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深入开展古元古代早期(2500-1800Ma)微古植物化石研究,查清其产出层位、种层组成、组合特征、时空分布规律等,在古元古代晚期长城系层位之下建立一个目前世界上时代最老、层位最低的真核生物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这是在国内外该时期生物地层学研究中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极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比较形态学、分子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研究,查清微古植物群中真核生物的生物学属性,追索真核生物产出的最低层位,探索真核生物的起源,为探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提供直接的化石证据。开展古元古代早期微古植物群研究和探讨真核生物的起源,不但具有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实际价值,而且在生物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辽西阜新北部原建平群大理岩系中发现了大量的微古植物化石,经鉴定有5个属,其组合时代为中元古代。这些微古植物化石的发现为确定这些大理岩形成时代提供了可靠证据,并对进一步探讨华北板块北缘古大陆边缘构造演化及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前寒武纪地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古元古代真核生物化石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孙淑芬  朱士兴 《地质学报》2000,74(2):116-122,T002
在华北地区古元古代滹沱属豆村亚群的大石岭组、青石村组(约2500~2400Ma) 和长城群的常州沟组、串岭沟组(1800~1700Ma)中存在着大直径的球形态呈三 角形、多角形及船形微古植物,根据它们的大小、外部开矿和内部结构等综合判别,它们可难属于单细胞真核浮游生物。这些资料表明,地球早期单细胞真核生物可能始于古元古代早期的滹沱群底部(约2500~2400Ma),而到古元古代晚期的长城群(1800~  相似文献   

4.
1∶25万兰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在白银地区的皋兰岩群内采获到以球形藻类为主的微古植物化石,其组合面貌特征明显,广泛见于我国长城系,层位稳定。组合中的部分分子尚显示长城纪—蓟县纪生物演化过渡色彩。含化石地层可与兰州兴隆山地区兴隆山岩群对比。参照同位素测年数据,可将皋兰岩群的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长城纪—蓟县纪。  相似文献   

