质公园实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四川华蓥山构造岩溶地质公园地质景观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曹俊  彭东 《四川地质学报》2004,24(2):121-125
华蓥山地质公园地质景观丰富,为不同阶段岩溶作用的产物。地表石林以高登山石林为代表;地面湖泊天池为四川省最大的构造一高位岩溶湖泊;地下岩溶洞穴在园内分布有上百处。此外,华蓥山大断裂是四川盆地内最重要的基底断裂之一,在园区连续出露40km以上,故其是研究此断裂的最好地区。该地质公园内地质景观具有重要的地学科考价值,其美学价值和观赏性也极具特色,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20,(2):332-337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冰川地貌、变质岩、构造形迹与峡谷、湖泊等重要地质遗迹资源。通过野外调查与相关资料研究,对大理冰期剖面、苍山两处地质遗迹景观的科学、美学、科普教育、地学旅游、人文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与国内、国际同类型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其能达到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本研究结果可供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冰川地貌、变质岩、构造形迹与峡谷、湖泊等重要地质遗迹资源。通过野外调查与相关资料研究,对大理冰期剖面、苍山两处地质遗迹景观的科学、美学、科普教育、地学旅游、人文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与国内、国际同类型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其能达到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本研究结果可供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璐琳  武法东 《地球学报》2012,33(5):835-842
青海省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是以湖泊水体景观为代表的地质公园,公园内地质遗迹和景观类型多样,集湖泊、河流、湿地、沙漠于一体,是一个地质科学内涵丰富、旅游资源多样的地质公园。长期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构造、重要的地层记录,特别是新生代以来伴随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形成的多级夷平面、青海湖以及古湖岸线,对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地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17,(1):172-176
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体,辅以悠久的古僰人文化。其价值评价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将景观品质、规模、环境容量等因子引入系统,采用层次分析和专家打分法结合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天坑、溶洞地质遗迹景观价值高且保护完整,具有极高的科研与科考价值。评价成果可为该地质公园建设、地质遗迹保护、科普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促进地质公园管理与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7.
提要: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以丰富的稀有罗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和重要地层剖面为主,辅以典型壮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以及泉水、瀑布和湖泊等多姿多彩的水体景观。本文分析了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及分布,并对其进行了科学、美学、旅游开发3方面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冕宁县、喜德县彝海-小相岭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多样,地域组合良好,其高山断陷湖泊彝海、小相岭第四纪冰川遗迹颇具特色。从地质遗迹景观的地貌特征、景观成因以及类型组合出发,将该区划分为三大片区。通过对各片区地质遗迹景观的类型组合、独特性、科学价值、区位条件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评价,认为该区符合省级地质公园的建设条件,建议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联合申报和开发。  相似文献   

9.
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体,辅以悠久的古僰人文化。其价值评价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将景观品质、规模、环境容量等因子引入系统,采用层次分析和专家打分法结合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天坑、溶洞地质遗迹景观价值高且保护完整,具有极高的科研与科考价值。评价成果可为该地质公园建设、地质遗迹保护、科普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促进地质公园管理与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0.
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油国家地质公园特色突出,地质遗迹景观品质高、互补性强,配套性好,具有极高的科研、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本文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特征,划分了地质遗迹景观的类型,并对地质公园内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该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主要有岩溶洞穴、岩溶漏斗、泥盆纪标准地层剖面和古生物化石,以及山岳、峡谷地貌等,其中属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的有11处,省级地质遗迹景观的有12处。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勘探取得巨大突破,但是按照普遍认可的页岩油烃源岩评价标准,本区的烃源岩品质并不理想。为了科学评价玛湖凹陷烃源岩品质特征,本文在系统的岩心观察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烃源岩的形成环境,并按照矿物组成对烃源岩分类评价。玛湖凹陷风城组细粒岩主要沉积于正常半深湖、咸化半深湖、半咸化半深湖、含热液半深湖和滨浅湖环境中,各环境中细粒岩的有机质特征存在一定区别,其中半咸化半深湖有机质较为富集,w (TOC)均值在1%左右。进一步结合有机质类型判别图解,表明咸化半深湖和含热液半深湖有机质来源以湖泊生物为主,而其他环境中存在湖泊和陆源混合有机质来源。基于有机质生烃潜力评价和成熟度(Vre=0.74%)估算,表明目前风城组烃源岩中有机质正处于大量排烃的成熟阶段,且确定了细粒岩中的烃类为原生烃。由于不同矿物组成的烃源岩吸附能力的差异,按照陆相泥质烃源岩和碳酸盐质烃源岩开展分类评价,结果表明风城组沉积了累计厚度近250 m的的有效烃源岩,且富含以藻类体为主的有机质。  相似文献   

12.
