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晗杰 《天文爱好者》2009,(11):58-60
终日置身于钢筋混凝土林立的都市,为工作和学习忙碌奔波,这样的生活环境和状态,让现代的都市人越来越少地感觉到轻松与快乐。有人习惯用酒精来放松自己,有人则在牌桌上寻找快乐,而有些人选择了走出去,来到群山之中,来到大海之滨,来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  相似文献   

2.
阿良 《天文爱好者》2008,(10):60-63
自然知识的传承与创新 在前面几篇文章中,笔者介绍了古希腊哲人对于自然和天空的想法,例如泰勒斯认为“万物都是水做的”;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万物产生于一种没有固定性质和形状的物质,他称为“无限定”(也称为“无限者”),他说“无限者”是不生不灭、无穷无尽、无有边际的,从这种无限的、没有规定的东西中,分离出热与冷,干与湿的对立物,形成运动,产生天体万物。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认为万物就是数,宇宙就是数的和谐。到了柏拉图则把人眼看到的经验世界和人的理智才能达到的超感世界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3.
人类历史是一部探索宇宙和自然、利用宇宙和自然、改造宇宙和自然的历史。远古时代的人类用肉眼观察星空以及日月的运行和变化,利用其中的规律指导自己的生产和生活。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使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二十世纪50年代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从此人类探测宇宙的脚步离开地球进入了太空。到目前已有多个探测器飞临太阳系内天体,对其进行近距离探测。信使号(Messenger)是这些探测器中的一个,是地球人派去专门探测水星的使者。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 ,永远依存着自然环境。人不能脱离自然 ,自然哺育着人类发展。人的思维也是首先来自自然 ,在人类思维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一个永恒的科学主题 ,这便是宇宙。战国时期 ,尸佼给宇宙下过一个定义“四方上下曰宇 ,古往今来曰宙”。表明宇宙在空间上包罗万象 ,在时间上永无止境。回顾人类的自然科学发展史 ,的确会发现 ,宇宙的影响无时不在。换句话说 ,天文学在各种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 ,始终起着先导性的作用。  一、天文学开拓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人类认识自然首先得益于天文学。为了农业 ,就必须建立节气。而…  相似文献   

5.
2001年12月下旬的《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宇航局阿莫斯研究中心乔治·库柏(George Cooper)等人的文章:在碳质陨石中发现了糖及其有关的几种有机物质。近些年来,很多人都不喜欢糖了——吃了怕胖!可是,在陨石中发现了糖,却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该期《自然》杂志同时发表了塞福顿(Mark A.Sephton)的评述性文章“陨石是生命美好的开始吗?”  相似文献   

6.
您还记得什么时候曾经真正放松自己的心情?现代人的生活中充满了紧张与竞争,工作上的压力常常让我们喘不过气来,躺在床上的睡眠,也只是弥补肉体上的疲累,我们的心灵仍然空虚困乏。而现代人的旅行正反映出这样不安的“心态”。我们有很多的“行程”要赶,有很多的“景点”要看,有很多的“东西”要买,  相似文献   

7.
天文学从一开始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恩格斯指出过:“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毛主席说:“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我国古代以农业生产为主,很早就积累了大量天文知识,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知道利用黄昏或早晨出现的星象来确定四季,知道用闰月来调节年的长度,以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西周开始,已经用圭表来测定冬夏至和春秋分,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有名的“古六历”中,已经普遍采用了十九年七闰的闰法,而以365(1/4)日为一年的长  相似文献   

8.
最难办的手续在我访问的地区中,手续最难办的当属台湾。基于台湾的特殊地位和中国人的情怀,大家都想去台湾看一看。我的好友,前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教授自然也知道我的想法。1991年,我在澳大利亚访  相似文献   

9.
肖军 《天文爱好者》2010,(11):64-67
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为什么呢?远方的人能够给你带来你从没有见过和想过的新鲜事物,他能给你带来新的学识和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以及看世界的不同视角。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是一位在明朝万历年问来到中国的远方友人,他让中国人看到了西方的宗教、科学和文化。他打开了一扇门,欧洲人从此开始更多地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开始了解外面的世界。他架起了一座桥,能够让中西方人开始相互沟通学习。  相似文献   

10.
《宇宙简史》主编文池 执行主编 陈君线装书局2003年1月出版 32开484页 定价29.8元 邮购价34元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在科学家的心目中,宇宙是茫茫太空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并且处在不断地运动和演化中。现代人利用先进的天文望远镜使得宇宙的可观测范围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天文台和香港可观自然教育中心与天文馆、香港天文学会合作进行天文研究香港可观自然教育中心与天文馆(下称可观中心)于1995年在香港荃湾中心本部建造了一台50cm口径的卡氏反射望远镜,配上ST-8CCD系统,在香港天文学会协助下为香港的天文普及教育作...  相似文献   

