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利用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及压汞等资料,对金龙2地区三叠系上乌尔禾组二段(P_3w_2)低渗(含砾)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乌二段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根据压汞曲线参数特征,将其孔隙结构划分为三类。②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乌二段视压实率平均为53.54%、视胶结率平均为47.53%、视溶蚀率平均为13.84%、视微孔隙率平均为60.67%,表现为中等压实、中—强胶结、弱溶蚀、微孔发育等特征;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微孔隙发育主要控制储层孔隙结构的形成。③引入成岩综合指数来定量表征各种成岩作用的综合强度,其与储层孔隙结构参数(排驱压力、分选系数)以及储层品质因子(RQI)具有较好的统计相关关系,Ⅰ类储层成岩综合指数大于8%,Ⅱ类储层成岩综合指数为2%~8%,Ⅲ类储层成岩综合指数小于2%。因此,可以利用成岩综合指数定量评价储层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2.
海洋地震资料普遍发育强能量表面多次波,传统表面多次波压制技术(SRME)能够预测出所有阶次表面多次波,但是各阶次表面多次波相互混叠。为了能够单独利用不同阶次的表面多次波成像,降低干涉假象对多次波成像的影响,需要将不同阶次的表面多次波分离出来。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扩展SRME的海洋单阶次表面多次波分离方法。首先,应用SRME技术预测出混叠的所有表面多次波;其次,修改常规SRME技术的边界输入条件,将上一步求得的所有多次波进行升阶次处理;再次,预测出混叠的所有表面多次波与其升阶次后的表面多次波匹配相减求得单阶次多次波。以此类推,能够逐步分离出不同阶次的表面多次波。数值模型和某深海实际资料测试表明本方法的有效性,不同阶次表面多次波被有效分离,为后期多次波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详细解剖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特征,探讨其岩性圈闭意义,采用多参数分析方法,对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育于不同古地貌单元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由于物性存在差异而对岩性圈闭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三工河组二段发育古低凸和古沟槽2种古地貌单元,古沟槽发育反旋回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低凸翼部发育正旋回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正旋回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自下而上逐渐变差,在侧向对反旋回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储集体构成侧向遮挡,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性圈闭模式,将该模式应用到油田预探井井位部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库车坳陷白垩系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溶蚀作用实验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库车坳陷前陆区白垩系发育特低物性、强非均质性和高稳产砂岩储层,溶蚀作用显著,但成因机制尚不是很明确。利用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还原了目的层在成岩演化过程中1种表生流体和2种埋藏流体环境下溶蚀作用差异,揭示了成岩矿物演化过程及储集空间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表生成岩期大气淡水淋滤弱酸性流体环境(CO2饱和溶液,pCO2=1 MPa)溶蚀作用最为显著,长石类矿物发生明显溶蚀,石英和黏土矿物相对难溶,Na+、Ca2+和K+等离子析出明显,Si4+和Al3+析出较少,样品表面沉淀出较多的疑似多边形石英和铝硅酸类矿物;成岩晚期油气充注酸性流体环境(乙酸溶液,2 mL/L)溶蚀作用其次,易于溶解白云石、石膏和长石类矿物,Ca2+、Mg2+、Na+和Si4+等离子析出明显,样品表面无沉淀;成岩早-中期碱性流体环境(NaHCO3溶液,pH=7.46、HCO3-=0.6 mol/L)溶蚀作用相对较弱,石英、长石和部分黏土矿物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溶蚀,且随着温度、压力的增加,溶蚀作用程度增加。综合分析表明:表生流体是研究区砂岩储层溶蚀孔隙发育的关键因素,其次为有机酸和碱性埋藏流体。这一认识能够丰富致密砂岩储层孔隙成岩演化理论,为下一步寻找规模储层发育区和气田有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岩芯相-测井相-地震相-分析化验数据对比,结合砂砾岩沉积野外考察实践综合归纳分析,认为上乌尔禾组同生逆断层控制的冲积扇-扇三角洲砂砾岩沉积体系整体呈进积式沉积,具"冲积扇扇根(槽流带)-冲积扇扇中/扇三角洲平原(辫流带)-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带)-前扇三角洲/滨浅湖(夹杂水下扇)"相序特征,发育槽流、泥石流/砂质碎屑流、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扇面水道五种典型砂砾岩沉积微相类型。