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0引言近年来世界各主要产金国不但注重易选冶金矿的来冶,而且对难选冶金矿的开发利用也B益加紧.其中含砷金矿石在世界范围内及我国的难浸金矿石总储量中均占有一定比例。国内外矿业界对该类难选冶含砷金矿石来用预处理方法主要有:氧化焙烧、化学氧化、压热浸出和细菌浸出等,其目的主要是提高这类顽金矿的综合回收率。氧化焙烧、任热浸出的投资费用高,化学氧化对有害杂质组分比较复杂、且含量较高的含砷、破难浸金矿石也不易提高其余的回收率;而生化处理技术,则不但适于处理高合砷、硫的金精矿和富矿,也由于其生产成本较低,并具有…  相似文献   

2.
冯军  毛俊丽 《甘肃地质》1999,8(2):88-93
肃北县黑刺沟金矿属砾岩型金矿,该矿矿石属典型的含砷、硫微细粒难选金矿石。通过各种选矿试验,该矿矿石用全泥氰化法金浸出率低于17% ,浮选、焙烧氰化法浸出效果也不好,而用细菌预氧化、碱浸预氧化氰化法效果较好,金浸出率最高可达92.4% ,是处理该类矿石较有效的选矿方法。  相似文献   

3.
含砷难浸金矿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郑存江 《陕西地质》2003,21(1):88-98
文中介绍了焙烧预氧化、加压预氧化和细菌预氧化含砷金矿预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工业应用实践。总结了含砷难浸金矿的化学预处理技术、电化学预处理技术和微波预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这些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难处理金矿石堆浸的预处理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难处理金矿难浸的原因,指出该类金矿浸出前必须进行预先氧化,才能取得理想的浸出效果。介绍目前已在国内外获得工业应用的几种预氧化方法的原理、应用概况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东大滩锑金矿微生物预氧化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祥 《陕西地质》2001,19(1):93-98,102
介绍了东大滩难浸金矿石微生物预氧化的方法及结果。东大滩石英脉型锑金矿石因金被毒砂包裹而难浸,采用微生物预氧化处理后全泥氰化金的浸出率由原来的17.04%提高到70.80%,柱浸由15.39%提高到63.02%,且酸耗较低,各项指标合理,是解决该类矿石难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金矿石种类繁多.对于易选矿石,现已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处理工艺.而对于难选矿石,例如高砷矿石,其理想的处理方法仍然在研究与试验之中.为启发国内同行加快这方面的研究,下面就笔者在加拿大工作期间所了解的情况,对基本成熟的细菌浸滤法和颇具前景的微波处理法作一介绍. 细菌浸滤法:一般来讲,如金嵌布在毒砂中,回收率只能达到20%;如矿石中含有机炭,金回收率也只能是70%左右.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都可求助于细菌浸滤法. 生物浸滤的原理是用各种硫化物氧化细菌将硫  相似文献   

7.
含砷难处理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无法取得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需在浸出前对其进行预处理。本文介绍了3种含砷难处理金精矿的预处理工艺,包括氧化焙烧法、热压氧化法、生物氧化法,简要阐述了各工艺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及优缺点,为含砷难处理金精矿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贵州板其原生金矿石属碎屑岩类微细浸染型难选冶矿石,在氰化浸出之前需进行预处理。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矿石经不同温度氧化焙烧后各组成矿物结构变化与金的浸出率变化关系,对焙烧法预处理工艺的微观研究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表12)。  相似文献   

9.
含有机碳、粘土物质、砷、铜较高的难处理原生硫化金矿石广泛分布于石棉西部地区。多年来该区该类型金矿的选矿一直采用混汞法收金或原矿浮选、产品销售冶炼厂的办法。本文根据矿石特性选择原矿氢氧化钠碱浸预处理→次氯酸钙氧化处理→氰化提金工艺进行探索性试验,获得金浸出率86.9%的结果,为石棉地区该类型金矿石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贵州板其原生金矿石氧化焙烧——氰化浸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文辉  刘高魁 《地质论评》1998,44(3):313-322
贵州板其原生金矿石属碎屑岩类微细浸染型难选冶矿石,在氰化浸出之前需进行预处理。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矿石经不同温度氧化焙烧后各组成矿物结构变化与金的浸出率变化关系,对焙烧法预处理工艺的微观研究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其结果可望有助于矿床成因,构造控矿等方面的微观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细菌氧化在难处理含砷硫金矿石中取得重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国外细菌氧化技术在处理矿石中的应用,特别是金矿。重点介绍了我国原地矿部陕西地勘局堆浸技术中心和河南省岩矿测试中心应用细菌氧化技术对开发难处理含砷硫金矿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难处理低品位金矿细菌堆浸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细菌堆浸法的原理、试验和生产方法、影响因素、国内外试验结果和应用现状,以及基建投资、生产成本和适用的金矿石类型。指出该工艺是一种技术上易于实现、投资少、成本低的新方法,适于处理低品位低硫硅质金矿和含炭硅质金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含砷金矿资源分布广、储量大。这种金矿主要的载金矿物是黄铁矿和毒砂,金以细颗粒或亚显徽形态包裹在其中。国外对这类金矿的预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氧化焙烧法、硫酸加压氧化法、硝酸分解法、细菌氧化法等。但必上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如对环境污染大、材质要求高等缺陷。  相似文献   

