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介绍利用地震转换波测深法研究1976年7.8级唐山大震区深部构造的某些结果,得出了沿两条测线的深部构造剖面图。发现在极震区的数十公里的范围内,地壳和上地幔具有异常结构,在地壳中部比震区外围多出一个中间层位,埋深约12-20km,地壳上部界面向上挠曲,而莫霍面和上地幔顶部界面却强烈地向下挠曲,引起了震区岩石圈厚度的加大,在震区存在深浅不等的深部断裂。深部构造与震源分布的对比表明,唐山主震和绝大多数余震均分布在壳内中间层之上,有的甚至就分布在壳内中间层的上、下界面附近。转换波测深结果表明,本区地壳上地幔中强烈的升降差异运动可能是唐山大震的重要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卢造勋  刘国栋 《地震学报》1990,12(4):367-378
近几年来,在辽南地区开展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深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力、航磁、大地热流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对辽南地区地壳与上地幔介质进行不同物性的正、反演计算与研究,获得了辽南地区地壳与上地幔介质的速度结构、电性结构、密度结构和温度结构,揭示了该区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及其重要特征.发现在海城地震区一带,存在壳内低速、高导、低密度、高热流等一系列重大地球物理异常,在空间上与震源区存在相当好的一致关系,对分析大震的震源物理过程提供了重要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在辽南地区开展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深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力、航磁、大地热流等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对辽南地区地壳与上地幔介质进行不同物性的正、反演计算与研究,获得了辽南地区地壳与上地幔介质的速度结构、电性结构、密度结构和温度结构,揭示了该区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及其重要特征.发现在海城地震区一带,存在壳内低速、高导、低密度、高热流等一系列重大地球物理异常,在空间上与震源区存在相当好的一致关系,对分析大震的震源物理过程提供了重要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文安~蔚县~察右中旗深地震测深剖面的资料,进行了一维、二维射线追踪走时拟合与合成地震图计算,获得了本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M面起伏较大,其埋深由冀中拗陷的31.0km向西至山西隆起区北部天镇达42.0km左右。浅部断裂较发育,根据对应其地壳深部界面及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程度和反映断裂带附近各波组特征,推测了地壳深部断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应用闾阳—海城—东沟剖面深地震测深资料研究该剖面地壳与上地幔二维密度结构的结果.研究表明,该剖面地壳与上地幔密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横向不均匀性最明显的部位位于海城地震区一带.在此,还发现了低密度囊体,这一特征经过正、反演计算得到了验证.该重要地球物理现象是海城地震区深部构造背景中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壳幔结构探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长白-敦化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利用二维射线追踪程序包进行走时拟合及地震图计算,得到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 结果表明,以C2界面为标志,研究区地壳可分为上部地壳和下部地壳. 上部地壳厚1-23km,P波速度为6.00-6.25km/s;下部地壳厚12-17km,它是由一个较均匀的速度层和一个厚6-km的壳幔过渡层构成. 地壳厚度由敦化一带31-33km向东南逐渐增厚,至天池火山区最深达3km. 在天池火山区地壳存在低速体,其速度较周围介质低约为0.15km/s. 利用地震剖面探测、地震CT和大地电磁测深等结果显示,在天池火山区地壳内存在低速、低密度及低阻异常体,该异常体可能表明壳内岩浆囊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海城地震区地壳深部似三维空间结构特征与地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对海城地震区三条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的综合解释,获得了该震区似三维空间内的地壳与上地幔分层构造与速度分布特征.特别有意义的是:确定了壳内低速层及局部上地幔隆起的似三维分布形态,进而探讨了它们与地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东缘汤阴地堑地壳结构和活动断裂探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深、浅地震反射和钻孔地质剖面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对太行山东缘汤阴地堑的地壳结构和隐伏活动断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壳厚度约36~42 km,莫霍面从华北平原区向太行山下倾伏.汤阴地堑是一个受汤东断裂控制的半地堑构造,其基底面形态与莫霍面展布呈"镜像"关系.汤东断裂是1条继承性的隐伏活动断裂,该断裂向上错断了埋深约20 m的中更新世晚期地层,向下延伸至上地壳底部.综合分析深地震反射和已有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结果,发现深地震反射剖面上的中-下地壳强反射层和壳幔过渡带反射,与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上出现的中-下地壳正负速度梯度变化层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表明本区中-下地壳和壳幔过渡带可能为一系列速度递变层或高低速物质的互变层,埋深约15~16 km的强反射带为上地壳与中-下地壳的转换带,壳幔过渡带的底界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该区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分析研究深浅构造关系、评价断裂的活动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文安~蔚县~察右中旗深地震测深剖面的资料,进行了一维,二维射线追踪时拟合与合成地震图计算,获得了本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M面起伏较大,其埋深由冀中坳陷的31.0km向西至山西隆起区北部天镇达42.0km左右。浅部断裂较发育,根据对应其地壳深部界面及速度等线在起伏变化程度和反映断裂带附近各波组特征,推测了地壳深部断裂。  相似文献   

