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地震带是我国大陆地区的一条强震活动带,广大地震工作者对山西地震带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简述了山西地震带的地震历史资料及先辈们的工作成果,并对近20年来山西地震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做了回顾.  相似文献   

2.
山西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分析与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山西及邻近地区(简称山西地震带)的地震烈度资料,用最小二乘法分析确定了山西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借用美国西部地区的地震动衰减资料,用转换的方法分析确定了山西地区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这些研究结果可供山西重大工程场区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及城市地震小区划时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山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地区的ML≥3.0地震,研究了山西北部16个台站的震级偏差情况,结合台站的场地响应对震级偏差较大的SHZ台和KEL台进行了分析,并对山西北部的16个台站震级偏差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4.
山西近十几年来,发生M_L≥2.0级地震达1837次,其中属中强震的只有一次5.1(MS)的介休地震,绝大多数是弱震活动.根据山西历史地震活动分布特点,并结合山西地质构造轮廊,将山西划分为四个活动区,从地震活动的月频度和地震活动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给出全省和各个地震活动区的弱震活动月频度的正常频数范围,及各区的弱震活动度特点,为监视山西震情,研究山西弱震活动的成因,对弱震活动异常判别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怀着激动而喜悦的心情阅读了《山西地震》2 0 0 1年第 3期的全部篇章 ,为山西有了数字化地震台网而欢呼雀跃 ,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数字地震监测技术的突破 ,不仅是我国地震科学技术的一大进步 ,也是山西地震科技事业发展的新标志 ,它给山西人民带来了防震减灾的福音。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建成既是山西省地震局的光荣 ,也是山西地震文化的希望。在这里 ,我对山西数字地震台网一期工程的投入运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对在台网建设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从事科技、后勤工作的全体朋友们致以衷心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 ,祝贺郭跃宏、袁正明同志…  相似文献   

6.
一、在山西地堑系开展活动构造研究的目的意义 1、山西地堑系的构造部位 在华北地区,以太行山山前断裂为界,自新生代以来,其以西地区相对于华北平原沉降区不断上升,形成了壮观的山西高原。与此同时,在山西高原隆起的轴部发育了一条十分引人注目的地堑系,人们称之为山西地堑系。山西地堑系由走滑正断层控制的剪切拉张产生的一系列盆地所组成。它的东北端起于延怀盆地,经大同盆地,蔚广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西南抵灵宝盆地和渭河盆地,斜贯山西隆起中部,全长约1200公里。该盆地带总体呈现出“S”型形态。所有盆地都呈北北东方向延伸,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山西省地震局所承担的“九五”重点项目-山西遥测地震台网的建设过程,台网布局、观测范围、监控能力、资料产出、技术系统及台网建设蝇对某些专题的研究情况,得出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提高了山西地震监控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评估山西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采用"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以山西测震台网产出的地震观测报告为输入,计算了山西测震台网57个台站对周边地震事件的检测概率、测震台网的合成检测概率及最小完整性震级.单台检测概率结果显示:PMC方法相对客观地反映了57个台站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山西中部的5个台站,由于台站密度...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处 小学生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山西省科委办公室 山西统计 山西矿业学院学报·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处 山西教育 山西化工山西省科协学会部 山西成人教育 山西中医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中学课程辅导 铸造设备研究世界地震工程 科学之友 山西农业科学东北地震研究 人人健康 山凸农业大学学报华北地震科学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新型碳材料地震学刊 会计之友-同煤科技国际地震动态 山西农经 绿色天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编辑之友 山西农机世界地震译丛 山西财经学院学报 山西水利中国地震 山西科技研讨 山西医学院学报地 震 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山西地震的时间间隔,发现山西的地震时间间隔与其出现频次之间存在经验关系.