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夏毓煌 《水文》1999,(4):26-29
提出了以单位线总历时除以时段数N的办法,确定相对标准的时段Δt,推求出相对标准的单位线,计算其无因次量,并改单位线的时程为时段数n。较完整地解决了单位线的表达形式问题,使单位线成为无因次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2.
地貌瞬时单位线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芮孝芳 《水科学进展》1999,10(3):345-350
自从Rodriguez-Iturbe等人开创了地貌瞬时单位线的研究以来,从理论上探讨用流域地形地貌参数定量流域水文响应,已成为近20年来水文学中最富有吸引力的研究课题之一。总结了基于Horton-Strahler河流分级和水系随机模型推导流域地貌瞬时单位线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对地貌气候瞬时单位线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水文》1983,(6)
在用瞬时单位线方法推求洪水时段流量时,为了避免从S曲线内插,全国雨洪办委托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编制了可以直接查读数值的《时段单位线用表》,现该表已交厂付印,计划于今年12月上旬出版,年底将由本所直接寄送订购单位。本表可供各省、市、自治区编制的瞬时单位线法《暴雨径流查算图表》配套,并可供采用瞬时单位线进行洪水计算和预报使用。《时段单位线用表》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各种时段单位线,计有10分钟、15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等五种计算时段用表。  相似文献   

4.
一种时变分布式单位线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凡哲  郭良 《水科学进展》2019,30(4):477-484
为了解决由降雨强度引起的径流汇流的非线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CS(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流速公式的时变分布式单位线计算方法。引入参考雨强表征SCS公式中流速系数对应的水力条件。由降雨过程的时段雨强与参考雨强的比值构成一个量纲一因子,将该因子加入SCS公式后使其能够考虑降雨对流速的影响。改进后的流速公式用于计算一次降雨过程中不同降雨时段对应的时变分布式单位线,时变分布式单位线与新安江模型的产流模块构成降雨径流模型,将模型用于裴河流域率定参考雨强。率定后的模型用于谭家河流域进行应用检验,结果显示,确定性系数大于等于0.9的洪水场次,由时不变单位线的42%增大为83%。提出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流域水文模型的降雨径流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5.
模式单位线的推求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本德  程春田 《水文》1994,(5):11-15
单位线与之对应的影响因素,构成了一个模式单位线。模式单位线是由选择的历史洪水经过聚类,然后由同类型洪水推求出来的,因而提高了单位线的代表性。单位线用曲线分段拟合,简化了推求和修改中设试过程,便于计算机实现。文中以柴河水库为背景,对此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用实际洪水过程进行了试报,表明了此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地面径流单位线在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工作中应用十分普遍,但当净雨时段较多时,传统的单位线推求方法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不高、过分依赖专业经验、计算过程复杂、模拟结果可能出现负值等问题。为此,本文引入源于动物群体迁移行为的自由搜索(Free Search,FS)算法,将FS单个动物每步探查行走的位置向量作为一条初始单位线,在FS算法迭代过程中再将所有的初始单位线转化为符合定义的单位线,从而利用动物群体的迁移行为推求出最优单位线。该方法的优点是概念清晰,操作简便,能够直接给出单位线的各时段流量值。三个典型实例模拟结果表明:利用FS推求单位线时,寻优一次即可得到满意结果,所得单位线不需要修正,并且能够有效克服锯齿现象,对地面径流量的模拟精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7.
纳希在假设入流过程经过n个具有相同调蓄参数k的线性水库的调蓄的情况下,推导出著名的纳希瞬时单位线.显然相同k值的假设是欠妥的,且求得的水库个数n一般不为整数.作者在各水库调蓄参数k各不相同的情况下,推导出瞬时单位线,并将各水库的后值与相应的河段比降建立了有机的联系,从而扩展了纳希瞬时单位线.  相似文献   

8.
考虑降雨时空变化的单位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华  夏军  张翔  张利平 《水文》2007,27(5):1-6
流域降雨的时空变异性和地形地貌特征,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对单位线的影响始终是流域汇流计算方法研究的难点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的根据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对单位线进行分类的方法及其缺点,推导了考虑暴雨重心位置和降雨强度的影响的S曲线法,给出了新的S曲线方程,建立了S曲线参数与暴雨重心位置和降雨强度的关系,采用该方法可求得任一暴雨重心位置及任一降雨强度下的时段单位线。该方法具有谢尔曼经验单位线简便实用的特点,又具有考虑降雨时空变异性的优点,在沮河流域洪水预报模型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傅联森  陈润  周焕 《水文》2012,32(3):43-46,87
纳希瞬时单位线在浙江省地区得到应用,为了使该方法适用于该地区,需要对其中的模型参数和非线性外延控制两个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瞬时单位线法中n和K参数作用的研究分析,结合浙江省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出按照流域面积大小分级取用n值的关系;同时通过对浙江省地区实际水雨情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临界雨强控制在30~40mm/h在浙江省地区是合理的。该成果为纳希瞬时单位线在浙江省地区的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貌扩散和水动力扩散的流域瞬时单位线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芮孝芳  石朋 《水科学进展》2002,13(4):439-444
流域汇流是地貌扩散和水动力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用宽度函数描述地貌扩散,用河道响应函数描述水动力扩散,从而导出了流域地貌瞬时单位线的表达式。建立了长江三峡区间沿渡河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由此自动生成了该流域水系,并提取了流域地貌瞬时单位线公式所需的地貌信息。23场洪水的检验结果表明:所建议的流域地貌瞬时单位线公式用于流域汇流计算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由DEM确定R-V地貌瞬时单位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貌瞬时单位线(R-V GIUH)的基本理论与理论基础。由于以往确定流域单位线需要大量的降雨径流实测资料,试图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从而可以仅依据地形资料来确定R-V地貌瞬时单位线,解决无资料地区的洪水预报问题。以长江三峡区间沿渡河流域为例,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瞬时单位线的应用相当广泛.为使瞬时单位线分析与计算既比较简便又具有一定精度,现建议一种瞬时单位线参数 n、k 图解法,简介如下.一、基本原理由降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过程线,它是流域净雨过程 i(t)受流域调节的结果,而流  相似文献   