5.
马长信 《江西地质》1995,9(4):267-273
在赣北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发现了三套微古植物群,每套微古植物群的种属数量,所占比例,膜壳轮廓形态,纹蚀结构,个体大小等组合特征,均有着显著的差异。第一套微古植物群组合最为原始,所代表的地层时代属早元古代晚期,第二套微古植物群组合比第一套演化程度较高,所代表的地层时代属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6.
燕辽地区中、晚元古代宏观藻类化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绍武 《华北地质》2002,25(1):28-35
以蓟县中、上元古界层型剖面所产宏观藻类化石为重点 ,兼顾京冀辽等邻区 ,全面总结和系统讨论了该区中、晚元古代宏观藻类化石的研究简史、产出层位、区域分布、化石组合、生物群特征、可能的系统分类 ,以及国内外对比与地层学意义 ,初步探讨了宏观藻类植物群在中、新元古代的发生、发展与更迭 ,追索宏观真核生物起源等。通过对燕辽地区中、新元古代宏观藻类的研究与总结 ,把显生宙行之有效的生物地层学方法运用于前寒武纪地层研究中 ,进行国内外前寒武纪地层的对比 ,显然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同时 ,对探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燕辽地区中、晚元古代宏观藻类化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蓟县中、上元古界层型剖面所产宏观藻类化石为重点,兼顾京冀辽等邻区,全面总结和系统讨论了该区中、晚元古代宏观藻类化石的研究简史、产出层位、区域分布、化石组合、生物群特征、可能的系统分类,以及国内外对比与地层学意义,初步探讨了宏观藻类植物群在中、新元古代的发生、发展与更迭,追索宏观真核生物起源等。通过对燕辽地区中、新元古代宏观藻类的研究与总结,把显生宙行之有效的生物地层学方法运用于前寒武纪地层研究中,进行国内外前寒武纪地层的对比,显然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同时,对探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猛  王钊飞  姚志亮 《地球科学》2021,46(11):4072-4083
华北克拉通南缘古元古代晚期汝阳群白草坪组页岩中产出大量的具刺和细网状纹饰的球形疑源类,其中以Shuiyousphaeridium macroreticulatum与Dictyosphaera macroreticulata化石标本最具代表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光学生物显微镜对其膜壳微细构造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膜壳表面的刺饰形态具有多样性分叉;其膜壳壁可能是由多边形网脊及膜层构成,而不是由多角形板片及膜层构成.同时通过对比研究,认为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分子可能是同一生物不同阶段的产物.此外,通过对赋存微体化石页岩进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检测到的姥鲛烷/植烷比(Pr/Ph)大于1、伽马蜡烷丰度中等及生物标志化合物(C30藿烷、C27甾烷和三环萜烷),结合前人关于汝阳群沉积环境的研究,不仅指示了汝阳群微体化石群沉积古环境应为正常的海洋环境——滨海-浅海相,也指示了元古代真核生物已经存在,为重建微体化石群和探讨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赣东北地区浅变质岩中微古植物及其形成时代讨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赣东北地区大面积出露一套浅变质岩系 ,该套地层由于缺乏可靠的化石资料 ,其时代归属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随着 1∶5万区调工作的开展 ,相继获得了一批微古植物资料 ,并对所获得的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在研究区内共存在微古植物 73属 173种 ,据统计 ,其所代表的时代绝大部分为中新元古代。根据微古植物组合 ,结合地层层序及有关同位素的测定年龄数据 ,认为研究区浅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应为中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10.
刘欢  孙淑芬  朱士兴 《地质通报》2015,34(9):1715-1725
通过对河北宽城地区高于庄组微古植物进行系统采样,利用化学浸解法,获得了大量微古植物信息,在80件样品中发现微古植物个体5000余粒,共鉴定出41属108种(含1个新属,9个新种,38个未定种),其中包括丰富的多细胞植物化石及其碎片。根据微古植物化石的分布和特征,划分出4个化石组合。与下伏长城系微古植物相比,高于庄组微古植物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微古植物的发现为地球早期生物演化、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以及生物成矿和成油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燕山地区原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的年代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年龄为1368±12 Ma,1370±11 Ma,1366±9 Ma);在研究区金州大和尚山侵入于“桥头组”辉绿岩也获得新元古代锆石U-Pb年龄(904±15 Ma~1125±38 Ma).这些年代数据使我们认为对于辽南地区前人所划“震旦系”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应进行重新考虑.本文以岩石地层和旋回地层为实际材料,生物地层和事件地层以及年代地层为手段,从长岭子组能否作为标志层入手,对辽南地区中-新元古界进行了系统研究,否定了长岭子组在地层对比中的标志层意义,首次提出葛屯组才是金县地区与复县地区进行地层对比的标志,并将复县地区的五行山群置于金县群之上,从而将辽南地区“震旦系”由老到新重新厘定为中元古界旅大群、革镇堡群和金县群与新元古界永宁群、细河群和五行山群.以碎屑岩为主要特征的岩石组合与海底火山喷发事件,将辽东半岛南部旅大群与蓟县剖面长城系进行了对比;以碳酸盐岩为主要特征并含丰富的叠层石Paraconophyton-Conophyton-Baicalia-Chihsienia等组合的革镇堡群与蓟县剖面蓟县系对比;富含叠层石Linella-Gymnosolen-Katavia-Cuijiatunia-Xingmincunella组合的金县群可与下马岭组对比,从而将金县群首次置于中元古界上部.含宏观藻类化石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组合和蠕形类化石Pararenicola-Paleolina组合的永宁群-细河群-五行山群与加拿大新元古界小达尔群-含铜白云岩对比,永宁群-五行山群的时代应为新元古代早期.据此,笔者全面调整了徐淮胶辽吉中-新元古界的地层划分与对比,为在我国建立中-新元古界系一级的地层单元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年代学意义.同时,由于对该区中-新元古界重新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确认了大连上升是中元古界与新元古界的分界面,并大体相当于北美格林威尔运动在华北地块上的响应,为探讨燕山地区与徐淮胶辽吉中-新元古代的沉积特征,海水进退归程,构造运动以及重建Rodinia超大陆提供了地层资料,具有重要的古地理学和古构造学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LA—MC—ICPMS方法,对河南汝州阳坡村附近洛峪口组中部层凝灰岩夹层开展了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1611±8Ma的高精度年龄。这一年龄第一次精确标定了该地区洛峪口组的形成时限,并显示该组顶界应接近1600Ma。由于洛峪口组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原划归“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洛峪群的最顶部,洛峪群又覆于“中元古界蓟县系”汝阳群之上,因此,这一新的年代学进展实际上同时也将洛峪群和汝阳群都下压到了中元古界长城系,并将洛峪群顶界限定为该地区长城系与蓟县系分界。结合区域资料,特别是熊耳群(下伏于汝阳群)火山岩近年来的年代学标定(多集中于1750~1780Ma),可初步将该地区汝阳群一洛峪群的形成年代限定为1750~1600Ma之间,对应于国际固结纪(Statherian。1800~1600Ma)即中国长城纪中晚期。华北南缘洛峪口组形成年龄的直接约束及相关地层划分的重新厘定,为中元古代华北克拉通南北缘的准确对比及其与哥伦比亚超大陆关系、早期生命演化等重大地学命题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中新元古代地层年表的新方案和近年的来新研究成果,对东北地区中元古代地层岩性、同位索年龄、叠层石以及地层接触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对区内中元古界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核实,辽宁的长城系(1.8~1.6 Ga)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蓟县系(1.6~1.4 Ga)包括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  相似文献   

