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空间物理学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水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5):664-670
空间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迅速发展的学科。回顾了过去百年中发生的重大空间物理学事件。空间物理学已成功地迈过了探索阶段 ,未来是要搞清一些基本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观测研究、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环境预报的紧密合作 ,才能促成空间物理学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2.
武强  崔芳鹏  熊晨  黄银洲  孙晨 《地学前缘》2021,28(6):256-262
国土空间类型的综合划分是其后续规划、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石。首先,基于现有国土空间的主要类型及其深入划分的现实需求,选取空间维度、空间性质、使用用途、矿产资源价值/矿业空间规模和地下工程/空间规模作为文中对国土空间类型进行进一步划分的主要依据;其次,基于上述主要依据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国土空间类型划分方案与体系,其涵盖了包括二维平面视角和三维立体视角的29类和45亚类陆域和海域国土空间;最后,简要分析了以上提出的不同类型国土空间的主要特征和规划开发要点,为其实现良性四维规划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空间结构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变量和样品空间,由此得到因子空间,依据因子空间中变量和样品的相关性,很容易确定样品点群的成因,还讨论了因子分析中变量坐标和样品坐标的概念,指出因子得分不是样品的坐标,因而把因子得分图看作为因子空间坐标图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王水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5):664-670
空间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迅速发展的学科。回顾了过去百年中发生的重大空间物理学事件。空间物理学已成功地迈过了探索阶段,未来是要搞清一些基本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观测研究、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环境预报的紧密合作,才能促成空间物理学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斌  李迪  周志逵 《安徽地质》2004,14(4):273-276
随着数字地球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讨论,作为数字地球更加引人关注.本文首先从对元数据标准的研究开始,介绍了元数据的定义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个基于XML的地理信息元数据系统GeoMorpheMeta,对其系统架构,模块功能进行了介绍.最后对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元数据的存储,管理,检索等技术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当前,科技园区本身作为创新空间,大大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其建设过程中亦出现了种种问题,很多甚至偏离了建设的初衷。以宁波科技园区规划为例,通过对园区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若干空间创新的规划理念与措施,从而为我国科技园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蓬勃发展的空间天气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成 《第四纪研究》2002,22(6):497-499
日地空间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场所,太阳剧烈活动引起日地空间短时间尺度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影响和危害。本文简要介绍了空间天气学产生的背景和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当今国际合作研究的重大计划和进展,以及空间天气学研究的未来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该文引入局部仿S闭空间的概念,讨论了它的一些性质,如局部仿S闭空间是极不连通的等价条件,局部仿S闭空间与局部仿紧、仿S闭空间、仿H(i)空间的关系、被连续开映射保持等,而且改进了陈必胜的四条定理。  相似文献   

9.
余先川  王桂安 《地质论评》2000,46(Z1):384-387
本文介绍并讨论了空间知识表示和空间推理及其在地学领域的应用,提出地学多源空间信息的自动分析与综合的关键问题是模式识别与空间推理的有机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荣 《地质与勘探》2020,56(5):1072-1079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施工、运营和管理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安全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现状和不同地下空间设施类型的安全事故类型及产生原因,对地下空间施工、运营和管理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不同施工工艺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不同类型的地质环境因素诱发的工程事故,地下空间运营期间结构老化、外部地质环境变化引起的安全问题,地下空间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安全事故,并提出从管理和技术层面、监管层面、法律层面等多维度的防治建议,即:需要完善地下空间管理技术体系,建立完整的行政管理机构,健全城市地下空间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Space debris, here referring to all non-operating orbital objects, has steadily increased in number so that it has become a potential barrier to the exploration of space. The ever-increasing number of space debris pieces in space has created an increasingly threatening hazard to all on-the-orbit spacecraft, and all future space exploration activities have to be designed and oper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increasing threat posed by space debris. Generally, space debris is classified as large, medium and small debris pieces based on their sizes. The large debris piece is easily catalogued, but medium to small debris pieces are very difficult to track and also quite different in damage mechanisms from the large ones. In this paper, a scheme of chemical classification of space debris is developed. In our scheme, the first-order classification is employed to divide space debris into two groups: natural  相似文献   

