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青藏高原均衡重力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力异常图等有关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均衡重力异常的分布特征与地质构造、地壳新构造运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原内各块体的均衡状态并不均一,而且异常幅值大小与地壳的相对隆起或沉降程度相关;(2)高原均衡异常同强地震分布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以重力和地形数据研究现今华北克拉通区域岩石圈热化学结构,探讨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首先计算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Airy均衡重力异常;再利用地震学莫霍面观测从地形和布格异常中扣除对应部分,计算残余重力异常及残余地形;最后对残余重力异常进行剩余密度反演。结果表明:1)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存在浮力;2)克拉通东部由温度效应引起的密度负扰动效应略强于化学组分差异引起的密度正扰动;3)现今华北克拉通东部是古老克拉通型地幔和新生正常地幔的混合物,约保留50%~60%古老克拉通地幔成分;4)由重力和密度约束得到的混合地幔结果支持前人提出的多期幕式拆沉的华北克拉通深部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3.
自新生代印度板块的块持续碰撞与俯冲作用下,青藏高原经历了快速隆升与复杂的岩石圈改造过程,但高原现今的垂向动力学机制和地壳形变特征仍然存在争议。基于非均一有效弹性厚度的挠曲模型,利用地形和地球重力场模型数据,计算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的挠曲均衡重力异常。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的均衡重力异常在-120~90 mGal之间,高原中部为明显的正异常特征,边缘为显著的均衡负异常。极小值出现在青藏高原西北部及其相邻的帕米尔高原,极大值则出现在与之紧邻的喜马拉雅块体西北部。此外,在青藏高原北面和东面,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显示出大片的均衡正异常。这些特征说明青藏高原及邻区地壳现今处于非均衡的状态,在板块碰撞挤压作用下,老的块体地壳整体发生抬升,导致了均衡正异常特征;而年轻的造山区域,地壳形变主要表现为地表抬升与下地壳强烈增厚,形成了均衡负异常。在高原中部和北部,均衡调整方向与地壳垂向运动趋势相一致;但在高原南面(喜马拉雅块体)和东面(四川盆地),均衡调整方向与地表形变观测结果相反。这说明印度板块碰撞与俯冲仍然控制着青藏高原南部、东部及其相邻块体的地壳形变过程,然而在更北的区域,地壳正通过均衡调整恢复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2、1996年两期GPS重复观测资料,对喜马拉雅中段的地壳运动及其机制作了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江孜(喜马拉雅)块体在喜马拉雅南侧和雅鲁藏布江北侧的水平挤压下,以12mm/a缩短,这与Molner等所给出的50~60mm/a相比要小得多;喜马拉雅的垂直运动(隆起)速率各点平均值仅为5.3mm/a。最后,对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隆起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滇西试验场区地壳的试验均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滇西试验场区最新完全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高资料,采用设置虚拟数区和边界限定、消除趋势项、低道滤波等预处理措施,按试验均衡理论,计算了该区地壳的均衡响应函数及试验均衡异常;结合文献[1]的研究结果,对其均衡异常分布特征、区域构造运动机制、活动断裂与强震展布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均衡响应函数值高于美国、加拿大及我国华北等地区,其地壳处于亚均衡状态;2)区内各部位的均衡状态并不均一,且异常幅值大小多与地壳的相对隆起或沉降相关;3)红河断裂带两侧均衡异常值差异明显,全区均衡异常的展布同活动断裂与强震分布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根据有限的重力资料,首先对珠穆朗玛峰附近的重力场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异常(Δgf)均为正值且变化剧烈,它主要受地形起伏制约;布格异常(Δgb)均为负值,但比其北侧高原大,说明喜马拉雅山虽然最高,但“山根”并非最深;均衡异常(Δgi)均为正值,且比南北两侧为大,揭示了喜马拉雅山脊的下方可能存在密度较大的物质。其次,根据Δgf与高程相关性极强(关联度达0.96~0.97)的特点与4种有关的公式,有效地推估了珠峰顶上的重力值,该值为976980×10-5m·s-2,其平均误差为±6×10-5m·s-2。这一结果可为精确确定珠峰的大地水准面和正高提供必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汾渭断陷带均衡重力异常分布特征与地壳表、浅层结构,新构造运动和现代构造运动,以及均衡重力异常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局部均衡重力异常分布特征与出露地表的岩石密度和地质构造特征存在明显对应关系,区域均衡重力异常特征反映了本区新构造运动和现代构造运动不是朝着地壳趋于均衡方向发展,而具有反均衡力的特征;不同方向异常带交汇的地方,现今构造运动最强烈,是强震多发区。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蓄水重力效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精密数值模拟算法。计算了三峡水库库首区不同蓄水高度的重力效应;对比分析了首次蓄水前后局部重力监测网观测到的重力异常与模拟计算结果。得出结论:三峡水库蓄水引起的重力效应非常明显.蓄水过程中的重力异常是多种效应的综合反映,其中蓄水本身的直接重力效应是主要的重力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蒙古中部106°E附近布设一条南北走向的重力剖面,首次获得该地区精确的实测重力值,经过数据预处理和改正计算,得到剖面重力异常结果。分析表明,剖面自由空气异常和地形有很强的相关性|剖面布格重力异常变化总体较为平缓,只在戈壁-阿尔泰-曼达尔戈壁加里东区带(GAB)和哈拉加里东区带(HRB)附近发生相对较快的变化,推测这两个区域可能存在较明显的深部构造变化|在蒙古-鄂霍兹克造山带附近,并未发现与板块缝合带相对应的重力异常变化|剖面均衡重力异常以负值为主,多数地区地壳未达到重力均衡状态,剖面附近地震活动和均衡重力异常之间的关系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段相关研究结果类似。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98~2013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流动重力观测成果,给出了中国西藏及周边地区的重力年变率分布。结合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和高原湖泊水位变化,估算了由陆地水储量变化引起的区域重力效应。