14.
华北克拉通南缘结晶基底之上广泛发育中-新元古代(1800~542Ma)盖层岩系,但由于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工作在河南省栾川县龙家园组底部和下部各发现了一套凝灰岩,进而获得了1594±12Ma和1541±8Ma的SHRIMP锆石U-Pb年龄,首次精确标定了该地区龙家园组的形成时限,该组底界的时代接近1600Ma。龙家园组沉积时代为中元古代蓟县纪最早期;在河南省汝阳、汝州、鲁山地区的洛峪口组凝灰岩中获得了1596±7Ma、1596±15Ma、1608±17Ma和1620±16Ma的SHRIMP锆石U-Pb年龄,进一步精确标定了洛峪口组的形成时代,洛峪口组形成于长城纪的末期。结合汝阳群云梦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结果,汝阳群-洛峪群的形成时限约为1700~1600Ma。官道口群应是汝阳群之后的地层系统,而不是早前认为的与之同期的地层。  相似文献   

15.
新疆北部前寒武系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库鲁克塔格是新疆北部前寒武系分布较广,地层层序相对完整的地区.作者以库鲁克塔格为地层模型区,以同位素第龄为格架,初步确定了本区群级地层单元的界线及归属.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化学地层等各种方法相互印证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了前寒武纪的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16.
贺兰山中元古代三个叠层石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洪  邱树玉 《地层学杂志》2001,25(4):307-311
贺兰山原划归蓟县系王全口群中、下部的碳酸盐岩中新建立了两个叠层石组合 ,即下部以 Colonnella sp.、Gaoyuzhuangia sp.、Conophyton garganicum、C.cf.cylindricum等锥叠层石和块茎状柱叠层石为代表的闵家沟组合 ,其属种和总体面貌与长城系高于庄叠层石组合较为相似 ;中部以 L ochmecolumella和 Pseudogymnosolen等微小类型叠层石为代表的冰沟叠层石组合 ,其特征与蓟县系雾迷山叠层石组合完全一致。同时通过对王全口组叠层石分子的全面分析 ,判定王全口叠层石组合的时代应是蓟县纪中、晚期 ,其底界不低于雾迷山组底部。据此 ,重新厘定了贺兰山地区中元古代地层划分。  相似文献   

17.
张丕孚 《地层学杂志》1993,17(1):40-45,51
<正> 苏皖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是指凤阳群不整合面之上,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面之下的一套地层。这套地层在没有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之前,前人的地质工作主要是在淮南,所建立起来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是正确的,如徐嘉炜(1959)所确定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及其划分(自下而上为下震旦统八公山统下部石英岩,它不整合在前震旦纪角闪片岩为主变质岩系上,其上为刘老碑页岩,再上为上部石英岩和上震旦统四顶山统泥质灰岩及泥灰岩层,其上是矽质灰岩,并被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覆盖)是比较完善的。  相似文献   

18.
作者最近在北京延庆高于庄组张家峪亚组上部发现了凝灰岩,并测得了该凝灰岩中锆石1559±12Ma的SHRIMPU-Pb年龄和1560±5Ma的LA-MC-ICPMS U-Pb年龄。这一新的高精度定年结果表明,华北北部高于庄组形成于中元古代初期的盖层纪(Calymmian Period,1600~1400Ma)早期。结合早先大红峪组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1622~1625Ma),现在可以确切地将高于庄组的底界年龄限定在1600Ma左右。结合最近在铁岭组斑脱岩获得的锆石U-Pb年龄(~1440Ma),本文再次建议,应将华北中元古界蓟县系的底界下拉到高于庄组底界,自该组底部(1600Ma)到铁岭组顶部(1400Ma)的巨厚碳酸盐岩序列都属于新定义的蓟县系,并对应于国际中元古界的盖层系,高于庄组与大红峪组之间的界线则可作为蓟县系与长城系的分界标志。高于庄组凝灰岩锆石的精确定年,为华北北部中元古界年代地层划分等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19.
近期在蓟县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铁岭组和雾迷山组首次发现斑脱岩、并测得其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为~1440Ma(1439±14Ma)和~1485Ma(1483±13Ma和1487±16Ma),这标志着这条传统的标准剖面上以碳酸盐岩为主体的蓟县系上部的两个重要组,从此也获得了直接的、高精度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约束。这是华北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蓟县系相关地层单位首次获得直接而精确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约束,也是在整个华北北缘燕山地区雾迷山组内部首次获得精确的直接定年。这一进展为闻名中外的天津蓟县剖面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格架的正确厘定、以及今后继续作为华北该阶段的标准剖面,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关地层的正确对比等,提供了新的、精确的年代学"锚点",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