同生逆断层带不断抬升剥蚀的累积效应,使近物源区冲积扇扇根沉积整体减薄,同时使同生逆断层控制沉积相带分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泥质含量是控制挤压背景下砂砾岩储层质量的关键因素,贫泥砂砾岩储层成岩压实减孔效应弱,剩余粒间孔发育,且粗粒级颗粒内部多发育压碎缝沟通粒间孔隙,储层质量最佳。依据储集空间组合类型将有利储集相带分为原生粒间孔-压碎缝发育带、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发育带两大类。前者主要分布于构造高部位近断裂带-中上斜坡带;后者主要分布于中下部斜坡带。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坳陷湖盆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认识沉积体系展布规律,优选下一步勘探领域,以准噶尔盆地中部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为例,采用地层厚度法恢复了古地貌,细化了古地貌单元,并通过岩芯观察,识别了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通过古地貌单元与沉积微相叠合分析,提出了坳陷湖盆沉积期古地貌对沉积体系、沉积微相和岩性圈闭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中部三工河期为隆凹相间的古地貌格局,具有水下古低凸、水下古沟槽、古坡折和水下古平台等4类古地貌单元,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可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席状砂和砂质碎屑流微相。水下古沟槽充填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水下古低凸主体部位发育分流间湾相泥岩,古坡折之下的水下古平台发育砂质碎屑流砂体。水下古低凸翼部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向低凸方向超覆尖灭,水下古平台发育的砂质碎屑流砂体呈“泥包砂”结构,储层性质较优,岩性圈闭条件好,成藏条件优越,为下一步最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7.
厚刚福  宋兵  倪超  陈薇  王力宝  窦洋  李亚哲  彭博 《沉积学报》2021,39(5):1078-1085
为查明源储配置对致密油富集的影响,优选下一步致密油潜在有利区,在岩心和薄片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地球化学分析和扫描电镜、微米CT等测试,对川中地区大安寨段烃源岩和致密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已知油藏解剖,对大安寨段致密油源储配置类型和平面展布进行了研究,发现源储互层式和上源下储式配置关系最有利于致密油富集。研究结果表明:川中地区大安寨段发育旁生侧旁生侧储储式、源储互层式和上源下储式等3种源储配置,烃源岩为最大湖泛期泥页岩,有机质含量0.54%~2.32%,干酪根类型以腐泥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溶蚀孔洞和基质孔隙,分别发育于厚层介壳灰岩和中—薄层泥质介壳灰岩中,孔隙度0.38%~6.82%,平均1.67%,渗透率多低于0.1×10-3 μm2,为特低孔致密储层。现有勘探实践证明油田源储配置关系以源储互层式和上源下储式为主,秋林、仪陇、渠县、李渡和广安地区以该类源储配置关系为主,为下一步致密油潜在有利区。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了解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沉积环境,通过现代碱湖和主要碱矿进行调研,系统梳理了现代碱湖沉积特征,并与风城组沉积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现代碱湖沉积对玛湖凹陷风城组沉积环境具有可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风城组沉积期为一大型碱湖盆地,与世界上典型碱湖特征基本相近,自生矿物、沉积组合与演化过程大致相同,为形成于半干旱气候环境的闭流盆地,含碱层段一般为浅水环境成因,是碳酸盐型湖水蒸发浓缩的产物,与碱层互层的暗色细粒岩石不全为深水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9.
FN5井区夏子街组异常高阻段成因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薄片、构造演化史、古地貌等对FN5井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异常高阻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FN5井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异常高阻段发育2种岩性,高阻致密隔层以粗粒级云化凝灰质砂砾岩为主;低阻储层段以细粒级凝灰质细(中细)砂岩为主,储集空间具裂缝—孔隙双重介质特征.垂向上主要分布在夏子街组中部的P2x22砂层组;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近岸坡折带以下FC1—F20—FN055—FN5—W27井一带,面积为6.2km2,平面形态呈孤立的土豆状.油藏类型为东南方向受乌南断裂控制、其余方向受岩性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其展布受扇三角洲前缘的近岸水下坡折控制,后期成藏受控于异常高阻段的厚度及距主控断裂乌南断裂的距离.具有油层垂向厚度大、单井产量高、储量丰度高特征.为乌尔禾地区二叠系2011年探明储量培植及2012年增储上产的主要层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