10.
溧阳震区地壳深部结构的探测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天然地震转换波法所测得的漂阳震区地壳深部主要界面的构造图。简要地讨论了溧阳震区深部构造与震中分布的关系,认为溧阳两次中强地震都发生在较厚的花岗岩质层中,其深部构造特征表现为上地幔隆起、或界面埋深变化剧烈的梯度带,同时又处于两组以上深断裂交汇的特殊部位  相似文献   

11.
汾渭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怡之  王进英 《内陆地震》1992,6(2):143-150
根据历史强震与现代地震的资料,研究、分析了汾渭地震带强震及中、小地震的时、空、强分布特征,对该带未来地震危险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守琪 《内陆地震》1998,12(1):36-43
在综合分析有关南北地震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南北地震带活动特征;根据该带地震活动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南北地震带目前处于新的活动期;预测了今后发生强震的潜在危险区(段)为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  相似文献   

13.
祝军 《高原地震》2009,21(3):70-72
对拜城地震台数据传输链路出现的现象、原因及网络故障,进行了检查和分析处理,为台站资料的连续、可靠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张虎男 《内陆地震》1995,9(4):338-344
讨论了地震屏护区的分类和机理,并以研究程度较高的华南地区为例,详细论述了有关问题。指出在特定的条件下,利用相邻地区(带)的地震活动规律,可预报被屏护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而正确划分地震被屏护区,对重大工程建设和大、中城市的发展规划始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首都圈地震台网和中 德合作延庆数字地震台阵2001年10月——2005年12月获得良好记录的197次地震到时,运用地震震源位置和三维地壳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程序对这些地震实行精确定位. 震源位置分布表明,北京西北地区存在两条主要的地震活动断裂带. 一条从清河、温泉一带向北西方向伸展, 到怀来县以北的黄土窑一带; 另一条是自南口、昌平一带向北东东向伸展的活动断裂带.   相似文献   

16.
杜品仁 《地震研究》1993,16(3):221-228
本文根据月球交点运动周期规律,发现全球主要地震区的浅源大地震(1897—1990,Ms≥7.0)都存在18.6年地震轮回:活跃期为12.4年,平静期为6.2年。根据最好的统计结果,13个研究区中有4个区这种轮回存在的置信水平为95%,有9个区为98%。本文给出了各研究区的范围、各活跃期的具体时间、x~2检验结果和时空分布图。本文还定义了标志震级Mm来反映各研究区不同的地震活动水平。本文的结果可以充分代表全球浅源大地震的活动图象,为认识地震轮回的机制和地震的混沌性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多波多分量地震探测技术   总被引:25,自引:14,他引:11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地下介质的复杂性,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本文主要论述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应用时的效应,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特征,并给出实例说明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马边-永善地震带构造形式及地震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德润 《地震地质》1993,15(3):253-260
根据该地褶皱形态、断裂特征、应力场分布等资料研究,指出马边~永善及其两侧的构造形迹自西而东有一个相应强~弱变化过程。推测其力源主要来自西部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侧向推挤,所形成的马边-永善地震带是处于马边-昭通-曲靖断裂构造带的一部分,从而成为川西经向构造带的东部边界,也是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浅部界线  相似文献   

19.
吉林台网测震台站监测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种种原因,台站地震计的固有周期、阻尼、灵敏度、观测动态范围等参数和台基噪声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本文用阶跃标定和计算观测动态范围、台基噪声功率谱的方法,得到吉林测震台网各台站地震计参数和台基噪声的变化情况,掌握吉林测震台网各台站的监测能力,为以后吉林测震台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数字地震学研究起步较晚,在很多地震学家中,对于数字地震学的意义和数字地震资料的使用还存在不少疑问。本文结合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工作,对经常提出的比较集中的两个问题,即数字地震记录的物理意义和数字地震记录与传统地震记录有哪些不同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