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FFT消除地电观测对地磁数据的干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丹地震台地磁观测资料受到地电观测的严重干扰,造成地磁观测资料应用精度下降。本研究采用Fourier变化对地电干扰进行剔除。结果认为:该方法对处理此类干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前兆观测台网中,地磁和地电同台观测是较为常见的,地电测量时的供电干扰会引起同台地磁观测数据的变化,造成地磁观测精度下降.本文在分析产生地电供电干扰的机理及特点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噪声辅助的基于极值特征尺度的干扰辨识,对采用线性差值辨识出的干扰区间利用这种技术进行填充.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成都、洛阳、徐庄子和蒙城四个磁电同台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地电供电对地磁资料的干扰辨识精确度方面和干扰抑制损失上有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稳定性,辨识精确高,抑制损失相对与传统滤波器达到最小程度.在抑制地电供电干扰,提高地磁观测精度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对大量地电资料的分析,发现深埋电极进行地电观测,能够排除表层干扰,突出地震异常。本文利用深埋电极的地电观测资料,总结了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地电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4.
山东地区地电场和地磁场观测数据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东地区同时拥有地电场和地磁场观测的5 个电磁台站的基本概况,选取了各台2011 年度的观测数据,并对其观测资料质量进行了简要评价。重点对5 个台站的地电场和地磁场观测数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探寻了地电场、地磁场日变规律以及地电场、地磁场观测对各类干扰响应的区别与联系,为两种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提供了相互参考、相互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1.前言笔者通过对大量地电资料的分析,发现深埋电极进行地电观测,能够排除表层干扰,突出地震异常。本文利用深埋电极的地电观测资料,总结了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地电异常特征。2.菏泽5.9级地震前的地电异常菏泽5.9级地震前,震中周围300km范围内的地电异常反应是不同的(图1)。现分述  相似文献   

6.
分析龙门石窟地下金属管道对地电观测的影响,通过对金属管道多种方法处理后,使之恢复地电原始观测环境,为地电台站遇到此类干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昭栋  王晋生 《内陆地震》1993,7(4):344-349
多年来的观测表明,青岛地电的主要干扰因素是地下水位和温度。它们对地电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带有滞后记忆效应的非线性关系。为了较好地消除地下水位和温度的影响,我们采用了非线性的褶积滤波方法,同时采用多元回归法。对地电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处理后的地电3个分向的资料都在震前11~12天开始出现明显的短临异常,3个分向的资料的一阶差分曲线也在震前11~12天出现明显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8.
天水地震台井下地电观测系统介绍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天水地震台井下地电观测系统场地布设方式、测项设计安装技术要求和施工要点,并对原有观测资料和新系统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井下观测系统能减少干扰、提高信噪比,缓解地电观测用地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是地电观测方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9.
地电阻率法是地震预报前兆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近二十年来,一直用地球物理勘探中用于找矿的DDC-2系列仪器进行地电观测。 地电前兆观测与地震前兆观测一样,都是从强干扰背景中提取弱的震兆信息。但由于上述仪器无法排除各种强干扰,使观测精度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决定研制新的地电仪。ZD-8地电仪是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在总结了多年地电观测的经验和多种地电仪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1 地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地电供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 ,已成为全国既有地电手段又有地磁手段台站存在的通病 ,已严重影响这些台站正常记录 ,特别是垂直分量 ,其跳变幅度在 1~ 2 0 n T左右。超过《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环境干扰水平小于 0 .1 n T,地电干扰已超出《地磁台站观测规范》要求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 。为解决地电供电观测干扰地磁记录 ,我们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 ,图 1 蒙城台地电、地磁布局相对位置分布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试图寻找排除干扰的办法。图 1是我台地电和地磁布局相对位置图。图 1中 E为地电工作房 ;F为地磁仪器房…  相似文献   

11.
地磁与地电混合观测台地磁的地电测数干扰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震前兆观测台网中地磁与地电观测仪器经常相距很近。 而地电台每小时加电观测一次, 由于电磁感应, 使得地磁观测资料有间隔为1小时的高频干扰, 使得地震前兆信息或其他地球物理过程产生的异常信息在地磁数据分析中难以分辨。 经过分析这些干扰信息特点, 提出了采用Fourier变换在频率域中将高频干扰进行滤除和采用与典型干扰波形相关的方法去除地电测数干扰, 该文对安徽蒙城地震台的观测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很多中国大陆地震前兆观测台具有类似的干扰, 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的台址情况及地电观测环境做了介绍.对影响观测的干扰因素和观测资料的映震能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山两临汾中心地震台地电观测具有较强的监测地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地电场观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利用榆树地震台2000年以来的地电场资料,对观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场观测过程中存在地电阻率同场观测干扰、雷电干扰、地电暴干扰、电极长期稳定性问题引起的数据漂移及数据传输错误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电测深、非工频干扰和工频干扰3项测试及观测资料质量评估,综合分析认为,江油地震台具备新建地电观测场地的条件,观测系统运行稳定,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观测数据能真实反映观测场地的客观变化,产出数据质量可靠.此台建成可为进一步开展地电观测和地震分析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地电观测深井电缆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井下地电观测是在地电观测中规避地表环境干扰的手段之一。针对井下地电观测装置长期稳定性的迫切需求,本文介绍了适用于井下地电观测中室外线路的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制作材料和可靠性检测结果等。本文所述型号的电缆能适用于开展井下数百米深度的地电观测,可保障井下地电观测装置的长期稳定性,是今后发展井下地电观测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系统处理地电长期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同一阳高-地震的地电前兆变化及大同台地电阻率反映的主压应力(变)方向。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地电前兆异常具有台项少、强度小和零散分布的特征,前兆异常似有由震中往外扩展的现象;大同台震前地电异常同主压应力(变)方向发生了45.2°的明显异变。讨论了对地电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和大同-阳高等中强地震的预报问题,认为只要认真排除了干扰,系统分析处理地电的长期观测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灰色控制系统GM(I,1)模型,给出了一种预测任一时期观测数列未来某一时间段所运行的轨迹数列以及此数列动态变化区间的新方法.用此方法处理山西部分资料结果表明:1979年6月19日介休5.2(M_s)地震前后,太原连通管有异常显示,地电没有反应;1976年7月28日唐山7.8(M_s)地震前太原地电有异常显示,水管无异常;夏县短水准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用此模型对1936年8、9月份的资料进行异常识别,大多没有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18.
工业游散电流、金属接地体、地下埋设的金属管道是地电观测的主要干扰源。分析了大型变电站的巨大金属接地体及其产生的游散电流、浅层埋设的金属管道对地电观测造成的影响、数据变化与干扰的关系,计算了游散电流,并给出了避开干扰的距离公式及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邮地电观测场地2009年10月开始出现的干扰,通过对干扰形态的分析和测试,建立模型理论计算和多种实地观测方法,初步确定了干扰源的性质和位置。对地电观测台站查找排除干扰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长春地震台地电供电系统对地磁观测影响的试验分析于凯锋(吉林省地震局长春130022)主题词:地磁测量,大地电流,干扰分析1前言长春地震台的地电和地磁两种观测手段建在一起,观测结果表明地电供电系统对地磁观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干扰。主要干扰表现为GSI仪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