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5,24(4):323-323
实验岩石学研究岩石和矿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各种特征和变化,在模拟各种变质过程、地幔和地壳各层圈物质组成和相变、岩浆生成及岩浆演化规律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实验岩石学与岩相学相结合构作了岩石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实验岩石学研究得出的成果、从实验中获得的思想成为理论岩石学的精髓。本书从介绍岩石物理化学知识和高温、  相似文献   

2.
定量岩石学     
在地质科学中,数学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数学和岩石学的横向交叉结合形成了新的边缘学科——定量岩石学。 定量岩石学是运用数学原理、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研究岩石和岩体的数量关系、空间分布规律、含矿性及岩石和岩体形成演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岩石学、数学和电子计算机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它以数学为工具,电子计算机为手段,以解决岩石学问题为最终目的,是数学地质中的一个分支。它为岩石学研究提供了定量的依据,使岩石学研究从定性解释逐渐向定量计算发展。目前,由于数值模拟在岩石学中的应用以及电子计算机能实现复杂、大量的岩石化学计算,使得岩石学研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一、解放前 解放前,四川省地质工作者对本省各地区的矿物学研究,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开展,从1923年四川开始有地质人员起,至1949年的解放前夕为止,地质工作者只是零星地做了一些简单的矿物学工作,其中丁毅等在金沙江上游一带进行金矿地质普查时,对自然金进行了简略的叙述,1938年常隆庆等人在西昌进行地质工作时,对该区的磁铁矿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攀枝花铁矿床。抗日战争期间,伪中央地质调查所  相似文献   

4.
岩浆动力学是火成岩石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孕育和产生,突出地反映了地球科学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趋势。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关于火成岩石学方面的交流情况表明,火成岩石学已逐步走出了“化学”岩石学的范畴,开始全面进入了岩浆动力学研究的新阶段。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长春地质学院已有八一和八二届研究生共49人被授予硕士学位,这是我国从一九八一年以来实行学位制度以后获得硕士学位的第一批和第二批研究生。 这两届研究生共40名指导教师。根据研究方向和论文工作需要,采取跨教研室、跨学科或跨系的教师指导,如钻孔电磁波法的指导教师是由物探系和基础部的教师共同指导的,有的岩石学导师是由岩石学、矿床学的教师共同负责的,有的数学地质专业的指导教师是由数学和地质专业的教师共同指  相似文献   

6.
青年岩石学专家──刘喜山刘喜山,1944年生,山东招远县人。196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现任长春地质学院岩石学教授。自1969年以来一直从事于本科生的岩石学和研究生的专题课教学以及指导他们进行专题性科学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变质地质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解放前的旧中国地質教育是很不发达的,在为数极少的几个地質系中培养的地质人才也少得可憐,据统计解放前从事地质工作的地質技术人員才200余人。建設初期党中央提出了地質工作大发展大轉变的方針。我部党组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确定大力培养地  相似文献   

8.
四川攀枝花层状辉长岩体赋存有规模巨大的钒钛磁铁矿床,多年来,人订围绕岩体的矿床学和矿石物质组分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相比之下,对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方面的研究则较差,而这些工作无论在扩大找矿或在层状火成岩的理论探讨上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较为洋细地描述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层状岩系的形成过程作一初步讨论。一、岩体地质概况  相似文献   

9.
对岩浆过程的进一步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城  王德滋 《地质论评》1996,42(4):321-328
对于岩浆作用来说,岩石地球化学方法更多地用来探讨岩浆的起源、不同岩浆的相互混合、围岩对岩浆的混染及岩浆自身的演化和团结等。实验岩石学与岩相学研究相结合至今已构成了基本的岩石学理论框架,近些年来的工作一般是为不多见的岩石学现象、难以解决的岩理学问题及有关的岩浆过程进行更加深化和补充的实验。岩浆动力学利用流体力学的方法定量描述岩浆过程,建立理论模型。本文从这三方面简要叙述新近对岩浆过程分析研究的某些进展。  相似文献   