12.
把古代日食的观测记录用于地球自转长期减速和月亮在轨道上的长期加速的现代研究中,只要记录可靠,分析得法可以得到与现代观测同样精度的结论。甚至于还可以得到现代观测所不能得到的结论。近十几年来西方科学家对中国古日食记录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的研究的结果几乎一致认为中国的观测记录是很可靠的,因此这些记录在人类科学史中具有很高的价值,这种局面也引起了国内天文界的注意。我们认为到现在为止,中国古代日食记录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在已经应用的资料中出现了一些  相似文献   

13.
以前听人说,看过一次日全食的人会努力争取以后的每次日全(环)食。经历了去年的长江大日食,我还真有杀到云南看环食的冲动,不过因为要准备考研,这一计划自然也就泡汤了。  相似文献   

14.
月亮与人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地球上生命的发生、发展与得以延续,除地球自身的自然条件外,太阳的光和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巨大质量的木星吸引了众多的小行星,大大减少了地球遭受小行星碰撞的厄运,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殊不知,月亮却是地球上生命的保护神,而且月亮与人的健康、一些战争事例和人的情绪都有密切的联系。月亮与生命1987年,美国的宇航工程师皮尔生(J.Pearson)指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关键之一在于有较强的地磁场。而该磁场的产生又要归功于月亮。皮尔生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描述了这样一幅图景:在太阳系刚形成不久,地球掠过月球的瞬…  相似文献   

15.
吴德金  陈玲 《天文学报》2023,64(3):24-29
现代科学表明宇宙中99%以上的可观测物质都处于等离子体状态,从小尺度的微观粒子动力学集体过程与能量转换机制到大尺度的宇宙等离子天体结构状态与爆发活动现象,都是等离子天体物理学的研究课题.从宇宙演化历史、大尺度结构形成以及爆发活动现象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等离子天体物理学在现代天文学发展以及现代等离子体宇宙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空间卫星科学探测研究及其对现代天文学的巨大影响,进一步阐述了地球磁层和日球层等空间等离子体实地探测研究在等离子天体物理学研究中所扮演的“天然实验室”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最初发布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的网站上,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文学,理解天文学与人们生活、工作的各种联系。直到最近,中文译文的出现又在微博和其他媒体平台上引起了中文读者的注意,并被国内多位天文学家力荐。而原文也在融合了社会多方意见反馈后在近日给出了更新版。本期我们就将为大家带来最新版的Why ys Astronomy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7.
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是一种强烈的太阳爆发现象,对空间天气和人类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日冕物质抛射检测对预报日冕物质抛射、保障人类的生产生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日冕物质抛射检测多采用人为定义特征和界定阈值等方法。由于人为定义特征不能准确表征日冕物质抛射且具有普适性的阈值难于选择,现有的方法对日冕物质抛射的检测效果有待提高。提出一种基于Faster R-CNN(Faster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的日冕物质抛射检测算法。该方法首先结合CDAW(Coordinated Data Analysis Workshop Data Center),SEEDS(Solar Eruptive Even Detection System)和CACTus(Computer Aoded CME Tracking software package)3个著名的日冕物质抛射目录信息,人工标注了包含9113幅日冕图像的数据集,然后根据日冕物质抛射的图像特征较自然图像少、目标尺寸与自然图像有差异等特点,在特征提取和锚点选择方面对Faster R-CNN进行改进。以2007年6月的日冕物质抛射标注数据为测试集,本文算法检出了全部22个强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和151个弱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中的138个,对日冕物质抛射事件的中心角和角宽度等特征参数的检测误差分别在5°和10°以内。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署名“lazy1004”的天文爱好者给我写信,表达了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疑问:天文学在学校中为何不受重视?他(或她)写道:“同为六大自然学科,偏偏没有开设天文课,即使有。也只是一个星期才一节的选修课。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地理老师.他是一位狂热的天文爱好者,但似乎比校长还忙。学校的望远镜坏了,校方也一拖再拖,迟迟没有联系人来修。这样的选修课在他们眼中是那么的不重要。所有的人都在为考试而忙碌。这让我感到孤独。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远古各民族观测星象、制定历法以及进行星占活动,都是迫于生存的压力,换句话说,是为了改善一下生活,其目的仅止于知其然,并不鼓励"玩物丧志",把时光耗费在"无用"的观测和思考中。独古希腊人不然。古希腊人带着一种超然心态无忧无虑地观察天象,他们冥思苦索,追求事物深层的解释,试图探索宇宙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夜晚,星空神奇而美丽。这美丽的群星,包裹着地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在彼此隔绝的时代,观察着以同样规律运转的星空,解读出不同的含义和内容。西方认为星空与人类实际生活没有太多联系,是神话故事世界。我们中国人,却认为那是天上的人间社会。有人说,地上有什么,天上就有什么,这样对天空进行解读太缺乏想象力了。有些人却认为,这非常有想象力,而且很大胆:星空,就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社会就是星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