13.
由SSNs构建流域地貌瞬时单位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朋  芮孝芳 《水科学进展》2005,16(6):799-803
流域汇流受到河网形态的影响,考虑到水系的分形自相似特性,利用在文献[1]基础上改进的方法构造了理想的自相似网络(SSNs),并推导出相应的宽度函数(WF)表达式.以WF为基础,得到流域地貌瞬时单位线.利用生成的单位线对沿渡河流域11场洪水进行汇流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流域汇流计算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调蓄经验单位线法是计算干旱、半干旱区无水文资料的中小流域设计洪水的一种较适用的方法。该方法要通过图表查算、产流试算、汇流计算来完成,计算较为繁杂,且存在图表查算缺乏唯一性的缺憾。利用Excel软件丰富的图表计算、函数与宏运算以及控件工具等功能,编制了调蓄经验单位线法推求设计洪水的自动化计算模板程序,旨在运用该方法推求设计洪水中减少试算、查图等工作量,避免图表查算存在的人为性。  相似文献   

15.
最大信息熵理论在地貌瞬时单位线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明 《水文》2000,20(3):13-14,62
引入最大信息熵原理对地貌瞬时单位线中的等待时间概率密度函数进行研究,导出了等待时间概率密度函数等价于皮尔逊Ⅲ型分布.经分析表明,指数分布和伽玛分布作为等待时间概率密度函数,都是本文提出的分布的特殊情形.  相似文献   

16.
单位线的矩     
J.E.纳希等学者曾由不同途经导出瞬时单位线、净雨、地面径流各阶矩关系的矩定理,即原点矩:v_(Qr)=(v_(U0)+v_I)~r(1)中心矩:μ_(Qr)=(μ_(U0)+μ_I)~r(2)本文的目的是导出时段单位线、净雨、地面径流各阶矩关系的矩定理。文中所引用的符号详见附录。一、单位线的原点矩矩定理按线性单位线汇流原理,各时段净雨产生的各部分地面径流过程,经线性叠加成整个地面径流过程线,如图1。根据线性叠加、分矩求和的原理,对单位线、净雨、地面径流各阶矩量的关系推导如下:1.单位线起点向右移一个距离t_0(图2),则对应于原来起点(即原点0)的各阶原点矩量m′_r为  相似文献   

17.
广义单位线把流域对净雨的调蓄作用概化为M个等效线性水库并联,为汇流计算提供了新方法。为检验其在山洪模拟中的适用性,在淮河、长江选取4个小支流共56场典型洪水作为研究对象,与Nash单位线法对比分析暴雨洪水过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模拟精度均达到了乙级精度要求标准,但从评价指标来看,广义单位线法的平均纳什效率系数、峰现时间及其合格率(0.79、0.90 h、98.30%)优于Nash单位线法(0.75、1.09 h、94.34%)。广义单位线综合了流域地形地貌特征,可以更好地表征流域汇流特性,适用性较强,为国内山洪灾害预警预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约束最小二乘法优选单位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北达 《水文》1998,(3):20-23
在总结目前推求单位线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优化方法--约束最小二乘法。它通过Windows平台上的可视化编程,不震拟定初始单位线和试错,就能快速准确达到单位线的最优适配,并能够在计算机上实现推求和修匀单位线。  相似文献   

19.
在单位线分析中,常利用矩法确定参数。在求矩计算中存在求矩差。文献[1]中,把连续变化过程按离散化过程来求矩,其产生的求矩差有二类:一是“离散化求矩差”;二是梯形公式求积误差”。实际上,通常在求矩中,不论阶梯化过程的净雨或是对连续变化过程的径流,均离散为一个个集中于计算时段△t 中心的离散化过程来计算的。对净雨来说,其求矩差有以离散化过程替代阶梯化过程所产生的“离散化求矩差”。对径流来说,则求矩差有以离散化过程替代折线变化过程的“离散化求矩差”以及用梯形公式求和来替代积分所产生的“梯形公式求积误差”。对瞬时单位线或单  相似文献   

20.
关于流域单位线的推求方法,目前常用的有分析法和试错法两种。分析法,它应用下列公式推求流域单位线。即q_T=Q_T-sum from i-2 tom h_iq_(T-i+1)式中 T:单位线及流量过程线时段序;m:净雨时段数;其他符号意义见表所列。由于流域汇流的复杂性和测验资料的误差,故其成果往往会出现锯齿状和负值现象,甚至无法进行分析计算,所以很少有人应用它。试错法,该法应用比较广泛,有的用 Co-llin 法试错,也有的凭经验试错。但主要缺点是单位线过程的初始假定比较困难,试错过程有时也会出现不合理现象,并对其过程进行修正也不易做得完好。鉴于上述,并根据分析法和试错法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