10.
李兆鼐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火山岩地质和火山岩金矿地质专家,他在火山岩、岩浆作用及其与资源环境关系等领域造诣颇深,曾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多个重点项目,建树颇多。他是南极长城站中、新生代火山岩研究的早期开拓者之一,是火山岩研究的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他在世时,除全身心投入各项科研工作外,还积极参加地质学会及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的群众性学术交流工作,曾先后担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和第2届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在任期间,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他的不幸逝世,对岩石学界和专业委员会,都是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现从两个方面加以追记,以兹纪念。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地质事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已取得巨大的成就。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支持及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已组成一支强大的地质工作队伍。现在全国从事地质工作的大专程度以上的地质人员已由解放前的200余人增至7000人,增长约35陪,用于地质勘探工作的钻机已由解放前的10余台增至3000余台,增长约300倍。全国已经取得52种矿产原料的储量,已经取得的几种主要矿产储量如  相似文献   

12.
从地球物理学、实验岩石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几个方面论述了青藏高原已具备壳内发生大规模部分熔融的物理环境及物质基础;并讨论了人部分熔融与青藏高原地壳加厚的关系和三种可能的加厚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地质论评》1983,29(5):495-495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5月21—25日在北京召开了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扩大会,会议由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沈其韩同志主持,参加这次会议的分类命名小组成员和扩大会代表共30人。 1980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火山岩会议决定在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之下成立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并责成该组对会议中提出的分类意见和存在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并在适当的时间提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岩石学的研究对象是岩石,但离开具体的岩石标本是无法进行岩石学研究的,而要开展深入的岩石学研究,仅仅依靠从地表获取的岩石样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获得来自地球深处的岩石标本,这就只能依靠钻探工程了.科学钻探可以为岩石学研究提供来自地球深部的岩石样品,而开展对这些来自地球深处、携带大量信息的连续岩心进行系统研究,必然会促进岩石学的发展.而岩石学研究成果又能够为钻探施工提供设计依据,同时,深入的岩石学研究对钻探工程提出的要求还能够促进钻探技术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只有充分重视钻探工程才是真正重视地学研究、重视岩石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过去,对地慢的研究仅限于地幔岩石学。尽管这一领域的成果非常丰富,但只限于地幔岩石学家内部而不大为广大地质学界所知晓。然而,当把地幔研究从地幔岩石学研究扩大到地幔流体研究,取得一大批重要的新成果,并从地幔流体动力学角度对岩浆作用、火山作用、热液作用、大...  相似文献   

16.
前言     
沈其韩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在变质岩石学、变质地质学和前寒武纪地质与矿产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做出了重大贡献。沈先生实事求是、学风严谨、淡泊名利、提携后学,无论学术还是品格都堪称楷模,受人敬仰。值此先生百年华诞和从事地质工作八十周年之际,我们出版本专辑,以表达对先生的敬仰之情和感激之意,祝先生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家庭幸福。本专辑涉及到变质岩石学、变质地质学、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及其他方面,可分为综述性和研究性两类论文。现就专辑内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火成岩的岩石分类命名是岩石学重要的基础工作。岩石定名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地质工作的实际效果和资料的对比与交往。多少年来,中、外学者提出了许多种岩石分类与定名方法,为岩石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岩石学的复杂性,在定名准确性上尚难满足客观要求,也难以达到被广泛接受的程度。因此,人们仍在继续探索,以寻求更为准确的定名方法。 在岩浆的物质演化系统中,可以把形成的岩石看做是系统在特定阶段的一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沉积岩石学和沉积学之间的发展关系。认为在沉积岩石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沉积学,其研究领域正不断扩大至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并已渗入了其它多种学科。由于沉积学对侧重室内岩石学研究的沉积岩石学提出了更新的研究任务,故又进一步促进了后者的发展。本文强调沉积岩石学是有其自身研究任务的沉积学基础部分,并不是必需被沉积学完全取代的学科,文章还展望了沉积岩石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岩石学已渗透并融入到固体地球科学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为岩石学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和发展空间,综述了岩石学的定义和发展史,岩石学在地球科学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未来研究和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何镜宇     
何镜宇先生1922年11月17日出生于北京。他是我国著名的沉积岩石学家。194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后在察哈尔省和北京地质调查所工作。1950年起在清华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岩石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曾任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何先生曾在清华大学地质系协助池际尚教授首次开了沉积岩石学课,随后参加筹建北京地质学院,并担任矿物学和岩石学教学工作,编写了第一本《沉积岩石学》教材,并与张瑞锡先生一起创建了北京地质学院沉积岩实验室。1956~1957年他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合组的黑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