第四纪镜泊火山活动与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最大的火山堰塞湖——世界地质公园镜泊湖的地质及资源特征,包括火山地貌、火山喷发及镜泊湖形成的时代,火山活动迁移及火山岩,镜泊湖及周边地区景点,对地质公园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进一步开发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重庆綦江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綦江地质公园发育木化石、恐龙足迹、恐龙骨骼化石、鱼化石、沉积构造、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景观,木化石和恐龙足迹为园区的导向型景观。木化石分布在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上部砂岩层中,砂岩层含钙质结核,在约300×200m2的砂岩层内共埋藏有60多根木化石,其中一半木化石为钙化作用形成。恐龙足迹集中分布在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砂泥岩层中,岩层发育交错层理、波痕和泥裂。在夹关组的3个层位中共发现329个恐龙足迹,其分别属于甲龙类、鸟脚类和兽脚类。园区地质遗迹分布在一套河湖相沉积层中,其形成于内陆河湖网形成之时(如木化石),并随着四川盆地周围的湖泊系统解体而发展(如恐龙足迹),最终随着河流由堆积作用为主的阶段转变为以侵蚀作用为主的阶段而减弱(如丹霞地貌)。白垩纪上统夹关组的恐龙足迹群形成于干热的环境,多类型的恐龙足迹集中分布反映了白垩纪晚期(夹关期)恐龙种群的丰富,恐龙足迹的发现为区域内寻找白垩系地层的恐龙骨骼化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了解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沉积环境,通过现代碱湖和主要碱矿进行调研,系统梳理了现代碱湖沉积特征,并与风城组沉积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现代碱湖沉积对玛湖凹陷风城组沉积环境具有可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风城组沉积期为一大型碱湖盆地,与世界上典型碱湖特征基本相近,自生矿物、沉积组合与演化过程大致相同,为形成于半干旱气候环境的闭流盆地,含碱层段一般为浅水环境成因,是碳酸盐型湖水蒸发浓缩的产物,与碱层互层的暗色细粒岩石不全为深水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中心区10×108 t级砾岩大油区的发现,带动了该区沉积储集层研究的不断深入。作者梳理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及玛湖凹陷的沉积储集层研究现状和进展,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及玛湖凹陷的沉积储集层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为: (1)提出了新的砂砾岩储集层岩石相和岩石学分析方法;(2)探索形成了新的沉积储集层地球物理测井和地震描述技术;(3)针对不同层系,在沉积物源、沉积相、沉积环境、沉积体系和沉积模式等方面取得大量新认识,建立了大型退覆式浅水缓坡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导油气勘探不断获得新突破;(4)在成岩作用理论指导下,所发现的储集层埋藏深度不断增加。研究表明,玛湖凹陷的沉积体系具有继承性: 从二叠纪到新近纪,发育了火山—碎屑岩沉积体系、细粒—蒸发盐沉积体系以及粗粒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沉积体系,气候、构造和湖平面变化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形成和演化。沉积储集层研究为玛湖砾岩大油田的发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未来应当加强针对古老层系和深部地层的沉积储集层研究工作,重视新理论新技术在西北缘和玛湖沉积储集层研究中的应用,已经形成的理论技术需要在勘探实践中接受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玛湖凹陷斜坡区上三叠统白碱滩组砂体内钻遇工业油流,但其沉积成因还未见报道.以玛西斜坡区为研究范围,在岩心沉积特征观察、镜下岩矿成分分析及粒度分析等基础上,结合测、钻井资料等,对白碱滩组沉积相类型进行鉴定,并阐明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白碱滩组内包含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两个相类型,并可进一步细分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八台山旅游资源基本状况,分析了拟建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具备的优势,认为八台山独特的地质遗迹景观符合建立省级地质公园,并为申报省级地质公园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地质遗迹丰富的地区建立地质公园是实现地质遗迹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方式。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地质公园功能分区的目的、原则以及功能分区结构,并以拟建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功能分区为例,将该区划分为保护区、旅游观光区和服务区。该功能分区有利于八台山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合理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灾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豫西南山区。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为主,地表多出露变质岩及侵入岩,岩体风化强烈,多赋存基岩裂隙水,地质构造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园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通过野外调查及评价,园区处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针对地质公园这一特色旅游,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保障当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