还讨论了经验公式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一系列断陷盆地所组成的山西地震带是地震活跃的场所,了解山西地震带的活动特征,不仅对研究地震活动规律、获取信息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对山西煤炭、重化工建设也有实用价值.本文对山西地震带地震的频度特征作了探讨.试图利用不同盆地的活动图象来了解现今地震较活跃的区域,并以此确立监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陆态网络GPS基准站资料计算了山西断陷带内部以及相对于周边地块的基线时间序列,并基于均匀应变模型计算了山西北部至晋冀交界和山西南部至晋豫交界的应变时间序列,结果表明:(1)陆态网络山西基准站观测数据质量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山西断陷带的地壳微动态变化特征。(2)山西北部至晋冀交界区域第一剪应变和最小主应变自2012年10月起减小,山西大同至河北张家口和山西大同至北京延庆的基线同期出现缩短,可能表明该区域北东向的右旋剪切和压性应变在逐渐增强。(3)山西北部至晋冀交界区域张性剪切应变2014年5月起出现的短期增强与涿鹿4.3级地震震源机制较为一致,可能与此次地震有关,该短期变化在震后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灰色灾变预测的有关公式,建立了山西地震带中强震发生时间的灰色预测模型,以期进行中长期地震预报.根据山西地震带10次M_L(?)5.0地震(1950年—1987年)外推预测山西地震带发生M_L(?)5.0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山西中部由于构造部位特殊,中强地震及弱震活动不但频度高,而且有着特殊的意义。华北历次活跃期中,强震的活动,空间上虽有着迁移规律,但山西中部总是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有台网记载以来,山西中部的弱震括动,在其频度的上升时段,同样反映了华北区内强震的活动。山西地震带上一系列7级以上地震,存在着由北而南和由南而北对迁的现象,山西中部是对迁的中心地区。因此山西中部地区是华北地震活动的一个“敏感区”,研究它的地震动态,将有可能提供华北强震活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大正 《山西地震》2005,(4):42-42
山西省地震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山西地震》第六届编辑委员会会议于2005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基准地震台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提交论文的作者,省地震学会理事及《山西地震》编辑委员会委员70余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陈会忠研究员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地震监测发展趋势》的报告。《山西地震》编委、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李志雄,《山西地震》编委、研究员徐扬、袁正明,山西省临汾市地震局原局长、高级工程师王汝雕等在年会上作了专题学术报告。提供论文的作者分组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期间召开了山西…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西测震台网缺少适合本地区地壳速度模型的现状,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山西测震台网2009~2014年间产出的大量震相数据,采用"线性拟合"和"折合走时"法分别确定了模型参数中速度和深度的波动范围;利用Hyposat定位程序,使用46489组模型,分别批量定位76个地震事件,并选取残差最小的一组参数作为山西2015地壳速度模型;最后运用批量定位比较残差、PTD测定深度和人工爆破等3种方法对山西2015地壳速度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山西地区进行地震定位时,山西2015地壳速度模型相较于现有的修正J-B模型残差更小,精度更高,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1,(7):30-30
煤炭,一直以来是山西省的一个“标签”。山西因煤而崛起,因煤而闻名,也因煤承受了诸多环境、生态压力。2009年,山西举全省之力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掀起一场煤改“风暴”,这场变革也为山西带来了一系列巨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西境内地震序列的分析计算,得出一个适合山西地区地震活动的概率模型。并以此模型对1989年前后的地震活动进行了计算,给出1989年以来山西地震频繁活动的理论依据,对今后的地震活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山西地区几次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山西测网1997年—2006年重力复测资料,主要研究了重力点值特征和重力场变化情况,认为,重力场变化与山西境内的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收集了1970~2006年37年的小震初动符号建立了震源机制解数据库,研究了山西断陷带小震综合机制解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断陷带小震综合机制解以走滑正断层为主,断陷带两端以拉张作用为主,中部地区以剪切作用为主,忻定盆地、太原盆地的区域应力场与华北区域应力场差异较大.利用沿山西断裂带布设的GPS监测网1996~2007年12期复测资料,分析了山西断裂带水平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断裂带现主要受NWW-SEE向压应力场、NNE-SSW向张应力场的控制.1998~1999年有一次较为明显的应力扰动,空间上表现为北强南弱,接着发生了1999年11月1日大同-阳高5.6级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