基于50km平滑半径的高斯滤波,给出了测区内15a时间尺度的重力变化空间分布,并初步探讨了尼泊尔Ms8.1地震孕育的重力场长期背景趋势变化。结果表明:1)流动重力典型测点的时间序列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变化特征,表明测点附近区域的长期重力变化以线性上升趋势为主,反映了区域重力逐年累积增加的背景效应;2)中国西藏及周边区域的重力长期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和分区现象,这与青藏高原复杂的变形构造和动力学系统密切相关。喜马拉雅活动构造带在15a时间尺度上明显呈正重力变化趋势,可能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存在的持续挤压变形引起的地下物质重新分布与调整有关,反映了大震孕育过程中地壳变形和介质变化引起的震区周围应力与能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地下水径向辐射渗流单井排放诱发的地壳形变问题化为多孔弹性介质点源力诱发的平面应变问题来处理,利用多孔介质的本构方程和弹性半平面的Green函数,在Segall工作的基础上,导出了通过地下水水位降深S表达的地下水径向流排放诱发的地面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工程建设改变地下水流场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以济南经十路沿线大型地下综合体为例,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工程建设对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 并建立了地下水流场修复模型。结果表明: 地下空间结构会阻挡地下水运移, 地下水水位壅高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 将地下工程设置导流措施后, 其迎水面水位随时间呈现衰减趋势, 且越接近天然状态水位衰减速率越慢; 因地层结构差异, 壅高水位基本回落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地质条件下流场修复所需导流井数量与导流几何体结构参数呈负相关关系, 所需导流井数量的预测方程反映了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除导流几何体自身结构外, 围岩水力梯度与渗透系数对导水能力产生影响, 其中渗透系数大小制约导水速率的快慢, 水力梯度则控制导水行为的发生。导流措施的实施可减小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确保地下工程建设对水环境影响可控。   相似文献   

13.
庄里水库位于羊庄盆地水文地质单元内,水库建设将使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和流场发生改变,根据羊庄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采用Visual Madflow4.1软件,建立地下水水流模型,模拟庄里水库建成后对地下水水位和流场的影响,提出地下水水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无压含水层迟后疏干的Boulton理论,导出了地下水无压含水层完整井非稳定流单井排放诱发的地表位移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公式的计算方案,给出了模拟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5.
非固结储水系统形变的体积互换机理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不同假定条件下质量守恒方程的物理意义分析入手,提出了反映非固结储水系统形变量与地下水补排水量关系的体积互换机理的理论,为抽注地下流体导致的地形变量的计算及允许开采量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阐明了储水层形变的水动力学原因在于渗流的非稳定过程。从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角度探讨了由于体积互换机理导致的非固结储水层的形变模型与水流模型耦合的必然性以及重新定义非固结储水层随时间变化的导储水参数的必要性。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地层形变尤其是人类抽注地下流体导致的地层形变灾害(如地裂缝、地面沉降、井管折损等地质灾害)产生机理的理解,为进一步完善地层形变与渗流理论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位的两种估值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许多区域水资源问题,用数值方法(有限元法或有限差分法)进行地下水水流模拟时,通过各种插值方法计算出每个节点上地下水位值,若插值方法选取的不正确,其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其误差很大。首先简单介绍了趋势面方法,然后着重阐述了克立格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地下水位估值中的应用,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用趋势面方法模拟地下水位时其误差较大,而用克立格方法计算地下水位时其误差较小,克立格方法优于趋势面方法。因此说克立格方法是一种最优、线性、无偏的模拟空间变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渗流理论中现有的潜水面边界条件表达式是针对特定方向的一类潜水渗流问题而给出的。随着与地下水有关的工程活动的逐步复杂化,任意直角坐标系下潜水渗流问题日渐多见。因此给出描述这类渗流问题潜水面边界条件的最一般表达式,将使建立任意座标方向下的潜水三维流或倾斜平面二维流问题的数学模型成为可能,这是对渗流基本理论的一种完善。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灰岩地区开发利用好岩溶地下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章就新李地下河的开发过程,对广西黎塘镇地下河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谈了几点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鲁西南地区地下水中锰的含量及其成因,采集并分析了276组地下水样和18组地表水样,结果表明,鲁西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中锰含量在未检出至2.84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35mg/L,超标率达41%。鲁西南地区地下水中锰含量的分布与该区的工业化程度以及所处的补、径、排条件密切相关。影响地下水中锰含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表层土壤、地下水径流条件及含水层介质和地下水矿化度等。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五城市系指西安市、兰州市、乌鲁木齐市、西宁市与银川市。五城市在“七五”期间分别建立了大型水源地的地下水管理模型,而地下水流模型的建立则是制作地下水管理模型的基础。一个好的地下水流模型对概化的水文地质模型必须有高度的仿真性,通过拟合求参必须有足够的保真性,对于预测必须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