14.
我国难浸金矿提金技术又有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利用河南盐矿测试中心研究的难浸高硫金精矿细菌预氧化提金半工业性试验技术,对小秦岭地区潭头的难浸金精矿进行试验,经细菌预氧化6天,再氰化浸出,金浸化率达91.31%。 (2)利用西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研究的难浸高砷硫化金精矿细菌预氧化技术,完成了广西贵港福六金矿浮选金精矿日处理6吨和青海五龙沟金矿浮选金精矿日处理12吨以及两种混合金精矿日处理10.5吨的工业性试生产,处理量分别为400吨和200吨,金的浸出率90%~94%,生物预氧化时间150小时,处理成本为每吨600元。 (3)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针对四川高硫高碳型金矿进…  相似文献   

15.
金矿石组成中矿物的分选性和解离性是决定金矿石可选冶性的内因,矿物的分选性又取决于各矿物之间的物性差异(比重差、润温性差、磁性差、电磁性差及电性差等)。矿物的解离性则取决于金粒与矿物的嵌布特性。工艺矿物学和工艺矿相学的资料为金矿石的可选冶性及选冶工艺流程提供依据。金矿石选冶之前,必须掌握金矿石各组成的矿物分选性和解离性。利用选冶的金矿物与其它矿物间物性的差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选冶方法。例如依据砷的赋存状态采用不同的选冶方法:当砷呈类质同象存在时,采用选冶相结合(沸腾焙烧后,用氰化法的工艺流程)、或留待冶炼时予以脱除;当金呈超显微金、固溶体分散金、次电子衍射金或胶粒金存在时,即使粉碎至200目以下,也难把金选尽,更不能把砷除掉,只有采用尾砂焙烧法除砷,并使金粒归并长大以分离金;当砷为独立矿物时可通过机械选矿法选出。含泥量大和金粒细的含金硫化物氧化矿石(铁帽金矿石)的分离,应采用全泥氰化法或炭浆法。金矿石中含有细粒磁铁矿时可用磁法与金分离。如有粗粒的赤铁矿,则可考虑用重选法与金分离。另外,在为了检  相似文献   

16.
难选金矿主要是指富含砷、碳等杂质成分、或金呈微细粒包体赋存的金矿石。这类金矿石用常规选矿方法只能获得很低的金浸出率,造成资源的浪费。据统计,我国金矿资源中近三分之一属于难选冶矿石类型,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这部分金矿资源就成为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难题。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尝试,其中生物提金技术(即细菌预氧化提金工艺)在各种方法中具有投资少、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较易操作等优点。国外这一选金方法发展迅速,目前生产规模已由10t/d发展到980t/d,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回报。天津地质研究院瞄准这项高新…  相似文献   

17.
由西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承担的《含砷硫化金矿微生物提金试验研究》经过一年的试验研究国满完成了任务。今年《月该成果通过了地矿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该中心的预氧化一浸出试验结果证明,所选用的菌种对含砷硫化物金矿石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预氧化7天,脱砷率87~98%,金的渣汁氰化浸出率达85%以上,比直接氰化浸出提高了67~70%。菌种的培养、驯化条件试验表明,改良的培养基中细菌的繁殖速度较其它培养基快,对含砷金矿石的氧化效果好;驯化后的细菌可在r(As+3)为17g/L的溶液中生存,用于含砷13%的金精粉的预氧化,细菌的…  相似文献   

18.
光催化氧化法处理难降解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综述了光催化氧化处理难降解废水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影响光催化氧化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光催化氧化法在处理难降解废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任飞 《辽宁地质》1999,16(2):158-160
PAL法是近十年来应用于选治工业中的一种黄金选矿方法,它操作简单,适应性强,尤其能提高含砷、含硫等难处理金矿石的浸出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显著。该法在国外应用较普遍,经济效果明显。近年国内也相继对PAL法进行研究与应用,而在我省PAL法的应用却相对滞后。因此,应加强对PAL法的应用试验研究,从而促进我省的黄金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在高岭石粉末内加入氯化金水溶液模拟金矿石。由模拟样经不同温度焙烧后再氰化浸金, 探讨高岭石经焙烧后束缚金的变化规律。由焙砂的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相结合探索Au 浸出率变化与高岭石矿物结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内高岭石经500℃和更高温度焙烧后, 由于高岭石矿物结构破坏产物对金的束缚而改变金的赋存状态,使金的氰化浸出率降低。为焙烧预氧化新工艺研究提供了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