12.
We are concerned here with the notion of space as a primary condition for building social relations. From this stand, we have created two analytical matrixes that can help us characterize two modes: that of ‘being-there-in-space’ and that of ‘being-of-the-space’; the nomospace and the genospace. While the nomospace is characterized by ‘cold’ connotations, which are ideally defined as a result of a logical option, the genospace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emotional or ‘warm’ connotations, which originate from a feeling of shared nature and common destiny. We believe that these matrixes could help us to identify the meanings of some behaviours and, therefore, make us more capable of interpreting many dynamics that occur in modern societies. The importance of geography is justified by the exis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behaviours and their proper spatial form.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3.
基坑支护结构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基坑支护结构的空间分析与计算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空间弹性抗力法的概念,建立了空间分析的计算模型,将弹性抗力法应用于基坑支护结构完全意义上的三维空间计算。对影响整个支护系统受力和变形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可供工程实践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孙立梅 《吉林地质》2005,24(1):92-96
从工作准备、图形矢量化与校正、建立分层文件、属性编辑、坐标转换、图面整饰和成果输出几方面,叙述在1:20万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中形成的一套工作方法,结合本省实际提出了建立吉林省空间数据库时对本省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的处理方法和几点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15.
空间碎片与空间环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碎片起源于人类的航天活动,目前空间碎片的空间密度已经对航天器的安全造成威胁,且其数量仍在高速增长,已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环境问题,航天器受空间碎片撞击的事件时有发生。大空间碎片的撞击会使航天器姿态和轨道发生改变,更严重的是会导致航天器破损甚至完全解体;小空间碎片的撞击会使航天器表面性能改变,部分器件损伤或失效,使航天器丧失功能。目前地基设备只能对厘米级及更大的碎片进行观测、跟踪和编目,航天器可以根据空间碎片的轨道参数进行规避和机动飞行,以避免撞毁;小空间碎片(<1cm)数量众多,但无法进行轨道测量,只能通过天基直接探测和样品回收获得数据,数值建模和超高速撞击模拟实验是进行小空间碎片风险评估和撞击效应研究的有效方法。对小空间碎片只能采取被动防护的方法,在航天器总体设计、防护结构和材料方面着手,降低空间碎片的威胁。改善空间环境,减少空间碎片的最根本方法是对航天器采取钝化措施,减少空间碎片的产生,理论上还可以采取措施,清扫、清除或回收空间碎片。  相似文献   

16.
曹建劲 《江西地质》1998,12(1):15-19
对以往花岗岩类的地质环境分类分析,可以归纳出分别强调时间和空间作为分类原则的二大类,花岗岩类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因随时空环境而有规律演变,其地质环境分类的原则应同时包括时间和空间二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花岗岩类的时空分类。  相似文献   

17.
断层相关裂隙的一种定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平衡剖面及几何学原理,建立断层面脱空空间理论模型、断层破裂带裂隙空间的置换模型,推导出一个在2维剖面上计算断层相关裂隙空间的定量计算公式,并讨论了相关参数的地质含义及取值方法。结果表明,断层面与层面的夹角变化率是控制断层相关裂隙空间的主控因素。该计算方法为断层裂缝的预测及评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统一城市地下空间在规划开发过程中的分层标准,文中统计了国内外主要城市的地下分层情况和相关规范要求,并分别就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城市地下分层的影响进行分析。其中自然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分布,该因素决定了地下空间开发的难度和成本;社会影响因素主要有城市规模、区位条件和地方政策法规,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决定了地下空间的需求量。结果表明,区域的开发需求量和开发难度决定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规模,进而影响到地下空间的分层。多数城市常以15 m、30 m为界将地下空间划分为浅层、次浅层、深层;浅层地下空间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大,宜分区域进行分层,陡坡处宜沿着与地面垂直方向进行分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地下分层评价指标体系,对后续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